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矿产资源综合效益的科学评价体系

2011-02-19 04:13:06李臻谛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1年9期
关键词:矿产资源勘查体系

■ 李臻谛/罗 郧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政法学院,武汉 430074;2.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北京 100081)

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是贫矿多、富矿少,三难矿多、三易矿少,共生矿床、伴生矿床多,单一矿床少。我国的共、伴生矿床约占已探明的矿产储量的80%以上,目前全国开发利用的139个矿种,有87种矿产部分或全部来源于共、伴生矿产资源。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决定了我国绝大多数矿床具有很大的综合利用潜力。

矿产资源综合效益提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按照可持续发展规律来收集和加工处理各种资源信息,使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合理有序地流动的过程,而这些有序的流动过程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予以保障。提高资源综合效益是一种决策行为和目标,科学评价体系与资源综合效益提高之间的交互作用,建立与和谐发展目标一致的科学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提高矿产资源综合效益的科学评价体系涉及技术、经济、环境效应和政策法规等方面,主要包括:矿产勘查综合评价体系、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评价体系、矿产资源战略评价体系、自然资源综合评价体系和机制——政策体系。关于矿产勘查综合评价体系、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评价体系属于技术层面的范畴,已有很多文章进行了论述。笔者重点阐述后三个方面。

1 矿产资源战略评价体系

所谓矿产资源战略评价是传统矿产资源评价系统在战略层次的延伸和拓展,其实质就是通过矿产资源系统与可持续发展相互作用内在机制的揭示,实现经济社会与矿产资源的协调发展。不仅要从经济和技术角度衡量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或有关政策的可行性、合理性,而且还要考虑其资源环境影响,达到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我国传统矿产资源评价仅考虑技术和经济两个因素,主要体现的是战术性评价,使得人们片面地追求矿产资源自身的价值和经济效益,没有将资源与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起来,没有把资源的开发对环境造成破坏的损失,以及经济结构、社会效益等因素考虑进去,这就客观上导致:①鼓励过度开采,使资源耗竭速率加快;②采富弃贫,矿物回收率低,重复建设,技术含量低,造成资源严重浪费,资源短缺形势日益加重;③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把资源开发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通过矿业经济的高增长来实现GDP的高增长,导致了矿产资源开发速度过快,非传统性矿产资源没有接替上,使经济发展陷入困境;④对环境的破坏和其它资源的占有没有计入矿业开发成本,形成了无偿破坏环境和无偿占有其它资源的内在机制,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和其它资源的浪费和破坏;⑤没有考虑资源开发中产业结构、社会就业、人口膨胀、城市化、社会及地区经济发展综合因素所付出的代价;⑥没有鼓励对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再利用,使得资源综合利用率低,再利用效率低,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加剧了资源紧张局势;⑦没有考虑资本的再循环,造成了勘查投入不足,技术无力更新的状态。

鉴于此,传统的矿产资源评价体系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无法保障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对矿产资源的供给的需求,也无法解决日益加剧的因采矿而引发的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和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必须建立矿产资源战略评价体系。建立矿产资源战略评价体系,除考虑传统的技术和经济因素之外,还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环境效应。矿产资源的开发不 可避免地破坏环境,造成的损失要计入成本,治理环境的影子成本应进入核算体系。

(2)政策因素。矿产资源不可再生,如果开采速度过快,而可接替资源又跟不上,一方面导致经济停滞,另一方面影响了后代人的发展。但如果开采速度过慢,经济发展就会受到影响,非传统矿产资源代替传统矿产资源时造成了传统矿产资源的浪费。所以,要保持合理的开采速度,国家通过财税、市场和金融等手段加以调控,调整矿业开发成本,通过市场引导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

(3)综合利用。在矿产资源战略评价体系中,把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对资源的循环利用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适度调整,达到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最高,同时鼓励资源的再利用,从资源的评价体系中加以考虑。

(4)资本循环。矿业开发应该形成良性的循环过程,从地质勘查、矿业开发到市场销售是整个循环的过程。在循环过程中,矿业开发成本通过税费的形式缴给国家,建立国家地勘基金,实现再投入以拉动矿业市场的发展。实现国家资金和社会资金的有机整合,形成地勘资本—资源开发资本—销售资本的扩大循环。

(5)区域经济。矿产资源的开发必然导致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化,造成人口就业、城市规模扩大、水电等资源的供需加大等结果,这些因素都应该纳入整体评价因素中。

