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双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针灸科,吉林长春 130041)
激素性皮炎是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简称,又称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是由于长期外用皮质类固醇(即激素)制剂,导致皮肤形成非化脓性炎症,并使患处皮肤对该类药产生依赖性,可归属于中医学面部皮炎。其依赖性具有如下特点:用药后原发病迅速改善,但不能根治,持续治疗后一旦停药,用药部位发生红斑、瘙痒、干燥脱屑、疼痛、光过敏、萎缩、脓疱、灼热、毛细血管扩张、紧绷感,原发病恶化;当重新外用激素后,上述症状很快减退,如再停用,反跳性皮炎迅速发生,而且比以前更重。本病的致病元凶是激素的滥用现象。目前治疗激素性皮炎的方法有心理治疗、替代法、药物疗法等。由于西医对本病的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故常有患者转而寻求中医治疗。
患者,女,26岁,2010年 12月 16日初诊。主诉:面部潮红、紧绷感,满布丘疹伴瘙痒3个月。现病史:该患者于 2010年 9月到外地求学后,在面颊部逐渐出现若干个细小的略高于皮肤表面的丘疹样物,无痛,不痒,未在意亦未给予治疗。约二个月后,丘疹样物明显增多遍及面部,隐现于皮肤之下,扪之碍手,曾自行购买扑尔敏口服 1周,未见明显疗效。后经人介绍,于某诊所购买自配药膏(具体成分不详),涂抹于颜面部,初起 1周内效果明显,面部丘疹消退 7成左右。遂继续治疗,约当治疗至半个月时,疗效开始减弱,出现了涂抹药膏后丘疹消失,面部光滑、白皙,清洗掉颜面药膏后丘疹复现,面色红,略痒且伴有绷紧感的现象。咨询诊所医生后,建议停药 1周后再继续涂抹药膏。遵医嘱,1周后再次进行治疗十余日,此次治疗效果仍不理想,与第一阶段的后期治疗现象相同(涂抹上药膏症状可有改善,清洗掉药膏症状就复现),遂又停止治疗。此期间面部丘疹、痒、肤色红等症状加重。近日于我院皮肤科就诊,诊断为皮炎(激素性皮炎),建议停用自制外用药膏,到省中医院采取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因个人原因,未行中药治疗,经朋友介绍来我院针灸科咨询相关治疗。症见:面部皮肤薄而紧绷,面色略显潮红,丘疹隐隐,扪之碍手,遍布颜面,除颜面部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未见异常,夜寐差,二便正常,舌淡,苔腻,脉缓。西医诊断:激素依赖性皮炎。中医诊断:面部皮炎,证属湿热内生、寒邪外束。治疗以急则治其标为原则,给予耳穴刺血治疗,即用三棱针于耳穴面颊区点刺放血。治疗期间嘱患者忌食生冷、辛辣腥荤,避免寒冷及化妆品刺激,慎起居,调情志,加强锻炼。具体操作如下:首次治疗,双耳均行刺血,各放出毒血 3~10滴不等,观其血色暗红。隔日再于左耳刺血,次日再于右耳刺血,如此治疗 1周后,共 6次、7耳次,患者面部丘疹消退殆尽,瘙痒感消失,肤色基本正常。休息 3 d,继续治疗 4次,颜面部已无明显异常。半个月后随访,患者面部恢复如常,未再发作。
激素性皮炎是由于长期反复不当的外用含有激素药物引起的皮炎。因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又顽固难愈,已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中医学认为,皮肤病的发生与气血、虚实、风、湿、寒、热、燥、瘀等因素有关。本例患者就读学校地处东北,天寒地冷,常于夜晚采用电热毯取暖,日常饮食以麻辣烫、酸辣粉等辛辣之物为主,患病期间亦未完全忌口。考虑本病因过食辛辣,湿热内生,湿热之气循经上蒸于颜面,然东北天气寒冷,内生之湿热受外寒所束,阻于肌肤难以外达而成此疾。此病与过敏无关,故口服扑尔敏无效。根据其既往治疗过程,可初步判断其购买的自配药膏中含有激素成分,且有长期不规范应用史,故就诊时已具备激素性皮炎的临床表现。本病例虽属西医学激素性皮炎之列,但究其根源,乃湿热内生、寒邪外束所致,治疗应以泻热除湿散寒为主。本文所涉及的面部皮炎缘于患者素食辛辣,加上个体所处环境寒冷引起,耳穴刺血起到了良好疗效。耳穴面颊区位于耳垂正面眼区与内耳区之间,主治周围性面瘫、三叉神经痛、痤疮、扁平疣等。本案例患者皮疹仅见于颜面部,周身其余部位正常无恙,故仅选耳穴中之面颊,行刺血疗法,意在将熏蒸于面上反被束缚于肌表的湿热之邪随恶血而出。同时严格要求患者忌食生冷、辛辣腥荤,避免寒冷刺激,加强锻炼,又从另一方面剔除了诱因,前后治疗不足半个月而愈,可谓速效。笔者认为,此病例最大的特点就是耳穴刺血治疗面部皮炎具有见效迅速、无副作用、疗效稳定的特点,是理想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