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糖尿病成因与社区干预措施探微

2011-02-12 15:33田树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2期
关键词:胰岛素血糖社区

田树英

(仪征市月塘中心卫生院,江苏 仪征 211412)

近30年来,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我国18岁以上的居民中糖尿病患者2000多万,另有2000多万人空腹血糖受损。根据2002年全国11个城市的调查,估计中国城市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总成本为人民币223亿元,81%的医疗费都用于治疗并发症,直接医疗费用188亿元。帮助患者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从而阻断并发症,减少疾病经济负担,是我国各级政府和医学界一直努力的方向。

1 材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已确诊糖尿病并建卡管理的28 例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龄29~61 岁,平均年龄58.26 岁。反映糖尿病控制的生化指标:餐后2h血糖为4.4~8.0mmol/L 为血糖控制理想。

2 糖尿病成因

2.1 遗传因素

糖尿病具有家族遗传易感性。但这种遗传性尚需外界因素的作用,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肥胖、体力活动减少、饮食结构不合理、病毒感染等。

2.2 肥 胖

肥胖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尤其易引发2型糖尿病。特别是腹型肥胖者。

其机制主要在于肥胖者本身存在着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血症可以使胰岛素与其受体的亲和力降低,导致胰岛素作用受阻,引发胰岛素抵抗。这就需要胰岛β-细胞分泌和释放更多的胰岛素,从而又引发高胰岛素血症。如此呈糖代谢紊乱与β-细胞功能不足的恶性循环,最导致β-细胞功能严重缺陷,引发2型糖尿病。

腹部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原本就比其他部位低,而腹部肥胖患者,主要是脂肪组织增多,这种增多,只是细胞体积增大,但脂肪细胞数目并未增多,导致细胞膜上受体数目相对减少而引起胰岛素抵抗。从而使葡萄糖清除率明显降低,导致高血糖,引起糖尿病。

2.3 活动不足

体力活动可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改善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使高胰岛素血症缓解,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因此体力活动减少已成为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2.4 饮食结构

城市化进程加速,物质生活日渐丰裕,人们的饮食结构都以高热量、高脂肪为主。而热量摄入过多超过消耗量,则造成体内脂肪储积引发肥胖。同时,高脂肪饮食可抑制代谢率使体重增加而肥胖。肥胖引发2型糖尿病常年食肉食者,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常年素食者。主要与肉食中含脂肪、蛋白质热量较高有关。所以,饮食要多样化,以保持营养平衡,避免营养过剩、大量饮酒。

2.5 精神神经因素

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精神神经因素所起的重要作用是近年来中外学者所公认的。现代人赶不走压力是糖尿病高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压力大体内会产生应激激素,而这些激素是对抗胰岛素的。这些激素长期大量的释放,势必造成内分泌代谢调节紊乱,引起高血糖,导致糖尿病。

2.6 病毒感染

某些1型糖尿病患者,是在患者患感冒、腮腺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后发病的。其机制在于病毒进入机体后,直接侵及胰岛β-细胞,大量破坏β-细胞,并且抑制β-细胞的生长,从而导致胰岛素分泌缺乏,最终引发1型糖尿病。

2.7 自身免疫

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患者血清中可发现多种自身免疫性抗体。其机制主要在于,病毒等抗原物质进入机体后,使机体内部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产生了一系列针对胰岛β-细胞的抗体物质。这些抗体物质,可以直接造成胰岛β-细胞损害,导致胰岛素分泌缺乏,引发糖尿病。

2.8 化学物质和药物

已经查明有几种化学物质能引发糖尿病。扑立灭灵(灭鼠药),能引发1型糖尿病。两种临床用药,戍双咪(用于治疗肺炎)和左旋门冬酰胺酶(一种抗癌药)也能引起糖尿病。

2.9 妊 娠

妊娠期,母体产生大量多种激素。这些激素对胎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但是它们也可以阻断母体的胰岛素作用,引起胰岛素抵抗。研究组仅一名患者属于此类型。

3 社区干预措施

3.1 健康教育、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是社区卫生服务六大功能之一,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使人们养成良好行为和生活方式。健康促进是帮助基本健康的人们达到最理想健康状态的一种手段和过程[1]。

3.2 宣传糖尿病相关知识

给糖尿病患者的教育是重要的基本治疗措施之一,加强对社区中的患者及亲属、居民的教育,宣传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

3.3 严格控制饮食

限制糖类的摄入量,戒烟戒酒,提倡高纤维素饮食。

3.4 进行有规律的合适运动: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注意防止过度疲劳。运动中无不适感,运动后轻松、愉快、舒适。

3.5 合理治疗:坚持用药,控制血糖,结合中医中药治疗。

3.6 监测血糖:坚持餐前半小时测尿糖或自我监测血糖。定期随诊,进行血糖监测。

3.7 心理指导与干预

调查表明,糖尿病患病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教师>医师>个体>工人[2]。结果显示:在脑力劳动强度最大的教师、医师职业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最高,个体经营者和工人的患病率明显较低。分析原因,可能与精神因素及体力活动有关。

让患者对糖尿病有正确的认识。糖尿病是慢性终身的疾病,虽不能治愈,但有效控制对生活和工作影响不大,并可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随着合理的治疗,其进展过程将更为延缓。从而使患者树立起治疗和生活的信心,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3.8 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冒,避免创伤,预防各种感染。注意家庭、社区与社会的支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许多疾病,尤其是慢性病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注意自我保健,身体就会日渐受损,疾病就会跟随而来,在健康的时候就应防患于未然,保护自己。对社区中的易感者进行筛选,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4 结 果

28 例糖尿病患者,单用药物治疗,有效8 例,有效率为28.6%。经过1年的社区干预后,药物治疗有效15 例,有效率为53.5%。

5 讨 论

当前,糖尿病出现临床症状之后,临床治疗上只能是治标和缓解症状,往往缺乏有效的根治方法,经济上致贫,生理上致残、致死率高。在城镇社区中开展健康教育与检查,高度关注糖尿病防治,是城镇社区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医药卫生工作者的主要工作之一,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理想,可减少和延缓糖尿病的并发症,减少致残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质量、生存质量。通过实事求是分析糖尿病直接成因,比较进行社区干预前后糖尿病治疗的有效率,初步认为社区干预对糖尿病的治疗有较好的作用[3]。糖尿病的病因主要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因素等。通过社区干预即健康教育、健康生活方式引导及危险因素的干预,指导合理用药等,使糖尿病患者自觉采纳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并科学合理进行治疗,使其治疗的有效率提高,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1] 叶任高,陆再英,谢意,等.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 王克安,李天麟,向红丁,等.中国糖尿病流行特点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8,19(5):282-285.

[3] 刘新明.实用内分泌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305.

猜你喜欢
胰岛素血糖社区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临床常用胰岛素制剂的分类及注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