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典诗文诵读”为载体建设学生学习型组织

2011-02-19 16:01马爱萍山东省青岛市第六十二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1年7期
关键词:诗文学习型载体

■马爱萍 (山东省青岛市第六十二中学)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同时,阅读又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都知道“文贵自得,书忌耳传”的道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只有让学生真正的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其实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然而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在我们的教学中确实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学生的书写、阅读、写作能力越来越差。面对众多的问题,我们不断地问自己,学生到底怎么了?无源之水又怎能长久?想想我们的学生,不用说“程门立雪”“头悬梁,锥刺股”,只是坐下来认认真真地把一篇课文读完,又有几个能真正做到?孩子毕竟是孩子,我们在感叹之余,是否真正想到了究竟应该如何来改变学生们的现状?

我认为,从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出发,以“经典诗文诵读”为载体建立学生学习组织,就是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

一、“经典诗文诵读”的意义

经典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经典诗文中蕴含着许多人生哲理,通过学习经典诗文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一个班级中的浓浓书香熏陶着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畅游于书海中,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从经典诗文中汲取营养。

我们中华民族素有重视诵读的优良传统。《国语◦晋语四》有“文公学读书于臼季”的记载,《吕氏春秋◦博志》说“盖闻孔丘、墨翟,昼日讽诵习业”,《礼记◦学记》强调“呻 (吟诵)其占毕 (简册)”,韩愈也说“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说的都是阅读的重要性。然而,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的语文教育过分地强调了知识性、思想性和科学性,加之人们对语文学科性质、任务认识的偏颇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就逐渐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放弃了传统“经验式”教学的优点,这严重地影响了学生语文基本功的训练,也使家长和学生走入语文教育的误区,他们甚至认为语文很好学,根本不用花费很多的时间来研究,只要考试时背过课文或者是与课文配套的教学目标就可以了。恰恰是这种观点使许多中学生忽略了语文学科的学习,加之小学教育中的一些误区也使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越来越差,连简单的拼音写字都不会,更不用说读懂较深的文章了。因此,我们有必要把经典诗文诵读提到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上来。

二、“经典诗文诵读”的现状分析

1.从学校角度来说,目前许多学校已经认识到了“经典诗文诵读”的意义,有的学校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经典诗文诵读组织;有的学校有了一定的经典诗文诵读组织,但还不完善;有的学校还没有建立起经典诗文诵读组织。各个学校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建立经典诗文读书会;二是以“经典诗文诵读”为载体建设书香班级;三是以“经典诗文诵读”为载体建设书香校园。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目前来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从老师的角度来说,老师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有的老师非常积极地支持这项活动,自己带头进行大量的阅读;有的老师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学生只要学好书本知识,诵读与否无所谓,将其作为例行公事来完成;还有少数老师仍然被“应试教育”所束缚,认为考试考什么学生就应该学什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的名言已经明确地告诉我们老师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老师的身先垂范、正确引导对于学生进行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是至关重要的。

3.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现代科技的发展给了学生越来越方便快捷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大部分学生坐下来真正进行诵读的时间已经变得越来越少,对于诵读所能带来的精神享受已经很难体会到,他们的经典诗文知识就显得极其贫乏;也有一部分爱好经典诗文诵读的学生通过自觉主动的学习提高了个人的素养,赢得了大家的赞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这部分学生的存在为进行“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提供了良好条件。

4.从家长的角度来看,部分家长认为诵读不诵读无所谓,只要孩子能考上个好学校就可以了,但是现代社会对人各方面的才能要求越来越高,大部分家长都非常支持学校进行的“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认为这是全面提高孩子素养的有利措施。

三、以“经典诗文诵读”为载体的学生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基于以上分析,要做好以“经典诗文诵读”为载体的学生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我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建立合理的组织目标

中国有一个成语叫“有的放矢”。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首先预设一个目标,然后朝着这个目标而努力,才能知道自己到底做了些什么,还有什么是我们没有做到的,知道我们哪些做得比较好,还有哪些方面有明显的不足。这就好像射箭一定要有靶子,没有了靶子,射手的水平再高,也发挥不出来。

我认为,通过以“经典诗文诵读”为载体的学生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可以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学习平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并喜欢这种学习,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和人文素养,并且已经成功地为我们建立了非常合理的组织目标。正如船在大海上航行一定要灯塔指引一样,合理的组织目标的建立为我们正确指引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方向。

2.遵从自愿、自主、自由的组织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自愿参加,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自由选择是否继续参加,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学生的被动学习就真正变成了主动学习,学习积极性也真正被调动起来,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总得‘读’。出声念诵固然是读,不出声默读也是读,乃至口舌绝不运动,只用眼睛在纸面上巡行,如古人所谓‘目治’,也是读。”但同样是读,如果是在老师的强迫下进行的读,恐怕过不了两天就会完全忘记;如果是学生自主自愿去读的,就有他们的主动性在里面,也有他们的兴趣在里面,这样仔仔细细研究得来的东西又怎么会轻易忘记呢?

3.处理好日常教学与“经典诗文诵读”的关系

(1)要处理好学生读书与教师指导的关系。在学生的学习型组织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表现在主动地读书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分析与讲解。在这个组织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应体现在指引阅读方向、方法,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困难,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积极性等,而不是把自己的阅读所得交给学生,更不应挤掉或代替学生的读。

(2)要处理好诵读经典与“教学任务”的关系。常听有的老师说,语文课太难教了。确实,要教好语文课不容易,因为与其他课程相比,语文的内容太烦琐了。一课书,既要识字、解词,又要分析篇章结构;既要学习语言特点,又要学习表达技巧;既要启发思考,又要进行练习;记叙文和小说要分析人物、情节,诗歌和散文还要讲出文章的意境、时代背景、作者介绍、解题、分段、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烦琐的内容往往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也使得许多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缩短了学生的阅读时间,更不用说要专门拿出时间来进行“经典诗文诵读”。然而我们仔细想想,所谓的“教学任务”无非是为了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实现阅读的人文价值。所以只要学生学会了学习,提升了自己的知识素养和人文素养,选择什么内容来进行学习又有什么区别呢?

(3)要处理好以“经典诗文诵读”为载体的学生学习型组织的读书方法问题。我们主张指导学生自己读书,并不是那种单调、枯燥地死读、傻读,而是要尽最大可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朗读、默读、精读、范读 、单读 、齐读 、述读 、猜读、赏读等方式,灵活、适当地选择和运筹,最佳程度地优化组合,获得切实的效益。魏书生的“四遍八步读书法”,安阳市教委教研室制定的以阅读为主线的“阅读教学常规”,其共同特点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反复阅读,扎扎实实地学好课文。

总之,从教学论的观点看,教学是一个过程。究竟以什么方式来指导学生读书,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只要我们树立了科学的理念,完全可以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

参考资料: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

2.尚学锋、夏德靠译注《国语》,中华书局。

3.张双棣等译注《吕氏春秋》,中华书局。

4.《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诗文学习型载体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诗文里的元旦韵味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
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
曹操诗文中的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