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相臣 陈久秀
达县是四川省水果生产大县,水果栽培历史悠久,品种齐全,资源丰富,优势明显,水果产业已成为促进县域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特色主导产业。
通过近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截至2010年底,达县水果栽培面积达6330hm2,年产量达6.5万t,年产值突破亿元大关,水果产业经济收入占种植业经济总量的比重达20%以上。全县形成了以赵家镇为代表的脐橙、杂柑产业带,以管村镇为代表的哈姆林甜橙与椪柑产业带,以安仁乡为代表的安仁柚产业带,以龙会乡为代表的红桔产业带,以黄都乡为代表的达州脆李产业带,水果产业区域化布局逐步形成。另外,桥湾乡的锦橙、金石乡的琯溪蜜柚和江阳乡与青宁乡的梨等水果也具有较强的区域特色。
近几年达县全面实施“果树改良工程”,截至目前,全县已改良劣质柑桔1 400 hm2,改良劣质梨树300 hm2,全县水果良种比例大幅提高,水果品质提升显著。随着改良品种陆续投产上市,水果产业的经济优势和社会效益日益凸显。
通过实施“安仁柚振兴工程”、“达州脆李选优提纯项目”等,安仁柚、达州脆李品质有了较大改善。先后注册了“达安”、“达脐”水果商标,规范和改进了水果外包装,为塑造达县水果品牌奠定了基础。2004年,赵家镇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中心审核,认定为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近年来达县继续加大力度推广先进技术和标准化生产技术,果农绿色、环保、安全生产意识普遍提高,有效地推动了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建设。
一是投入不足。政府资金短缺,投入受限,不能很好地整体打造和包装水果产业,产业发展受到制约;科技支撑力量薄弱,基层专业人才、土专家缺乏,先进生产技术难以实施;物资与劳力投入严重不足,果园管理与产业发展脱节严重。
二是示范果园、标准果园比重小,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十分有限,不能充分发挥水果产业的增产增收潜力。
三是档次低、产量低、管理水平低的“三低”果园(果树)还占相当比重,产业整体效益和果农收入不高。
四是品牌建设有待加强。目前全县虽已注册柑桔商标3个,并培育出了一些在周边地区知名度较高的特色水果,但由于投入严重不足和宣传缺位,品牌效应不明显,达县水果应有的商品价值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大多数水果仍属于低档消费品,精品名品缺乏。
五是水果采后加工、贮藏和商品化处理率低。目前全县还没有一条水果商品化处理生产线,果品进入市场前进行商品化处理的很少,市场竞争力极低。
六是缺乏专业的营销队伍,农民专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产销严重失衡,优果优价无从体现,“卖难”和“价贱伤农”现象时有发生。
七是缺乏有经济实力、懂专业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知名企业参与水果产业发展,规模难以扩展,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难以开展,农民水果生产风险未能得到有效分解。
坚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以市场为导向,以提升品质为核心,以现有资源为重点,以现代农业科技为手段,以果农增产增收为目的,实现达县水果产业品种优、品质高、优势强、亮点突、牌子响,在质、量、效、特上达到一个新水平。通过几年的努力,到2015年,全县果树栽培面积力争达到8 000 hm2,水果年产量达到10万t,年产值达到2亿元以上。其中,柑桔面积5 600 hm2,产量6.5万t,产值1.3亿元;达州脆李种植面积1 200 hm2,产量2万t,产值4 000万元;梨、桃、枇杷和柿等特色水果面积1 200 hm2,产量1.5万t,产值3 000万元。基本实现栽培良种化、布局合理化,特色优势突出,亮点看点显著,商品化程度大幅提高。着力做优做强2~3个名优水果品牌,大力推广并实施高产优质栽培配套技术、标准化生产加工技术,全面提高水果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总体经济效益。
着力打造柑桔四大片区,新发展柑桔1 000 hm2,改良柑桔品种1 000 hm2。一是建成优质柚基地:以安仁乡为中心,辐射大滩、麻柳、葫芦、东兴、万家和檀木等乡镇,发展优质安仁柚;以金石乡为重点,辐射青宁、安云等乡镇,发展琯溪蜜柚。到2015年全县优质柚栽培面积达1 000 hm2,产量达1.3万t。二是建成优质高产甜橙、杂柑基地:主要包括赵家、马家、百节、金垭、渡市、桥湾、亭子、青宁等乡镇,至2015年面积达到2 100 hm2,产量达2.6万t。同时,加强现有果园管理,实施柑桔品种改良工程,每年改造劣质果树200~300 hm2,力争5年完成全县劣质柑桔品种改良工作。三是建成特色柑桔示范基地:主要包括管村、金檀等乡镇,重点打造哈姆林甜橙良种园、椪柑示范园。到2015年建成示范果园面积667 hm2,产量0.8万t。四是建成优质宽皮柑桔生产基地:主要以龙会、陈家、罐子和九岭等乡镇为重点,着力改造淘汰退化老品种,保留部分优质红桔,推广特早熟温州蜜柑和优质杂柑等。到2015年面积达160 hm2,产量达1.8万t。
