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喜凤/王 翔/王 晔/周湘艳
(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南京 210007)
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地勘单位走出去策略设计
■ 李喜凤/王 翔/王 晔/周湘艳
(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南京 210007)
文章运用SWOT模型分析我国地勘单位“走出去”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优势主要有技术优势和形象优势;资本实力不强和全球化经营、资本运作经验匮乏是主要劣势;机会主要是政府政策扶持和国际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威胁主要是国际政策环境的多变性,投资地区法律、社会文化的差异,以及全球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地勘单位“走出去”发展应采取如下策略:要杠杆利用核心能力,实施“走出去”的差异化战略定位,加强联盟合作弥补“走出去”的能力短板和创新体制机制;用“走出去”来倒逼内部改革与创新,促进从事业单位向探采一体化的现代公司的转型。
地勘单位;走出去;核心能力;改革与创新
在矿产资源全球化配置的大背景下,我国近年来加大了海外投资力度,在逐渐加大的海外并购中,表现出明显的以能源和矿产资源为主导的特征。《经济学人》对2004年至2009年11月已完成的172宗金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海外并购案例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国近半数的海外并购交易旨在满足国内对能源和矿产资源持续增长的需求。然而,在国际矿业并购的运作舞台上占据耀眼位置的绝大多数为资本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集团,特别是国有央企和省企,而作为我国地质找矿主力军的地勘单位,却没有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成长为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中的重要力量。
因此,系统分析我国地勘单位“走出去”的优劣势和机会、威胁,并在遵循“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原则的基础上设计行之有效的策略与方法,对于推动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顺利实施,保障资源安全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对于近期我国能源资源“走出去”的其他主体—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具有近60年历史积累的地勘单位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既有相对优势,也有相当的不足。正视自我的优势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策略的设计与选择是地勘单位有效地“走出去”并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必要条件。
1.1 我国地勘单位“走出去”的优势
(1)技术优势。地勘单位作为我国地质工作主力军,在长期的境内地质工作中,形成了一系列相对成熟的找矿理论、方法和勘查技术,在地勘领域拥有专业队伍、精良的技术装备以及丰富的找矿经验等。在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方面,地勘单位能够凭借专业的勘查技术对矿山的储量、品位、找矿前景、开发经济价值等做出更为科学可靠的分析与判断,减少开发的盲目性,提高开发利用的效率和效果。
(2)形象优势。我国地勘单位“走出去”往往以地质勘查为基础,以帮助目的国摸清家底为最初出发点,有利于减少与当地政府和社区之间的矛盾,更容易得到各方的支持。同时,他们的经济总量相对较小,不像中央企业在参与海外矿产资源收购时容易被看成是中国政府的代表,易遭到国外政府打压。
1.2我国地勘单位“走出去”的劣势
(1)资本实力不强。长期遵循“项目靠下达,经费靠下拨,成果交国家”的事业体制发展模式,使地勘单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无法积累充裕的资金实力。尽管始于2000年左右的企业化改革发展将地勘单位推向了自主经营的半企业化发展模式,但目前大多数地勘单位的经济规模和盈利能力仍处于较弱水平,资金缺乏成为束缚地勘单位“走出去”的重要障碍之一。
(2)全球化经营和资本运作经验匮乏。跨国运营对企业的管理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地勘单位普遍存在重技术轻管理的问题,经营模式粗放,与全球化经营的水平和要求相差较远;同时,地勘单位大多以技术服务为主,很少涉足资本市场业务。而境外矿产资源开发运作对资金需求量大,地勘单位仅靠自有资本难以解决发展问题,尽管境外资本市场很发达,但我国地勘单位却因经验不足难以有效利用资本市场的资金。
在全球经济止跌企稳缓慢恢复、我国政府连续出台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利好政策以及地勘单位改革创新不断加强的背景下,我国地勘单位“走出去”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面临新的威胁。
2.1 我国地勘单位“走出去”的机会
