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明
(吉林省白城中医院,吉林 白城 137000)
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已成为肿瘤之后的第二大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糖尿病以多饮、多食、形体消瘦,多尿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肺、胃、肾等脏腑。其病因为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所致,且常常相互影响。众所周知,糖尿病主要是吃出来的病,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对糖尿病发病有重要影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也直接危害人类健康,诱发糖尿病。只有从“吃” 入手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思路,食疗是糖尿病治疗的简便易行而有效方法。那么,糖尿病患者究竟如何合理膳食呢?
中国传统的药膳绝不是食物与中药的简单相加,而是在中医辨证配膳理论指导下,由药物、食物和调料精制而成的既有药物功效,又有食物美味的特殊食品。药膳有别于普通饮食,应用时需注意食疗中药的性味、药膳的宜忌、选料与加工、烹调技术等,并要掌握药膳的基本原则。糖尿病饮食疗法的基本原则是比例科学、食量有度、性味平衡。通俗地讲就是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辅以少食多餐,加上保持甘酸苦辛咸五味平衡 ,再结合中医寒热温凉四性,形成了一套合乎糖尿病患者的辩证施护原则。
烦渴多饮,口干咽燥,多食易饥,小便量多,大便干结。舌边尖红,舌苔薄黄,脉洪数。
治宜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可用神效煮兔方:兔子1只,去皮及内脏,清洗切块加桑白皮100g,同煮至烂熟为度,调食盐少许,食肉饮汤。取兔肉不虚清热止渴,桑白皮清肺热。还可选食百合、山药、冬瓜、豆类、鸡蛋、瘦肉、蟮鱼等。平时可煮食山药,有养阴生津止渴之功效。忌食辛辣食物,戒除烟酒。控制食量。
①消渴多因阴虚燥热而喜凉恶寒,故宜安置在背阴的环境内,室温不宜过高。寒冷季节要注意保暖,室内通风时间不宜过长。②烦渴多饮者,可用鲜芦根或花粉泡茶代饮,或用枸杞煎汤代茶。可常饮茅根汤、金银花露、地骨皮露。③保持大便通畅。多食粗纤维的蔬菜,必要时口服麻仁丸等润肠通便药物。
消谷善饥,大便秘结,口干欲饮,形体消瘦。舌红,舌苔黄,脉滑实有力。
治宜清热泻火,养胃增液,润燥通腑。可用五汁饮:取新鲜的藕、梨、荸荠、芦根、麦冬,除麦冬可用60g外,其余每种可用200g以上,切碎、捣烂,榨取汁液,和匀凉服或热饮。
方中诸品均有养阴生津之效,芦根、梨、荸荠等有清热解毒作用。善饥者,注意控制饮食量,可加食新鲜的蔬菜或豆类等低热量的食物或煮菜充饥。以改善“中消”症状。可常饮石斛汤、知母汤、番茄汤、萝卜汤等。
①燥热内结,营阴被灼,络脉瘀阻,蕴毒成脓而发疮疖、痈疽,故应保持皮肤清洁。卧床不起者,定时给予变换体位,擦洗、按摩受压部位,勤换内衣裤。如有皮肤破损、溃疡等,应积极处理,以防伤口经久不愈。②做好患者的饮食指导,努力劝导其改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以保证饮食总量得到控制。
尿频量多,混如脂膏,或尿甜,头晕目眩,耳鸣,视物模糊,口干唇燥,失眠心烦。舌红,无苔,脉细弦数。
治宜滋养肾阴。可用地黄粥:生地汁500g、白蜜125g,熬成膏,粳米100g煮粥,粥熟后入地黄膏2匙,酥油少许,还可加山药、芡实研末同煮。取其清热养阴、润燥生津、涩精固肾。可常服栀子汤、鲜生地汤代茶饮。
①控制热量及饮水量的摄入,注意食疗的作用。多饮者,可进食清热养阴、生津止渴之汤料。②内热灼盛,耗伤津液,则使口舌生疮,故患者应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前后用银花水、淡盐水、5%苏打水交替漱口,必要时用清热解毒漱口液、抗霉菌漱口液漱口,以防止口腔感染。出现口疮时要及时处理。③注意休息,起居有规律。根据体力情况,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尿频,甚则饮一溲一,色混如膏,面色黧黑,耳轮枯焦,腰膝酸软,形寒畏冷,消瘦显著,阳痿或月经不调,畏寒面浮。舌淡,舌苔白,脉细沉无力。
治宜温阳滋肾固摄,可用滋补饮:黄芪、山药各30g,生地、山茱萸各15g,水煎去渣留汁,入猪胰50g煮熟,调盐少许,分次食肉饮汤。生地、山茱萸可滋阴固肾,黄芪、山药甘温益气,猪胰润燥以脏补脏。还可食用桂心汤或韭菜粥。
①减少活动。严重者卧床休息。②密切观察病情,注意水肿、酮症酸中毒及中风等并发症的发生。③针刺肾俞、关元、三阴交、太溪及然谷等穴,用补法留针30min,隔日1次。
尿频量多,烦渴面红,头痛恶心,口有异味,形瘦骨立,唇红口干,呼吸深快,或神昏迷蒙,四肢厥冷。舌红绛,舌苔灰或焦黑,脉微数疾。
治宜育阴潜阳,益气固脱,可用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汤加减。
①绝对卧床休息。昏迷者,做好静脉输液及注射胰岛素的准备,并及时留取血、尿标本。②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③做好口腔、皮肤等基础护理,预防感染。
上述几个膳食方是根据不同病情,在糖尿病膳食原则基础上配制而成的。在药食两用食物中,也不乏调节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的药物,按照中医辨证原则,经过科学配制后加入糖尿病食品中,可大大强化食疗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药膳虽有不少好处,但其针对性和治疗效果远不及药物,只有将二者配合应用,使之相辅相成,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