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 加快 “中国药都”建设

2011-02-19 22:51李爱宗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1年4期
关键词:药都定西定西市

李爱宗

(中共定西市委党校,甘肃定西 743000)

建设“中国药都”是定西市委、市政府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定西中药材特色优势产业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对定西中药材产业发展确定的新目标和提出的新要求。要加快“中国药都”建设,就必须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切实把中药材产业发展推向新阶段,提高到新水平[1-2]。2009年10月,温家宝总理视察定西时,对定西中药材产业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 [2010]29号)中明确指出:“充分发挥定西药材资源丰富、品质优良的优势,建设全国优质中药材药源基地、饮片加工基地和交易市场[3]。”因此,要更加振奋精神,强化措施,继续努力,扎实工作,着实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抓紧抓好“中国药都”建设,更有效地推动定西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1 建设“中国药都”的重要意义

建设“中国药都”目标的确定及其实践,对定西进一步发展壮大中药材产业、走好“兴农强工”之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1 建设“中国药都”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

甘肃定西市委、市政府从定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干部群众意见,集思广益,审时度势,汲取我国素有的“四大药都 (安徽亳州、河南禹州、辉县和河北安国)”及江西樟树和河北石家庄市等“药都”建设的经验,依照国内外市场对中药材产品的需求,于2008年及时提出了打造“中国药都”的目标。经过两年多来的实践证明,建设“中国药都”这是市委、市政府对定西发展壮大中药材产业做出的重大决策和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完全符合定西实际,且具有及时性、创造性和前瞻性[1]。

1.2 建设“中国药都”是发展壮大中药材产业的创新途径

中药材是定西“四大 (马铃薯、中药材、畜草、食用菌)”特色支柱产业之一。近几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中国药都”的部署和要求,定西市各级党委、政府对发展中药材产业更加重视,摆在突出位置,大抓特抓。通过政府引导、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制定优惠政策,狠抓措施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创建了一批规模大、有影响、效益好的中药材生产基地,重点扶持了一些中药材深加工龙头企业,加强生产管理,争创名优品牌,不断提高了中药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开创了定西发展壮大中药材产业的新途径[3]。

1.3 建设“中国药都”是“兴农强工”的具体体现

“兴农强工”是定西市的总体发展思路。打造“中国药都”就是市委、市政府按照定西市“兴农强工”的发展思路提出来的。通过建设“中国药都”,全市农村广大干部群众一方面在突出做大做强中药材特色优势产业的同时,扎实抓好马铃薯、畜草、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及其他产业,带来了定西市农业的全面振兴和发展;另一方面,依托定西资源优势,在重点发展中药材加工企业的同时,积极引导和带动其他各类企业加强外引内联,不断引进市外项目、资金、技术、设备和人才,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争创名优品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定西市农村更好地走上了“兴农强工”之路。

1.4 建设“中国药都”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定西市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紧紧抓住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中国药都”的有利时机,振奋精神、自强不息,真抓实干、艰苦创业,在着重发展中药材特优势产业的同时,毫不放松地抓好马铃薯、畜草、食用菌等具有定西特色的支柱产业及其他产业,有力推动了全市农村经济的快发展、大发展,使定西市的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5 建设“中国药都”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

多年来,定西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注重培植特色支柱产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着力提高产业水平,尤其是积极引导全市农民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使一大批农民依靠中药材产业走上了致富路[4]。特别是近几年来,通过建设“中国药都”,定西市中药材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产品数量不断增加、质量显著提高。目前,定西中药材产品已畅销国内市场,还远销国外许多国家,很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靓睐,同时也带来了农民收入的显著增加。2010年,全市农民从中药材产业中获得的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18%以上。

