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华
(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南通 226300)
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美点探踪
唐 华
(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南通 226300)
职业学校的不少老师都为课堂“头疼”的原因是,学生基础差、上课没反应;教学中缺乏愉悦感、少有成就感。作为教师,应该正视现实、反思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营造美的课堂,用课堂之美来感召学生。课堂美的手段有不少,但对教材中美的因素的充分挖掘乃是根本之道。
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美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尤其需要得到美的熏染。基础差可能制约学生学习以至将来的发展,但其对美的追求与感受的心是一致的。语文课堂如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体验,那么教学将会变的顺畅、愉悦,而学生也会发现乐趣、激发潜能。那么,美在哪里?从源头上说,美在教材,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感受教材中蕴藏着的美。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媒介,是再现艺术形象的手段,生动的语言应该充分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使读者如见其人,如历其境,从而获得审美愉悦。《荷塘月色》就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和准确贴切的用词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月下荷塘”一段,作者充分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以“亭亭的舞女的裙”来比荷叶的婀娜多姿、美艳迷人;以女子娇美的“羞涩”来写荷花的情态美,赋予荷花生命的活力和浓浓的情感。再如,喻月光如“流水”,既写出了月光在荷塘上晃动,又状出了月光明亮洁净的特点。而“泻”与“浮”两字,在锻字炼句中把月光的倾泻之美、月色的朦胧之景可谓渲染殆尽。此两字在点活了月光雾气的同时,又如古之“推、敲”引来了多少学者文人的推敲与赞赏。至美的语言将美丽的荷塘月色定格在读者眼前,在如此美妙的景象中去体会作者此时的“淡淡的喜悦”可谓水到渠成了。
单纯的阅读时常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而色彩艳丽、内容生动的图画,则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体会情感。《离太阳最近的树》是一篇情理相融的散文,表达的是对破坏生态环境的痛心及对人类生存的忧患。如何让学生真正体会主题,实现“用心灵去感悟自然,用行动去保护环境”的目的?笔者决定用图景说话:其一,学生根据作品中的提示画出感觉中的红柳,感受并试图赋予红柳美的内涵;其二,展示自由奔跑的藏羚羊、美艳孤寂的沙漠红柳、高山流水、蓝天白云等一组优美的画面,以景物的美好壮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与珍惜;其三,自然对人类的馈赠从来毫无保留,而人类的回报却是肆意的砍伐、血腥的杀戮、污染的河流、弥漫的沙尘……无休无止!强烈的视觉冲击,不由得让学生对先前所画的沙漠上那孤零零的一蛛红柳倍感怜惜,渺小的红柳在学生的心目中陡然伟大起来。在学生再次注视他们的“大作”时,他们的眼神中流露出了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思,对人类生存现状的忧患。在提升审美品位的同时,学生也自觉增强了生态保护的意识。
意境是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意蕴和境界。它可以是“竹喧归浣女”中的无忧无虑、勤劳善良;是“大漠孤烟直”中的苍凉壮美、广袤雄浑;是“孤帆远影碧空尽”中的依依不舍、深情挚意……可见意境是情景交融、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好的意境带给学生的不仅是视觉的享受、身心的愉悦,更是情感的熏陶与理性的顿悟。《荷花淀》就非常注重优美意境的营造。作为战争题材的小说,作者没有极力渲染硝烟弥漫的战场和奋勇杀敌的英雄,而是用细腻的笔触从侧面对战争进行点染烘托,以战斗的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写战争生活。如“月亮升起来……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多美啊!荷香月色,如诗如画;世外桃源,如梦如幻。一片宁静而诗化的意境,在带给读者无限遐想的同时,为全文定下了诗意美的基调,淡化了离别的痛苦,远离了战争的残酷。在此美妙的意境中,学生自然地深化了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了对战争中英勇女性的亲切与赞美之情,当然进一步增强对万恶侵略者的厌恶和痛恨之情。
人格又称个性,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和比较稳定的心里特征的总和。人格美标志着人在自我修养和自我完善方面达到的高度。毛泽东主席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这点“精神”不妨把它放大为美的人格。学生日常表现出的沉闷或颓废与缺少“精神”的支撑是不无关系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巧妙地利用作品中人物的精神力量来感召和影响学生。《邓稼先》就是一篇典型的作品,作者将人物放在特定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中加以审视,完美地再现了邓稼先身上所体现出的同祖国休戚与共的民族情结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及质朴内秀、甘于奉献的优秀品格。在多角度感受作品体会主题的时候,学生很震撼于默默无闻的主人公同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强弱的密切关系。在赞赏主人公的伟大人格魅力的同时,学生们的精神世界也受到了洗礼,“我与祖国心连心、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有精神的人”的认识在学生心中不断升腾。可见,人格的力量是何等的伟大。当然,这样充满人格魅力的作品有很多,如《记念刘和珍君》、《悼念玛丽·居里》等。高尚的人格是一个人成功的灵魂,也是整个民族屹立的灵魂!教师应该努力借助教材中蕴藏的人格美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超越自我。
教学中对课文结构的梳理有时不被重视,而说到结构有多美,学生也仿佛有一点“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事实上,结构美作为课文展现出的一种形式美,它对服务主题和指导学生写作的意义都非常之大。如《风景谈》一文,为抒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军民火热的战斗生活和崇高的思想境界的赞美,表达对解放区的热爱与向往,作者独具匠心地给我们展示了六幅风景。这六幅风景内容迥异,安排巧妙。稍加研读就不难发现其深层寓意乃是步步推进的,即建立在作者对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识的层层深入的基础上的。如此谋篇布局既让六幅风景井然有序,又实现了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说到“神”,就不得不提文中每幅风景后的那一段揭示主旨、画龙点睛的议论了,这些密切联系的议论语段如一张有形的网将六幅画面有机地聚拢在主题之下,不仅实现了叙议的有机结合,从全文结构来看也显得那么地和谐统一。结构美的作品为数不少,尤其象议论文如《文学的趣味》、《拿来主义》等结构经典的作品,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在领略作品结构的同时做到学以致用,在作文训练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热爱美、欣赏美、追求美是每个人的天性。别林斯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无论从内容、意境还是结构等各角度来说,美不胜收的语文教材只待读者慧眼识珠。相信在老师的深入挖掘和悉心引导下,职业学校的学生一定会喜欢以至陶醉于作品之美的,而职业学校的课堂也一定是充满美的享受的智慧的传递,那枯燥的索然无味也必将为愉快的生机勃勃所替代。
唐华,男,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G712
A
1674-7747(2011)22-0041-02
[责任编辑 方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