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组织模式与价值网络运行机制

2011-02-19 07:59王成亮丁晓东
中国流通经济 2011年9期
关键词:生产性模块化价值

王成亮,丁晓东

生产性服务是指那些主要满足中间需求、向外部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所提供的服务,[1]这种服务主要用于商业运作和进一步的生产。生产性服务由于服务的无形性、空间可分性、评价的主观性和知识密集性而表现出不同于实物商品的特定规律。在我国,研究生产性服务对于促进经济转型和结构优化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量文献对生产性服务的研究可以分为产业和企业两个视角。产业视角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对宏观经济的作用和影响等问题,企业视角分析生产性服务企业的决策和组织运营等问题,两种研究都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基于生产性服务在当代发展的新特点,结合服务的模块化和网络化趋势,本文从关系和网络的视角重新考虑生产性服务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

一、生产性服务的组织模式分析

1.服务模块化

实物产品要素的模块化已经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组织模式,服务模块化在经济生活中已有尝试,但尚未普及。虽然是无形产品,但由于服务产品知识性和标准性在不断增加,界面规则的采用使服务模块化成为可能。如果将服务产品的标准化和个性化的优势结合起来,服务模块化可以有效解决服务效率不高的问题,实现“大规模定制”。

服务模块化直接导致企业能力要素和价值的模块化,[2]生产性服务的价值模块化是指将企业的服务能力和要素资源重新组合,形成半独立、半自律的价值创造子系统。在客户的需求发生变动时,将传统的服务价值链进行解构,分析价值创造的关键点和层次,根据价值创造规律,重新设计和组合价值模块,并制定本模块的规则和界面设计规则。服务模块化能够使服务企业减少服务的复杂程度和不确定性,使企业有能力应对变化的外部需求,降低经营风险。

2.多样性关系链接

价值模块的链接和服务流程优化是获取外部经济性关键步骤。生产性服务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将价值模块进行链接形成价值链。价值链是由一组价值模块按照一定的界面规则结合构成的“基因组”,[3]界面规则是根据外部环境和前期交易经验形成的。价值模块之间的链接采用结构性嵌入和关系性嵌入方式进行结合。[4]多样性的关系如物流、制造维修、客户关系管理、销售代理等基本服务活动以关系性嵌入到价值链中,主要获取规模经济所带来的成本降低优势;而法律管理等专业咨询、人力资源、研发等支持服务以结构性嵌入到价值链中,主要获取专业化知识所带来边际效用递增优势。由于将市场交易的治理方式转化为关系治理方式,信息交流更加通畅,能够产生边界成本的降低和新的价值增值。

3.服务外部经济性增强

生产性服务内部服务模块和外部服务模块的链接与耦合构成了整体的价值网络。价值网络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创造系统,不同的服务提供商,如第三方物流、会展企业、信息服务商等共同合作创造价值,各产业成员组成共创价值、相互服务、共同成长的价值网络。[5]在由众多价值链形成价值网络的过程中,会产生新的创造性链接,容易促使服务创新的系统涌现。价值网络是在客户价值战略的引导下,系统性协同合作创造价值的体系。[6]生产性服务在合作和竞争的驱使下,将各服务功能分解、再设计、整合以使服务成本降低或达成服务创新,以系统性和整体性的方法创造价值。在生产性服务价值网络中,合作是创造价值的基础,只要通过合作,网络的效益才能充分发挥出来;竞争是对剩余价值的分配,这种分配是基于模块价值创造的能力和贡献的。

4.组织边界模糊

从个体企业的角度看,生产性服务价值网络可以分为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分别对应着内部服务模块和外部服务模块,这种划分是根据服务组织的所有权进行划分的。其实,由于生产性服务最终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在提供定制化服务的过程中,各成员之间的模块进行链接时,所有权并不是要考虑的关键因素,组织模块衔接并出现交叉,边界出现模糊化和柔性化趋势。[7]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服务模块之间的界面设计非常重要,它决定了服务流程的优化和服务的传递效率。当然,生产性服务价值网络中组织边界的模糊化并不是要求企业间的界限完全消失,而是在于强调组织之间交易边界的柔性化和界面的可变性。