2 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现状

2.1 发展概况

定西自古以来就以“千年药乡”著称,是甘肃省中药材主产区和全国道地中药材的重要产区之一。全市现有中药材品种313种,其中植物药289种、动物药19种、矿物药5种,在全国统一普查的363个主要中药材品种中定西就有135种,在中医药常用的130多个品种中定西占到75%,尤其是人工种植的大宗品种有40余种,其中当归、黄 (红)芪、党参三大主栽品种占76%。新中国成立后,定西历届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中药材资源的开发生产,特别是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组织带领农村广大农民群众对中药材资源大规模的进行开发生产,使中药材成为定西的一大特色支柱产业。2008年,市委、市政府汲取我国素有“四大药都”建设的经验,依据国内外市场对中药材产品的需求和结合定西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实际,及时提出了打造“中国药都”的目标,进一步促进了定西中药材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使全市中药材基本完成了产业聚集和规模扩张的历史性跨越,开始步入以提质增效为主的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培育形成了定西市中药材品种资源的多元和富集。2009年,全市农民从中药材产业中获得人均纯收入360元,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定西市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目前,定西市的中药材产业从中药材的种植、加工和有效成分的提取到中药的生产、应用的每个环节,正逐步做到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中药材产品在全国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已超过20%,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全国中药材的市场供求和价格走势,还有许多中药材产品已远销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20多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也占有一定的份额。

2.2 主要成就

2.2.1 中药材种植规模大、产量高

近几年来,定西中药材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6.7万hm2以上,分别占全省和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的49%、8.0%,成为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最大的市 (州)之一。中药材中的当归、黄 (红)芪、党参三大主导产品的种植面积分别占全省的73.6%、70%和65.2%,全国的60%、20%和40%,总产量达到16万t,占全省的39.7%、占全国的4.0%,实现总产值15亿多元,中药材主产区农民从中获得人均纯收入400元,占主产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左右。

2.2.2 中药材生产走上“科技兴药”之路

定西中药材产业从基础设施、加工园区、百味药圃建设及药理化验测定到新产品开发,已初步形成全市中药材的科研、生产、开发一条龙,为全市中药材大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中药材发展过程中,定西已与中科院兰州化物所共同组建了中药发展联合实验室,开展中药材栽种土壤及农药残留的检测分析,对当归、党参、黄芪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测定方面的研究,开发出了当归精油软胶囊、党参健康含片和健康糖果、黄芪多糖咀嚼片等新产品;与中科院兰州近物所、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所、甘肃中医学院等科研单位和高校合作,在当归辐射育种、体质分离型选育、规范种植技术、肥料选配应用、低残留农药筛选、新药研发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还依托甘肃定西扶正药业公司成立了甘肃省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出了贞芪扶正胶囊、贞芪扶正片剂、中成药颗粒剂、当归油等系列产品,使定西中药材生产逐步走上“科技兴药”之路。

2.2.3 中药材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

近年来,定西以科技进步为先导,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初步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格局。定西市在中药材生产中,着重建立中药材无公害标准化种植基地3.33万hm2,其中GAP示范种植基地1.39万hm2,还在岷县、漳县、渭源三县建立当归熟地轮休育苗基地200hm2。种植基地建设紧密连接农户和有效促进了中药材的生产发展。今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7.33万hm2,预计总产量达17.5万t。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和种植方面迈出了新步伐。在中药材加工企业发展方面,全市名贵中药材加工企业已发展到600多家,加工产品近千种、年加工量达5万t,其中年加工千万元以上的16家,扶正、岷海、众友三家企业年加工收入分别达到1亿元、5 000万元、4 000万元以上。在中药材产品销售方面,全市已建成陇西文峰、首阳和渭源会川、岷县城郊4个大型中药材专业市场,配套发展中小型综合交易市场127处,年交易总量达16.6万t,交易额超过19亿元。

2.2.4 中药材知名度明显提高

定西中药材历史悠久,品位高、质量好。新中国成立后,定西历届党委、政府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引导下,经过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和扎实工作,定西中药材生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发展、大发展。现在,定西不仅是甘肃省中药材主产区和全国道地中药材的重要产区之一,更重要的是定西高品质中药材产品畅销国内市场和国际上20多个国家,很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从而使定西中药材的知名度得到明显提高。

