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慧娟,聂伟
(1.南昌大学教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31;2.天津大学职教学院,天津300072)
企业规避职业教育责任的原因探析
扶慧娟1,聂伟2
(1.南昌大学教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31;2.天津大学职教学院,天津300072)
企业具有职业教育责任。如今,这部分责任的缺失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瓶颈。这有企业内部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受企业外部因素的影响。从经济学视角审视,单纯追逐经济利益的主观倾向使企业逃避职业教育责任;我国初级劳动力的无限供给性和产业水平低端等客观状况又使企业感觉不到参与职业教育的必要性。从组织伦理学的角度分析,企业因为权利缺失才会规避职业教育责任。明确这些才可对症下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职业教育责任;企业;规避责任;权利
当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已成热门话题。但研究者大多都是站在“教育者”的立场之上对企业提出种种要求,而不是立足于“企业”进行研究。这样有意无意地忽略企业所处的客观环境,使得全面、彻底地解决企业职业教育责任缺失的问题变得愈加困难,因此,“换位思考”还是必要的。其中,厘清企业为什么具有职业教育的责任是整个研究的关键。
一般来说,我们都默认“企业具有职业教育责任”,但至于原因却鲜有论及。我们可以从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理论和“谁受益、谁投资”的经济学原则等方面进行论证。
首先,企业具有社会责任(Corpor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从理论上讲,责任是指社会整体对每个社会成员的要求,即要求每个人或组织都要承担起推动社会整体发展的义务。[1]企业作为社会的一部分,理所应当承担一部分社会责任。这意味着,企业所做的一切,应首先着眼于为社会谋福利。1999年1月,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提出了“全球协议”,它将企业的社会责任分为经济责任、文化责任、教育责任、环境责任等方面。[2]在教育领域内,职业教育与企业的联系最为紧密,所以企业具有职业教育责任可谓应有之义。
其次,职业教育/院校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利益相关者”概念最早由斯坦福研究所(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 International)提出,他们认为利益相关者是那些没有其支持,组织就不可能生存的团体。[3]按照利益相关者理论,职业院校处于人才生产“产业链”的“生产”环节,而企业则处于下一个环节,即“消费”环节。在现阶段,可以说,没有职业院校的人才支持企业就无法生存。再退一步说,学校形式职业教育的产生也是为了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的需要,即职业院校是应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而产生。所以,没有职业教育就不会有当代企业的发展。
再次,按照教育经济学“谁受益、谁投资”的成本分担原则,企业也应该承担一定的职业教育责任。如前述,企业界享受了职业教育的主要“产品”——学生,接受了职业教育的“益处”,理应对职业教育进行投资,肩负起职业教育的责任。这是一个不可回避、也不容商量的市场经济原则。企业是一个市场经济体,应该明白这个市场“游戏规则”,但现实情况却是他们并不遵守。
在参与职业教育上,企业常常表现为敷衍被动行事、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与职业院校合作仅停留于浅层次,并未从实质上深入到职业院校内部的教学活动中,更未能在专业设置、课程教材建设和教学实习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一,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不强。据2009年社科院发布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报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整体只处于“起步”阶段,在对近300家企业进行研究后,发现只有14家企业“领先”,179家企业仍处于“旁观”状态。[4]这说明,我国企业还基本上定位于“经济人”,还没有充分承担“社会人”的责任,也没有尽“社会公民”应有的义务。
第二,企业不愿参与职业教育。企业社会责任缺乏必然就会导致不愿参与职业教育。有调查发现,90%以上的企业认为没有义务参与校企合作。[5]这种认识来源于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投资职教的意识不强。我国不少企业主都靠实干兴业,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战略眼光和大局意识。他们只看到参与职教会降低企业产品的合格率,给当前的生产带来影响;没有用发展的眼光审视企业未来的发展,也没有看到对企业界或整个行业具有储备人才的重要作用,更没有认识到对于提高我国整体劳动力素质的重大意义。另外,也有部分企业出于扩大企业名声的目的,只是名义上与职业院校合作,但是在媒体面前签署协议、挂牌之后却不愿在实际上提供实习岗位或采取其它切实行动。
第三,受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我国的企业和职业院校形成了“条条分割”和“老死不相往来”的格局,职业院校为教育部门所辖、企业则归劳动部门所管。职业院校办学只遵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方针政策,不会理睬企业界的需求;同样,企业也不会关注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因为国家会给他们“配备”人才。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势必会使企业敷衍了事,碍于情面才勉强接受学生,之后,就随意安排一些工作或将学生视为廉价劳动力,而没有从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目的出发进行教学。
