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双燕
重庆市中医院(重庆400021)
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两部经典古籍,是中医各科的基础,也是中医妇科临证必备的教材,对于治疗现代妇科疾病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现举验案3则如下。
刘某,女性,48岁,2005年9月21日初诊。半年来自觉阵性烘热,随即面颈部出汗,清晨醒来常汗湿衣襟。外院曾诊断“更年期综合征”。予服谷维素、症状加重症状维生素E、更年宁心胶囊等,症状仍反复出现,且每因心情不佳时症状加重。现症:阵发性烘热汗出,夜间盗汗,情绪易激动,甚至心悸失眠,伴手足心热,头痛头晕,月经稀发等,舌红少苔,脉弦细。证属肾阴亏虚,阴虚阳亢,水不涵木,肝心火旺。治宜育阴潜阳,清心平肝。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柴胡、酸枣仁、黄芩各12g,山茱萸肉、生地黄、丹参、白芍各15g,生龙骨、生牡蛎各 30g(先煎),炒栀子、黄连、甘草各6g,肉桂2g。每日1剂水煎分服。共服15剂后,潮热明显减轻,情绪睡眠基本正常。嘱服知柏地黄丸调理善后。
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杂病论》,由柴胡、龙骨、牡蛎、黄芩、茯苓、半夏、党参、桂枝、大黄、生姜、大枣、铅丹组成,具有清胆调气、清心安神之效、适用于胆心热证而见胸满,心烦,易惊,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或小便不利者。患者年届七七,天癸将竭,肾气渐衰,机体阴阳失衡。肾阴不足,水不涵木,则肝阳偏亢;水不济火,则心火独旺。治宜清心平肝,育阴潜阳。方以柴胡、黄芩、黄连、栀子平肝清心泄热;生龙骨、生牡蛎、酸枣仁、丹参镇静安神,生地黄、山茱萸肉、白芍滋补肝肾、调节阴阳;少佐肉桂引火归元。诸药合用,切中病机,使阴阳平衡,水火相济,诸恙俱除。
王某,女性,29岁,2007年6月23日初诊。产后1周,抽搐6d。曾诊断产后破伤风,已经用破伤风抗毒素、头孢类抗生素,以及中药华佗愈风散等治疗,病情稍有好转。现症:T39.2℃,呼吸急促,面红目赤,神昏谵语,项背強直,口噤不开,大便7日不解,下腹按之硬满,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中医诊断为产后痉证;辨证属产后亡血伤津,瘀血内结胞宫,风邪外侵兼阳明腑实证。治宜通腑化瘀泄热。方用桃核承气汤加减:大黄12g(后下),羚羊角粉 0.5g(兑服),芒硝 12g(兑服),桃仁 12g,丹参 30g,甘草 6g。3剂,每日1剂,水煎分4次服。药后大便先硬后溏、呈暗褐色,2d后抽搐缓解,神情清爽,进而能少量进食,唯感口干舌燥,小便淋漓涩痛,伴少腹胀痛。予以养阴利水治疗而愈。
按:产后痉证,为《金匮要略》新产妇人三病之一。“新产血虚,多出汗,喜中风,故令病痉。”产后亡血伤津,百脉空虚,为风所侵,导致发痉。外感邪毒多因产时接生不慎,或产创伤口不洁,邪毒乘虚而入,直窜经络以至发痉。临床可见包括破伤风、产褥感染所致的痉病。病情危急,严重威胁妇女生命安全。治疗不可拘于产后亡血伤津,而妄用滋补,明确有实证时,当用攻下之法。其载在“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净;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哺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方见痉病中”。本证病情复杂,除淤血內结包宫兼阳明腑实,还并见外感邪毒,《金匮要略》云“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龂齿,可与大承气汤”。桃核承气汤为《伤寒论》方,其主症为“其人如狂,少腹急结的下焦蓄血证。产后痉用此方,不仅可以攻下阳明腑实,而且可以化瘀血或使瘀血随热去便通而下,故而能获一举两得之效。
朱某,女性,28岁,2005年5月17日初诊。主诉经期感冒7个月。7个月前曾经义务献血1次,当时轻微感冒症状,约1周后月经来潮,即量多,淋漓约10余日方净。反复治疗未愈。此后每逢经前1日即感头痛、发低热、疲乏、甚至呕吐、泄泻,经净即止。反复治疗未愈。现症:经期第1日,感头痛发热,身软乏力,恶心,腹泻已4次。查:T38.6℃,咽部(-),舌红少苔,脉浮数。辨证为热入血室。治疗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凉血行瘀。处方:柴胡、牡丹皮、炒栀子各12g,黄芩、半夏、生地黄、麦冬、白芍、大枣各15g,薄荷 10g(后下),生姜 3片,甘草 6g。 5剂,每日 1剂,水煎服。药后月经干净,继服5剂。此后经前3d复诊,前方加减再服5剂,连续3月,随访未再复发。
按:患者献血时外感未愈,经期随至。时值秋季,风热之邪趁虚而入,与正气相争,搏结于血室,形成热入血室的证候。热入血分,迫血妄行,故月经量多,淋漓不净。以后发生周期性经行发热。每至经期,血室之热循经上扰,肝胆不和,枢机不利,表现为“续来寒热,发作有时”,以及呕恶等症状。肝妄克脾则腹泻,脾虚湿困则四肢倦怠。故予小柴胡汤酌加凉血之品以清肝利胆,调理气机而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