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双汇“瘦肉精”事件尚未淡出公众的视野,“染色馒头”、“牛肉膏”又浮出水面了!4月11日,央视再揭食品安全黑幕,曝光了上海华联等多家超市销售由上海盛禄食品公司生产的“染色馒头”;省内温州也惊现“问题馒头”,并已卖出近20万个;“染色馒头”事件还在持续发酵,西安、合肥、福州等地日前又先后曝光市场上流行“牛肉膏”精粉,可以将价低的猪肉、鸡肉加工成价高的牛肉。2011年才过去4个多月,食品安全事件就接二连三曝光,让人目不暇接。生活中,似乎没有什么像食品安全这样让人如此揪心。
有人说,理论上,在一个健康的市场里,消费者是没有机会碰到问题食品的,然而,这个“理论上”似乎与现实离得太远太远。这些年,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推陈出新”,从“苏丹红”到“三聚氰胺”、从“注水肉”到“洗虾粉”、从“地沟油”到“烤鸭油”、从“瘦肉精”到“色馒头”,每次新的“创意”莫不让人膜拜。触目惊心的是,一些大牌企业、支柱企业也渐渐失守。双汇集团不仅是全国最大的肉制品加工企业,而且是国内500强企业之一,但就是这样一家企业的产品中,却出现政府明令禁止添加的“瘦肉精”。这样的尴尬几乎颠覆了人们所有美好的想象,对消费者来说情何以堪?
小时候最大的愿望是能够吃饱,后来吃饱不成为问题了,自是希望能够吃好;时下,吃得安全成了我们的最大期望。就在公众不断拷问食品安全之时,3月24日,网易公司对外宣布CEO丁磊谋划了近两年的养猪场正式落户湖州市安吉县,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丁氏猪肉”的生态养殖“实验室”以其产品的可追溯性、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和透明,再次吸引国人的眼球。如果这个模式能带来一场猪肉革命,把困扰目前百姓吃“放心肉”难问题给解决了,为品质食品探出一条新路,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幸事。
丁磊养猪开始了,你打算养吗?在嘉兴市秀洲区,一家名为嘉兴大运河生态牧业的公司最近推出一项“网络养猪”特别服务。“你只要花2000元认养一头小猪,不仅可以时时上网查看猪的一举一动,等猪养大后,还可请亲朋好友一起吃一次放心的‘全猪宴’。”这多少迎合了不少民众“眼皮底下长大的猪,吃起来放心!”的心态。在省城,多家媒体正在火热进行“我们养猪吧”活动,引来不少城市居民认养“高山农家本土猪”。此前,耳闻已有为数不少的城市居民下乡包地种菜。某种意义上,这场轰轰烈烈的“自给自足”大生产运动可以看作是民间应对食品安全隐忧的一种自救行为。
说白了,是现在人们对食品问题的信任危机已经越来越深了!经济学讲究分工与交易,现代市场的有效分工体系已经将每个人的生活纳入其中,我们本来不必亲历亲为去种菜养猪、加工食品,而只需要消费食品。可事实是,虽然这些年法制、监管、体制、问责、机构重建……上下左右开出过无数药方,可残酷的现实却证明我们多少在失去辨别和拒绝问题食品的能力。为了在这个充满了“不好吃”的时代能够“吃得好”,不少人开始“自己动手”。然而,在分工日益细化、协作日渐强化的现代社会,有几个人能做到自给自足?不仅势单力薄的个体做不到,就是强大的经济组织也难以做到。
维护食品安全,我们不能靠民众的“自力更生”,不能让整个社会的食品安全脆弱到只存在于“从我们自己的农场到我们自己的餐桌”。“化解危机的方式毋须赘言”,现在公众希望看到的是重建信任的行动。如何重建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基本信任,才是当下摆在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面前的一道大难题。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一个呼吁以严刑峻法惩治食品药品领域严重犯罪的建议,成为20多年来联名代表人数最多的议案。恐怕也只有法律的精神和道德的良心同时发挥作用,才能重建社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