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2011-02-19 09:32尹忠恺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1年1期
关键词:职业化专业化队伍

● 尹忠恺 顾 红

浅议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 尹忠恺 顾 红

针对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普遍存在的职责不清、素质欠佳,队伍不稳定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职业理想教育、提高专业化培养力度、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以及成立高校辅导员协会等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思路。

辅导员队伍 职业化 路径选择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对辅导员工作和队伍的重视不够,导致了辅导员队伍的边缘化。教育学家顾明远指出,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定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敬,一个人人都可担任职业,从业者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由于“非职业化”特征,辅导员工作不被人们重视,也缺乏职业发展路径和通道。很多辅导员只是把这项工作作为职业生涯的一个过渡。这不仅影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自身建设,也给学生工作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一种职业来对待,就是要让“边缘人”转变为“职业人”,从而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进程。

高校辅导员在做好日常性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为学生提供生活、就业与职业发展指导等服务。这就要求辅导员队伍建设应该确立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方向。专业化建设的要求是:一是要求辅导员必须掌握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基础专业知识,以适应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二是要求辅导员应受过专业化理论培养和实践锻炼,掌握好基本专业技能;三要经过教育和培训,以获得辅导员资质。职业化建设的要求是:一是要求辅导员工作职责应符合基本的职业规范;二是要建立辅导员职业发展通道和培训机制;三是要有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

一、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必要性

1.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必然要求。辅导员岗位是一个复合型岗位,具有思想教育、学业辅导、成长指导等功能,需要具有专业化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来担当。辅导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学生在专业上有共同语言,同时又必须具备指导学生发展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因此,对辅导员进行专业化职业化的培养,使之掌握学生工作的必备知识和技能,是提升辅导员专业能力,提高工作绩效,全面有效地履行辅导员职责的必然过程。

2.辅导员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明确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方向,有利于增强辅导员对岗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辅导员要结合自身专业背景、兴趣和能力,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一是走职业化发展之路,成为职业型、专家型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可通过参加职业咨询师和心理咨询师等职业能力培训和资格认证,遴选优秀辅导员,设立辅导员工作室,培养出辅导员队伍的“带头人”等方式来进行;二是推动多样化发展。可通过制订各种政策,为部分既有专业背景、又有学术造诣的辅导员转入教学、科研岗位创造条件,也可将一些既有政策水平、又有管理能力的优秀辅导员,列为党政后备干部对象进行专门培养。

3.学生工作科学化的必由之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是一项育人工作,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和最直接承担者,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善于把握该项工作的规律性。只有实现了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才能使学生工作真正屏弃简单重复、经验式的工作模式,才能提升学生工作的层次水平,才能在把握学生工作规律性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实现学生工作质的飞跃。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从总体上看,辅导员队伍建设尚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职责不明晰。高校的行政、教务、后勤等部门通常不直接针对学生,与学生有关的工作一般都属于辅导员的职责范围。没有具体详尽的职务职责规定,导致学校管理层在对辅导员的管理和使用上较为随意和主观,辅导员往往成为学校的“万金油”,角色定位混乱。他们除了要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学生管理工作外,还要承担许多非本职工作。辅导员个人发展通道的狭窄和成长的压力,使他们极易产生职业倦怠,进而失去工作热情和乐趣,最终导致辅导员的转岗现象频发。

2.知识与能力素质欠缺。长期以来,高校在选留辅导员一般倾向于选留本校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毕业生这在客观上造成了辅导员大多是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承担了大量事务性的学生管理工作,而专业知识却运用的较少,这一方面造成了他们自身职业发展的困境,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社团活动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贮备和更新不够。必须认识到,知识化和高学历不等于拥有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辅导员在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和各种复杂局面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知识恐慌和本领危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辅导员能力和素质的专业化培养。

3.队伍不稳定。由于辅导员的“非职业化”特征,辅导员队伍较不稳定。一是从职业发展角度看,辅导员面对着无休无止的学生事务、自身发展空间和能力的制度性限制等问题,导致在岗时更多地考虑自身的发展和前途,不甘心长期从事该项工作。许多辅导员在做完学校规定年限的以后,便通过考研考博等方式离开学校或者转聘到其他岗位上去发展;二是从思想观念上看,辅导员作为一种“临时职业”和进入高校的“跳板”的观念在高校是被普遍接受,虽然从心底里不愿意从事该岗位,但只能将之作为一种权宜之计,这严重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

