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物流金融服务体系的开拓与创新——《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研究》一书评介

2011-02-19 19:07石桥
中国流通经济 2011年6期
关键词:金融服务物流金融

石桥

(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市 101149)

我国农村物流金融服务体系的开拓与创新
——《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研究》一书评介

石桥

(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市 101149)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湖南商学院副教授胡愈博士撰著的《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研究》一书,把握现代物流研究与现代金融研究的最新动态,整合物流研究与金融研究的最新成果,运用经济学逻辑和数理逻辑相结合的科学方法,针对我国现代农村物流发展面临的金融困境现状,系统地研究了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的运作模式、产品设计、制度安排、组织形式等方面问题,为发展我国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促进现代农村物流建设获得强有力的金融支持,较为全面地构建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服务体系的理论框架和政策框架,不仅对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及发展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而且对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和解决“三农”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该书抓住了制约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关键问题,即金融瓶颈问题,对于发展农业经济和加快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现代物流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金融支持。随着全球物流一体化的日趋形成,我国现代物流业得到迅速发展。农村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一个分支,是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并日益得到党和国家及科研机构越来越广泛的关注。2006年以来,连续六个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现代农村物流,出台了一系列农村物流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但是,我国现代农村物流发展缓慢,一方面,从宏观经济角度来说,我国现代农村物流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地域差异大、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低、分布面广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低、政府宏观调控不到位、科研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另一方面,从微观经济角度来说,目前我国农村存在消费水平低、物流服务企业规模小数量庞大、个体生产者分散及文化素质低、农业经营时间和空间相分割等现象;同时,我国农业产业需求不确定、生产的季节性和消费的日常性、自然因素影响程度大、地区差异和品种多样性、生产方式多样性、农业生产基础等也相对落后。审视现阶段我国现代农村物流的发展现状,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可见,我国现代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及金融供给短缺,已成为我国现代农村物流发展的“瓶颈”。本书正是抓住了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将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其次,该书在理论上富有开拓性与创新性。我国现代农村物流具有“非均衡性、不确定性、差异性、分散性”等特征,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如何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全球化、网络化趋势,使超越时空限制的金融结算及金融支付等金融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推动我国落后的、分散的现代农村物流现代化,使农用物资的供应,农副产品的储存、包装、流通加工、配送、销售和物流增值等做到配套服务,以满足现代农村物流的“时效性”、“及时性”、“分散风险”的需求,必须高效地融合现代农村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实现农业经济发展和流通现代化,这势必需要国家和政府及金融机构提供优越的农业扶持政策和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为发展我国现代农村物流,不断拓展和创新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服务体系。然而,由于长期“二元经济”结构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不完善,加之农村金融风险巨大、农村贷款条件苛刻,业务品种单一,服务手段严重滞后,贷款额度、期限与农村物流及农民生产消费实际脱节,农村物流的支付结算环境落后,农民和农村中小物流企业因缺乏有价值的抵押物而贷款难问题依然较突出,这些都制约着现代农村物流的发展。作者正是根据我国现代农村物流的特征及其发展要求,深入地分析我国现代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和金融供给短缺及其成因,运用灰色关联度理论与模型,深入论证了现代农村物流与其主要影响因子(包括农村金融及农村基础设施的发展情况、农村教育发展程度、农村自然灾害及政府政策等),揭示了现代农村物流与农村金融互动发展的关系;运用制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相关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深入系统地研究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的运作模式、产品设计与制度安排;运用博弈论及其模型,深入地论证地方政府、物流企业、商业银行、民间资本或境外资本诸利益主体之间关系;提出创建“以沿江、河、海、铁路、空港为中心,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导向,物流企业为主体,银行及民间资本或境外资本为依托”的多元利益主体的“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中心”,为现代农村物流发展提供全方位的物流金融综合服务,以实现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的组织创新和服务创新,等等。作者在论著中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探索,有些提法颇为新颖,方法科学,逻辑严密,在国内外同类研究中表现出其理论研究的突破与创新。

再次,该书关于发展农村物流金融的建议具有实践性、可行性。作者通过追溯借鉴美索不达米亚的“谷物仓单”、英国的“银矿仓单”、20世纪初沙俄的“谷物抵押”贷款等物流金融模式,拓展运用现代物流“融通仓”理论,为大力发展我国现代农村物流金融,开拓性地提出了创建现代农村物流“地融仓”模式。作者认为,解决我国现代农村物流发展的“融资难”问题,除了加大我国政府对农村的资金扶植政策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外,尤为重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途径是要充分发挥土地金融作用,即盘活农村土地资产,把农村土地变成现代农村物流发展的融资工具。作者指出,“地融仓”即“农地仓单”,“地”是指农村土地,“融”是指资金融通,“仓”即仓单,也就是“通过农地质押获取物流仓单”。发展现代农村物流金融,必须“充分发挥土地资源要素的抵押变现功能,即运用土地权能作用,通过农地使用权质押,进行融资信贷,获取物流仓单”。当然,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土地问题是农民的根本问题,在我国农村,对农民来说,土地是农民最值钱的东西,如果农民拥有的土地盘活了,农民就可以有足够的抵押物(土地)去融资信贷,现代农村物流发展的资金问题也就不难解决了。因此,创建“地融仓”模式,则可集成和协调农地、金融、物流三者的有序运营,从而把物流、资金流、土地流、信息流高效地融合并进行综合管理,这无疑为增强农村物流供应链金融整体绩效和核心竞争力,优化农村土地资源要素,提升金融资本市场运行效率及其资本运营水平,推进建立农村土地金融制度,都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

纵观全书,其在切入点上富有针对性,抓住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要害即金融问题,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在理论上具有开拓性,不仅拓展了现代金融理论的应用领域,还丰富了现代物流理论;在实践上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深化现代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完善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服务体系,使现代农村物流的发展获得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总之,该书为我国加快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村物流和农村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是一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应用价值的力作。

石桥(1953-),男,北京物资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1993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流通经济。

林英泽

猜你喜欢
金融服务物流金融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