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琳 刘志攀 左铮云 (江西中医学院人文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6)
类似地震、空难、海啸等各种大型自然灾害,不但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会对老人的心理产生强烈的冲击,尤其对与灾难有牵连的老人陷入心理危机的困扰中,产生一系列的心理生理的不良反应。面对出现心理危机的老人,过去往往关注心理危机引发的心理反应,忽略了躯体状况面临潜在的危险甚或是生命危险。心理危机本质上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应激状态,会使个体出现心理应激表现,主要体现在情绪、认知、行为及生理四个方面上。本文主要探讨心理危机对生理的影响和危害。
1.1 心理危机概念 被誉为“现代危机干预之父”的美国心理学家 Cap lan〔1〕1964年首次提出了心理危机的理论。他认为当一个人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困难情境时,先前的危机处理方式和惯常的支持系统无以应对眼前的处境,即当他必须面对的困难情境超过了他的能力时,这个人就会产生暂时的心理困扰,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由此可见,心理危机是伴随着危机事件的发生而出现的一种严重的心理失衡状态。此后,心理危机理论的研究得以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关于心理危机的概念,其中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Kanel〔2〕提出的概念比较全面而准确地概括了心理危机的过程与实质,得到许多学者和临床工作者的认同。他认为,不管哪种方式的定义,心理危机实质上都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危机事件的发生;(2)对危机事件的感知导致当事人的主观痛苦;(3)惯常的应付方式失败,导致当事人的心理、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功能水平较突发事件发生前降低。因此,心理危机不是个体经历的事件本身,而是个体对自己所经历的困难情境的一种心理反应状态。
1.2 心理危机源 诱发心理危机的因素叫心理危机源。根据Hoff〔3〕的观点,心理危机源可分为 3种,即情境性危机源、阶段性转换危机源及文化、社会结构危机源。
1.2.1 情境性危机源 包括物理环境方面的,如火灾、海啸、地震等;个人、身体方面的,如生理疾病、交通事故等;人际、社会方面的,如亲人死亡、失恋、离婚、失业等。
1.2.2 阶段性转换危机源 包括普遍性的阶段转换,如人的成长过程、求学过程等;非普遍性的阶段转换,如社会地位的变化、职业的转变等。
1.2.3 文化、社会结构危机源 包括文化、社会结构方面的,如种族歧视、民族歧视等;违反社会准则及道德规范方面的,如强奸、抢劫、攻击等违法犯罪行为。
1.3 心理危机分类 根据心理危机的来源,可以将心理危机划分为三大类:成长性危机、境遇性危机和存在性危机〔4〕。
1.3.1 发展性危机 也称成长性危机、内源性危机或内部危机,是个人在正常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急剧的变化或转变所产生的异常反应,如入学、进入大学、离开父母、结婚、退休等都有可能引发成长危机。这是一种可预见性的危机,也是一种正常的危机。
1.3.2 境遇性危机 又称外源性危机、环境性危机或适应性危机。是个人遇到无法控制或预测的突发或超常事件时所产生的异常反应,例如火灾、交通事故、严重自然灾害、亲人死亡、个人患急重病等引起的危机。与其他种类危机相比较,境遇性危机有以下一些关键特点:随机性、突然性、震撼性和灾害性。
1.3.3 存在性危机 是指伴随着重要的人生问题,如关于人生目的、责任、独立性、自由和承诺等出现的内部冲突和焦虑。例如一个 40岁的人认为自己一路走过来都是为别人而活,从来没有真正地为自己活过,他现在想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却又怕遭到家里人反对,因而陷入心理冲突和焦虑中。
2.1 神经系统 在心身相关的三个中介系统中,神经系统是最重要的中介系统,其中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更显重要〔5,6〕。
2.1.1 自主神经系统 内脏的功能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自主神经系统(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支配和调节。各种心理刺激经过中枢神经的接受、加工和整合,以边缘系统 (下丘脑发挥主要作用)为核心,通过交感-肾上腺髓质的激活,释放儿茶酚胺,导致中枢神经兴奋性增高,并出现一系列的内脏生理变化,如心率和呼吸加快、血压升高等。
2.1.2 中枢递质 在神经中枢存在三类神经调节物质,即神经递质、神经调质和神经激素。神经递质是经典的化学信使,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时会迅速释放神经递质并立即结合到突触后或突触前细胞膜受体上,从而引起神经活动的兴奋或抑制效应。心身相互关系,从微观上来说是通过这些神经化学的作用过程来实现的。
2.2 内分泌系统 心理神经内分泌学的大量研究证明,内分泌系统是心身相关的重要中间联系途径,是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辅助机构〔5,7〕。它的主要功能是在神经支配和物质代谢反馈调节下释放激素,从而调节体内代谢过程,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在应激状态下,心理和社会因素刺激可通过下丘脑-垂体前叶-靶腺轴、下丘脑-垂体后叶轴及蓝斑-去甲肾上腺素 /交感-肾上腺髓质轴的兴奋或抑制,破坏内环境的平衡,影响内脏器官的活动。
2.3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也是心身相关的重要中介系统,已有许多研究表明,无论是实验室诱发的急性应激,还是生活中的急、慢性生活事件应激,均可影响机体免疫系统功能〔8~10〕。心理社会因素的应激引起机体免疫功能改变主要是通过 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 (NK)细胞等淋巴细胞以及细胞因子的变化来实现,如应激机体淋巴细胞数目减少,T细胞的活性受到抑制,抗体生成数量减少,免疫反应延迟等等。
上述三个中介系统是相互联系交织存在的,在社会心理刺激致病因素作用下,共同影响着内环境的稳定,从而影响着个体生理功能。
3.1 心理危机对老年人神经系统的影响和危害 神经系统作为社会心理因素影响生理功能的重要中介,在心理应激状态下,最容易受到影响。