全力建设达州脆李三大板块,新发展青脆李630 hm2。一是以黄都、葫芦等乡镇为重点,建成早、中熟达州脆李生产基地,到2015年面积达400 hm2,产量达0.7万t;二是以景市、双庙、洛车、石桥、桥湾和赵固等乡镇为重点,建成中、晚熟达州脆李生产基地,到2015年面积达1 000 hm2,产量达1.3万t;三是在大堰乡建成达州脆李苗木繁育基地2 hm2,每年培育优质达州脆李嫁接苗10万~20万株,保障全县每年新建120 hm2李园所需苗木。
开拓梨树两个示范片,改良梨树品种400 hm2。加速江阳、青宁等地梨树改良步伐,计划每年改良140 hm2。其中,江阳梨树改良已起步实施,重点是加强改后田间管理和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
注重优质桃、枇杷、日本甜柿等伏季水果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在马家、百节、赵家、南外、江阳、万家和石梯等乡镇发展良种梨、桃、枇杷、葡萄和日本甜柿等特色水果。到2015年全县特色水果面积达到1 330 hm2,产量达1.5万t。
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水果生产是达县农业支柱产业,在农业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县委、县政府应加强领导,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重点乡镇领导应狠抓落实,用现代化经营理念来思考水果产业发展,用市场观点来确定发展规模,用经济手段来保证发展效果,扎实推进达县水果产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更大作用。
科学布局,规模发展一是建立优势水果资源库,建好新品种试验示范园,保障水果产业发展后劲。二是科学布局,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形成亮点、达到看点。具体实施中采取划点、划线、划片、分科、分类、分品种布局,在点上形成一片,在片中形成一线,在线中形成一带。三是积极探索果园合理流转机制,走规模发展之路,始终立足市场,克服盲目冲动,充分分析市场前景,做到适度规模。
加大投入,夯实基础一是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每年应在财政预算中拨出相应资金支持水果产业发展,加强果园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果农收益稳定。同时,出台文件规范水果产业发展,由农业主管部门统筹、捆绑使用水果产业发展经费,避免盲目发展,低层次发展,给果农和政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二是加大技术推广与培训投入,积极培养科技带头人、乡土专家,切实提高技术措施到位率。三是加大物资和劳动力投入保障,把发展起来的果树管理好,在早结丰产上狠下功夫,做到规划有落实,发展有人管,避免种管不同步,通过加强管理促进效益的提升。
选优提纯,汰劣换优继续加大力度实施品改工程,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对品质退化、市场前景差的果树进行及时高接换种。同时筛选一些优势资源,通过优选提纯复壮,汰劣换优,充分发挥优势资源的优势作用,达到品种纯、品质好、牌子响、潜力大、销路好、效益高的目的。
依托业主,示范推动积极引进一些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有实力、有门路的业主参与水果产业发展,积极开展标准果园、精品果园和样板果园创建工作,着力培育达县水果产业新亮点,大幅提高水果生产经营效益,辐射带动周边果农坚定水果产业发展信心,促进全县水果产业健康发展。
做强优势,做响品牌要用新思维新理念,采取新举措,大手笔做强优势,做响品牌。运用好已形成的优势资源,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品种,实施品牌战略,真正把优势资源变成果农的增收致富的支柱。做响品牌关键在于规范水果生产,切实提高水果内在质量,做靓外观形象,增强商品性能,提高商品价值;同时,利用各种媒介和宣传手段广泛宣传,严格市场监管,规范经营行为,努力提高达县水果的市场知名度和诚信度,以一流的品质和服务赢得消费者,扩大市场份额。
强化指导,健全网络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特长,加强对果农的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大力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果实套袋栽培技术、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果品贮藏保鲜技术等,提高全县果树种植与管理水平,增加达县水果产业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水果专业协会或合作社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一支专业营销队伍,健全营销网络,努力开拓新市场,帮助果农解决产销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