2.3 存在问题

近年来,定西市中药材生产的快发展、大发展,使定西虽然已居于全国中药材生产大市的优势地位,但是与世界中药材产业迅速发展的形势要求相比,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有:

2.3.1 中药材品种混杂退化

长期以来,定西中药材的育种工作未能纳入农作物品种选育推广计划,大多数药农采用自留种子或种苗开展生产,造成品种混杂退化,给中药材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

2.3.2 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缓慢

从目前状况来看,定西中药材生产还是以药农自发进行生产为主,千家万户分散式的中药材生产严重影响着集约化生产,由此也造成定西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还比较缓慢,其带动农户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

2.3.3 中药材生产技术落后

由于受技术、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定西中药材生产、加工和良种培育等技术还比较落后。目前,定西专门从事中药材育种、栽培和加工的技术人员还比较少,极大阻碍着中药材的深度开发和规范化生产。

2.3.4 中药材产业化程度不高

过去,定西中药材生产缺少一个科学合理的中长期宏观发展规划,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市场基础设施、商品流通、信息网络服务、产后贮藏运销和产品包装加工等方面的基础条件比较差,尤其是中药材企业深加工能力较低,绝大多数地方仍以出售原料药材为主,严重影响着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和产业化程度提升。

3 建设“中国药都”的有利条件

3.1 基础条件

定西中药材所具有的资源、品种、规模、区位、品牌等方面的优势,为定西建设“中国药都”创造了厚实的基础条件。

3.1.1 资源优势

定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自然生态气候特性,为中药材生产造就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这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天然药材资源,自古以来定西就以“千年药乡”著称。新中国成立后,定西历届党委、政府,特别是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组织带领定西市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对中药材资源大力进行开发生产,使中药材成为定西的一大特色支柱产业。如今,定西也已是甘肃省中药材主产区和全国道地中药材的重要产区之一。

3.1.2 品种优势

定西现有中药材品种313种,其中植物药289种、动物药19种、矿物药5种。在全国统一普查的363个中药材主要品种中定西就有135种,在中医药常用的130多个品种中定西占到75%,人工种植的大宗品种定西有40余种,其中当归、黄 (红)芪、党参三大主栽品种占76%。甘肃中药材的“五朵金花”当归、黄 (红)芪、甘草、大黄、党参定西都大量栽种,且品高质优。

3.1.3 规模优势

定西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近几年来一直稳定在6.7万hm2以上,占全省的近一半、全国的8%左右,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市 (州),尤其是定西的三大主栽品种当归、黄 (红)芪、党参分布广、规模大,分别占全省的73.6%、70%和65.2%,全国的60%、20%和40%。全市中药材总产量已达到16万t,分别占全省、全国的39.7%和4.0%,定西中药材直接影响着全省乃至全国中药材的市场供求和价格走势。

3.1.4 区位优势

定西既是古丝绸之路和新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距甘肃省城兰州仅98km,是兰州的“东大门”,这里自古商贸流畅、市场活跃,是西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境内定西至兰州、兰州至临洮、平凉至定西、天水至定西四条高速公路和四条国道以及宝兰、陇海铁路纵横穿越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同时定西还有干燥冷凉的高原气候资源,是仓储中药材的天然最佳地方,这对顺应国内“南药北贮”时潮、实现中药材保质储藏十分有利。

3.1.5 品牌优势

按照国家制定审颁的省级无公害质量安全标准,定西确定道地、优势地产中药材地理标记注册保护4个,注册中药材品牌商标40多个,认定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两个,完成了当归GAP基地认证。定西市所辖的陇西、岷县、渭源三个县分别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中国当归之乡”、“中国党参之乡”,进一步提升了定西中药材产地的知名度。定西地产的道地中药材“岷归”、“白条党参”驰名中外、享誉全球,尤其是岷县出产的当归素有“中华当归甲天下、岷县当归甲中华”之美誉,在全国外销当归中“岷归”占到90%以上,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和赞赏。

