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礼平 (湖南省永兴县高亭中学)
材料作文即供料作文,由命题人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提示和要求自己命题进行写作。它所提供的材料一般内涵丰富,范围广泛:或是警句箴言 (2010年辽宁省沈阳市、湖南省益阳市,湖北省咸宁市、重庆綦江市题),或是给人以启迪的小故事 (2010年吉林省、云南省昆明市、玉溪市题)、寓言童话 (2010年湖北省武汉市题)、诗歌 (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湖北省黄冈市题),或是幽默风趣的漫画、照片、图片 (2009年云南省昆明市、宁夏回族自治区、浙江省宁波市题)等,形式多样,令人目不暇接。
材料作文具有定向性、多元性、灵活性的特征,对学生既有限制,又在选材、立意和文体方面给了学生相对的自由,便于学生张扬个性,展示才情。它既可以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能让考生有“据”而述,有“的”而议,有“感”而发,同时还能有效避免学生套作。所以,一度成为中考中一种重要的作文命题形式。笔者对2010年105个考区的122道作文题进行了统计分析,标题作文96道,占 78% (其中全命题作文 57道,占46%,半命题作文39道,占32%);话题作文 11道,占9%;材料作文10道,约占 8.4%;其他如续写、读后感等5道,约占4.6%。由此可见,到了2010年,中考作文命题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改良”的具有一定开放性的命题作文占据了主导地位,半命题作文兼具开放性和限制性,因而日受青睐,成为“唱主角”的命题作文形式的绝佳配角,共同占据了当前中考作文命题的精彩舞台。而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则明显式微,处于零星点缀的地位。对于这样的中考作文命题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材料作文对概括材料、提炼主旨有一定要求,在选题、立意上有—定的难度,学生出现偏题、离题、跑题机率较高,其更适合高中学生写作。因此,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材料作文不太可能成为中考作文命题的主流。虽然如此,因受高考作文命题中材料作文占据主流这一趋势的影响,这种点缀性材料作文题型也会长期存在,如辽宁省沈阳市、湖北省武汉市和咸宁市、江苏省淮安市、重庆市、吉林省等地并不是“一窝蜂”地跟风,而是对材料作文的命题理念和形式继续进行新的探索。以辽宁省沈阳市为例,在近5年中考的二选一作文中,均出现了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2010年天津市、武汉市、益阳市、玉溪市、昆明市等的中考作文都是材料作文,这些地方没有对材料作文做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是执着地进行探索创新,让命题形式经受实践的考验。因此,对学生进行材料作文的引导仍然显得很有必要。
材料作文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1.事例类材料作文。这类作文,举出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某种现象或发生的某个事例,要求考生对这种现象或这个事例发表自己的看法,展开讨论、评说。一般情况下,要求考生按照常规议论文的行文要求,提炼观点,选择论据,展开论证。文章的论点要在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提炼。
2.情境类材料作文。材料一般提供一个情境,要求考生就此情境或展开想象,或将自己置身于情境之中来完成作文。材料提供的情境一般是考生熟悉的、知道的,或经过想象可以和生活联系起来的,文体上多为记叙文。
面对灵活的表现形式,缤纷的文字内容,诙谐的漫画图片,考生往往不能抓住材料的根本,导致作文偏题、跑题,这成为困扰考生的难点。其实,写好材料作文赢得高分并不难,面对材料,考生应做到:
1.看清要求,读懂材料
材料作文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考生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所以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要抓住重点,明确内容,理清关系,把握中心,为立意定下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在考场中,审题易犯的毛病就是不能全面把握材料的内容实质,只是抓细枝末节,只言片语,导致写作偏离题意。再者,对于文字材料中那些含蓄性文字缺乏正确的解读,只注意表层意思,深层含义却没有体会,致使作文得分不高。那么,如何读懂所提供的材料呢?具体来说,对于故事性材料,不管是历史故事、现实新闻、寓言故事还是童话故事,写作隐含的信息就在故事的题旨中,因此这类材料作文写作前必须读“懂”故事,理解故事主旨,然后由此及彼地展开联想和想象,确立文章中心;对于图画型材料,要弄清画面的内容,如以人物为主体的画面,应该从观察人物的衣着、身份、年龄、动作、神态等入手,弄清人物以及人物与周围事物之间的关系,同时将画面内容与现实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从二者的关联点中把握画面的主旨。另外,图画中的零星文字也不可忽视,有时有画龙点睛的效果;对于一组材料,要在透彻分析每则材料的基础上归纳综合,融会贯通,然后考虑如何在材料的共性上做文章。
2.理清内容,提炼观点
读懂材料后,还应注意提炼观点,选好角度和恰当联系实际,抓住材料要点,把握材料主旨,正确确立文章的思想内容。准确地从材料中提炼出观点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对含有事实的材料,要通过事实关系的分析提炼观点;对展开论述、阐明道理的材料,要形成具体判断;对寓理于事的材料,要揭示其寓义;对多则组合的材料,要分析比较,把握它们内在的规律,做到“同中求异”或者“析异求同”,透过现象抓住材料的相同点或不同点,得出有分量的结论。
3.选好角度,取舍观点
材料作文中,同一则材料,从不同角度考虑,就会有不同的观点。这就需要考生全面理解材料的内涵,从中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观点是统帅,是灵魂,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考场上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读罢材料,考生对材料有比较完整的理解,能从中提炼出不同的观点,似乎对每个观点都有一些体会和了解。究竟选择哪个观点呢?有的考生有些举棋不定,难以下笔;有的考生在短暂的思考后便匆匆下笔,刚开头就觉得自己无法写深写透,于是又想重新搭建另一个观点的平台。但此时已经耗时过多,要么硬着头皮写下去,要么另起炉灶。更有甚者出现了多中心,多观点,且每个观点都泛泛而谈。凡此种种,均与高分失之交臂。
那么,如何取舍材料作文的观点呢?我们可用四句话概括: (1)观点正确者取,观点偏颇者舍。 (2)观点集中者取,观点分散者舍。 (3)观点深刻者取,观点肤浅者舍。 (4)观点新颖者取,观点陈旧者舍。
4.拓展思维,立意求准求新
我们历年来重视文以载道,文章以意为先。立意是否正确、新颖,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因此,我们在作文时,一定要拓展思维,立意求准求新。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而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性思维,言人之所欲言,发人之所未发,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敢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意”必己出。由于考生都是写同一个材料,审题时就必须要多想几个角度,然后选择一个与别人不同的角度去写,在“新”字上下工夫。否则,写出的文章就会千人一文,千文同一。要做到这两点,就必须善于关注材料的标题、结尾,以及材料中议论抒情性的关键词句,这些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