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良文 阚大学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2.南昌工程学院 经济贸易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9)
国内外学者对对外贸易和FDI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探讨了人力资本与东道国获得对外贸易和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之间的关系,得到的结论是东道国获得对外贸易和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有一个前提,即人力资本积累要达到一定的水平(人力资本门槛),也就是说人力资本在对外贸易和FDI促进技术进步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国内学者研究对外贸易和FDI与人力资本之间关系的文献较少,因此,有必要对国外学者关于对外贸易和FDI对人力资本影响的研究进行系统地梳理和归纳。本文论述的重点是国外学者关于对外贸易对人力资本影响的理论分析与经验实证以及FDI对人力资本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的进展,并对文献进行简要评论,展望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新增长理论认为国家(地区)之间进行对外贸易一方面增加了世界贸易总量,另一方面也促使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跨国快速流动或扩散,提高了参加对外贸易的各个国家(地区)的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水平。Balasubramanyam、Salisu和Sapsford分别使用Balassa和Bhagwati的研究方法对实施出口导向政策和进口替代政策的国家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展开研究,结果发现:与进口替代贸易政策相比,出口导向的贸易政策更有利于一国经济增长,原因是流入实施出口导向贸易政策的国家的FDI会带来更多的人力资本溢出效应和外部性,更多的技术创新,即与实施进口替代贸易政策的国家相比,出口导向型的国家更有利于提升人力资本[1]、Acemoglu在贸易模型中引入了技术转移,对不同时期的多个国家的技术溢价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技术的供求决定了技术溢价,吸收技术溢出的过程是一项技术密集型活动,贸易自由化加大了技能型劳动力的相对需求,拉大了南方国家的技能型劳动力与非技能型劳动力的工资差距,这意味着贸易自由化会增加南方国家的人力资本[2]。
尽管对外贸易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得到了一定的认可,但也有学者认为对外贸易不利于人力资本增加。Saarenheimo建立了一个多部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在这个模型中产品生产主要是用不同比例的劳动力和人力资本,结论是自由贸易将导致小的不发达国家专业化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产品生产只需少量的人力资本投入,此外,相对于劳动力的收入而言,自由贸易会降低人力资本的收入,不利于人力资本积累[3]。Long、Riezman和Soubeyran建立了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开放经济体的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积累模型,开放经济体包括低技术和高新技术两个部门,前者生产用一般人力资本,后者生产用一般人力资本和具有企业专用性的人力资本,模型深入分析了员工是如何对企业专用性的人力资本积累作出决定,结果发现: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积累不利,这与完全市场竞争假设下的标准模型得出的结论相反,主要是因为模型假设劳动力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市场,在员工投资于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之后,企业通常不会考虑已经具有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员工工资的调整,因此,这些员工会在人力资本上投资不足,而发展中国家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保护,会提高人力资本积累报酬,但由于贸易自由化会弱化这一效果,从而对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积累不利[4]。
Findlay和Kierzkowski在H-O-S模型中内生化了人力资本的形成,建立了新的模型,并用外生的投入资本作为教育的替代变量,在模型均衡时,资本要素丰富的国家,相对而言,技术要素也丰富。因此,在生产技术密集型产品上,资本丰富的国家拥有比较优势,在自由贸易中是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方。贸易自由化提高了这些国家技术要素的报酬,降低了劳动要素的报酬,也降低了资本稀缺国家技术要素的报酬,提高了这些国家劳动要素的报酬。由此可见,贸易自由化增加了资本丰富国家的人力资本,减少了资本稀缺国家的人力资本[5]。
对外贸易对人力资本影响的实证研究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检验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对工资不平等的影响,经验实证的结果往往较为复杂,一般关于拉丁美洲国家的研究发现对外贸易产生了技术溢价,也增加了工资不平等程度。Hanson和Harrison发现1984~1990年间,墨西哥的白领与蓝领工人之间的单位时间工资差距增加了32%,在某种程度上,这是由于墨西哥对贸易进行改革,实施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和积极吸引FDI的结果[6]。二是检验对外贸易是否减少了童工,增加了孩子的人力资本。经验实证的结果也较为复杂,Edmonds和Pavcnik对越南等多个国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的收入效应减少了童工[7];Edmonds、Pavcnik和Topalova研究表明,关税下降幅度较小的地区,其童工下降的幅度较大,入学的人数增加幅度也较大[8]。三是检验对外贸易对不同禀赋国家的人力资本的影响。Chunwei Lai基于51个发展中国家24年的差分数据,实证研究了贸易自由化对用学校的招生人数比率和毕业生人数比率衡量的人力资本的影响,结果发现:贸易自由化对学校招生人数有负面影响,但这仅在低识字率国家才出现;对于高识字率国家而言,贸易自由化对基础教育水平的人力资本有正面影响[9]。