3.1.6 市场优势

目前,全市已建成陇西文峰、首阳和岷县“当归城”等6个大中型中药材专业市场,年交易中药材27.6万t,交易额29.4亿元,其中陇西文峰、首阳两大市场年交易量18万t,交易额20亿元,是仅次于安徽亳州的全国第二大中药材专业批发交易市场以及北方大宗中药材的价格形成中心。此外,当地冷凉干燥的气候资源优势催生形成了“南药北贮”的地域优势,涌现出了一批以陇西惠森为代表的23家现代物流仓储企业,目前全市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达10万多t。还吸引了千金药业、中国药材公司等众多国内知名企业在定西建立了仓储中转基地,这里每年都有市外一些大型制药企业和江苏、浙江等地的药材经销商储存各类药材,陇西已成为全国重要的中药材期货市场。

3.2 良好机遇

建设“中国药都”,定西不仅具有以上厚实的基础条件,而且从世界天然药物发展趋势、国内外医药市场对中医药品需求的增长速度、许多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重视程度和我国政府对中药材生产扶持力度等方面来看,也为定西建设“中国药都”带来了诸多的良好机遇。

3.2.1 中医药已成为世界充满生机的朝阳产业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更多的物质财富,从而也带来了生物生存的环境不断恶化,人类呼唤“回归自然”、绿色消费已为一种国际时尚。同时,面对人类疾病谱悄然变化,人口老龄化及慢性疾病明显增多、化学药品毒副作用不断出现、药源疾病日益增加和疾病类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等问题,使现代医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此外,人类医疗模式正在由治疗向预防、保健、康夏相结合的复合医疗模式转变。中医药对人类不仅具有治疗各种疾病的功能,而且还具有调节免疫、延缓衰老、调节血脂、改善睡眠等多种保健功能。而今,利用天然药物研制防治癌瘤、艾滋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疑难杂症等药品,已是全球医药科技领域里的热门话题和各大医药生产企业的热点问题。中医药在世界上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其作用正在越来越大地得到了发挥,中药行业也成为资本关注的热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已有40多亿人使用植物药治病、保健,占世界人口的80%以上。该组织还统计,在未来10年内中医药开发和利用将在全球普遍兴起。中医药已成为世界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朝阳产业,发展趋势令人欣慰。

3.2.2 国内外医药市场对中医药品的需求迅速增长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在人口老龄化、全球医疗体制改革、保健、养生以及“回归自然”的世界潮流影响下,国内外医药市场对中医药品的需求迅速增长,特别是植物药品的需求增速很快。从国内医药市场看,中医药品、营养保健品这些天然绿色产品已成为医药市场的主流。目前,定西中医药产品在医药市场的年交易量达27.60万t,交易额29.40亿元。我国中医药品已遍及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总额达25亿多美元。从国际医药市场看,中医药品在医药市场的占有率和销售额也在不断提高。目前,在世界医药市场上由天然植物提取制成的药品占30%,植物药品在现有每年销售300亿美元的基础上正以10%的速度增长至1 000亿美元的销售规模,达到国际医药市场销售总额的1/6~1/4。中医药产品在国内外医药市场的占有份额不断扩大,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3.2.3 世界许多国家越来越重视发展中医药

自从中医疗法治愈了英国发病率较高的湿疹,震动了英国和欧洲医学界,欧洲好多国家对中医药的态度发生了新的变化。英国取消了开设中医诊所的限制,成立了专门考核和登记注册中医诊所的部门,伦敦的中医诊所现已发展到600多家。美国也逐渐放宽了对中医药的限制,为中医药品进入美国市场创建了良好平台。法国现已有45个中医协会、2 800家中医诊所,每年中医药品销量达4.3万t。目前,国际上约有170多家公司、40多个研究团体在从事传统中医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申请的中医药及其他植物药专利数量迅速上升。世界卫生组织在各地设立了27个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其中17个与中医药有关;设立各类型的中医药机构124个,每年来我国接受正规培训的中医人员达9 000多人。国际上还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各种类型的中医药机构,执业针灸师和中医师达30万人。中医药正为世界许多国家、卫生组织和相关机构越来越重视,并着手于研究与开发,为中医药国际化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2.4 我国政府逐渐加大对发展中药的支持力度

