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彬
吉林省镇赉县东屏镇卫生院,吉林 镇赉 137303
急性脑梗塞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起病在数小时或1天内达到高峰。其症状是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多种情况,严重者很快昏迷不醒。每个病人可具有以上临床表现中的几种。目前脑血管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开展已较为广泛,有些人持肯定的态度,也有人持怀疑态度。现将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2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29例,男23例,女6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43.8岁。36~50岁5例,51~60岁6例,61~70岁15例,71~75岁3例,发病均在夜间或早晨多见。脑力劳动者15例,体力劳动者7例,平时患有高血压者17例,血压正常者5例。
1.2 诊断标准 轻型14例,中型9例,重型6例。急性期:发病在15天内。恢复期:急性期过后1~1.5个月内。
1.3 治疗方法
1.3.1 急救原则 如为脑缺血的应尽早去除动脉内的血栓而解除阻塞,迅速改善缺血区的供血。在短时间内采取溶栓复流控制脑水肿,防治脑疝形成;降低脑组织代谢,保护脑细胞,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迅速稀释血液,降低血粘度,改善循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致残率[1]。具体评估步骤:①证实并图解脑缺血;②预测不经治疗脑缺血的预后;③评估脑组织缺血部位的生存能力和可能的可逆性;④预测治疗结果;⑤选择合适治疗方案。
1.3.2 西医疗法
1.3.2.1 脱水剂 较大面积的梗塞及时应用脱水剂治疗,如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点滴,每日2~4次,但心律紊乱者或心功能不全者禁用。还可选用10%甘油50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
1.3.2.2 抗血小板聚集药 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10~14天为1疗程。有心、肾疾患者慎用。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30~50mg,每日1次,有出血倾向或溃疡病患者禁用。
1.3.2.3 钙拮抗剂的应用 地莫地平口服20mg/次,每日2~3次。尼卡地平口服20mg/次,每日3次,3天后可酌情渐增量,每日量为60~120mg;也可0.6~1.2mg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20~30日为1疗程。脑益嗪25mg口服,每日3次,西比灵5~10mg/次,口服,每晚1次。
1.3.2.4 血管扩张剂 罂粟碱90~120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或5%葡萄糖50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7~10次为一疗程。
1.3.2.5 血栓溶解剂 链激酶,首次剂量为20万~5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滴,30分钟内滴完,维持剂量为每小时5万~10万U加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持续滴注,直至血栓溶解为止,一般应用1~5天。蛇毒抗栓酶0.5U加入5%葡萄糖盐水500ml中静滴,每日1次,10~15天为1疗程。
1.3.2.6 抗凝治疗 藻酸双酯钠2~4mg/kg加入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分钟20~30滴,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也可口服0.1g/次,每日3次。起病的头1~2天用肝素钠,静脉给药6000~12500U,溶于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20滴/分,8~12小时1次。
1.3.3 中医疗法 风痰阴络型的方法:镇肝熄风,化痰通络。秦艽、羌活、独活、白芍、生地、茯苓、僵蚕、全蝎等;阳亢痰型的方法:清肝熄风,豁痰开窍,安宫牛黄丸即服,继用羚羊角骨汤全承气汤加减;阴虚阳亢型的方法:滋阴潜阳,镇肝熄风。用龙骨、牡蛎、代赭石、龟版,白芍、牛膝、生地、夏桔草、石决明等加减。取风池、百会、太阳、下关、地仓、廉泉、颊车、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风市、阳陵泉、三阴交等穴针灸治疗。
本组按全国中医统一标准积分法,主要以神志、语言及运动、功能的程序评定。基本治愈20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疗效满意。
急性脑梗塞是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本病发病急骤,病因及病机较复杂,难于辨治,临床有“三高一低”,即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病死率高、治愈率低的特点[2]。在急性期若能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有效减少病死率、减轻致残程度。
中医称急性脑梗塞为中风,急性脑梗塞属于缺血性中风,一般主张使用活血、化瘀、血管扩张剂、抗凝、溶栓。经药理学验证:丹参、赤芍、川芎、当归、益母草等都具有扩张血管加速血流,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降低血粘稠度等重要作用。脑缺血破坏了脑血管的自动调节,使梗塞区的小动脉极度扩张,阻塞的血管尚未开通,侧支循环未建立,此时如果盲目用血管扩张剂可导致梗死区扩大,使病情恶化。故此中医主张熄风、豁痰、泻火,西医抗凝、降颅压,维持有效血容量及酸碱平衡,进入恢复期结合中医理论给予中药理气活血,益气活血,滋阴活血。配合中医针灸法治疗,以“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气血”[3]。所取的穴位中,风池穴壮阳益气;百会穴醒脑开窍、安神定志、升阳举陷、通督定痫;太阳穴止痛醒脑、下关穴消肿止痛、益气聪耳、通关利窍;地仓穴升阳举陷;廉泉穴收引阴液;颊车穴传输胃经精微物质上行头部;曲池穴转化脾土之热,燥化大肠经湿热,提供天部阳热之气;外关穴联络气血,补阳益气;合谷穴推血运气燥湿;环跳穴健脾益气、除萎解痺;风市穴运化水湿;阳陵泉穴降浊除湿;三阴交穴将足三阴经气血重组后再行分流。
近年来实践证明,在乡镇卫生院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前景是美好的,具有广泛的推广运用价值。
我院对此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些年来侧重对内风、邪热、痰浊、血瘀、腑实等标实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1]郑加生,崔雄伟,赵永春,等.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选择性动脉溶栓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0,16(2):85.
[2]程敬亮.早期脑梗死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J].郑州大学学报 (医学版),2005,40(2):208.
[3]邢军,王艳君,袁军.脑梗塞针刺疗法的综述报道[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