2 自然资源综合评价体系

矿产资源总是在一定区域和空间内赋存的,而在一定空间内和区域内同时赋存有各种自然资源,对这些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可以判断某一区域内自然资源的禀赋状态及价值,为综合利用资源提供决策依据。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发展更多地依赖于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同时,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自然资源的概念范畴得到了持续的扩展,地球上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的类型越来越丰富。以往对自然资源单一的或单方面的评价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要求,从更高角度和尺度上对自然资源进行综合评价成为需要和趋势,评价体系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1)自然资源系统评价。区域内自然资源的蕴藏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则体现了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层次。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自然资源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而建立的评价体系也应当是对自然资源系统的评价。由于地球表层结构的复杂多变,自然资源的分布极不均匀,一方面同类资源在不同区域的蕴藏量差别极大,另一方面,在同一区域内不同类型资源的作用也千差万别。因而,对自然资源系统进行评价,既有益于加深对区域发展基础的认识,更可为优先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决策服务。如中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生态环境脆弱区以保护环境为主。

(2)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整个自然环境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包括地质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等系统,它们与人类有密切的联系又相互影响。传统的环境影响评价只考虑影响环境的部分因素和直接经济效益问题,更多地进行单工程的环境评价,而不注重区域和整体环境评价。在人类活动中,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然且已经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这种影响的深远程度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分为三个层面考虑:一是局部性的或单一性的影响,如矿产开采造成的地表水系污染、土地过量使用化肥造成的地力下降等;二是区域性的影响,往往影响一个流域或一个区域性地貌单元,如植被破坏造成的流域性水土流失、地下水超量开采造成的大面积水位下降等;三是全球性的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展的全球变化研究已在此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中以能源资源利用为主引发的全球温室效应已是众所周知。

(3)资源开发的关联评价。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而且在不同类型的资源间也相互影响,这方面的工作实际上已经隐含在已有的研究中,只是未能明确提出并得到足够的重视。无论何种资源开发,必将对区域内其它资源产生影响,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可以说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神农架林区自然保护区如果进行矿产资源开发,必将对旅游资源、耕地资源、大气资源以及地下水资源产生破坏和影响。矿产资源开发的关联评价包含两个方面,即矿产资源开发对其它某些资源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并进行定性的或定量的评价。

3 机制—政策体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主要力量,但是,考虑到地质工作的先行性、基础性,资源综合利用的外部性,在确立企业在矿产勘查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政府必须强化对地质工作与资源综合利用的公共管理职能。

(1)以资源财政体制的构建为核心,统筹利用财政收入、支出和政府定价手段,纠正市场失灵,保证地质工作服务的社会供给,加速地质工作服务市场体制的建立。具体目标包括:①建立统一的资源财政体系,并把资源财政纳入公共财政框架;②加强政府的资源综合管理职能,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政策的执行效果和效率;③纠正资源综合利用和地质勘查工作中存在的市场失灵;④推动矿业领域循环经济的发展;⑤促进市场机制在地质勘查领域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应用,在近期内通过设立国家地质勘查基金,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地质勘查市场。

(2)以产权改革为中心,明确受益主体,界定清晰的产权,发挥市场机 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构建一个以产权要素高效配置为主旨的充分竞争的市场,通过竞争性市场构建、地质工作资本化、资源财政、公众参与等措施来将地质工作的产权价值包纳于市场体系中,从市场机制和公共政策相结合的角度,改革地质勘查工作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投融资管理体制与机制,以市场为主导推动地质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以循环经济为核心,建立包括地质工作在内的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核算体系,加强对地质勘查和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全面综合评价与考核监督,通过技术进步,推进成矿理论、找矿方法和勘查开发、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解决地质工作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关键科技问题,促进矿产资源的技术开发能力和产业化水平,提高资源综合效益。

由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节约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和降低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消耗及浪费,提高矿产资源综合效益,是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

[1]李金发,吴巧生.矿产资源战略评价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6.

[2]黄静,董锁成.自然资源综合评价研究[J].地理科学,1994(4):324-331.

[3]成金华.中国新型工业化与资源环境管理[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4]方克定,王泽九,等.中国地质工作发展规律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0.

[5]杨昌明.资源环境经济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矿产资源勘查体系
关于矿产资源勘查与管理的思考
河北地质(2023年1期)2023-06-15 02:44:58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河北地质(2020年1期)2020-09-16 07:19:06
我国矿产资源保护法律制度完善路径分析
学术论坛(2018年4期)2018-11-12 11:48:52
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使用法将作重大修改——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与矿产资源使用法典(草案)》解析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实施办法》12月1日起施行
中国煤炭(2012年11期)2012-01-27 06: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