从1997年我们国家科技部与十几个部委联合提出“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以来,我国政府逐年加大对中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展的支持力度,先后建立了四个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扶持了一批研发机构和制药骨干企业,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中药科研与开发生产相结合的较为完善的发展体系。我省编制了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并把中药现代化纳入工业强省的主要内容之一,近几年着重在科研、基地建设和生产加工等方面加大了投入。省政府还出台了《甘肃省加快发展中药材产业扶持办法》,重点扶持道地中药材优势产区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经过多年来的大力扶持,现在全省中药材总产值在原来的基础上已增加了50%,带动主产区农民收入增加30%。定西市委、市政府抢抓这一机遇,超前性、创造性地提出了打造“中国药都”新的设想和发展目标,市上专门成立了“中药材产业开发协调领导小组”,下发了相关文件和制定出了有关政策来指导和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并以定西为主组建了“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协会”,进一步加快了中药材产业的提质升级,为定西建设“中国药都”提供了重要保障。

4 建设“中国药都”的对策建议

定西在三年多来“中国药都”建设的实践中,虽然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建设“中国药都”的时间紧迫、任务还很繁重。为了大力发展、切实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不断加快“中国药都”建设,更好地实现建设“中国药都”的目标,根据上述定西市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设“中国药都”的有利条件,现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4.1 进一步提高认识,更加坚定建设“中国药都”的信心

提高认识是坚定建设“中国药都”信心的先决条件。要更加坚定建设“中国药都”的信心,就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采取各种形式和有效方法,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广泛深入地宣传好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中国药都”的部署要求和建设“中国药都”对促进全市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作用;宣传好定西的特殊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和丰富的天然中药材资源;宣传好中药材产业永远是朝阳产业以及定西有着中药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和广阔前景;宣传好我国入世和国家中药现代化为发展中药材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等。通过广泛深入宣传,进一步提高全市农村干部群众对打造“中国药都”的重要意义及其有利条件的认识,使农村干部群众更加坚定信心,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建设“中国药都”的实践中去。

4.2 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着重夯实建设“中国药都”的基础

发展中药材产业是夯实建设“中国药都”基础的关键所在。要夯实建设“中国药都”的基础,就必须大力发展、切实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一是要制定好发展规划。市上要进一步修改制定出切合全市实际、鼓舞民心的中、长期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确定新目标、明确新任务、提出新要求,同时各县 (区)也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相应的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使全市中药材产业按规划、分步骤地扎实有效发展。二是要精心选育品种。市、县 (区)要分别建立中药材良种培育基地,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精心选育品种,力争品种的多样和优化,为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足够的优良品种,彻底改变定西过去中药材品种混杂退化的状况。三是要坚持规模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5]。要在稳定全市现有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6.7万hm2的基础上,努力做到稳中有增,力争达到8.3万hm2;同时,要按照国家制定审颁的省级无公害质量安全标准,坚持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切实抓好药地土壤普查与改良、品种选取与栽种、肥料自制及购买与配施、水资源开发与浇灌、药田管理与病虫害防治、药材采集和收挖与储藏保鲜和加工等各个生产环节,力争中药材高产、优质,年总产量达到17万t以上,加工量达到90%以上;要想法设法多方寻找、广开销路,使中药材产品畅销市内外以至国外市场,真正做到中药材产销两旺,使全市和中药材主产区农民从中药材产业中的收入分别占年纯收入的30%、40%以上。

