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膜结核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011-02-11 04:59:29徐锦堂吴静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1年2期
关键词:脉络膜母细胞结核

徐锦堂 吴静

·专家笔谈·

脉络膜结核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徐锦堂 吴静

结核病危害人类健康已有几千年历史。随着抗结核药物的广泛应用,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曾有所控制,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结核性眼部病变占全身结核病的0.1%~1.5%[1]。脉络膜血流比较缓慢,是结核病变的易发部位。脉络膜结核瘤(choroidal tuberculoma)虽不多见,但它和眼内肿瘤有相似之处,临床偶见误诊报道。一旦与眼内肿瘤混淆,眼球有被摘除之危,不可不慎。脉络膜结核瘤有不同的名称,例如:脉络膜结核肉芽肿、脉络膜孤立结核、脉络膜团球状结核。本文仍沿用习惯用语,脉络膜结核瘤。

1 症状和体征

本病好发于对结核低度敏感或免疫功能较差的患者。一般为单眼,起病较缓,病程长短依患者身体情况而异。有一些脉络膜结核瘤,眼表几乎看不到炎性反应表现;有一些病例可以出现下列症状:视力下降,眼前节不同程度的充血,甚者角膜后可见角膜后沉着物,虹膜有时也被波及。早期在眼底可见黄白或灰白色、直径为0.5~1.5 cm的局限性隆起,在其边缘有时可看到散在的小病灶;周围视网膜水肿,边界不清。如果身体情况较差,或未能早期发现和未给予合理治疗,炎性反应扩散,病情进一步发展,渗出增多,诱发视网膜脱离。这种视网膜脱离在初期一般找不到裂孔,到了疾病的后一阶段,由于神经成分的坏死,暴露了Müller纤维,部分视网膜出现囊样结构,互相连接,也可出现裂孔[2]。脉络膜结核瘤后期,由于渗出物可能堵塞前房角;大面积视网膜脱离,使晶状体前移,前房变浅;结核瘤体增殖等因素,可以造成眼压升高,瞳孔散大。

由于炎性反应,色素上皮脱落,进入视网膜下液和玻璃体内。肿胀的色素细胞逐渐失去色素,核浓缩、破坏,形成脂肪球或脂肪酸结晶[2]。当进行彻照检查时,瞳孔呈黄光反光。这种脂肪酸结晶有时在前房内也能见到。

2 病理改变

肉眼观察:脉络膜结核瘤始于脉络膜,可以孤立存在,也可由一个大结节和数个小结节集合而成,大小不等,伴有干酪样坏死,一般在5~15 mm之间,形状如蘑菇或半球状,更大者少见。无包膜、色灰黄、质软,常伴有视网膜脱离(附1页图1)。显微镜下观察:典型的病理改变为结核结节,亦称结核肉芽肿,其构成是中央为干酪样坏死,周边由类上皮细胞为主要成分构成的细胞团,其中可见较大的多核巨细胞(Langerhan细胞)、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外绕淋巴细胞及纤维细胞(附1页图2)。抗酸染色有时可以找到抗酸杆菌。有时病变不典型,见不到Langerhan细胞及干酪样坏死,仅见弥漫性淋巴细胞和由少量类上皮细胞组成的结节。附近巩膜多有肥厚、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在脱离的脉络膜和视网膜之间有时可以见到索条状粘连。因此,在临床上脉络膜结核瘤引起的视网膜脱离波动感不明显。