3.1.1 造成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是一种内脏功能失调综合征,表现为人体部分生理功能暂时性失调,神经内分泌出现相关改变而组织结构上并无相应病理改变的综合征。研究表明,心理应激、精神太过紧张、压力过大可造成自主神经功能紊乱〔5〕。因为自主神经是贯穿全身的,因此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也是遍及全身的,可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症状:①呼吸系统症状:出现呼吸深度和频率的变化;②心血管系统症状:出现阵发性高血压、周期性低血压、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及类似心肌梗死的表现;③消化系统症状:出现胃肠功能及消化液分泌障碍;④泌尿系统症状:出现尿频、尿急、排尿困难;⑤其他系统症状:导致性功能紊乱和睡眠障碍。
3.1.2 诱发紧张型头痛 当个体面临工作受到严重的挫折、经济上的失利、企业倒闭、人际关系紧张、失恋、夫妻关系不好或个人面临难以解脱的困境等心理危机时,容易造成心理过度紧张而使肌肉收缩不协调,头部肌肉持续收缩,从而导致紧张型头痛的急性发作。
3.2 心理危机对老年人消化系统影响和危害 不良心理社会因素的刺激,在某种个性特征 (易感素质)的基础上以情绪反应为中介,就会成为消化系统重要的致病因素,轻则引起胃肠动力学和内外分泌功能的改变,如肠胃不适、食欲下降等,重则可能产生器质性病变,患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 (FD)等消化系统心身疾病。
Talley等〔11〕对慢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调查发现,消化不良患者较正常人更多具有焦虑、抑郁、疑病症和神经质特征。广州地区人群 FD患病率为 23.5%,焦虑、抑郁患病率为 9.1%;FD患者中焦虑、抑郁患病率为 15.5%,非 FD患者为 7.1%,表明心理社会障碍是 FD的危险因素〔12〕。唐彤宇等〔13〕的研究显示,老年人 FD患者出现心理障碍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心理因素如老年人生活环境的变迁、离退休的情感失落、丧偶及衰老本身所带来的生理失衡均会造成或加重功能性胃肠疾病,导致患者产生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障碍,后者反过来又会加重患者的躯体症状。
消化性溃疡 (包括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心理社会应激与消化性溃疡的密切联系,各种流行病学与临床资料也表明,心理社会应激可影响消化性溃疡的发生、转归、复发与治疗。冯建琴等〔14〕的研究显示,消化性溃疡患者有着多方面的心身健康损害,包括躯体症状和情绪障碍等如强迫、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这与国内付超明〔15〕、陈春芳〔16〕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 ,即抑郁及焦虑等情绪障碍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密切关系。连丽丽等〔17〕认为,老年人的一些消极性格特征,如怀疑、固执己见、易激惹、悲观等和各种不良情绪体验,如无用感、危机感、孤独感以及对死亡的恐惧感等,能造成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在某些个体中可出现皮质激素分泌异常,进而胃酸分泌异常增加,为消化性溃疡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或使乙酰胆碱增高,胃十二指肠平滑肌痉挛,导致局部组织易于缺血坏死、溃疡形成。
3.3 心理危机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和危害 心血管系统也易受心理社会因素特别是心理应激事件的影响。据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是西方国家高于东方国家,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农村,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5〕。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因为经济发展越快的地方,竞争就越激烈、面对的心理应激事件和心理危机就越多,从而心理压力也就越大。
性格特征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相关性〔5,18〕。A型行为人群包括一组特点,即富于竞争意识、潜在的敌意、缺乏耐心、过激的言论、过度执著于言论等。A型行为已被认为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抑郁和焦虑等负性情结与心血管疾病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杨菊贤〔19〕报道:焦虑、抑郁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焦虑、抑郁人群中高血压发生率增加 2倍,脑梗死、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危险增加 6倍,死亡率增加 2倍以上。其发生机制是: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可导致体内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引发一系列生理病理改变,如儿茶酚胺过量分泌、脂类代谢紊乱、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导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20〕。一项对 4 493名老年人 6年的追踪调查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抑郁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增加 40%,死亡的危险增加 60%。患有重度抑郁的人群死于心脏病的危险是无抑郁人群的 3.9倍〔18〕。
3.4 引发躯体疼痛 疼痛是一种极其普遍又非常复杂的主观体验,任何组织因伤害而引发的一种不舒适的感觉或情绪的反应。引起疼痛的原因极为复杂,应该说绝大多数疼痛都与组织损伤有关,但是,单纯的心理社会应激因素也能导致躯体疼痛,如心因性疼痛。这类疼痛可见于躯体任一部分,但以头、颈、心前区和下背部为多,性质可从钝痛至锐痛,含糊而多变化,但通过各种生物检测手段却不能发现躯体的器质性损害。
由心理危机所致的焦虑、抑郁情绪可导致躯体疼痛。焦虑能引起肌肉紧张收缩,特别是引起头颈部的肌肉收缩,因此焦虑是肌紧张性头痛的常见原因。Robinson认为,抑郁心理常常引起慢性疼痛和持续性疼痛。临床实践及研究发现,抑郁与疼痛存在很高的相关性,两者常相伴出现〔5〕。马宁祥等〔21〕研究显示,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的抑郁、焦虑及躯体化因子分明显比一般人要高,反映出躯体化疼痛患者普遍存在躯体不适及负性情绪,并且这些患者均经历了在时间上与疼痛症状相关联的负性生活事件。
