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从太
(莱钢集团公司医院泌尿外科,山东 莱芜 271126)
睾丸扭转是青少年阴囊急症的重要原因之一,起病急,延误治疗时机,极易引起睾丸坏死,导致睾丸切除。研究表明,早期诊断与及时手术是治疗睾丸扭转的关键。笔者回顾性分析莱钢集团公司医院2001年至2009年诊治的22例睾丸扭转病例,报道如下。
本组22例,年龄3~50岁,病程2h~7d。2h以内2例,4~10h 2例,10h以上18例。睡眠时发病6例,体育活动3例,清醒安静状态3例,性交时发生3例,攀高时发生1例,无明确原因6例。腹股沟隐睾扭转3例,阴囊内睾丸扭转19例。右睾丸扭转9例,左睾丸扭转13例。单纯一侧下腹部疼痛5例,22例患者均有睾丸剧痛,腹胀。查体:16例阴囊皮肤红肿,阴囊上举,睾丸横位9例;18例患者起病后不就即发现患侧睾丸肿大,睾丸与附睾界限不清,触痛明显,透光试验阴性,Prehn征(睾丸抬举试验)阳性,提睾反射消失。彩超辅助检查:22例均示睾丸肿大,12例睾丸内血流减少,4例明显减少,6例无血流信号。8例睾丸上方不规则包块影像,合并少许积液。5例患侧有鞘膜积液。本组患者中9例曾被误诊为睾丸外伤、急性睾丸附睾炎等,均经相应治疗后无好转,后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明确诊断。
本组18例行手术治疗,其中7例因睾丸坏死行患侧睾丸切除术,11例行睾丸复位加固定术。患者强烈要求保留坏死睾丸3例,随诊3个月,睾丸萎缩。4 例手法复位,成功后2h行彩超检查,睾丸实质血流恢复正常。其中扭转720°~1080°4例,540°~720°6 例,360°~540°10例,180°2 例。
睾丸扭转又称精索扭转,属阴囊急症之一,好发于青少年。现有增加趋势,临床并不少见。但本病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极易被误诊,延误治疗,最终导致睾丸坏死等严重后果[1]。故应引起重视。
睾丸扭转分为鞘膜内型和鞘膜外型,外型多见于新生儿,内型多见于青少年。本组多为前者。“钟-锤畸形”是导致睾丸扭转的解剖基础①正常时鞘膜仅包裹睾丸的前面,睾丸失去固定而游离度增大;②鞘膜附着于精索末端的位置过高;③附睾与睾丸之间有过长的系膜。另外,诱发睾丸扭转的常见因素是提睾肌痉挛、外力作用、剧烈活动。睾丸扭转的危险因素包括睾丸和隐睾异位。若发生于睡眠或晨起时,应首先考虑迷走神经兴奋所致提睾肌痉挛引起。乔宝民等报道,17 例睾丸扭转中14 例发生于春秋交替季节,提示睾丸扭转可能与季节有关,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春秋交替季节昼夜温差较大,外界温度下降极易导致精索痉挛,最终诱发睾丸扭转[2]。当睾丸在精索末端扭转角度超过90°时,则会影响血流,导致患者疼痛。不完全扭转(180°之内)可造成部分绞窄而严重的扭转使得血流完全停止。
睾丸扭转主要临床表现为急剧进展的睾丸肿大和阴囊疼痛,临床表现与急性附睾炎及睾丸炎相似。主要鉴别点有:①症状:睾丸扭转缺乏泌尿系临床表现;②抬举实验:急性附睾炎及睾丸炎时抬举试验疼痛减轻,睾丸扭转时抬举试验疼痛加重;③发病状态:睾丸扭转好发于睡眠状态或安静或运动时;④辅助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睾丸扭转。彩超示睾丸血流信号减弱或消失。因此,临床医师在工作中一定要做到查体全面、到位,以防误诊。
本病的治疗目的是尽快恢复睾丸功能,而睾丸功能的恢复与扭转幅度、扭转时间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有关。因此,对于睾丸扭转患者,应做到早诊断、早手术治疗,诊断一经明确甚至疑似扭转时即应立即探查或治疗[3]。如果精索扭转能在发病后6h内得到诊断并手术纠正,睾丸功能则通常可以保留[4]。若患者就诊时间较短,临床表现较轻,彩超提示有血流减少但未消失,此时可给予手法复位,若成功则不必住院治疗,且可避免手术,减轻青少年心理压力。
[1]孙新成,史庆路,张洪搏,等.睾丸扭转的早期诊断及治疗[J].河北医药,2003,25(11):332.
[2]乔宝民,孙光,王文成,等.睾丸扭转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2,23(7):573.
[3]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22.
[4]张小东主译.史密斯泌尿外科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