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
为在新一轮“菜篮子”工程中进一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全面提升辽宁果业发展水平,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有效增加农民收入,2010年辽宁省农委、省财政厅共同组织实施了全省优质水果提质增效工程。项目分为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建设和果树苗木基地建设两大任务。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建设考核内容包括责任落实、项目管理、宣传引导和政府支持等内容,果树苗木基地建设考核内容包括责任落实、苗圃指标及配套设施、生产管理、档案制度、宣传引导和政府支持等内容。现对2010年整个项目实施情况作出总体评价。
全省共设立25个项目区,46个果业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作为项目依托单位参与实施。其中,苹果生产基地10个,梨生产基地6个,葡萄生产基地4个,果树苗木基地5个,共实施优质水果基地面积3.33万hm2(其中,出口水果基地0.67万hm2)、果树苗木基地97.67 hm2;涉及沈阳、鞍山等12个市,新民、海城等22个县(市、区),新农村乡、王石镇等76个乡(镇),受益果农10万余户。全省各个项目区均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了指标任务。本项目的实施搭建了专业合作组织、企业与果农相互合作的桥梁,增强了果业系统的凝聚力,提高了果业在各地农业生产中的地位。
各项目区根据省优质水果提质增效工程实施方案,制订了符合本地实际的项目区实施方案,分别成立了以主管县(市、区)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以业务部门为主的技术指导小组。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项目区累计整合资金2 000余万元,编发工作通讯或工作简报90余期,召开各类果树技术培训班220余场次,培训骨干果农2 000余人;项目区应用中高档育果纸袋30多亿只,应用频振式和太阳能杀虫灯8 000多盏,应用各类性诱剂和黏虫板20多万张,壁蜂授粉应用面积达2万hm2,果园生草及覆盖技术应用面积达0.33万hm2,穴注肥水等节水灌溉技术应用面积达0.27万hm2,改造果园0.53万hm2。2010年,项目区3.33万hm2优质水果基地产果75万t,较上年增加10万t,增幅15%;优质果率达75%,较上年增加5个百分点;鲜果出口量预计可达20万t,较上年增加4万t,增长25%;通过多种技术措施的应用,项目区节本增效6亿元,项目区果农人均增收达2 400元。果树苗木基地可繁育成品果树苗木850万株,可为0.67万hm2的新建园提供优质苗木,并可繁育2 500万枝接穗,经济效益在3 000万元以上。优质水果提质增效工程的实施,2010年全省果树栽培面积达61.33万hm2,较上年增加0.67万hm2,增长1.09%;全省水果产量600万t,较上年增加40万t,增长7.14%;全省水果优质果率65%,较上年增加3个百分点;鲜果出口量预计达45万t,较上年增加5万t,增长11%;全省果树生产节本增效10亿元。各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遵照省优质水果生产基地规范和省果树苗木基地规范,在项目典型收集、项目工作总结和供应合同等档案材料方面,力求把项目抓好、抓细、抓实,巩固已有成果,挖掘新亮点。其中,建昌县、朝阳县、喀左县、凌海市、彰武县、桓仁县和凤城市等制作了声像资料;每个项目区都设立了项目标牌,有力地宣传了项目,成效显著。
项目各措施落到实处,实现了“四个统一”,即统一标准化生产、统一产业化经营、统一商品化处理和统一品牌化销售;健全了“五项制度”,即农药和肥料科学用管制度、档案记录规范制度、果品检验检测制度、果品注册准出制度与果品质量可追溯制度;推进了“六到基地”,即责任落实到基地、标准普及到基地、统一服务到基地、管理制度到基地、宣传引导到基地、资金整合到基地。项目的实施使果农、龙头企业、科研教学部门、果业技术推广与管理部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各方齐心协力,精诚合作,认识上高度一致,管理上协作默契,全省涌现出了一批成功的经验典型。如黑山项目区,将小流域治理工程项目落实到优质梨基地的红槽村,实施面积264 hm2,投资52.34万元,修建蓄水池塘4座,果树“竹节壕”1.2万m,修建果树台、梯田面积50 hm2,修护道路8 km。整合项目,集中利用项目资金,有效改善了果树立地条件,防止了水土流失,实现了保肥、保水,保证了果树丰产丰收。省、市果业主管部门组织国家级、省级果树专家和学者分赴各项目区认真督导和现场指导,深受广大果农欢迎。各项目市(县)积极为项目安排了配套资金,总计300余万元,整合资金2 000余万元。项目验收组对省优质水果提质增效工程项目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