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琳 张立德*
(辽宁中医药大学科技产业处,辽宁 沈阳 110847)
关于科技成果评价体系的几点思考
李 琳 张立德*
(辽宁中医药大学科技产业处,辽宁 沈阳 110847)
科技成果是广大科技工作者聪明才智的结晶,是检验科技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科学、客观、准确地评价科技成果对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促进科技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建立一套有效科学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是客观、合理地评价科技成果的关键。本文就成果评价方式(成果鉴定)、成果评价方法(文献计量法)等两方面在成果评价过程中易产生的问题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指出其局限性,提出了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想,以供科研管理人员参考。
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多元化
科技成果评价是科研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环节,也是激励广大科研人员提高科研水平的重要措施。科技成果的评价方法是否切合实际,评价是否客观公正,不仅影响科研管理的效应及科技奖励的公正性、权威性和激励效应,而且还会影响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为了克服科技成果评价中存在的某些不足,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针对常用的科技成果评价方法和实践中的问题及其防范对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改善成果的评价方法。
科技成果是指科技项目研究过程中或完成后所产生的结论性成果,它能反映科研项目和科研人员的科研质量、水平、层次及社会贡献度。科技成果包括论文、著作、研究报告、专利、评议(鉴定)成果等。
科技成果评价是指检验与认定科技成果的科学性、创新性、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评价科技成果的质量、水平和效益。评价科技成果有多种方式,包括结题、鉴定、验收、评估、评审、行业准入评价等[1]。长期以来,科技成果鉴定是我国科技成果评价的主要方式,主要通过同行评议的方法来完成。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技鉴定工作在正确判别科技成果的质量和水平,促进科技成果的完善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方式容易组织实施,能分析潜在影响,对好奇心驱动的基础研究和战略基础研究的价值评价非常有效,但也存在问题。鉴定采取的方式无论是会议鉴定还是函审鉴定,都是在由几名同行专家在听取报告、审阅材料或现场测试的基础上,对成果作出相应的评价。由于专家人数的限制,加之对其潜在价值属预测性评价,只能获得定性信息,其结论本身还需在社会的需求关系中加以验证,造成许多成果被束之高阁,无用户问津。
文献计量方法是利用科学产出的科技文献计量指标的定量数据,采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对科学活动规律及其影响进行研究与分析的一种方法。按照文献计量指标的属性来划分,又可分为基于论文、基于引文等分析方法。
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基于SCI数据库和专利数据库,采取论文指标、引文指标、专利引文指标等从宏观层面研究国家的科学能力,科学前沿发展趋势、科学活动的水平及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合理性和可信度,对国家宏观科技政策和科技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在微观层面上,例如在评价科研人员或评价某一个具体科研项目时,文献计量方法存在诸多局限性,如指标的单一性、学科间的不可比较性、科学价值的不可表征性等等,导致其在客观上大打折扣。
用SCI论文评价科研人员的工作业绩目前已成为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普遍的做法,形成了中国独有的“SCI”现象[2]。将SCI论文作为考评科研人员业绩或科研成果水平高低的标准体现了科技评价工作中管理者的价值取向。正是在这样一种价值取向下,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中国SCI论文的排名从1991年的世界第15名跃升至2006年的世界第4名,而但就SCI十年来的引文来看,中国排名世界第18位。中国SCI论文和引文在世界排名中的鲜明反差说明,仅仅是论文数量的增加并不能为中国的科学创造真正的价值。中国科学的进步与发展需要有更多的能够在世界主流中引起世界科学家关注的原始性创新工作。如何引导中国的科学家进入真正的科学探索轨道,而不是片面追求SCI论文的数量,我想这是中国科技成果评价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鉴于以上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依据我国现行的《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等与科技成果评价有关的管理文件规定,应根据基础研究成果、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和软科学研究成果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评价,建立多元化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定量评价,主要运用数学模型对科学研究活动的投入,产出等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定量的评价结论。在实际工作中,科研管理部门按照科研目标,设计评价的指标体系,再按预定的时间要求、期刊级别、奖励范围,对研究成果进行的评价。定量评价强化了管理的原则性和规范性。定性评价法主要依靠专家的分析与判断,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被评价对象给出非量化的评价结论[3]。它体现为不以数量作为评价成果的唯一依据,而更注重对质的评价。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结合,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通过定量评价,为从事一般研究的人员制定目标,为将科研作为手段和工具的人规定任务,并通过定量评价的约束力,保证学校发展所需的基本的科研目标的实现[4];但是仅仅通过定量指标是很难作出符合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合理的评价。这就要求我们科研管理人员对科技评价方法和指标进行深刻的反思,要求我们在定性评价上下功夫,即建立科学规范的同行评议制度,为从事基础研究或重大研究以及执着追求学术的人们提供宽松和自由的环境,使他们能潜心科研,不担心因研究难度大、耗费时问长而影响成果数量,不担心因发文期刊级别不高而影响对成果自身的评价,为科学家说真话、干实事、多奉献创造宽松和进取的环境。
综上所述,对一项科学研究成果作出科学、公正、客观的评价是非常复杂的工作。这不仅与评价者的学识水平、评价环境或认真程度有关,更决定于评价者选择的评价标准和方法。由于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和适用特点,因此,针对不同需求采用和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和可以相互比较的方法是今后成果评价工作的重要方向。同时应鼓励科研成果通过市场竞争、生产实践以及学术上的百家争鸣等形式得到评价,从而促进成果的转化[5]。避免应用技术成果过多依鉴定评价和认可,而忽视了市场对应用技术成果的评价和认可。
[1] 特布沁,侯峰,程立新等.浅谈建立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意义[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9,31(1):42-43.
[2] 张先恩.科学技术评价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4-25.
[3] 杨力,刘俊,王肖.试论高校社科成果评价的“三结合"[J].科技管理研究,2009(12):196-197.
[4] 徐文焕,罗长冲,黄国琼.科研成果评价的常用方法与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9):612-613.
[5] 蒋景楠,尹邦奇.我国科技成果评价与管理创新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08(3):284-285.
R-03
A
1671-8194(2011)06-0160-02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