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基于信息技术的“六步”备课法实践研究

2011-02-19 22:23顾静怡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年4期
关键词:教案课件新课程

顾静怡

(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江苏 苏州 215007)

地理教师基于信息技术的“六步”备课法实践研究

顾静怡

(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江苏 苏州 215007)

新课程对地理教师备课提出了崭新的信息化要求:备课内容从教材到课程资源,备课主体从个体到集体,备课时限从课前到课后,备课形式从文本到多媒体。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一套基于信息技术的“六步”备课法:收集资料、提炼精华、形成初稿、集思广益、制作课件、完善备课,有效地利用网络实现了备课的最优化。

新课程;地理;“六步”备课法

一、新课程改革与教师行为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历来有其优秀的传统,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课程的弊病逐渐显现出来——无法培养现代意义上合格的 “人”,无法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无法为国家进一步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正因为如此,新世纪之初,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范围、速度在全国推广,力图将我国的基础教育推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教师行为的指南;同时,新课程改革的理想又必须通过教师这个媒介来实现。因此,新课程改革必然对教师及其行为提出新的要求。笔者认为,相较于其他行为,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最为直接,是教师行为的核心环节,因此,作为课堂教学前提的备课便成为重中之重。备课,顾名思义准备上课,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内容,从学生角度出发,搜集资料、处理信息、设计方案的过程。新课程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在发生改变,教师备课行为也必然随之发生改变。

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备课的信息化要求

1.备课内容从教材到课程资源

传统课程观认为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为教学之根本。教师备课围绕教材,主备教材的知识点,对教材之外广阔的世界视而不见,脱离学生,脱离生活,既不利于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的课程观认为教材是课程资源中重要的一种,但除了教材之外,还有其他丰富的课程资源。地理课程资源泛指所有有利于地理课程实施、有利于实现地理课程教学目标的教育资源,它广泛蕴藏于学生生活、学校、社会以及自然中,既包括硬件方面的教材、教具,又包括教师、学生,既包括校内的专用教室、图书馆,又包括校外的社区、网络空间。如何使自己从教书匠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创造者?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必要的工具,从网盲到网虫的蜕变很多人几乎是瞬间完成的。

2.备课主体从个体到集体

一个人、一本书、一支笔,默默地思考,静静地写教案,这是传统备课真实的写照。但新课程问题多、要求高,仅凭一己之力,无法面对全新且复杂的局面。新课程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这对教师备课同样适用。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的基本形式之一,有利于资源共享,减轻个体负担;有利于优化教学,提高授课质量;有利于取长补短,提高教师素质;有利于心理互助,实现快乐教育。如何实现集体备课,开展有限时空内、有限人数的面对面交流?是否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更大范围内集思广益?当你打开网络这扇窗,那么你所面对的就是无限的世界、无限的人群,你将听到更多的声音、收获更多的信息、实现更多的可能。当然,强调合作备课,并非忽略个人备课,新课程备课应该是个人思想与集体智慧碰撞的过程。

3.备课时限从课前到课后

传统备课注重课前精心构思,一旦形成教案,备课随之告一段落。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可以说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写完教案并不意味着备课结束,课前要备课,课中要备课,课后还要备课。课后反思教学行为、审视教学活动、记录成败得失、寻找方法对策,形成反思性文本,可以丰富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水平。如果只是在备课本上撰写教学后记、教学日志,只能是自我欣赏或自我批评,往往是“身在庐山中,不识真面目”。如何让反思来得更猛烈?笔者认为可以撰写电子化的反思性文本,并将之上传于网络,接受众人“拷问”。

4.备课形式从文本到多媒体课件

传统教学中,“写教案”几乎成了备课的代名词,教师往往只有20%的精力用于钻研教材、分析学情、探索教法,80%的精力则用于书写教案,本末倒置,而且形成的教案往往内容贫乏、结构僵化、千篇一律。计算机、网络作为备课的重要辅助手段,使备课成果与信息技术紧密联系,可以形成文本,可以表现为图片、音频、视频,也可以制作成完整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电子备课可以提高备课效率,节约劳动成本;可以博采众长,丰富教学资源;可以很方便地保存,达成教案的动态管理;可以不断积累素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当然,在这里我们也要强调,部分教师打着电子备课的幌子,不独立思考、不钻研教材,直接拿来,不具体化、不本土化,不仅无助于教学,也无助于自身的成长发展。

三、新课程中地理“六步”备课法实践探索

1.网络遨游,收集资料

信息社会,网络是最大的资源库,利用强大的搜索引擎,采用关键词搜索的方法,几乎可以找到你想要的任何信息,而且很多时候会带给你意外惊喜。“百度”、“谷歌”都是很好用的搜索引擎,可以分门别类搜索新闻、网页、MP3、图片、视频等,已经成为教师备课的得力助手。

例如,笔者在准备地理七年级下册《日本》一课时,首先采取的就是“头脑风暴”搜索法,在搜索引擎中键入“日本”二字,然后几乎是无选择地浏览有关日本的信息。不要以为这是一个盲目的过程,其实这是在“淘金”、“淘新”,教学要有亮点就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要与时俱进,站在时代前沿。