3 诊断注意事项

婴幼儿脉络膜结核瘤易与视网膜母细胞瘤相混[3-7],成年人脉络膜结核瘤易与脉络膜黑色素瘤相混[8-10],有时还可能误诊为其他眼内肿瘤[11-12],不可不防。根据个人经验和相关文献,当怀疑脉络膜结核瘤时,应注意询问病史并有选择的进行检查。具体注意事项如下。①仔细询问病史:当怀疑脉络膜结核瘤时,要仔细询问既往有无结核病史,有无与结核患者接触史。②全身检查:要注意表浅淋巴结有无肿大;胸部X线片检查;结核菌素试验。③眼部检查:要注意眼前段有无充血,角膜后有无角膜后沉着物,彻照时瞳孔颜色,眼压有无升高,房水及玻璃体内有无混浊和黄色点状闪光。如果尚能看清眼底,要注意隆起物的大小、颜色,表面有无新生血管、出血。如有视网膜脱离,波动感如何?④B型超声和彩色多普勒:B型超声检查脉络膜结核瘤出现实质性回声,所得影像对鉴别不同原因引起的肿块帮助不大。彩色多普勒可以看到肿瘤内的血管和检测血流速度,对脉络膜结核瘤与某些肿瘤的鉴别优于B型超声[13]。⑤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脉络膜结核瘤早期在眼球后极部出现均匀一致的强荧光区,边界尚清楚,荧光逐渐增强,无明显渗漏,周围可见遮蔽性荧光[14]。⑥吲哚氰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用于疑似眼内结核瘤患者的诊断,在造影早期结核灶表现为弱荧光,后期出现多数小的局限性荧光区。在造影晚期,因为渗漏,脉络膜血管可变得模糊或出现弥散的带状强荧光[15]。⑦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Salman等[16]报道,脉络膜结核肉芽肿的特点是在肉芽肿病变的上方视网膜色素上皮——脉络膜毛细血管和视网膜之间存在一边界清晰的“黏附部位”(接触征),它的形成与周围视网膜下液和深层炎性反应浸润有关,有助于脉络膜结核瘤的诊断。⑧穿刺视网膜下液进行抗酸染色、显微镜下检查或细菌培养[17]有助于诊断,但在脉络膜结核瘤时并不一定出现阳性结果。⑨诊断性治疗:对高度怀疑脉络膜结核瘤的患者,不妨进行诊断性治疗,应用抗结核治疗数周后,如果病情有所改善,有助于疾病确诊。

4 易与脉络膜结核瘤混淆的眼内肿瘤

脉络膜结核瘤常与下列3种眼内肿瘤混淆:在婴幼儿易与视网膜母细胞瘤[3-7],成年人易与脉络膜黑色素瘤[8-10]及脉络膜其他肿瘤相混淆[11-12]。

视网膜母细胞瘤:多发生于婴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内生型视网膜母细胞瘤早期多呈圆形,色白或黄白,表面有新生血管,这一点与脉络膜结核瘤不同。由于肿瘤组织坏死脱落,可进入玻璃体,甚至前房,导致玻璃体混浊,眼压升高,出现“猫眼”征。此时眼底已看不清,易和脉络膜结核瘤混淆。如果此时应用B型超声和CT检查,发现瘤体内钙化点,对鉴别诊断很有价值。尿液化验:尿液中香草基苦杏仁酸(vanilmandelic acid)和高香草基酸(homovanillic acid)排出量增加,阳性者有助诊断,但阴性者不能排除视网膜母细胞瘤。在血-房水屏障完整时,房水中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浓度高于血清值。当两者比值大于1.5时,提示视网膜母细胞瘤存在的可能[18]。

脉络膜黑色素瘤:多发生于成年人,在眼底后极部出现拱形、球形或蘑菇形的肿块,颜色根据黑色素多少而不同,有棕黑色、暗灰色或灰黄色。FFA:早期病灶出现斑驳状荧光,晚期呈弥漫性荧光,其中夹杂由色素团块形成的遮蔽荧光。如能看到“多湖状”荧光斑,有助于诊断。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时,瘤体基底部见到明显的静脉血流信号,对诊断很有帮助。

脉络膜转移癌:详细询问病史和进行全身检查应找到原发性肿瘤(常见的有乳腺癌和肺癌),发展很快。多发生在眼底后极部,呈扁平状,隆起不明显,色灰或浅红,边界不清,有时可见多个肿块。影像学检查呈现厚薄不一的扁平隆起,底面较宽,隆起度不高,瘤体一般回声较多,强弱分布不均。由于原发瘤不同,FFA所得影像也不一样。因为瘤体以细胞为主,间质和血管较少,所以早期瘤体常呈无脉络膜背景荧光的暗区,以后出现针尖和斑点状荧光,晚期出现渗漏而有斑驳状荧光。

