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林(湖北襄阳市襄州一中)
现代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新的教学观念不断更新,现代教育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在今天,教师到底该怎么教书?我们的立足点又该在哪里?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教与学相互统一,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单一的 “教”或 “学”,只有将两者相互结合,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富有生命力。面对新《课标》,作为老师,应在自主探索中找寻有价值的教学方式,同时构建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句话道出了教学方法的真谛,教与学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对待。
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首先必须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语言最能反映出一个教师的修养,所以教师的语言既要准确生动,又要得体,处变不惊是教师的基本功;教师不应该迁怒于学生,因为迁怒难免失态,难免出现过激行为。教师有渊博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是高尚的人格魅力更是不可缺少。教师只有具备崇高的人格魅力,才能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应该做到 “举手投足有关爱,教书育人总关情”。
其次,教师必须有健康的心理素质。由于种种因素导致教师的心理负担过重,面对升学竞争,许多教师的身心疲惫不堪,甚至对自己的工作心生厌恶,而付出与回报的反差也让教师的心理出现疲劳状态。面对这些情况,教师必须提高自我,加强自身的心理调节意识,积极主动地面对一切。老师要真正缓解的心理压力,必须正视这些问题,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乐观地看待学生的一切。只有教师的心理健康,才能培育出新一代心理健康、思想积极向上的学生。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作为教师除了要有热情,更要有开阔的视野和脚踏实地的精神,着力创新,使“师生关系的教学策略”得到更进一步提高。
首先,要真正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哪怕是学习成绩特别差或是在各方面都不突出的学生,也有值得他人学习的优点。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自信。我班就有这样一位学生,书写非常认真,只是基础太差,班上的同学看不起他。对于学生的评价,我并不介意,反而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他,只要他能做对一道极其简单的题目,就给予充分的表扬和肯定,以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渐渐地,他爱举手回答问题了,作业也有了进步。
其次,教师要成为学生真诚的朋友,平等对待、相互沟通,减轻学生的压力。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话,因为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师生之间要进行沟通。如果教师总是让学生望而生畏,教师还能与学生进行沟通吗?这样的课堂还会有活跃的气氛吗?作为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烦恼等,要做到将心比心,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让学生觉得眼前的人不仅是严师,更是益友,从内心感受到教师的真诚。要做到这些,教师必须下大的工夫,努力掌握心理辅导方面的知识。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要给予不同的心理援助,帮助他们缓解不良的情绪。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知道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恰当,才能反省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合理。这是让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如果学生的学习态度是被动的,那么学习过程只能是一个没有思维的过程。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的新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要从实际出发,创设问题的情境,精心设计提问,让每一位学生真正理解问题,通过“想一想”“议一议”来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动手、动脑,从中找出规律,在操作活动中讨论、交流、合作,从而变被动为主动,围绕教学目标 ,在教师的正确指引下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学习、生活中,学生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健康的心理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力量。因此,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有的学生说:“我一遇到考试就害怕。”也有的学生说:“有别人站在我旁边,我就不能集中精力思考问题。”这些都是心理素质不好造成的。可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渗透心理教育。只要学生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受到影响。
契诃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的有效作用。”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很重要,我的方法如下:
(1)开创情境教学。情境是学习的再现,它会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用直观形象的材料设置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诱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引导教学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新《课标》的这一理念,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从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万变不离其宗。教师在教学活中的主导地位始终不会改变。教师就像指南针一样,给学生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既教会了学生如何去关爱他人,又让学生勤思考、勤探索。
(3)鼓励教学法。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随之提高,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从“趣”导入。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准备“问题情境”,从而把学生引入问题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还给学生,把教材用活、把教法教活,最后让学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