企业不热衷于职业教育,从表面上看是企业没有主动性、积极性。但做深层分析就会发现原因非常复杂:从经济学视角分析,企业存在逐利现象并受我国客观经济环境制约;从组织伦理学角度审视就会发现,企业因没有“权威”而导致不愿“负责”。
从企业内部看,企业存在单纯追逐经济利益的现象。不少人认为,按照教育经济学“谁受益,谁投资”的观点,企业作为职教的直接获益者理应对其投资,于是就将投资职业教育硬性规定为企业的“天职”。殊不知,这是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认识,若对企业个体进行分析情况就会大不同。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体,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其本性,与职业院校合作,它们也想得到利润、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利益。而企业个体在与职业院校合作时这三方面基本都没得到:政府没有经济补贴;学生实习结束可能到别的单位工作,培训成本没有收回、人才也没得到;脱离生产实际的职业院校也难以给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从企业外部看,企业受到现阶段我国客观经济条件制约。首先,我国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在世界市场上的产业分工地位较低,导致不少企业从事低端产业的生产,技术含量低,对高技能人才需求不旺。其次,我国人口众多的特征所带来的初级劳动力无限供给性使相当一部分企业长期依赖于“低技能、低工资”的生产模式。[6]这两方面原因共同导致了企业感觉不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感受不到市场竞争和高技能人才需求的紧迫性。再次,我国缺乏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优良传统文化土壤。德国的学校职业教育源于工厂学徒制,企业与职业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而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则遵循相反的发展轨迹,从学校到企业,校企“血缘关系”疏远。最后,我国行业协会不发达。据访谈得知,几乎没有职业院校是在行业协会的帮助下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行业协会这种市场经济的产物却没有在市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和国外发达的行会组织及其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形成了强烈反差。
从组织伦理学的视角审视,企业规避职教责任缘于权利缺失。任何人或组织若假定“责任”,则必然肯定“权威”;反之,人们除非对某种事物有权威,否则,就不可能对它负有责任。在自己没有权威的地方承担责任是对权力的篡夺。[7]在职业教育领域,我们一贯强调企业应该尽到种种责任,却没有法律政策或组织机构赋予它们以权威,忽略了权利与责任相伴生的特性;这样单方面追求责任的后果是企业的“权”、“责”失衡(“责”大于“权”),或者说只有责任而没有权威。它们没有决定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规格、专业开设、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定、教材内容筛选、人才评价等的权利,于是也就不愿承担责任,更不会去“篡夺”“与之无关”的职业教育领域中的权力。
尽管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但它“使用”了学校“生产”的学生,这就决定了它不仅不能丢弃职业教育责任,相反应该积极面对、予以承担,寻求校企之间合作的平衡点。
自20世纪末企业社会责任全球化以来,我国各行各业开始关注“企业社会责任”这个名词。从全球视角来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大的趋势。[8]所以,在参与职业教育、与职业院校合作的问题上,企业主应该具有战略眼光、树立大局意识,要有为企业界和行业培养人才的意识、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力的大局观。虽然企业个体很难在校企合作中获益,但整个企业界获得了高素质的人才,这是不可否认的。既然企业整体获得了职业教育利益,那么就必须要承担一定比例的成本支出。在德国,企业承担了双元制的大部分费用。1999年企业界投资了近400亿马克到双元制,是联邦和州政府投资总量的近8倍。[9]我们不要求企业提供如此大比例的投资,毕竟国情不同,但企业界一定要增加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和教学设备支持,以形成多渠道的投资体制;还要积极与职业院校合作,如提供实习岗位、职业训练场所等“软件”支持。这些就要求行业协会从中发挥协调、组织与推动作用。总之,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不仅要在资金上负担起应有的责任,还要尽可能地给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支持。
相关法律法规或管理部门应该赋予企业在职业教育领域以“权威”,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掌握职业教育的话语权,提高他们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满足他们的需求。套用管理学大师德鲁克(Peter F.Drucker)先生[7]的一句话:如果企业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那是因为职业教育被看作“包袱”,即被看作是“责任”;他们得到了满足,那是因为职业教育被看作机会。所以,要尽量使企业感觉到他们在职业教育中具有地位、参与职业教育可以获得利益,从而激发他们的动机、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一要靠外界赋予企业在职业教育中以权利,使它们在职业教育领域内能感受到主人翁的地位;二要引导刺激他们参与职业教育。如美国对参加合作教育的企业提供税收减免、财政补贴及专项资金支持等。[10]我们也可以如法炮制、制定并实施相似的法规政策;另外,对不愿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企业还可以强行提取其经费给愿意承担责任的单位。“引导”加“强制”、双管齐下以促成企业享受的权利与应尽的责任实现平衡。