(1)政府政策扶持。近年来,国家为企业境外投资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和政策支持,除放宽外汇管制,简化境外投资审批程序,对能源、矿产资源境外开发类项目提供境外投资专项贷款等各项优惠政策。国土资源部等部门还专门针对地勘单位的“走出去”行为加大了政策上的支持和扶持力度,如成立境外风险勘查基金等。
(2)国际、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使得世界范围内对其的争夺日趋激烈。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性决定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在长时间内仍将保持不断上涨的发展态势。国内市场方面,我国近十年的矿产资源消费量和矿产品产量不断创新高,同时,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仍需要大量的矿产资源提供保障。因此,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发展经济都需要海量资源,而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完全依靠本土的矿产资源来支撑本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资源全球化配置已成为全球的共识和共需。
2.2 我国地勘单位“走出去”的威胁
(1)国际政策环境的多变性。受金融危机牵连,全球矿业经济出现大幅震荡,为适应资源全球化配置需要,调整和优化地矿产业发展,各国都纷纷调整经济调控政策,全球矿业进入一个政策的调整期。一是各国矿产资源的主权控制意识有所抬头;二是各国矿业政策变动较多,矿业政策波动期来临;三是低碳经济的发展逐步得到法律层面的支持,矿业环保和资源补偿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这些变化将明显提高矿产资源境外勘查开发的门槛和成本,加大投资成本和投资风险。
(2)投资地区法律、社会文化的差异。境外勘查开发活动中,由于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存在着不同的政治、法律制度,不同的社会文化。这种差异导致企业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员工价值认同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不同,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可能实现相互协调和融合。在磨合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因为对当地习俗、文化、法律等不了解而带来经营上的困境。
(3)竞争对手实力越来越强,全球竞争日趋激烈。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大变动,全球矿业发生大洗牌,实力不强的参与者纷纷被淘汰,矿业集中度不断提高,资源向一些矿业巨头进一步集中,呈现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地勘单位“走出去”发展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
地勘单位作为我国地质找矿的主力军,在做好立足国内找大矿的同时,有责任和义务凭借其经验和技术“走出去”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扩大资源版图,为我国的资源安全保障作出贡献。但是,区别于当前占主导地位的“资本雄厚的央企力排种种障碍用较大的成本收购成熟的矿产资源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操作手法,地勘单位应扬长避短,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独特的“走出去”模式、路径和策略。
3.1 杠杆利用地勘单位的核心能力,开展差异化的战略定位,找准“走出去”的切入点
对于地勘单位来说,有资料、有技术、有经验,擅长做有远景的草根项目,不易遭到东道主国家的强烈抵制,但没有资本实力,仅凭自身力量“走出去”进行高投入、长周期和高风险的矿业开发简直是天方夜谭。因此,地勘单位必须基于自己的地质勘查核心能力并借助其实现与资本和管理的结合,才有可能实现“走出去”的跃迁式发展。本文认为地勘单位实施“走出去”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并杠杆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
3.1.1 以地质勘查技术服务换取国外矿业权并进行开发
由于地质找矿成功率极低,只有1%-2%左右,因此地质勘查技术实质上已经成为稀缺资源,对矿业开发的成败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非洲、南美洲等地质勘查技术及矿业市场运作经验相对匮乏的国家,地勘单位可以凭借自身的勘查经验与能力,借助有利的政府友好合作关系,靠技术服务来获得矿业权,并逐步开发和开拓市场。
3.1.2 以技术服务为支撑,联合国内中下游企业收购矿产资源
在境外矿产资源项目收购中,地勘单位可以根据自身技术优势选择出优质的资源作为收购对象,联合国内中下游成熟的资源需求企业,借助其资金优势、资本运作经验和市场优势,形成优势互补的并购方团体,收购完成后,地质勘查由地勘单位负责,开采出的矿石直接销售给国内合作伙伴,在实现自身盈利的同时满足国内对资源的需求。这种产业上下游合作联盟的收购开发模式保障了矿产资源的勘查、开采、冶炼加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将境外矿产资源开发的风险控制到最低程度。