2.围绕中心,提炼精华

大浪淘沙之后,就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教师应该能够换位思考,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从学生兴趣出发去精选素材。学生的兴趣点何在?显而易见不是枯燥的文字、单调的数据,而是生动的人、鲜活的事,教师应该在备课时广泛选取生活实例、乡土地理知识、时事政治资料等。当然,也不能单凭兴趣,教材依然是核心。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载体,教师备课应立足教材、超越教材。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教师完全忽视教材、脱离教材,把大量时间用于天马行空地补充课外内容上,虽然课堂热热闹闹,但教学目标实现无从谈起。

《日本》一课,在海选的基础上,笔者精选了以下教学关键词:樱花、武士道、地狭人稠、战争狂人、经济发达、环保先进、文化灿烂等。

3.设计主线,形成初稿

一堂好课必须有清晰的思路,“引——展——收”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好的线索可以使整堂课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师生共同获得美的享受。教师在设计教学主线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新课程提倡以问题为中心,通过设计真实、有趣、充满挑战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探究的热情,通过解决问题实现学习的过程;以活动为载体,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鼓励学生参与活动,给学生提供操作、探索、交流、体验的机会。

《日本》一课,笔者以樱花为切入点,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并穿插于探究活动中:日本的国花是什么?(樱花)→为什么把樱花当做国花?(隐喻武士道精神)→为什么崇尚武士道精神?(地狭人稠、资源缺乏)→这样的自然环境对发展有何影响?(过去对外侵略、现在加工贸易)→发展经济的同时对于环境保护的态度如何?(注重环保,手段先进)→国家体现了怎样的总体风格?(中西合璧)明确教学思路后,初步完成教学设计。

4.连线探讨,集思广益

备课必须有自己的思想,正因为如此,笔者不建议一开始就参考网上的教案、课件,这样会限制自己的思路,久而久之还会养成依赖情绪,失去创作的能力。不过,待到教学设计初稿完成后,可以适当浏览他人作品,取长处、优点,适当进行补充。然后,就是利用网络展开集体备课了。可以利用BBS,比如人教网的地理教育教学论坛就是一个“谈天说地”的好地方,教师在这里提出问题、发表观点、交流经验,能够获得很多理想的资源;可以利用个人博客公开发布教案、课件、论文等,使同行、外行都能对其展开研究、讨论,思维碰撞孕育着新的成果;可以利用QQ群,这种方式更为快捷,即时发言、迅速作答,文件传输也极为方便,往往气氛热烈,效率很高。

《日本》一课,网友提供了如下中国市场上常见的日本商品名录:数码产品:富士、柯尼卡、索尼、佳能、美能达、松下、东芝、尼康、奥林巴斯、JVC、NEC; 家用电器:JVC、索尼、松下、东芝、卡西欧、爱华、日立、夏普、富士通、爱普生、理光、三洋;汽车:本田、丰田、铃木、日产、三菱、马自达、五十铃;化妆日用类:资生堂、花王、狮王、诗芬、碧柔、多芬、乐而雅、高丝;酒食品:柔和七星、明治食品、四洲食品、麒麟啤酒、午后红茶、朝日啤酒、日清食品、味千拉面……经过实际课堂检验,这一名录成为一大亮点。

5.教、学一体,制作课件

电子教案与电子课件是两个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的概念。电子教案的使用对象是教师,是完成教学过程的策划;电子课件的使用对象是学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辅助。笔者倾向于将两者合而为一,尤其是对经验丰富、不必使用详案的教师,此举可以减轻工作量,同时发挥多媒体课件在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多种感官、提高课堂效率等方面的作用。

PowerPoint是目前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多、最广的课件制作软件。对于非专业技术人员,它的优势可谓明显。在Windows环境下,PowerPoint是创建演示文稿最方便的工具软件,简单易学,制作快捷,操作简便,可以插入文本、表格、图片、声音、影片,可以通过超级链接实现交互,另外触发器、多种控件的使用更可以提高课件品质。教师还可以利用PowerPoint中的 “隐藏幻灯片”、“自定义放映”、“备注页”等功能,将教师的电子教案隐藏于课件之中,有效节约备课时间。

6.课后反思,完善备课

课后,将课堂实录、教学反思等一并公开于个人博客上,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化、教学思考的开放化,目的是抛砖引玉。网络上,大家可以针锋相对,可以彼此欣赏,在思考中前行、在辩论中提高,最终实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此基础上再次备课,最终使教学设计趋于完美。

《日本》一课,笔者撰写教学反思,“整堂课从教师角度而言,视角独特,思路清晰,内容充实,课件精美,学生投入,气氛热烈,堪称完美。但是,从学生角度而言,课堂的主角是‘我’——老师,他们只是配角,努力地跟着我‘一路狂奔’,圆满实现知识目标。结果是我的才能得到极大发挥,学生的机会却留到了未来……”客观公正的评价激发了大家关于新课程中“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的争论。

基于信息技术的“六步”备课法,毫无疑问能够最大限度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提升教学效果,促进教师成长。但是它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需要教师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要将它常态化是对教师的巨大考验。事在人为,最初可以有选择地在一些公开课前、一些重点课目上运用,逐步推广,慢慢积累,再加上同伴的合作与支持,相信我们最终能够聚沙成塔、水滴石穿。

[1]龙堂碧.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备课的新理念[J].青海教育,2005,(3):21.

[2]王水侠.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备课策略[J].陕西教育(行政版),2007,(6):64.

[3]杨志坚.思想政治课教师如何实现电子备课[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0,(11):47-48.

G434

A

1673-8454(2011)04-0048-03

(编辑:鲁利瑞)

猜你喜欢
教案课件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立定跳远》教案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课件综述——《识字三》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