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兵
(达县电化教育馆,四川达州 635000)
从远程教育视角探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
王兵
(达县电化教育馆,四川达州 635000)
远程教育与教育均衡发展是目前义务教育领域里的热点话题。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为此,作者针对如何发挥远程教育作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其内涵、目标、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远程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部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教基一 [2010]1号)(以下简称 《意见》)中明确提出:“各地要把全面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作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进一步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普及水平和应用水平。大力开发和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不断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充分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把优质教育资源引进课堂教学,有效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我县教育主管部门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改变全县教育资源城乡配置不均衡的现状,推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特拟发文件《关于进一步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作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对全县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提出了刚性要求,提出具体的工作目标与要求。为此,笔者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目标、切入点以及策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思考与实践。
所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是指地区与地区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要逐步缩小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等方面的差距,实现义务教育的平衡发展,体现义务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基础性等基本特性,为人人享有公平、公正地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提供充足的保证。
教育部在《意见》中明确提出目标:“力争在2012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到2020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的程度上看,初步均衡就是在教育投入、教育设施、教师资源等基本办学条件方面首先实现均衡,基本均衡就是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一定程度的均衡。需要强调的是,所有的目标都只能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均衡永远是相对的,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的不断发展,会不断提出更高的均衡发展目标。
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的内涵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政府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供教好每个学生的公平环境和良好条件,即“办好每一所学校”;另一方面是指接受义务教育的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一定”质量以上的学校教育,即“教好每一名学生”,也就是要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
城乡间的教育均衡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政府行为,但学校内部的均衡教育则完全取决于学校自身。因此,学校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实施机构,在树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发展观时,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首先推行学校的均衡发展。
教育部在《意见》中对学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在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从多个方面寻求切入点,从多个层面寻找突破口。
1.切入点一:依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了“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义务教育法中还规定了“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针对近年来义务教育发展中出现的“择校热”等新问题,义务教育法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方向性要求确定下来。在义务教育法中还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县级人民政府编制预算,除向农村地区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外,应当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国家组织和鼓励经济发达地区支援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义务教育。”这就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了刚性要求。
2.切入点二:运用远程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已经被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为了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国家除了提出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组织实施西部“两基”攻坚计划,实行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就学的“两免一补”政策外,还大力发展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通过远程教育促进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共享,从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之所以认为远程教育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切入点,是因为:
一是远程教育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是目前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国家产业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从根本上说,没有教育的信息化,就不会有社会的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从而对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起到积极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是远程教育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由于经济、历史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农村学校基础薄弱,在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等方面,与城镇学校存在较大差距。远程教育以及它所带来的优质教育资源,将大大地缩小这种差距,促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为农村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促进教育公平。
三是实施远程教育,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有利于高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践表明,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是推动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手段,是现代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不平衡最突出的是教育资源的失衡。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为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提高素质教育质量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是一个获取教育资源和信息的空中渠道,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农村教育形势焕然一新。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的公平,让农村的师生与城市的师生 “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教育好资源”。
从过去看,教育资源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现象,这与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直接相关,就导致了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明显加大。从现实看,要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就是要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而要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就是要实现城乡学生“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这就正好体现了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精髓。因此,“农远工程”的实施使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可能,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突破口。所以,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角度探索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策略就显得非常重要。
为了更好地发挥远程教育资源的巨大优势,使之为师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有效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农村学校教育的发展,资源应用的策略是我们目前急需深入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1.策略一:探索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基本形式与途径
“农远工程”三种模式是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基本形式。不仅要开展好三种模式,还要深入探索资源应用的其它有效途径,包括应用资源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应用资源开展培训活动、应用资源开展主题活动等,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新型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广泛应用,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实现教师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2.策略二:建立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有效培训队伍
培训是资源应用的关键,应用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的效果,所以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是资源应用的有力保障。教师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其他培训相补充,培训中可采取集中培训与个体指导相结合,教学实践与总结反思相结合,远程培训与送教到校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同时,还要发挥县级培训的作用,县级培训具有指导性、导向性,因此,在开展县级培训工作中,要加强对学校领导层、管理层的培训,目的是转变意识,提升观念;要加强对远程教育项目教师的培训,以提高他们技术支持、维护管理、资源建设和指导学科教师应用的能力;要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训,让他们积极开发资源、建设资源和应用资源,积极探索资源应用模式,积极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与新型教学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改进教与学过程。
3.策略三:建立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有效管理机制
管理是资源应用的重要手段。项目教师是资源应用的纽带与桥梁,学校校长观念的转变是资源应用的突破口。所以,科学的管理,从学校的层面看,就是要把资源的应用纳入到学校教学的常规管理之中,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具体的目标,同时纳入教学考核。从主管部门层面看,就是要在应用上指导,在技术与理论上支持。同时,建立有效的支持服务体系是“农远工程”在教育教学中能否及时发挥作用的关键。学校支持服务以项目教师为主体,负责校本培训和技术指导,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出现故障及时排除,做到小问题及时处理、大问题及时联系解决。县级支持服务重点解决学校无法排除的技术故障,并开展县级技术维护、维修培训,及时为基层学校排忧解难,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策略四:建立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有效研究网络
建立“三三”纵横立体研究网络,即建立纵向“校本研究——校际联动研究——县级交流与总结研究”、横向“教师个体研究——学科研究——课题研究”的立体研究网络,以总结的方法去积累远程教育应用的体会与经验,以研究的方式去总结远程教育应用的有效途径,以课题的形式去提炼远程教育应用的成果以及颠覆性的教学理念,从而通过研究推动应用,通过研究提升应用的实效。
(编辑:王天鹏)
G522.3
A
1673-8454(2011)08-0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