3.1.3 在海外收购方面要尽量避免与资金实力较强的企业竞争
资金实力较强的企业在海外资源并购与开发中往往侧重于地质工作程度高、储量已经探明的成熟项目,但这样的项目往往收购成本高,也容易引起项目所在国的关注从而招致政治敌视。地勘单位完全可以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选择收购地质工作程度低、资源前景好、潜力大和收购资金额小的项目。这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发挥地勘单位的技术优势,化解地勘单位资金不足的劣势;另一方面不容易引起项目所在国的关注和敌视,从而收购的阻力相对小些。
3.2 加强联盟合作,弥补地勘单位全球化运作能力的短板
地勘单位在资金、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不足迫切要求地勘单位通过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战略合作网络,借助合作伙伴间的协同优势,破解走出去中的难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2.1 与下游矿业企业合作,弥补资金和国际运营经验的不足
地勘单位的运作模式使其不像国有企业那样有充裕的资本实力,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会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问题。但地勘单位也有自己的优势,凭借专业的地质找矿技术和长期的找矿经验能有效降低勘查开发风险,而这恰恰是矿企所欠缺的,由此两者可以找到合作的契合点。地勘单位以技术入股与矿企进行战略合作,充分利用矿企的资金、管理和国际化运营经验,结合两者优势共同进行境外开发,达到互利共赢的目标。
3.2.2 与专业机构合作,降低境外收购风险
实施“走出去”战略进行境外矿产资源开发,无论是收购公司股权还是资产都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包括政策风险、市场风险等等,这就要求地勘单位借助专业机构的专业能力来完成各类尽职调查等。但是,地勘单位与专业机构的合作不能是“一锤子”买卖,两者要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一方面可以借助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地勘单位的社会知名度,另一方面借助专业机构广阔的市场背景来获得更多的境外项目机会。
3.2.3 与当地政府合作,减少境外运作中的政治摩擦
政治风险是海外矿业投资存在的重要风险之一,当地政府掌握着政策的制定和修改的权力,弄清楚当地政府的政策取向和需求目标是合作的保障。我国地勘单位必须要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当地就业和税收基础上,与当地政府建立全面的互信互惠合作。我们要通过“走出去”加强双边交流和磋商,减少和排除企业合作中的壁垒,提高国际经济合作的便利化程度,在当地和国际上赢得良好的声誉。
3.2.4 与科研机构合作,提升和更新地勘单位的技术核心实力
我国地勘单位虽然拥有较强的技术储备,但是自主创新能力还明显不足,这在“走出去”融入国际竞争后将会严重制约自身的发展和市场开拓。而高校拥有成熟的科研团队和设备,因此开展与高校的合作,“借智”高校则能成为地勘单位提升自身技术优势的有效手段。通过与高校联建实验室,打造共同的科研平台,从而对地勘技术前沿进行探索,抢占制高点。
3.3 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内部管理,完成由事业单位向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转变
“走出去”进行国际化经营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而言,尤其是对事业身份的地勘单位来说,在经营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究其原因,首先是现代经营管理观念的缺乏,其次在经营战略的不明确、管理方式不规范,还有就是国际化经营人才的缺失。因此,地勘单位“走出去”发展必然在这三方面进行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进行内部改革,摈弃传统观念,引进并有效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建立起全新的能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管理体制,成立有限责任公司,有效打造“走出去”的运作载体。
[1]王学评,刘大文,元春华.我国矿业境外投资的SWOT分析[J].中国矿业,2010,19(1):40-42.
[2]陈丽萍.国际矿业政策与立法的变迁[J].地质通报,2009,28(2):297-299.
[3]文书生.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经营思路[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8-10.
[4]戴志雄.打造有竞争力的国际矿业公司[J].中国有色金属,2008(18):26-29.
F407.1;F830.59
C
1672-6995(2011)01-0022-03
2010-08-09
李喜凤(1982-),女,河南省博爱县人,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勘局资源经济与产业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企业管理硕士,主要从事资源产业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