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效果的临床观察

2011-02-11 18:32安茂国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32期
关键词:阻络乳突假性

安茂国

(吉林省辉南县中医院,吉林 辉南 135100)

脑血管意外中医称为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与出血性中风,亦有混合性中风,在发病过程中常常伴随有假性球麻痹又称假性延髓麻痹,是临床较常见的中风并发症,也是中风后的主要症状,其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饮水返呛,流涎,构音障碍,强哭强笑等椎体束征。由于患者吞咽困难,临床上通常会给患者胃管鼻饲,但是鼻饲又会造成患者痛苦,同时长期鼻饲又会加重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而未鼻饲的轻度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又易造成机体的代谢功能紊乱或引起吸入性肺炎。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后颅凹处的几组穴位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近年来在吉林省辉南县中医院住院的因脑血管意外引起的假性球麻痹的50例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均在50岁~80岁之间。50例患者均经CT或MRI确诊,其中脑出血12例,脑梗塞38例,50例患者均伴有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症状。

1.2 证候分类

①气滞血瘀型:吞咽困难,饮水返呛,言语笨拙,肢体无力,舌质暗伴有瘀点或瘀斑,脉细弦。②风痰阻络型:吞咽困难,饮水返呛,言语笨拙舌强,口角流涎,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③肝阳上亢型:吞咽困难,饮水返呛,颜面潮红,躁动不安,肢体拘挛,舌红苔黄,脉弦。

经辩证分型分析,气滞血瘀型20例,风痰阻络型18例,肝阳上亢型12例。

1.3 治疗方法

1.3.1 治则

醒脑神,通关窍,利咽喉。

1.3.2 取穴

双侧风池,双侧完骨,双侧翳风,双侧天柱,金津,玉液。

1.3.3 操作

四组穴位交替使用,四组穴位均向咽喉方向刺,进针2~2.5寸,小幅度高频捻转1min,捻转≤90°,频率为120~160次/min,双侧同时操作,隔10min捻转1次,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d。

金津,玉液两穴,先点刺舌面,然后用纱布夹紧舌拉出,以采血针刺舌下静脉。放血1~3mL用于运动性失语。

2 治疗结果

本组50例患者,痊愈26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0%。

2.1 气滞血瘀型

患者20例,痊愈10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0.0%。

2.2 风痰阻络型

患者18例,痊愈9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88.9%。

2.3 肝阳上亢型

患者12例,痊愈7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1.7%。

3 讨 论

假性球麻痹属于中医中风范畴,其主要病机为脏腑阴阳平衡失调,气血不和,气滞血瘀,淤血阻络,经络闭阻,蒙蔽清窍或痰浊淤阻经络清窍或,脏腑气血不和,气冲上逆,清窍闭阻。

风池穴,在颈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为足少阳胆经腧穴,又为手少样三焦、足少阳胆、阳维、阳跷之交会穴。其经循行于头,本穴又位居脑后,入脑的要冲,本穴有通经活络,调和气血,醒脑开窍之功效,针之可通过经络调整作用促进脑的代谢。

天柱穴,在颈部,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为足太阳膀胱经脉气所发,为本经的腧穴。本穴具有通经活络,调和气血,引血下行之功效,针刺此穴,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翳风穴,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为手少阳三焦经腧穴,又是手、足少阳经交会穴。本穴具有疏通三焦气机,疏通经络功效,针刺此穴有宣通络道,启闭开窍之功效。

完骨穴,在乳突后下方凹陷中,胸锁乳突肌附着部上方,是足少阳、足太阳经脉交会穴。四组穴位均在颈后,均有通经活络,醒脑开窍,通利咽喉改善脑部供血功效。

通过针刺治疗,由于经络系统、神经体液综合作用,改善脑动脉弹性,紧张度下降,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改善血液浓、聚、凝状态,从而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提高脑组织氧分压,改善病灶周围脑组织营养,促进脑功能恢复,临床症状得以改善。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针刺后颅凹处的4组穴位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总有效率为90.0%,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阻络乳突假性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病人血脂、血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炎的手术护理配合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分析
管电流对肾囊肿假性强化的影响
脑得生丸治疗瘀血阻络型脑动脉硬化症临床效果探究
贯穿缝合并加压包扎治疗假性囊肿切除后皮肤潜行剥脱伤7例
乳突线边沿细节的观察与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