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羚飞渡》教学后议课的两点思考

2011-02-19 16:01杨勤长安徽省芜湖县第二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1年7期
关键词:斑羚孔乙己老鼠

■杨勤长 (安徽省芜湖县第二中学)

在一次“同课异构”活动中,几个青年教师所讲的课题都是《斑羚飞渡》。课后,观课教师就这堂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此,我把我与其他老师有不同理解的两点拿出来与大家交流。

一、课文《斑羚飞渡》故事本身的真实性值得怀疑

有一位老师说:“我讲《斑羚飞渡》这篇文章已有七、八遍了。可是,每次讲到这篇课文时,心里总是很不舒服。是确有猎人围堵、斑羚在生命的尽头表现出这最悲壮的一幕呢,还是作者沈石溪完全凭空杜撰?文章的内容缺少真实性,学生一看就知道是假的。我们要教学生真善美,这样虚假的文章最好不要编入中学教材,用它教育学生,会对学生产生误导……”这一观点提出,相当一部分教师有同感,许多教学参考书也提出类似的问题。

针对这些观点,我的思考是:这是一则故事,也可以说是一篇关于动物的小说。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看,“生活真实是自然生活的真实体现,是为艺术提供素材的参照物,艺术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真实”。

动物世界,千奇百怪,有很多故事可能都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力。动物之间的分工配合、亲情故事,真的是数不胜数。比如,老鼠偷鸡蛋,只有一只老鼠肯定不行,必须有两只或两只以上的老鼠分工协作才可以完成“任务”。一只老鼠抱住鸡蛋,另一只老鼠咬着抱鸡蛋老鼠的尾巴往洞里拖,分工协作,场面十分精彩。另据报载,蚂蚁群在遇到大火的时候,会快速滚成一团,外面的蚂蚁奉献自己的生命,被烧成焦炭,目的是确保蚁团里面的蚂蚁不被烧死,让自己的种群得以延续……

动物世界尚且如此,人类的故事就更不胜枚举了。高雄火灾中的孕妇,送到医院时已经死亡,当医生掰开这个孕妇焦黑的尸体时,赫然发现她的肚皮依然白皙。令人惊奇的是胎儿还有心跳,医生赶快进行手术,一个健康的男婴诞生了。当医护人员从这名孕妇的体内取出白胖的婴儿时,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走进自然,“动物世界”每天都在上演扑朔迷离的传奇故事;打开电视,“人与自然”时刻都有不可思议的亲情传递。提炼生活真实,用文学的笔墨创作出“斑羚飞渡”这样震撼人心的感人故事,恰恰是用艺术的真实、情感的真实再现生活的真实。语文老师就是要教育学生学会用手中的笔,描绘五彩斑斓的生活,学会根据生活的真实来创造艺术的真实与情感的真实。

这位老师在评议中还说:“‘镰刀头羊’最后向彩虹走去,跳向悬崖,太假,从物理学角度来看,目测到的彩虹应该很远,镰刀头羊不可能真正走向彩虹。”

“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即用自然科学的定义、原理来解释文学作品中的刻画和描写,那么文学味就会丧失殆尽。“钱学森之问”告诉我们什么?我们的孩子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并不比别人差,但缺失的是想象和创新。初中阶段的学生,想象力特别丰富,如果我们把文学作品教成了严谨的说明文,就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扼杀了学生的创新之源。生活是五彩斑斓的,描绘生活的文学艺术是多姿多彩的,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应该是绚丽无比的。让我们鼓励学生拿起自己手中的笔,描绘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

二、在课堂上,学生怎么会有不和谐的声音

《斑羚飞渡》一文的教学重点是老斑羚与少斑羚“试飞”和“成功飞渡”这一动作、细节描写,也就是文章的8、9、10自然段。文章也正是从这一悲壮的举动中折射出动物世界在面临种族灭绝的时刻,用牺牲一半换来另一半生存的无私奉献精神与崇高的意志品质,从而让我们的学生从内心感受到强烈的震撼。于是,很多教师通过制作动画的方式,再现文中描写的场景,凸显斑羚飞渡刹那间的悲壮。可是,播放这一动画时,学生往往不是表现为神情凝重,而是总有一些与文章主旨不和谐的“笑声”。因此,有教师就问:这样的文本能对学生有教育意义吗?这样的课件是不是取悦学生的儿戏之作?

《斑羚飞渡》一文编排在七年级语文 (下)中,七年级的学生理解和思考问题多少还是带有孩子气的,往往停留在事物的表象上。他们没有理解文本之前,只会把教师制作的动画当作日常喜爱的动画片来看,就像看到大灰狼吃掉小红帽时,他们会笑。看到电视上与己无关的车祸,车翻了几个跟头,他们也会笑。学生理解文字,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他们绝对不是“残忍”的代名词。相反,他们的感情特别丰富,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取向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孔乙己》一文,一直是初中课本中的经典之作。孔乙己被打折了腿,坐在蒲包上爬到咸亨酒店,摸出四文大钱要一碗酒。这一细节描写,学生刚读的时候也会发笑。也许有老师要说,孔乙己不一样,鲁迅先生塑造的就是一个可笑、可怜的多余人,无可厚非。其实不是这样,孔乙己作为旧社会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低下,遭遇值得同情,只是我们的学生对时代背景不理解,对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不理解,对封建社会世态炎凉、人情冷漠不理解,才会产生不和谐的“笑声”。

教师有这样的质疑,是因为教师在思考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不是值得商榷。其实,只要我们深入听课就会发现,随着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知道了斑羚在面临种族灭绝的关头,“以牺牲一半来保护另一半生存下去”这一庄严主题的时候,他们的神情就会越来越严肃,他们的笑声就会在课堂上消失,课堂气氛就会渐渐凝重起来。当学生有了深刻的理解后,再试着播放同样的动画视频,学生是绝对不会有笑声的。而且,我们会看到,很多同学的眼角是湿漉漉的,那是因为他们感悟到了悲壮、伟大之后,心灵受到触动。不和谐的声音,是学生停留在事物的表象上,或者没有理解文章内容之前表现出来的。一旦学生进入文本情境,就会与主人公同喜同怒。

语文教学要考虑文体的特点,文学作品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用艺术的真实来描写生活、创造生活,教师要教会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方法,从文本中寻找美,发现美。道理越辨越清,知识越积越多,教师深入分析文本,研究教材教法,营造语文教学科研的积极氛围,新课程改革才会焕发青春活力。

猜你喜欢
斑羚孔乙己老鼠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一例死亡野生斑羚的组织病理诊断分析
抓老鼠
爱是永恒的主题——读《斑羚飞渡》有感
孔乙己(下)
孔乙己
笨猫种老鼠
《斑羚飞渡》“飞”出了什么?
老鼠分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