本文目的在于提醒临床医师,遇到眼内新生物患者,不要忘记脉络膜结核瘤,因为它有一些地方与眼内肿瘤相似。此时要认真询问病史,注意全身和眼部特征,进行有关检查,仔细分析,综合判断,如能早期确诊为脉络膜结核瘤,并进行有效治疗,不但可以保住眼球,而且还可能挽救部分视力。杜采风等[19]报道1例女性患者,9岁,左眼前出现黑影3 d,视力0.2(不能矫正)。检眼镜下在视乳头上方不远处见1.5 PD×2 PD大小黄白色、边界不清的肿块,周围视网膜明显水肿。B型超声检查见左眼球后壁视网膜脱离。FFA提示左眼内占位性病变。红细胞沉降率40 mm/h。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胸部X线片显示:右肺下叶少数斑点钙化影,综合上述情况临床初步诊断拟为脉络膜结核瘤。给予抗结核治疗和口服多种维生素。为了排除视网膜母细胞瘤,追踪观察5年后,左眼视力0.2,眼底病变机化。胸部X线片显示:右肺下叶留下斑点状钙化影。红细胞沉降率10 mm/h,最后诊断为脉络膜结核瘤。

[1]古洵清.结核性葡萄膜视网膜炎[M]//李凤鸣.中华眼科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55.

[2]Пригожина АЛ.Патологическая анатомимия и патогенез туберкулез ных поражений глаза[М] .Москва:Медгиз , 1961:57-92.

[3]郭景瑞.幼儿团球状脉络膜结核误诊为视网母细胞瘤[J].实用眼科杂志,1986,4(8):488.

[4]王建英,夏园玲,曾宪筠.巩膜及脉络膜团状结核误诊一例[J].中华眼科杂志,2000,36(3):220.

[5]刘厚才.幼儿脉络膜团球型结核一例[J].中华眼科杂志,1988,24(3):182.

[6]陶利娟.脉络膜团球状结核炎巩膜结核误诊一例[J].中华眼底病杂志,1996,12(1):19.

[7]宋丽新,刘丽敏,胡乃英.脉络膜粟粒型结核误诊为视网膜母细胞瘤1例[J].黑龙江医药,1998,21(5):37.

[8]周晓红,王琳,罗清礼.误诊为黑色素瘤的脉络膜结核球一例[J].中华眼底病杂志,1999,15(3):196.

[9]许湘平,徐深,侯四清,等.脉络膜结核误诊1例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5):1576.

[10]何为民,罗清礼,吕红彬.12例眼结核的临床分析[J].眼科研究,2006,24(6):636-638.

[11]王卉芳,张妍春,蔡凤梅,等.眼结核误诊5例病理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07,7(3):865-866.

[12]张海萍.视网膜结核误诊为肿瘤1例[J].诊断病理学杂志,1995,2(3):185.

[13]Gulan AC,Morparia H,Bhatti SS, et al.Colour doppler sonography:a new investigative modality for interocualr space-occupying lesions[J].Eye,1994,8(3):307-310.

[14]李景平,刘楠.脉络膜结核瘤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鉴别诊断[J].眼科,1999,8(1):51-52.

[15]Milea D,Fardeu C,lumbros L,et al.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n choroidal tuberculomas[J].Br J ophthalmal,1999,83(6):753.

[16]Salman A,Parmar P,Rajiamohan M,et al.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in choroidal tuberculosis[J].Am J Ophthalmol,2006,142(1):170-172.

[17]Salman A,Pamar P,Rajamohan M,et al.Subretinal fluid analysis in diagnosis of choroidal tuberculosis[J].Retina,2003,23(6):796-799.

[18]黄叔仁,张晓峰.眼底病诊断与治疗[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79-281.

[19]杜采风,强志威,杨涛.单眼脉络膜结核瘤1例[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3,21(12):939.

2010-11-09)

(本文编辑 诸静英)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 广州 510630

徐锦堂(Email:txjt@jnu.edu.cn)

猜你喜欢
脉络膜母细胞结核
成人幕上髓母细胞瘤1例误诊分析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谈谈母细胞瘤
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1例
从瘀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中医病因病机
预防小儿母细胞瘤,10个细节别忽视
一度浪漫的结核
特别健康(2018年4期)2018-07-03 00:38:26
OCT在健康人群脉络膜厚度研究中的应用及相关进展
层次分析模型在结核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的中医辨治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