3.5 心理危机对老年人睡眠的影响 睡眠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行为活动之一,睡眠质量的好坏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极为重要。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的逐渐减退,睡眠质量问题尤为突出。而且社会的发展,引起许多的传统和家庭结构的改变,子女的外出或工作等其他原因,不能和老年人共同生活,使老年人产生孤独感、地位的丧失感等,受到心理危机的冲击,并引起情绪障碍,从而导致睡眠障碍。国外研究发现,60岁以上老年人中睡眠障碍的现患率为 39%~40%〔22〕,有的甚至高达 90%以上〔23〕。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性别、年龄、精神状态、日常锻炼身体情况等。在精神状态方面,老年人的抑郁和焦虑状态与老年人睡眠有很显著的关系,抑郁和焦虑的状态越严重,睡眠质量就越差。
心理危机对生理的影响和危害还涉及很多方面,本文探讨的只是主要易受心理因素影响的 5个方面。心理危机并不是单个地影响机体某方面的生理功能,而是对老人生理功能的整体性影响。与此同时,以上几个方面彼此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如果只关注心理危机对老人的心理影响而忽视对其生理的影响,那就极可能使躯体暗藏潜在的危险,将难以避免地引发心身疾病,甚至危及生命,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及时了解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对老年人的心理打击和情绪影响,化解其心理危机,是维护老年人心身健康的重要环节。
1 Cap lan G.Princip les of p reventive p sychiatry〔M〕.New York:Basic Books,1964:89.
2 Kanel K.A guide to crisis intervention〔M〕.California:Marcus Books,2003:1.
3 Hoff GL,Frye FL,Jacobson ER.Diseases of amphibians and rep tiles〔J〕.Plenum Press,New York,1984:59-67.
4 张风华,方来坛,高 鹏 .心理危机及其干预的研究〔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8;30(4):504-8.
5 姜乾金 .心身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6,135-7.
6 刘 瑶,张伯华 .心身医学概论〔M〕.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30-4.
7 张凌燕,温庆城,张志文 .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相互影响与协同作用〔J〕.生物学通报,2006;41(7):24-5.
8 陈爱国,李万俊,颜 军 .心理社会因素应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6):134-5.
9 侯 静,杨军平 .心理应激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免疫轴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学 (江西),2006;7(11):202-4.
10 程灵芝,李川云,刘晓红,等 .心理应激对机体红、白细胞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2):230-1.
11 Talley NJ,Cam illeriM.Ep idemiological feature of functional dyspep sia and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Clinician,1996;14(1):7-13.
12 Li Y,Nie Y,Sha W,et a l.The link between p sychosocial factors and functional dyspep sia:an ep idemiological study〔J〕.Chin Med J(Engl),2002;115(7):1082-4.
13 唐彤宇,吴 扬,王 丹,等 .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精神心理因素分析〔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8(2):175-6.
14 冯建琴,黄小芳,徐焕海,等 .消化性溃疡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当代医学,2008;140(5):59-60.
15 付超明,牛清新 .消化性溃疡的精神因素探讨及治疗〔J〕.职业与健康,2000;16(6):111-2.
16 陈春芳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调查及心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3):1-2.
17 连丽丽,杨素凤,韦 丽 .心理社会因素与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发生的关系及护理〔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22):2261-2.
18 姜红岩,李瑞杰 .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疾病〔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8;36(3):74-6.
19 杨菊贤 .心血管疾病患者伴有焦虑或抑郁时的诊断与治疗〔J〕.国外医学·心管疾病分册,2002;29(2):67-70.
20 叶志荣,杨菊贤 .冠心病、高血压与心理障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7;10(4):313-5.
21 马宁祥,禹海航 .躯体化疼痛障碍患者的心理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08;20(6):456-8.
22 Robert RE,Shema SJ,Kap lan GA,et a l.Sleep comp laints and dep ression in an aging cohort:A p rospective perspective〔J〕.Am J Psych iatry,2000;157(1):81-8.
23 刘建勋,冯志颖 .老年期睡眠障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4;13(4):2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