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外兼治法治疗胆囊摘除术后跟痛症31 例

2011-02-10 09:57姜劲挺安文博金成强宋贵杰
中医研究 2011年10期
关键词:痛症摘除术胆囊

姜劲挺,安文博,金成强,宋贵杰

(1.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甘肃 兰州730020;2.甘肃中医学院,甘肃 兰州730020)

跟痛症是足跟部疼痛疾病的总称,临床多表现为足跟部疼痛,肿或不肿,疼痛轻者尚可行走,重者足跟不能着地、常跛行或踮起足尖行走,甚者步履艰难、疼痛难忍。该病病因复杂,缠绵难愈,发病率高,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笔者在临证时发现,部分跟痛症患者往往有胆囊摘除术病史。2007 年9 月—2009 年10 月,笔者采用中医内服兼治法治疗胆囊摘除术后跟痛症31 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1 例均为本院门诊就诊的胆囊摘除术后跟痛症患者,其中男11 例,女20 例;年龄最大72 岁,最小38 岁;病程最长为胆囊摘除术后2 年,最短为胆囊摘除术后3 个月;双侧痛17 例,单侧痛14 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胀9 例,腹泻9 例,便秘7 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 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跟痛症的诊断标准,X 线片检查提示有或无跟骨结节处骨刺形成。

2 试验病例标准

2.1 纳入病例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因胆囊疾病接受胆囊摘除术,于胆囊摘除术后3~5 个月并发足跟痛,跟下或跟后疼痛1 周以上者,可纳入试验病例。

2.2 排除病例标准

①不符合诊断标准者;②未接受胆囊摘除术者;③不愿意内服、外洗中药者;④不愿意接受治疗者;⑤患有其他脏器严重疾病者;⑥具有急性外伤、骨病、感染等因素者;⑦患处有骨折、肿瘤、结核、骨髓炎、化脓性炎症者。

3 治疗方法

采用中医内外兼治法。①中药汤剂内服。药物组成:黄芪45 g,桂枝10 g,白芍15 g,防风10 g,当归15 g,柴胡15 g,升麻6 g,三棱12 g,莪术12 g,胆南星15 g,川牛膝12 g,甘草6 g。加减:腹胀,加枳实10 g、白术15 g;心下痞满,着加法半夏10 g、吴茱萸6 g;腹泻,加白术12 g、茯苓15 g;便秘,加大黄8 g、天花粉10 g。每日1 剂,水煎2 次,于早晚饭后2 h 温服。②中药熏洗。药物组成:伸筋草30 g,透骨草30 g,红花15 g,川椒30 g,威灵仙30 g,黄柏10 g,海桐皮15 g,川乌、草乌各20 g,甘遂10 g,芫花10 g。以上药物加水1 500 mL 煮沸约20 min 后,加入老陈醋500 g,再煎20 min;先熏后洗(注意勿烫伤足部),药凉后再加热,每次熏洗45 min,每日2次;于每次熏洗完后做足底滚瓶锻炼20 min,跺足跟200~300 次。7 d 为1 个疗程,治疗3 个疗程。

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 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制订。痊愈:疼痛完全消失,行走正常,能正常生活。显效:疼痛明显减轻,行走正常。有效:疼痛有所减轻,负重久行时仍有疼痛。无效:疼痛无改善,影响行走。

5 结 果

痊愈28 例,显效2 例,好转1 例,无效0 例。

6 讨 论

跟痛症也称足跟痛,多见于体育运动者、体力劳动者、中年以上身体肥胖者及穿高跟硬底鞋久站久行者。由于足跟骨是人体负重的主要部分,位于身体最低处,受重力影响,动脉血易注入,静脉血回流困难,容易造成筋骨瘀血,再加上外伤、劳损、运动损伤、肥胖挤压、年老退变、寒湿久浸、穿鞋不适等因素,筋骨失去正常濡养,钙盐沉积,筋骨老化,导致足跟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出现跟骨骨刺和跖筋膜炎[2]。现代医学认为,该病主要病因与跟骨内高压、跟骨内静脉瘀滞、跖筋膜劳损、跟下滑囊炎、跟骨周围软组织钙化、跟骨周围神经卡压及骨质疏松等有关[3-7]。

