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产业空心化

2011-05-25 13:21:40谭艳平
浙江经济 2011年9期
关键词:新兴产业浙江民间

文/谭艳平

浙江是制造业大省,依托强大的制造业,浙江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然而,近年来,浙江产业“离本土化”和“离制造化”程度不断加剧:

——企业大量外迁,传统制造业优势弱化。由于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土地紧缺、“用工荒”加剧,近年来,浙江中小企业纷纷向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土地资源丰富并有较多优惠政策的中西部省份迁移。据不完全统计,仅温州每年就有1000多家中小企业外迁。目前浙江产业转移主要涉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产业没有形成规模之前,传统制造业如果大量转移,就有可能出现产业空心化危险。

——资金大量进入虚拟经济领域,“离制造化”问题凸显。浙江各地房价节节攀升,民间资金纷纷加入“炒房大军”。2010年浙江省百强民营企业排行榜中,除娃哈哈、吉利等近30家企业没有涉足房地产开发外,其余70家企业均染指房地产开发。2010年浙江房地产投资增速超过30%,而制造业投资增速只有10%出头,两者差距不断扩大。

由于产业转移以及企业投资实业热情下滑,近些年浙江经济增长动力明显弱化。2008年、2009年和2010年,浙江经济增速在沿海四省中连续垫底。与此同时,浙江人均GDP优势也日渐衰退,本世纪初浙江人均GDP曾远远领先江苏,然而2009年江苏人均GDP已经超过浙江,2010年与浙江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从本质上讲,资本逐利和产业转移是市场自发行为的结果。随着竞争加剧、成本增加,基于成本—收益的考量,沿海地区企业必然向其他地方转移;产业资本流向房地产、资源品市场等虚拟

领域也是资本逐利的自然选择。但对于整个地区而言,如果大量产业转移、虚拟领域过度膨胀就有可能导致实体产业失去根基而逐渐萎缩,经济结构就会出现失衡。因此,需要充分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加强引导和调节。

一是引导产业合理转移。对于传统优势产业,要鼓励因地制宜进行省内梯度转移,加大产业省内梯度转移的财政支持力度。对于失去比较优势且占用过多资源的产业而言,则要鼓励其对外转移,在省外建立浙江产业园,力求形成投融资、研发、营销、采购等职能总部在浙江,生产和销售在省外的格局。

二是加快传统产业提升与新兴产业培育。现阶段为熨平经济波动,更要重视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提升。加大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树立新的竞争优势。同时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这些产业发展决定着浙江未来的经济地位。对新兴产业发展,政府要加强人才、用地等要素保障,在税费方面给予优惠。

三是创造良好环境,让民间资金回归实业。要倡导实业兴省、产业兴省的战略思想,鼓励企业家树立长远的战略眼光,专注主业,同时切实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真正解决房地产过度膨胀的问题。要加强创新环境建设,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坚决打击盗版、仿冒等侵权行为,保护企业自主创新成果,让企业创新投入有利可图。

四是充分发挥丰裕的民间资金优势,打造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强省。要充分利用民间资金为广大中小企业服务,支持民间资金进入金融领域。由于大中型金融机构的进入门槛仍然太高,现阶段重点在于支持民间资金通过设立村镇银行、社区银行、资金互助合作社、小额贷款公司、创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使浙江成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强省。

猜你喜欢
新兴产业浙江民间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中国卫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44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高人隐藏在民间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06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