二、生产性服务价值网络的运行机制

生产性服务以人力资本和智力资本为主要投入品,本身并不向最终消费者提供独立的服务效用,具有中间性、增值性、知识性和关联性等特征。从整体上看,生产性服务价值网络的运行机制包括但不限于动力机制、自组织机制、约束机制及学习和创新机制。

1.生产性服务价值网络的动力机制

生产性服务价值网络运营的实质是通过外部化,在各企业的服务规模经济和专业化经济之间找到契合点与平衡点,通过价值链环节的外包达到规模化和专业化,从而实现价值增值和成本降低。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增加,各生产性服务价值网络的节点专注于某个或某些服务模块,通过构建自己的服务竞争力来确保各自的市场地位。分工的深化能够导致报酬递增的程度增强,而生产性服务规模的扩大能够让其他企业的需求以比内部更低的价格从外部获得,从而使得其他企业同样能够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这样,外部化优势、规模经济和专业化经济就形成良性循环,生产性服务的动力机制得以建立。

生产性服务价值网络动力机制发生作用的关键点是服务外包。而服务外包的发展则是一个交互渐进的过程,一般会经历产生、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相关各方不断交互融合,服务模块和其他经营模块之间在不断优化组合并寻找最佳的价值实现方式。

2.生产性服务价值网络的自组织机制

生产性服务由于人力资源和知识的强烈需求而向大中城市聚集,这种地理上的聚集容易促成关系上的接近性。[8]随着生产性服务系统内部纵向和横向分工的深化,在生产性服务发展的高级阶段,内部相互需求代替制造业的需求成为最大需求,[9]尤其是金融和商务流通等高级生产性服务,并不以制造业为中心,[10]而是形成自我演化和进化的自组织系统。生产性服务的地理接近性和关系接近性在相互促进、共同演化中形成了生产性服务的生态体系。

生产性服务价值网络形成自组织体系的关键在于产业关联。在以制造业为核心的星形网络中,各个生产性服务企业围绕制造企业,相互之间并没有形成关联或者关联较少,这种价值网络一般处于初级阶段,并未形成自组织系统。随着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产业之间关联不断加强,生产性服务企业之间形成合作与共生关系,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模块采用网络治理的方式,网络成员对模块产生了协同和相互依赖的需求,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通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企业的不良冲动,减少败德行为。

3.生产性服务价值网络的约束机制

由于服务的无形性和评价标准的主观性,以信任为代表的社会资本在生产性服务过程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社会资本通过个人关系网络和组织关系网络来实现。企业家之间所建立的社会资本能够促进生产性服务的发生和发展,组织之间信任程度的增加对生产性服务的运营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这种以信任为核心的社会资本还能规范企业行为,使其提供的服务达到社会规范的要求。

当然,生产性服务企业之间的正式契约是必不可少的。契约规定了契约相关者的权利和义务,是保护和规范企业行为的最低保障。然而,与传统契约不同的是,生产性服务价值网络中在契约的遵守方面,更多地依靠网络规范,即信任、声誉、共同文化和限制性进入,而不是法律条款。

4.生产性服务价值网络的学习与创新机制

知识密集是生产性服务最为重要的特征,知识在生产性服务中作用不只表现在专业的深度,同时还表现在不同专业的交叉、协调和融合。由于生产性服务企业提供高度专业化和高智力附加值的服务,这种服务具有高度定制性和一定的空间可分性。因此,在生产性服务企业的运营中,重视知识在价值网络中的作用和双方之间的交互,建立学习和创新机制,可有效解决生产性服务的关键问题。

与消费性需求快速变化的个性化需求不同,生产性服务在短期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从长期看,最终消费需求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生产性服务,这种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大技术的改进和创新,二是组织模式和服务传递方式。具体看来,由于生产性服务所提供的诸如物流、金融等服务能够标准化,并形成模块化,因此,这种创新一般是模块内部的技术创新与模块界面创新的结合。

三、生产性服务组织价值网络的治理选择

最终客户需求的差异性和客户需求满足的及时性对生产性服务价值网络提出了严格要求。生产性服务价值网络要成为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组织体系,就必须遵循价值网络的运行机制,选择有利于价值网络和自身发展的战略。在价值网络中,核心企业、积极变革者和地方政府都会作出自己的策略选择。