4.辅导员岗位缺乏应有的重视。虽然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但高校的工作重心是教学和科研,致使人们认为辅导员工作就是一种过渡性工作,根本谈不上是一种职业。这一方面是由于辅导员工作难以量化造成的;另一方面是高校过于注重教学和科研,对辅导员工作的重视不够,相关待遇。加之,高校的现有体制因素,辅导员没有很好的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因而不会视辅导工作为一种稳定的职业,在思想观念上缺乏对该职业的价值认同。

三、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路径选择

1.加强职业理想教育,增强职业认同感。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教育部这样定位:“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这一定位拓展了辅导员的职业发展通道和空间,强调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对辅导员的职业素养的培养,加强其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广大辅导员对工作岗位有清醒的认识,增强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为专业化的成长奠定坚实的素质基础。同时,高校要进一步明确辅导员岗位职责,加强专业、职业培训,健全工作考核、评价、激励等机制,并依据高校工作的客观实际制订并出台符合辅导员工作特质的职务、职称晋升政策和标准,努力创造出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使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真正做到政策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激励他们立足本职,奋发工作,为长期从事学生工作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

2.加强专业培养,提高知识能力水平。各级教育部门及高校要制定出符合辅导员工作特质的培训规划和计划,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养体系,如岗前培训、研修培训、专项培训、学历学位进修、国内培训、出国培训等。专业知识的获取首先要有量的积累,辅导员要有丰富的管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专业知识,以专家的身份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就业等多方面的帮助和服务,为他们健康成长扫清障碍,提供强大的外部支援。同时,高校也可以通过建立学生工作例会学习制度,开展辅导员沙龙、论坛和工作坊等学习交流活动,设立学生工作科研基金等形式,加强辅导员专业化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能力。

加强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除了加强对现有辅导员的职业内培养外,还要从源头抓起。一些高校设立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无法取代高校政治辅导员专业。辅导员给予学生的指导和帮助不仅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而且还要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职业规划和心理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因此,有必要开设高校辅导员教育专业,从高校辅导员专业中选拔专业人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培养和发展并重,从源头上解决辅导员队伍的 “高进”问题。

3.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制度化的考核管理办法是辅导员工作的标尺,合理的激励制度是鼓励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有力保证。高校要进一步明确辅导员岗位职责,健全工作考核、评价、激励机制,确保考核结果的公正、客观,并将考核结果与职级调整、职称晋升、岗位津贴等挂钩,来激发辅导员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使其自觉地把辅导员工作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

4.充分发挥职业协会的作用。专业化除了行政部门来推动外,还应该有社会化的专业团队共同参与,发挥职业协会的作用。辅导员协会可以从多方面推进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水平:首先是分工细化,让辅导员从学生琐碎事务中解放出来,从事更加富有内涵的育人工作和咨询指导工作;其次是专业培训,开发辅导项目充实辅导员培训,如建立辅导员工作理论文库、辅导员工作案例库,将辅导员日常工作中的若干辅导项目制作成可随时检索的目录菜单等;最后对辅导员进行资格认证,设置一定的从业标准,对原有考评体制进行有益的补充。在此基础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加强引导,创造条件,推进辅导员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其在辅导员业务工作的研究、培训、培养、交流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和发展。

5.完善保障和激励机制。高校要为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设立一定的晋升通道,加强对辅导员培训,在薪酬待遇方面尽可能地向辅导员岗位倾斜。此外,还应该充分考虑辅导员工作的特点,建立和完善针对辅导员的职称评聘办法。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不仅要依靠辅导员队伍自身的努力,更要靠国家和高校在管理制度上的改革和创新来保障。总之,只有规范好辅导员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注重对辅导员职业素质的培养,确立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方向,才能有效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1.翁铁慧:《培养专业化的大学生辅导员》,载 《文汇报》,2007年第5期。

2.李永山:《美国高校专家型辅导员的特征及其启示》,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第1期。

3.冯刚:《论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发展》,载《思想教育研究》,2007年第11期。

4.冯益芙:《浅谈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载《教育与职业》,2009年第9期。

5.范润宽:《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及途径》,载《高校管理》,2005年第1期。

6.郭小磊:《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方略探究》,载《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第1期。

7.许健、葛晓华:《浅析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培养与职业化建设》,载《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第1期。

8.王栋:《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培养与“职业化”建设》,载《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责编岳晋闽 Tel:010-68345891 E-mail:hrdyjm@sina.cn

猜你喜欢
职业化专业化队伍
促进幼儿园保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