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司司长 范恒山
就水利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这个话题简要谈三个观点。
第一,水利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水利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可以用非常密切、紧密相连来概括。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开宗明义讲:“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它高度概括了水与水利的重要性,从多方面阐述了水利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具体地说,水利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可以用五句话来概括:一是水域是形成区域经济板块的重要自然基础。二是水况是区域产业安排和经济布局的重要制约条件。三是水利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手段。四是水资源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素。五是水环境是提升区域人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比较优势。一个区域的水资源以及水利基础设施状况直接影响到区域发展的格局,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率及其可持续性,影响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福利状况,影响到社会安定与和谐。
第二,“十二五”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亮点之一是区域发展。一是推进了中西部地区加速发展,实现了区域增长格局的重大转变。二是促进了新的增长极不断涌现,进一步增强了重点地区的支撑带动作用。可以说,“十一五”时期区域发展精彩纷呈。鉴于此,“十二五”时期要在总结借鉴“十一五”时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区域政策的实施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总的思路是,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实施区域总体战略方面,要贯彻好国家已经出台的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新一轮方略,贯彻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同时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自主创新中走在全国前列。具体地说,要着力做好三项重要工作:一是继续促进重点地区加快发展。一方面要积极推进条件较好地区率先开发开放,鼓励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完善沿海地区发展战略,增强沿海地区带动腹地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培育中西部新的增长极,带动中西部地区整体加快发展。另一方面,要大力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补齐区域发展这块“短板”。二是大力推进地区间公共服务均等化。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推进财政、金融等公共服务实现区域的均等化,推进教育、卫生、医疗、就业等社会事业公民享有的同权化,推进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项目建设惠及全体人民。三是全面深化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积极推进东中西产业转移与承接,加快推进区域一体化,加大对口帮扶力度,加强东中西区域协作互动。进一步深化沿海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加快内陆开放。在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方面,要研究完善配套政策,做好相关规划衔接,建立有效实施机制,切实按照全国经济合理布局的要求,规范开发秩序,控制开发强度,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第三,进一步发挥水利对促进区域发展的重大作用。如前所述,水利对区域发展至关重要,要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发挥水利在实施“十二五”区域发展总体思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一是要以水情为重要基础,统筹规划区域发展基本格局,特别要注重实现水利规划与区域发展规划的有机对接。二是要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切实加大水利投入力度,支持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三是要运用包括区域合作在内的多种形式,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不断拓展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空间。四是要运用体制创新、水价改革、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等手段,大力优化水资源配置,进一步推动其他资源要素实现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结构的提升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五是加强水环境保护与治理,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一致、有机结合。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即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了很多 “硬招”,包括提出在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要比2010年高出一倍,提出土地出让收益的10%要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等。随着这些措施的实施,水利将实现长足发展,从而也将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