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洁,徐怀伏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98)
医药行业多元化经营的动因和风险分析
李新洁,徐怀伏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98)
目的 分析医药行业多元化经营的动因和风险。方法 根据多元化经营的相关理论并结合医药行业的背景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 我国医药行业采取多元化经营主要有规模经济、制度导向、范围经济等多种动因,目前医药行业的多元化经营面临的风险主要是政策风险、跨行业经营的风险以及品牌稀释方面的风险。
多元化经营;医药企业;动因;风险;分析
20世纪20年代,多元化经营在西方发达国家起步,之后又经历了高潮、落潮到归核化经营一系列过程。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战略专家安索夫(H.I.Ansoff)首先提出了多元化经营的概念:用新的产品去开发新的市场。之后的许多研究者又对多元化经营的概念进行了扩充和延伸,现在的多元化经营概念可以指企业生产或经营两种以上的产品或劳务的市场行为。目前,多元化依然是许多国际企业成长的重要战略选择。在我国,多元化经营战略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也被许多企业采用,在当时不成熟的体制背景和管理者经验普遍缺乏的情况下,许多企业如四通集团和巨人集团深陷困境,但直到现在,仍有许多企业在探索多元化经营以实现做强做大企业的目标。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许多不同于其他产业的特点。在此结合多元化经营的相关理论,分析我国医药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动因和风险,为医药企业提供借鉴。
规模经济是将市场交易行为内部化,降低因外部交易产生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寻找交易对象和实施交易过程付出的机会成本,从而增加企业的经营规模。当企业为了维持这种内部化交易运作付出的成本与市场交易所花费的成本相同时,企业的规模则不再增加。基于交易费用理论,常见的多元化类型为垂直多元化战略,即将企业外部经营过程的上下游链条进行内部融合。
范围经济理论[1]认为,当构成企业的各种资源产能有剩余时,就可以为第2种产品、劳务等提供基于此类资源或资源组合的共享,从而降低资源的总成本,利用资源之间的协同效应为多个产品或项目的经营提供服务,增加企业的总利润。典型的如产品销售渠道、品牌共享及市场信息等有形和无形资源的共享。
资产组合理论认为,多元化经营可在不降低收益的情况下降低企业的总风险。企业通过经营相关性不大的项目,在一种项目遭受经营危机或产业风险时,通过交叉补贴[2]、多项目联合等手段,可增强企业收益的稳定性和构建较强的竞争优势。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使得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之间形成信息的不对称。企业的经营者在制订经营策略时,选择通过多个专项投资所获得的管理技术来加强其在公司中的地位;同时,多元化赋予公司管理者更大的自由处置权,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3],进而规避其投资组合策略的风险。由于企业所有者对超额利润的追逐和跨项目管理认识的不足,所有者对代理者的监控变得复杂和难以评价,这给经营者采取多元化经营行为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国家制度在不断规制企业的运行,尤其在我国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可以看到政府不断在引导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市场行为。我国政府曾经引导经营效率高的国有企业接收濒临破产的企业,或者将一些空间上相近的企业重组成一个大型的企业。
由于国内医药行业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创新周期相对较长,加之国家近几年的几次大范围药品降价,新药研发的投资和收益风险越来越大,已有的专利药品数目的减少和专利期限的缩短,且仿制药品竞争激烈,一些医药企业纷纷进驻行业外以寻找新的投资增长高地,藉此降低单一经营药品的风险。目前保健品、饮料业、日化领域等成为许多医药企业的投资热点。云南白药、滇虹药业、片仔癀等企业纷纷向日化领域拓展,各领风骚;东阿阿胶、江中制药等先后迈向了保健品领域;修正药业甚至开发上市了婴幼儿配方奶粉。总之,跨界的多元化经营近年来越发火热。
医药产品的单位生产销售总成本较高,包括原材料成本、加工制造成本、人力资源成本、市场开发维护成本、销售代理成本等,这意味着进行垂直一体化经营能够显著地增加生产的规模,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我国医药企业多同时涉足医药流通和药品制造。近年来国际和国内医药企业出现了并购热潮,多数医药企业通过并购来实现规模效应,而以企业内部成长的方式来实现多元化的很少。例如,华源医药对北京双鹤和上海长征富民的收购,造就了中国大输液生产的第一大巨头,就属于典型的规模效应。又如海正药业对浙江省医药工业有限公司的收购,使其从原有原料药生产的专业化经营,以较高的投资收益率实现了对后者营销网络客户资源的整合利用,为其制剂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一体化链奠定了基础。
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发生了许多政府主导或引导的医药企业的并购行为,实现了许多医药企业的多元化经营。黄海等[4]的研究分析显示:1994—1996年医药企业并购事件的动因主要是政府组建企业集团,横向并购为主要形式,形成了一些不相关多元化和低度相关多元化经营的企业集团;1997—2000年医药企业并购的动因主要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的引导,以大型医药企业并购小型医药企业为主;2000年至今,以大型医药企业并购大型医药企业为主,并购在此时期内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并购优惠措施,国家政策仍起到相当大的推波助澜作用。各个阶段的并购,形成了诸多多元化经营的医药企业集团。由以上3个阶段的医药企业并购历程可以看出,政府的行政控制或者行政政策对我国医药企业多元化经营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药品品种和剂型的多样化,为不同药品品种提供了生产资源和技术资源共享的优势。同时我国药品的创新程度较低,有许多的新药申报都是属于老药品新剂型或增加新的给药途径,这成为多数医药企业相关多元化经营的重要举措。另外,许多企业增加新的药品品种生产线,与已经成熟的老药品品种共享品牌和销售渠道,也是医药企业常见的多元化经营方式。