跟痛症属中医学“气落底”范畴。中医学认为足跟乃少阴肾经分布之处,肾主骨生髓,故多从肾虚论治。笔者认为,胆囊摘除术后跟痛症与胆囊摘除有关。《甲乙经·十二经脉络脉支别》曰:“是主肾所生病者,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烦心,心痛,黄疸,肠澼,脊股内后廉痛,痿厥,嗜卧,足下热而痛。”胆为中精之府,内存胆汁,而胆汁的化生和排泄有赖于肝疏泄功能的调控,乃肝之余气,胆囊切除术后胆气虚损,肝胆属木、表里相连,肝肾同源,肝络受损,水生木,子盗母气,导致肾水不足,足少阴经循行于足跟,引发疼痛。《甲乙经·阴阳二十五人形性血气不同》曰:“足太阴之下,血气盛则跟肉满,踵坚;气少血多则瘦,跟空。”脾主升清、主四肢,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肝气疏泄失常易致肝木克土,则脾生化无力、升清不足,轻清之气无以流注濡养四肢百骸,则四肢筋脉气血失养,久之血瘀、筋枯、骨萎。《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曰:“血气盛,则跟肉满踵坚,气少血多,则踵跟空,血气皆少,则善转筋踵下痛。”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胆囊摘除术后患者长期卧床休息,久卧伤气,气虚不能行血,致使血行瘀滞,加之术后机体正气亏虚,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痹阻经络,从而导致足跟脉络瘀滞、筋骨失养,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发为本病。故治疗应以疏肝利胆解郁、健脾益气行气、活血化瘀为主,兼以补肾、养血。笔者给予加减补中益气汤合柴胡疏肝散内服,方中黄芪补气活血;桂枝温阳散寒,温通经络;柴胡、升麻升阳补气,兼有疏肝理气之功效;当归养血柔肝止痛;白芍“泻肝,安脾肺,收胃气……理中气,治脾虚中满”[8];三棱、莪术破血理气;川牛膝补肝肾,引血下行;胆南星有引药入胆之意,兼有化痰祛湿之效;防风祛风醒脾;甘草补气,调和诸药。全方补气行气,活血疏肝,使“落底”之气得以提升、经脉阻滞得以疏通。同时采用温经通络、祛风活血之中药熏洗足部,方中伸筋草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络;透骨草、红花祛风除湿,活血通经,散瘀消肿;川椒温中止痛,杀虫止痒;威灵仙、海桐皮祛风湿,通络止痛;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川乌、草乌祛风湿,温经止痛;甘遂、芜花活血散结、解毒消肿。诸药合用,使脾气健、气血行、肝血旺、肾精足、筋脉通,达到“足受血而能步”、“通则不痛”的目的。中药内服与中药熏洗相结合,内外兼治,且无明显毒副作用,降低了成本,患者依从性亦好。

现代医学研究[9-10]表明,胆囊切除术后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KP)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这些物质变化对于骨代谢的影响则有待进一步研究。由于胆囊疾患失治、误治均会导致消化系统的各种病症,故现代医学多采用外科手段干预,尤其腹腔镜微创治疗在临床运用后,胆囊摘除术有明显增多之势。然而,中医学认为胆作为机体的“中正之官”,与肝相表里,可通过肝脏的疏泄作用与肝共同发挥促进脾胃运化和调畅全身气机的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故在治疗胆囊疾患时不宜一切了之,应在病情允许的范围内尽量采取各种治疗以保全胆囊的功能,避免胆囊摘除术后跟痛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对于胆囊摘除术后跟痛症的治疗,应充分发挥中医药整体辨证论治的优势,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2]凑嘉翔.足外科[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66.

[3]Saggini R,R. G. Bellomo,G. Affaitati,et al. Sensory and Biomechan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Two Painful Syndromes in the Heel[J].J Pain,2007,8(3):215-222.

[4]王义生,跟痛症骨闪烁摄影的临床研究[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86,21(2):150-152.

[5]Ossama El Shazly,Atef El Beltagy. Endoscopic plantar fascia release,calcaneal drilling and calcaneal spur removal for management of painful heel syndrome[J]. The Foot,2010,20(4):121-125.

[6]Hassab HK,el-Sherif AS.Drilling of the os-calcis for painful heel with calcanean spur[J].Acta Orthop Scand,1974,45(1):152-157.

[7]冯成安,孙俊,李明.跟痛症的病因及相关应用解剖研究进展[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9,17(4):33-34.

[8]李时珍. 本草纲目[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850.

[9]吴志明,娄建平,陈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肝功能异常临床分析[J]. 肝胆胰外科杂志,2009,21(3):225-227.

[10]杨光,张燕.骨质疏松骨代谢标志物研究进展[J].广州医药,2006,37(1):8-10.

猜你喜欢
痛症摘除术胆囊
王培民教授辨治跟痛症经验浅析
中医治疗跟痛症的研究概述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吴中朝 他用一根银针直击“痛症”
国医大师熊继柏运用金铃子散复方治疗痛症验案5则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结直肠息肉经内镜摘除术后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胆囊底缝线牵引两孔免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体会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探讨拉坦前列素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