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表现在教师的科研能力、学生的职业素质和院校的社会服务水平等三方面。首先,教师素质是职业院校办学水平提高的必要条件,其中科研能力尤为重要,因为只有科研才能解决企业的生产难题、解决技术攻关,提升职业教育对企业的吸引力。其次,学生职业素质是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外在表现。要加快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凸显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职业性”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再次,强化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尤其是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在前二者夯实职业院校实力的基础上,增强院校的培训功能乃当今企业界所亟需。
[1]胡小红.浅谈企业价值观[J].江西社会科学,1995(5):95.
[2]张瑞琪.论企业对于发展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5):78.
[3]刘洋.利益相关者理论下内部控制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2010(5):102.
[4]刘锐嘉.全球化催生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教育[J].WTO经济导刊,2010(4):74.
[5]彭四平.校企合作:企业的社会责任[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2010(1):11.
[6]柴彦辉,周志刚.双元制的可移植性研究:机理、内涵与借鉴——教育资源开发的视角[J].教育科学,2008(5):5.
[7][美]彼得·F·德鲁克著.德鲁克文集——社会的管理[M].徐大建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58;61.
[8]战飚.企业社会责任与就业指导教育[J].企业经济,2004(12):112.
[9]Thomas Deissinger.(2001).Quality Control and Employment:Are the Parameters of VETin Germany’s Dual System Facing Severe Challenge?Proceedings of the Australia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Research Association(AVETRA)Conference.
[10]刘存刚.美国的校企合作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借鉴意义[J].教育探索,2007(8):34.
Analysis on the Causes of Enterprises’Responsibility Deficienc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Fu Hui-juan1,Nie Wei2
(1.School of Education,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31,China;2.Schoo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
Enterprises should take up the responsibi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However,at present the deficiency of this responsibility has become a bottleneck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The reasons not only come from the enterprise itself,but also from the external factors.Scanning the reasons from the angle of Economics,the tendency of simply pursuing for economic interests enables enterprises to evade the responsibi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What’s more,some objective factors such as unlimited supply of primary labor in China and lower-level industry structures make enterprises do not feel that they need to participate in Vocational Education.Thinking from the angle of Organizational Ethics,enterprises avoid taking up the responsibi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because of the lacking of right.Only understand these arguments can we solve the problem accuratel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ponsibility;enterprises;responsibility deficiency;right
扶慧娟,女,2009级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教学;聂伟,男,2010级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原理。
G710
A 文献标识码:1674-7747(2011)13-0009-04
[责任编辑 曹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