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静 张 彬
(云南省普洱市中医院,665000)
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是针灸科和口腔科常见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咀嚼肌疲劳痉挛造成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局部酸胀或疼痛、弹响和运动障碍,疼痛部位可在关节区或关节周围,可伴有轻重不等的压痛。关节酸胀或疼痛尤以咀嚼及张口明显。弹响在张口活动时出现。响声可发生在下颌运动的不同阶段,可为清脆的单响声或碎裂的连响声。常见的运动障碍为张口受限,但也可出现张口过大或张口时下颌偏斜。此外还可伴有颞部疼痛、头晕、耳鸣、听力异常、颈部不适等症状。我科采用针刺与微波治疗本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本组56例,均为门诊及住院病人,年龄10~50岁46例,51~78岁10例。病程10~90天45例,90天以上11例。颞颌关节区疼痛28例,张口受限17例,有关节弹响、张口下颌偏斜11例。男32例,女24例。左侧21例,右侧35例。
临床表现:关节区域出现疼痛,弹响,张口受限或张口歪斜不适,患侧头痛、耳鸣、颈部不适等。排除颞颌关节器质性病变。
辅助检查:X线平片、关节造影、CT检查、磁共振检查。
1.针刺治疗:选穴均取患侧阿是穴、下关、颧髎、颊车、听宫、合谷。操作:阿是穴深刺1寸,下关、听宫穴扬刺,其他穴位常规针刺,得气后加电针,用疏密波,通电25min。
2.微波治疗:KT-600微波治疗仪,徐州市诺万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用金属电极置于患侧颞颌关节,时间25min;功率:热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以上治疗,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疗效标准:治愈:自觉症状消失,张口活动如常,关节区无压痛,无弹响、偏斜及其他不适症状。好转:张口时仍有轻度疼痛、酸胀,张口不受限,有轻度弹响及偏斜,其他不适症状基本消失。无效:张闭口时疼痛仍存在,开口度变化不明显,有弹响及偏斜,其他不适症状存在。
结果:治愈 42 例,占 75.0%;好转 12 例,占21.4%;无效2例,占3.6%。总有效率96.4%。
颞颌关节是由于下颌骨的下颌小头与颞骨的下颌关节窝和关节结构所构成,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之一,具有转动和滑动运动的左、右联动关节,多由局部创伤(咬硬物、张口过大、承受外力撞击)、明显的咬合关节紊乱及其他神经精神因素所致。关节与咀嚼肌群、韧带、颌骨及牙齿咬合关系较为密切,互相协调,如功能失调、结构发生改变即可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灵枢·官针》载:“扬刺者,正内一旁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筋痹之博大者也。”电针的节律性刺激能达到活血祛瘀、消肿散结、疏通气血、分离粘连、解痉止痛作用。微波对颞颌关节深部有消炎作用,可较好地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颞颌关节局部水肿和改善局部微循环,使血液和淋巴循环加速,局部营养加强,促进炎性物质的消散和吸收。微波在不同时期、不同功率的运用,还可促进神经纤维组织再生和修复。治疗期间,患者要消除精神紧张,劳逸结合,避免咀嚼生冷尖硬食物,勿大张口,打哈欠时保护下颌关节,冬季要注意面部保暖,拔除阻生牙,保护下颌关节。口腔治疗时不让病人长时间大张口。两种治疗方法相互配合,对本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