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笑飞 万莹 孙庆玲 王洪霞
外伤性脾破裂常见的急腹症,脾脏实质十分脆弱,血运丰富,由于周围有许多韧带连接,位置较为固定,在暴力撞击或坠落冲击时容易造成撕裂及破裂。脾破裂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对其尽早地做出正确诊断,特别重要。B超检查对包膜下出血及中央型破裂诊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现对临床60例脾破破裂患者行超声检查对临床的诊断价值分析如下。
1.1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脾破裂患者60例,其中男54例,女6例,年龄22~56岁,平均35岁。受伤就诊时间30 min~2 d。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明显腹膜炎体征者45例,恶心、呕吐者26例,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者24例,车祸伤37例,刀刺伤18例,撞击伤14例,坠落伤6例,其他伤2例。脾损伤部位,脾上极裂伤27例,脾下极裂伤16例,其余为粉碎性17例。
1.2方法 受检者以仰卧位为主,辅以右侧卧位或坐位,B超探头(3.5~3.75MHz)于左上腹、左肋间及左背部做纵、横、斜切扫查,仰卧位将探头放左腋后线附近,可作脾冠状扫查,以显示脾、肾图形与脊柱关系,但受肋骨声影的部分干扰。将探头角度偏向腹侧直至显示脾门,此为前倾冠状断面,同样可用于脾厚径和长径测量。仰卧位检查时操作不够方便,但可补充右侧卧位扫查的不足,尤适合于危重病患者。
脾损伤部位,脾上极裂伤27例,脾下极裂伤16例,其余为粉碎性17例。完全性脾脏破裂即真性脾破裂52例,脾脏包膜下破裂3例,中央型5例。
脾脏是最容易受损伤的腹部器官,脾脏实质十分脆弱,血运丰富,由于周围有许多韧带连接,位置较为固定,在暴力撞击或坠落冲击时容易造成撕裂及破裂,占腹部闭合性损伤的20%~40%,开放性损伤的10%左右。破裂部位较多见于脾上极及膈面。若破裂发生在脾脏面(邻近脾门者),有撕裂脾蒂可能,绝大多数患者因迅速失血、休克未及抢救而死亡。
B超具有无创、价廉、快捷、方便等优点,便于掌握,便携式B超可在床边反复检查,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可作为脾破裂诊断和监测的首选。但其不适于空腔脏器穿孔。按B超图像脾脏破裂可归纳分型为:真性破裂多见。脾脏被膜及实质均受损。因破裂程度不同,声像图差别较大,脾脏体积和形态正常或失常,多数见被膜连续性中断、局部模糊不清或局限性无回声区(常见于膈面和脾门)。脾实质内回声紊乱,呈条状或不规则的强弱不等回声区[2]。脾周及脾被膜下血肿和腹腔内积血,表现为游离暗区或杂乱回声团。根据B超对腹内游离暗区的分布情况的分析,可对出血量进行粗略估计。脾破裂出血量少时,膀胱(子宫)直肠陷凹内仅见少量游离性无回声暗区,出血量大时(如粉碎性脾破裂),除上述部位外,脾周、脾肾隐窝、肝肾隐窝和肠袢间可见异常,辅以超声定位穿刺可抽出不凝固血液。但积血量的多少不能完全反映脏器损伤或脾蒂撕裂的程度,临床可见因凝血块、网膜压迫而未见大量积血者。
超声医生检查时通过仔细观察脾脏形态大小、包膜是否完整连续、内部回声是否均匀及腹腔有无积液,并结合病史,动态观察,将会大大提高超声对脾破裂,B超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一定参考价值,避免盲目性剖腹探查,为临床及时提供治疗依据。超声显示单纯性挫裂伤,脾实质内血肿(<5 cm),远离脾门,无被膜下及腹腔内积血[3];单发脾被膜下裂伤血肿,实质内无明显血肿,腹内无游离积血;实质及被膜下回声无明显改变、腹腔内未见积血或仅少量积血者,密切观察下采取保守治疗。影像特征表现为腹腔大量积液者;提示脾真性破裂,伴脾大或脾被膜多处裂伤以及脾内暗区或裂伤与脾门相邻或相通者;首诊虽示中或少量腹腔积血,但复查提示积血量继续增多者。此外,超声还可动态观察脾破裂的变化情况,这对保守治疗期间的监护很有帮助。在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时,应注意脾实质内及被膜下血肿大小的改变、腹腔内积血的吸收情况。若上述指标好转,加上脾血肿内出现絮状、带状强回声或周边实质回声增强者,说明保守治疗有效;反之,宜及时中转手术。另外,超声引导的穿刺引流对难治性脾周血肿疗效较好。
[1]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5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712.
[2]曹海根,王金锐.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0.
[3]纪承寅,冷俊红,王惠芳.多普勒超声诊断与检测数据.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