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凤英,袁 悦,秦轶虹
(1.东北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40;2.中国工商银行 黑龙江省分行,哈尔滨 150010)
银行承兑汇票作为一种支付结算工具,由于具有承兑性强、灵活性高、贴现率低、较为便捷等优势而得到各家银行的青睐,并深受广大企业的欢迎。然而,随着银行承兑汇票使用范围的日益扩大和应用程度的普遍提高,诸多问题也相继显露出来。一些商业银行为了增加对企业的存款、壮大银行的资金实力争相开办票据业务,放宽承兑的条件,大量寻找异地贴现票源,放松其对票据真实贸易背景的审查,更有银行甚至违规开办银行承兑和票据贴现业务,使得原本险相对较低的业务风险逐渐放大,票据业务呈现过度、无序竞争的状态,这无疑加大了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因此,如何有效防范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加强票据业务管理,维护银行的信誉和资金安全,维持金融机构的正常经济秩序,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些商业银行盲目追求票据业务量的增长,对企业提供的商品交易合同和增值税发票没有进行严格审查,甚至没有经过审查就为企业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更有甚者对无相应商品贸易合同、增值税发票的出票人和贴现申请人,银行使用变造商品贸易合同、增值税发票的方式为企业签发、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形成较大风险隐患[1]。
有些银行在拓展业务的过程中受利益所驱而忽视有关规定,为企业持有的尚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以后,将贴现资金直接转入该企业的保证金账户,并在企业没有任何商品贸易的情况下,就为企业重新签发更高额度的银行承兑汇票。而企业恰恰就是利用了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在不同的商业银行开立存款账户,通过墩存部分保证金,办理相应额度的银行承兑汇票,在其他商业银行转让贴现后,又将贴现资金转回承兑行,继续申办更高额度的银行承兑汇票。如此滚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套取银行资金,获取其实际信用额度的做法,看起来一切风平浪静,好似缴纳了高比例的承兑保证金,可一旦某个资金链断开,就会引发承兑危机,后患无穷[2]。
有些票据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欠佳,缺乏高效率的技术手段,收受变造、捏造及“克隆”票、背书不连续的汇票、票面及背书存在瑕疵或票面绝对事项记载不全汇票的情况时有发生,还有因为会计人员一时的疏忽大意,导致票据丢失的情况发生;此外,一些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思想不够端正,受利益驱使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从业人员的这些行为都会为银行带来很大的风险。
我国现行的《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等法律法规对银行承兑汇票的有关规定不够详尽,使会计人员在具体操作中难以把握,涉及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再贴现业务的法律法规也比较少。与日益发展的票据市场相比,票据相关制度建设较为滞后,不能根据市场发展的实际需求及时出台,使监管部门在票据市场监督管理过程中,无据可依,监管无力[3]。另外,虽然我国对违反商业银行操作规章制度、逆程序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行为处罚比较严厉,但仍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对成功防范银行承兑汇票风险的银行及相关经办人员的激励还不到位,不能调动相关人士对银行承兑汇票风险防范的积极性。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有些银行为了开拓票据市场份额,在办理票据业务时对票源客户降低票据交易跟单资料要求,放宽承兑、贴现标准,造成整个票据市场的业务办理门槛降低,出现大量融资性票据和不符合条件办理的票据业务。这些非理性的竞争增加了银行的经营成本,减少了贴现的收益,扰乱了票据市场秩序,从而加大了票据市场的潜在风险。
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管理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相比仍是比较薄弱的,主要表现在对票据业务风险重视不够,相关人员只注重业务营销,没有正确认识业务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对相关制度把握不严,操作不规范等,使资信调查流于形式。此外,银行会计部门缺乏长效的监督机制,没有建立相应的事前事中事后风险防范内控制度,即使有些商业银行建立了一些这方面的防范制度,大多也只是在表面上强调,在实践中落实得较少。
我国商业银行往往缺乏审验银行承兑汇票真伪的技术及经验,缺少先进的防伪仪器,因此存在受理伪票的风险。银行柜员一直以来还是以目测的方法核对图形印鉴、票据底纹、防伪标识,借助紫外光灯验暗记,查询汇票也只是通过银行间的电话查询或是电子查询,被查询单位、机构出票行有时未必能认真答复[4]。同时,大多数银行因忙于发展业务而忽略了对员工职业道德、内控制度的教育,会计人员缺乏责任心,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风险及损失。
国家应尽快补充修订涉及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对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加以限制和规范,特别是对银行承兑保证金的来源、比例、违规处罚等管理措施做出明确规定;要求建立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完善票据市场的发展环境;规定实行全国统一的商业票据印制;推进票据业务的电子化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票据业务查询网络系统,真正实现票据市场化经营。
商业银行在办理银行承兑汇票时,首先要认真审查相关业务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把好客户准入关。要分析客户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真实需求,加强对贸易背景真实性的审查,对承兑申请人提交的商品劳务交易合同、增值税发票、普通发票等资料要进行细致严谨的审查。同时,在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时还要做好票面的检查工作,要认真审核票据是否有涂改刮擦现象,对于背书粘贴单上的刮擦涂改现象,必须有背书人出具的证明才能兑付,审查票据上是否有“不得转让”字样,以完善银行风险防范机制,降低银行承兑汇票风险。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商业银行可以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整合各个银行的资源,实施信息联网、信息共享。建立统一的查复平台,解决跨行汇票查复难和不准确的弊端,为鉴别银行承兑汇票的真伪提供更为有力和可靠的手段。各银行要将堵截的风险票据信息或受理的多方查询的票据信息及时报送当地银监局,银监局也要将各行上报的情况汇总反馈给各商业银行,使得一些客户的不良行为及早曝光。通过各商业银行联合抵制不守信诈骗银行资金和逃废债务行为,在银行与企业之间、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银监局之间形成共同维护票据市场的信用体系。
要建立严密、科学、规范的票据业务内部控制制度,银行承兑汇票属于重要票据,办理的每一个流程都要渗透风险管理内容,每一个部门及每一级管理者都要有风险管理的责任。要细化票据业务办理过程中相关风险的识别、评估、分析、控制和报告等流程,制定具体的实施程序和步骤,严防票据操作风险,加强对空白银行承兑汇票的管理,实行专人保管,明确责任。同时还要重视预警监督,实施责任追究制度。对因主观责任造成经济损失或声誉损失的行为当事人,给予严厉的经济和行政处罚。切实维护票据的信誉,保证票据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首先要加强业务人员的思想道德和职业操守方面的教育,切实提高其对票据风险防范和执行制度必要性的认识。建立和完善定期学习制度,组织从业人员开展政治学习,提高其思想认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增强责任感,严格按规章制度处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其次是定期进行案件学习,通过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提高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从根本上防范道德风险。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员工业务技能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及时更新培训内容,紧密结合与银行承兑汇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学习,提高从业人员票据业务操作的技能技巧,使其熟练掌握票据知识、结算规定、账户管理等制度规定,提高从业人员鉴别假银行承兑汇票的能力,从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1]刘国联.浅议银行承兑汇票风险及内部控制对策[J].理论研究,2007(2):14-15.
[2]徐星发.票据的疑点、难点和重点:案例精选和解析[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3]李莉.银行承兑汇票风险防范[J].审计与理财,2007(3):37-38.
[4]欧阳卫民,我国票据业务的现状与发展[J].金融会计,2010(1):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