1.核心企业的战略

生产性服务价值网络的核心企业通常拥有价值网络中最关键资源和最核心技术知识。核心企业战略选择一般涉及到三个方面。首先,强化自己的核心优势和自己在价值网络中的地位,这一般是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核心企业通过垄断关键技术实现对网络和其他企业的控制。其次,核心企业要对自己所控制的价值网络进行准确的定位,也就是确定网络体系向客户提供何种服务价值。准确的价值定位不但能够体现经营理念和战略愿景,而且能够确定积累资源与培养能力的方向,为全体网络成员提供一个共同奋斗的目标,使所有成员努力方向一致,形成合力。最后,核心企业要设计价值网络流程、制定合作界面规则,在整个服务系统规则或标准的设计中占据主导地位,[11]它不但制定价值网络的基本分工原则,而且确定不同价值模块应该如何衔接。

2.积极变革者的战略

积极变革者一般掌握着价值网络中较为重要的资源,并且对自己在价值网络中所处的位置不太满意。积极变革者通过持续的学习不断强化自己的能力,当其确定通过变革网络价值可以实现更加优化和更加合理的网络结构,并且自己在网络中的位置能够改善的时候,积极变革者将主动推动改革,从而使整体价值网络得到重组和优化。

3.地方政府的战略

生产性服务对于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已经达成共识,但我国现阶段有相当多的生产性服务仍隐含在制造业中,没有外部化并形成独立的专业化产业,如何发展生产性服务是一个难题。根据生产性服务价值网络的规律,应构建适宜生产性服务发展的软硬环境,确立主导产业或者主导产业组合,从诸如商务用地到金融税收等各方面进行引导,以便形成自组织、自学习、拥有持续创新能力的生产性服务价值网络。

生产性服务价值网络对地方政府提出了两项能力需求。第一,服务和监督能力。高级生产性服务的发展对地方政府的服务能力提出新的要求,而在高智力人才聚集的服务业中,同样可能出现各种制度缺失,监督难度不断增大,对地方行政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第二,对跨产业价值网络的管理能力。生产性服务价值网络跨越众多传统行业,条块分割的管理方式只能限制生产性服务的发展,但如何发展和管理现代服务业,各级政府尚处于摸索之中。

四、结束语

生产性服务的价值模块化、链接化、网络化以及边界的模糊化已经成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趋势,本文从关系和网络的视角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价值网络的运行机制。生产性服务价值网络包括动力机制、自组织机制、约束机制和学习创新机制,寻找生产性服务价值网络的运行规律对于网络中的核心成员、积极变革者和地方政府在制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战略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系上海市重点学科基金项目“系统管理”(项目编号:S30504)、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契约模型下会计准则变迁研究”(项目编号:2008BS08010)的阶段性成果。

[1]Joseph Francois,Julia Woerz.Producer Services,Manufacturing Linkages and Trade [J].Journal of Industry,Competition and Trade,2008(8):199-229.

[2]罗珉.大型企业的模块化:内容、意义与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2005(3):68-75.

[3]Martin Kilduff,Craig Crossland,Wenpin Tsai,etc.Organizational Network Perceptions versus Reality:A Small World after all?[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2008(107):15-28.

[4]刘明宇,芮明杰,姚凯.生产性服务价值链嵌入与制造业升级的协同演进关系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8):66-75.

[5]余东华.价值组织形态演进与模块化价值网络的形成[J].经济问题探索,2010(3):90-94.

[6]方本新,张宁.价值网络:文化视角下的创新意义与功能[J].科研管理,2008(1):138-143.

[7]刘万利,贾宪州.模块化组织核心企业模式及组织运行机制研究[J].软科学,2009(7):141-144.

[8]王成亮,丁晓东,宗利永.生产性服务外包的关系特征和价值网络构建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1):11-15.

[9]周丹,应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综述与展望[J].情报杂志,2009(8):34-39.

[10]邱灵,申玉铭,任旺兵.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研究进展[J].世界地理研究,2007(3):71-77.

[11]Liaquat Hossain.Effect of Organizational Position and Network Centrality on Project Coordin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9(27):680-689.

猜你喜欢
生产性模块化价值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模块化住宅
马勒推出新型模块化混动系统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一粒米的价值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给”的价值
中国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研究
高职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