2009年卫生部等9部委联合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简称《意见》),之后又发布了《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等文件,显示出基本药物制度是国家药品政策的基础和核心。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计,我国有药品生产企业7 000多家,其中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近5 000家,药品同质化严重,创新程度和能力比较低,产业集中度及其赢利能力低。因此,提高行业的集中度是本次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导向。《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的整合,基本药物制度规定政府对基本药物实行定点生产、集中采购。医药企业之间竞争定点生产权,缺乏规模优势的生产企业将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这将间接促进医药企业之间的多元化整合,加快弱小企业的淘汰。我国药品批发企业约有1.3万家,年销售额超过2 000万的只有800余家,行业集中度很低,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规范流通秩序,减少药品流通环节以遏制药价虚高。相对于生产企业,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医药流通企业的影响则趋向于专业化整合。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送的政策,将促使医药商业大洗牌,大型的区域主导型医药流通企业的市场份额将提高,而中小型边缘性医药流通企业加速整合,甚至在县乡等配送终端中较大型主导型流通企业将抢先占领市场和资源,成为配送的主体。同时,跨越省级批发、建立县级市场药品采购联盟迫在眉睫,委托配送、贴牌生产、批零一体化、健康产品混业经营、会员制采购、一站式购物中心等创新经营模式,将成为中国医药流通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5]。医药生产业和医药流通业的分离、医药流通商业的专业化将得到加强。
我国医药企业的品牌战略,既有多品牌战略,又有品牌延伸战略,这与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关系密切。我们熟知的品牌延伸如:三九医药将其“三九”品牌从三九胃泰延伸至三九牌皮炎平和三九牌感冒灵颗粒;云南白药涉足日化领域,将药品品牌“云南白药”延伸至日化产品云南白药牙膏。事实证明,不符合市场认知的品牌延伸会带来负面的效果,之前三九医药生产的三九牌矿泉水、三九牌啤酒,许多人反映总会联想起一股药味,在市场上没有很好地被认可,但三九品牌在皮炎平和感冒灵颗粒上的品牌延伸却获得了成功,产生了良好的品牌共享和品牌扩张效力。又如家电品牌海尔在医药等非相关领域的延伸,反而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海尔的公众品牌形象,稀释了海尔在家电领域的专业化品牌形象。因此对专业性程度高的行业而言,进行非相关或低相关性领域的多元化经营需要谨慎考虑,经营领域选择不善反而会导致对原有已经成熟的品牌产生市场稀释的副作用。
根据风险分担理论,企业通过经营相关性不大的产业,在其中的某些产业经营不良时,其他项目可以通过交叉补贴等方式降低总体经营的风险。跨行业经营要面临着更多行业的竞争,在市场分工日益精细化的今天,要对不同行业都有详细的了解、认知,不管是通过并购或是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不相关的产业,都要面临资金、人员等方面的优化配置。对于更加复杂和庞大的企业,管理和协调难度将会加大,这一切无疑都会加大企业经营的风险,甚至会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生冲击。三九医药之前的多元化经营战略涉及了过多的产业,以至于核心过多,企业资金需求加剧和庞大体系引发管理成本的增加,之后只好剥离许多与健康产业不相关的产业,才逐步回归了正常的经营轨道。
对于医药行业这样一个高度专业化的行业,企业要采取多元化经营,更应该慎之又慎,更多经营种类的选择应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依托进行适度相关多元化,或能在降低成本的前提下更好地形成规模优势,同时建立资源共享的良好的品牌架构,经营的风险才会随之降低。
[1]Teece D.J.Economies of scope and the scope of the enterprise[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1980(1):223-247.
[2]李 敬.多元化战略[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67.
[3]涂颖清,陈行龙,胡红星.论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J].江西社会科学,2009(4):216-219.
[4]黄 海,王志峰.论我国医药制造业的企业并购与产业演进及其对策[J],医药导报,2007,26(10):1 117-1 120.
[5]徐培红,干荣富.新医改后医药行业的发展 [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9,40(5):397-400.
F407.7;F425;R95
A
1006-4931(2011)04-0015-02
2010-08-23;
2010-10-20)
李新洁,研究领域为医药产业经济学,医药市场营销,(电子信箱)JXL041@126.com;徐怀伏,男,副教授,研究领域为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产业经济学,本文通讯作者,(电子信箱)xhfu@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