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部长 陈 雷
在全国“两会”刚刚闭幕、“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蓝图全面展开的重要时刻,在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的关键时期,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中国水利杂志专家委员会会议暨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高层研讨会。在此,我代表水利部向莅临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重视和支持水利改革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制定出台了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出台的第一个水利综合性政策文件,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中央一号文件深刻分析了水利形势,这是对水利发展阶段特征的科学判断。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水利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但要清醒地看到,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水利发展明显滞后,水利保障水平明显偏低,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突出因素。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我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趋严峻,增强防灾减灾能力要求越来越迫切,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越来越繁重,加快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局面任务越来越艰巨。这四个“仍然是”、“三个越来越”,深入剖析了水利发展的现实状况,深刻阐述了水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揭示了水利所处的历史方位,明确提出了水利工作的努力方向,抓住了水利建设的要害,抓住了水利管理的关键,抓住了解决水利问题的根本。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新时期水利战略地位,这是对水利认识的又一次重大飞跃。明确水利的战略地位,是关系水利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制定政策的基本依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对水利的地位作用有不同的论断。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形势深刻变化,水安全状况日趋严峻,水利的内涵不断丰富,功能逐步拓展,水利对全局的影响更为重大,地位更加凸显。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这是第一次在我们党的重要文件中全面深刻阐述水利在现代农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的重要地位,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第一次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这是我们党对水利工作认识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对统一全党思想、形成全民共识,凝聚全社会力量、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水利工作的总体要求,这是对新时期治水方针的丰富和发展。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要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进一步明确了水利建设和水资源管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了五个方面的工作重点,即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推动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明确了一个方向,即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这是今后水利工作需要长期坚持并为之不懈奋斗的一条主线。文件还提出了“五个坚持”的基本原则,即坚持民生优先,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人水和谐,坚持政府主导,坚持改革创新,这是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遵循,必须贯穿到水利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中央一号文件全面部署了水利改革发展目标任务,这是对未来十年水利发展的科学谋划。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等四大体系。文件提出的目标任务有四个鲜明特点:一是近期与长远相统筹,既明确了到2020年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又强调了“十二五”期间要集中解决的几件大事;二是硬件与软件相兼顾,既明确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也提出了严格水资源管理、健全水利投入机制、创新水利发展体制的要求;三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既有定性的描述,也有量化的指标,量化指标与相关水利规划目标相衔接;四是需要与可能相照应,既注重满足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需要,又充分考虑现实基础和发展水平,体现了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相结合的思想。
中央一号文件丰富发展了水利政策措施,这是对水利体制机制的重大突破。水利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决定必须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政策扶持。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一系列支持水利的新政策新举措,包括财政、金融、税收、土地、价格等各个方面,明确提出要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延长和拓宽水利建设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同时,在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基层水利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水源储备、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补偿等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政策措施。这些重大举措,是对各地水利实践探索的总结升华,是对过去水利扶持政策的集成发展,是对水利发展体制机制的完善创新,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
中央一号文件指明了水利改革发展的前进方向,描绘了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战略机遇,把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作为当前水利工作的头等大事、首要任务,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在新的起点上奋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
第一,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必须不断丰富完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走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这是时代赋予我们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近年来,水利部党组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科学确立各流域和区域水利发展布局,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快从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转变,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主向开发保护并重转变,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在加快解决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的水利问题上取得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成效。实践证明,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是科学发展观在水利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符合国情水情、富于创新的治水之路,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的必然选择。奋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准确把握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丰富完善并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现代化,加快推进水资源调度管理现代化,加快推进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加快推进水利信息化,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第二,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水利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也是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基本条件,因此,水利发展必须做到保增长和惠民生的内在统一。近年来,各级水利部门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使水利更好地惠及亿万人民群众。实践证明,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动力。要坚持把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作为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抓住农田水利等突出薄弱环节,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上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在农田水利方面,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目标,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抓手,以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为重点,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为核心,坚持不懈地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从根本上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的局面。在防洪保安方面,要重点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和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以及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力争用5年时间,使防洪减灾体系的突出薄弱环节得到基本解决,统筹推进大江大河大湖综合治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供水保障方面,抓紧建设一批骨干水源工程、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和水资源配置工程,大中小微并举,蓄引提调结合,着力解决西南等地区的工程性缺水和西北等地区的资源性缺水问题;在优先解决原规划内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的基础上,着力解决新增饮水不安全问题,让人民群众早日喝上足量、洁净、便捷的健康水。在生态建设方面,要加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全面开展坡耕地和侵蚀沟综合整治,继续实施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修复,积极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和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大力推进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扩大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规模,力争到2020年,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改善。
第三,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必须着眼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是我国的基本水情,用水方式粗放、水污染严重,又进一步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紧缺状况,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要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在加快水利建设的同时,认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相协调,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抓紧划定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全面落实水资源有偿使用、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等管理制度,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与考核制度,强化地方政府责任,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主要指标监测和考核评估,尽快扭转水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污染严重的局面。力争到2020年,全国年用水总量控制在6700亿m3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大幅降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显著提高,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地下水超采得到基本遏制。
第四,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必须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水利科学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推动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强大动力,只有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力度,全面构建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才能破解水利发展的深层次制约,增强水利事业的生机和活力。要建立健全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切实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抓紧落实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延长和拓宽水利建设基金、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等扶持政策,大幅度增加水利投入。同时,要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进一步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要在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上寻求新突破,完善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进程。要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将改革成果向小型水利工程延伸。要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元,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明确相应机构,强化公益性职能,核定人员编制,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要建立健全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发挥水价在促进节约用水中的杠杆作用。
第五,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必须坚持依法治水科技兴水,完善水利政策法规和科技支撑体系。要把依法治水作为增强水利公共服务能力、提高水利社会管理水平的关键举措,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和水情的科学完备、结构合理、互相衔接的水法规体系,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的水行政执法体系,预防为主、预防与调处相结合的水事纠纷预防和调处机制,进一步提升水行政执法和水利社会管理能力与水平。要加快完善全国、流域、区域水利规划体系,强化水利规划对涉水活动的管理和约束作用。要把科技兴水作为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重要支撑,健全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加快成果推广转化,提高水利科技含量和技术装备水平。要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加快建设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利管理和工程运行的信息化水平,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
第六,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必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凝聚全社会治水兴水合力。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广泛凝聚全社会治水力量,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是走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的重要保障。要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管理和改革中的主导作用,全面实行防汛抗旱、饮水安全保障、水资源管理、水库安全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抓住各地水利发展中的关键问题,集中力量办成几件水利大事。要加强各级水利部门与发展改革、财政、国土、环保、农业、建设等部门的协调配合。要大力宣传国情水情,增强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建设,形成“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团结治水,合力兴水”的全社会治水兴水新局面。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对各级水利部门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作风的重大考验,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要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一心一意谋发展,心无旁骛抓落实,确保各项水利任务落到实处。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水问题,需要各方面专家贡献智慧和力量,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中国水利杂志是宣传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水利部党组中心工作的重要阵地,是探讨水利改革发展对策、交流水利科学研究成果、推广水利新技术的重要平台,也是沟通水利与社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希望中国水利杂志在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不断提高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为水利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希望大家充分利用高层研讨会这一平台,畅所欲言,深入研讨,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共同开创水利事业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