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刚 于家辉 于洪江
(1 武警吉林总队门诊部,吉林 长春 130062;2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65166部队业务处,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3 吉林省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 白城 137000)
变应性鼻炎又称为过敏性鼻炎,是指致敏原作用于鼻腔黏膜,由IgE介导引起1型过敏反应的一种疾病。以突然或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为临床特征,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病因多为外环境过敏原如花粉、皮屑、动物皮毛、灰尘等通过呼吸道进入机体;或者冷、热、日光等刺激,均可致使该病发生。变应性鼻炎属于祖国医学的“鼻鼽”范畴,临床上采用常规的中药、西药等方法治疗,效果不稳定,经常反复发作。临床实践中,笔者采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6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本组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最小者14岁,最大者67岁,平均38.2岁;病程最短者1年,最长者17年,平均7.9年。
根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制定的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1997年,海口)[1]拟定诊断标准:患者常年发作,以鼻痒、打喷嚏、流涕、鼻塞为临床特征;在最近1年内反复发作时间在6个月以上,1d内发作时间在0.5h以上;病程在1年以上;能找到明显吸入物和致敏原的线索,有个人或家族过敏性疾病史;发作期间有典型的临床表现。
取穴:百会、前顶,上星、神庭,印堂、山根,迎香。
操作方法:由百会用2寸毫针向前透刺1.5寸至前顶,用1寸毫针自上星向神庭透刺0.5寸,用1.5寸毫针由印堂透刺至山根,迎香穴用0.5寸毫针直刺0.3寸。针刺时,均行快速捻转手法,约150次/min。当患者的额部和鼻部出现酸胀感且鼻塞明显减轻或消失时,留针约20min左右,每隔5min自百会至印堂依次行针。
以上操作1次/d,7d为1疗程,休息3d进行下1个疗程。
以玉屏风散加味为基本方:黄芪30g、防风10g、炙甘草5g、辛夷10g、苍耳子10g、麻黄5g、细辛3g、乌梅10g、五味子10g、白芍20g、黄芩10g。
1剂/d,分两次口服。7d为1个疗程,休息3d进行下1个疗程。
根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制定的变应性鼻炎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1]判定疗效。痊愈: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有效:症状消失,体征也明显减轻,但偶尔见复发;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或恶化。
本组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痊愈28例(46.67%),有效29例(48.33%),无效3例(5.00%),总有效率为95.00%。
国内外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变应性鼻炎的患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所引起的鼻部症状、眼部症状及相关器官症状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体力活动以及心理状态等都有明显改变;严重者可出现嗅觉减退或消失,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痛苦。
变应性鼻炎属于祖国医学“鼻鼽”范围,肺脾肾气虚、卫外不固为其主要致病内因,外邪侵袭、肺卫失和为其主要致病外因。临床以补虚扶正,祛邪通窍为治则。
督脉有统摄全身阳气之功能,同时其循行正好经过鼻部,尽管印堂、山根为经外奇穴,但亦在督脉循行线上,故采用透穴法针刺督脉诸穴,取其固本培元、鼓舞全身阳气和局部祛邪通窍之作用。迎香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止穴,为手足阳明之会,位于鼻旁,“鼻鼽不利,窒洞气塞,喁僻多涕,鼽衄有病,迎香主之”(《甲乙经》)。故为治疗鼻病的要穴;印堂是经外奇穴,在鼻上端两眉中间,“明堂者鼻也,阙者眉间也”(《灵枢·五色篇》),故亦称为阙中。“阙中者,肺也”(《灵枢·五色篇》),肺为明堂,穴名之义即为印合明堂。中医学认为本穴与肺气相通,印堂处皮肤色泽与肺脏的病理变化关系亦十分密切。鼻为肺之外腑,与肺气相连;同时,本穴又紧连鼻根,故此,对各种鼻病和鼻塞、流涕等症状有效,也有研究也证实其对变应性鼻炎的疗效[2]。其向下针刺可直达鼻根,是治疗鼻炎的要穴;迎香为大肠经穴位,在鼻旁,能宣通表里经肺经之经气,祛邪通“气至病所”大有裨益。本文所述治疗方法取穴精,针感强,在较短时间内即能发挥补虚扶正、祛邪通窍、标本兼治之功。
玉屏风散出自窍。透穴法能大大增强针刺“得气”效果,尤其对循经感传、丹溪心法,有益气健脾固表止汗之功,现加入祛风通窍散寒之辛夷花、苍耳子、麻黄,健脾和营卫之白芍、生姜、桂枝、大枣,具有抗过敏作用之乌梅、五味子,佐以黄芩清上制燥,合而成方,用以治疗鼻鼽有一定的疗效。
综上所述,针灸和中药合参,相辅相成,对治疗变应性鼻炎有较为理想的功效。
[1] 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23(3):6-7.
[2] 韩为,杨骏.印堂穴在过敏性鼻炎治疗中有效性的多中心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4):392-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