4.3 坚持走好“科技兴药”之路,有效增强建设“中国药都”的活力

“科技兴药”之路是增强建设“中国药都”活力的必由之路。要不断增强建设“中国药都”的活力,就必须在初步走上“科技兴药”之路的基础上,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方面,要采取积极走出去、引进来和加强培训提高、营造良好环境等方式,大力培养德才兼备的中药材开发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类较高素质的科技人才[6],并放手使用好各类科技人才,以解决定西中药材产业发展中科技力量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该市要继续搞好同中科院兰州化物所和甘肃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单位和有关高校的合作研究与开发,尽快建立和完善定西中药材研发体系、中药材生产过程监测体系和中药材产品评价体系等,不断拓宽和提升中药材科研领域和层次,力争多出成果、出新成果、出好成果,保证全市中药材大规模、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开发与生产;再一方面要广泛深入进行宣传、教育和切实抓好培训、示范,使科技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更加深入民心,把中药材生产的科技学习、推广和运用真正变成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加快中药材科研成果的转化并变为实际生产力,不断提高中药材开发、生产、加工等方面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推动全市中药材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4.4 着力推进中药材产业化,不断加快建设“中国药都”的进程

中药材产业化是建设“中国药都”的必然要求。要切实加快建设“中国药都”的进程,就必须着力推进中药材产业化。要在定西中药材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抓农户、建基地、强“龙头”的工作[7]。一是要教育和引导农民群众明确认识中药材产业化是中药材产业发展和建设“中国药都”的必然要求,切实改变过去中药材生产农户分散式的旧习惯、旧观念,牢固树立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集约化、产业化新观念,使农民群众积极主动地投身到中药材产业集约化、产业化发展中去;二是要在继续抓好全市现有的中药材育苗、示范种植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同时,进一步选择、扩大和培育、优化各类基地,切实抓好中药材基地建设,使基地与农户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三是要抓紧解决现有中药材重点加工企业设备简陋、技术落后、标准不一、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尽快更新企业设备、充实技术力量、统一生产标准,提高产品质量,与此同时要引进和新建一批中药材高新技术企业,并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扶持,引导和支持企业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加大产品开发力度,拓展和提升产品开发的领域和层次,注重开发新产品、创造知名品牌和精品名牌,不断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中药材“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基地的重要作用[8-11]。

4.5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如期实现建设“中国药都”的目标

加强组织领导是实现建设“中国药都”的根本保证。要如期实现建设“中国药都”的目标,就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中国药都”的部署和要求,对建设“中国药都”予以高度重视,提到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讨论,做出切实安排,提出具体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落实工作;各级党委、政府领导要实行分工负责制,明确职责任务,互相协调支持,做到主要领导带头亲自抓、分管领导负责全力抓、其他领导积极配合抓,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要组织督查组,对“中国药都”的建设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全面了解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总结推广经验,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有力推动“中国药都”建设扎实有效地更好开展,确保如期实现建设“中国药都”的目标。

1 中共定西市委、定西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见》,(定市委发[2009]22号)

2 中共定西市委、定西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定政发[2010]112号)

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号)

4 郭凤燕.定西市中药材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途径.甘肃农业科技,2007,1:29~31

5 张存龙,王润芳.甘肃中药材产业现状及未来开发的思考.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1,18(3):60~62

6 周成明,靳光乾.对中药材产业现状和发展的思考与建议.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8):659~663

7 王琼,王冯爱.中药材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中药材,2007,(12):47

8 李爱宗.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积极推进中药材产业化.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2):71~74

9 中医药产业研究课题组.发展我国中医药产业的战略选择.经济体制改革,2005,(6):106~109

10 李全新,郑少锋.中药材产业链特征及发展对策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2):47~51

11 仇有文,张兴国.道地药材规范化生产与品牌发展战略的思考.中国现代中药,2006,(8):10~11

猜你喜欢
药都定西定西市
千年药都,健康安国
亢蕾作品精选
亢蕾作品精选
相约定西
咱们定西
定西市安定区凤翔幼儿园
为什么很多药都是苦味的?
2004~2013年定西市马铃薯生产状况统计分析
ACC Secretary-General H.E. Mme. Yang Xiuping Attended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8thChina-ASEAN Education Cooperation Week
景泰县全膜覆土穴播春小麦品比试验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