大多数国外学者理论分析的结果是FDI有利于人力资本增加。Jonathan认为FDI流入有助于人力资本积累,一方面表现为部分跨国公司的活动,即跨国公司子公司对员工可能会进行培训,员工也可以干中学。这些子公司通过与之相关联的当地企业,包括水平联系和垂直联系的企业相互作用(对其员工进行指导培训、合作交流等方式),正面影响当地企业的人力资本,并且员工离开子公司进入当地企业或员工自己开办公司也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提升当地人力资本,FDI的技术扩散将刺激当地企业利用新技术,而这反过来需要人力资本的提升。另一方面FDI会流入到更有附加值以及具备更高人力资本的行业领域,政府会寻求提高人力资本来吸引FDI[10]。Slaughter认为长期来看,跨国公司会通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间接地提升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水平,一是跨国公司能提供稳定的收入流,这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政府采用财政政策增加教育投入;二是FDI提供了稳定的资本投资,这一方面减少了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外流,另一方面有利于激励发展中国家的人们通过教育或培训去获得技能[11]。Harvey、Myers和Novicevic认为如果跨国公司改变政策,允许非洲本地劳动力市场上有才能禀赋的个人进入子公司的管理层,并有机会被派遣去母公司工作,这种潜在的职业成功能刺激这些个人提升人力资本,也为非洲其他人提供了一种成功模式。具体来说,跨国公司对非洲人力资本提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上:社会层面的人力资本主要集中在潜在的人力资本,潜在的人力资本不是指一国的人口数量,而是指他们能通过内生资源和外生资源的利用,把既定的禀赋嵌入到潜力发挥与机会发展上;组织层面的人力资本主要是指由社会资本(如个人从子公司被派遣到母公司所需的组织网络关系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实际和潜在资源的总和)的注入而激活的潜在人力资本部分;个人层面人力资本主要是指回派人员和子公司的继任者之间的一般互换有助于发展他们的自我效能[12]。Gittens则用供给和需求框架分析了FDI对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就需求方面而言,FDI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有技术转移、溢出效应和物质资本投资,其中技术转移会使跨国公司子公司的研发支出增加,改变劳动力的需求组合比例,增加对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提高技能劳动力的工资,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就供给方面而言,FDI通过普通教育和正式以及非正式的工作培训影响人力资本积累[13]。
尽管FDI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渠道得到了一定的认可,但也有学者认为FDI不利于人力资本增加,不同类型的FDI对人力资本的影响是不同的。Cortes等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大量的FDI流入了中低技术行业,不需要太多的技能,跨国公司不需要对员工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其次,即使是高新技术行业,技术差距太大阻碍了当地员工学习,要么因为差距大难以克服,要么因为感觉上的差距简单地阻碍了跨国公司试图去克服,更多的情况是两者兼而有之[14]。Ritchie也认为FDI对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影响的一个可能的结果是发展中国家不可能通过跨国公司子公司来提升人力资本,跨国公司往往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已有的人力资本,因此,人力资本提高会有利于FDI流入,但由于跨国公司可能仅仅是寻求低工资,这有可能使得发展中国家陷入低人力资本禀赋的均衡,产生锁定效应。此外,跨国公司子公司支付的高工资会吸引东道国企业的熟练劳动力和科研人员,使东道国企业人力资本流失,所以,FDI对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溢出效应未必正确[15]。而Marcin分析了不同类型的FDI与人力资本的关系,认为水平型的FDI的人力资本溢出效应是有限的,更多的是垂直型的FDI的人力资本溢出,原因是跨国公司有强烈的激励去防止它的技术溢出给东道国竞争对手,跨国公司可能试图保护其专利以及提供给员工(特别是管理层)相对高的工资阻止由于员工的跳槽产生的人力资本溢出。此外,跨国公司可能从事产品的高端生产以供出口,而东道国国内企业从事产品的低端生产,满足当地需要,一方面,使用的技术不同,差距过大,难以模仿,另一方面,不在同一个市场竞争,竞争促使东道国及其国内企业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来增强竞争力的效应有限。而垂直型的FDI的人力资本溢出较为明显,原因在于跨国公司有更多的激励向上游和下游的国内企业提供技术和生产方面的培训[16]。
关于FDI对人力资本影响的经验实证结果主要有两种:一是FDI有利于人力资本增加。Borensztein、DeGregorio和Lee使用69个发展中国家1970~1989年的面板数据,检验经合组织的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FDI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具有极强的协同关系,FDI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有赖于该国的人力资本发展水平,FDI的集中和集聚促进了东道国人力资本存量的提高,并由此促进了该国的经济增长[17]。二是FDI不利于人力资本增加。Cortes等发现在泰国的外国跨国公司雇用的员工中,熟练劳动力比例比泰国国内企业还低,以电子和计算机行业为例,美国和欧盟子公司的熟练劳动力比例为16%,日本子公司是15%,亚洲新兴市场工业化国家子公司为10%,而泰国国内企业是18%,这可能是由于泰国从事高新技术产业链中的加工装配环节,他们认为这是一个相当低水平的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的转移,对泰国人力资本提升不利[14]。Jonathan则实证发现在流入的FDI中,兼并与收购可能会促进东道国人力资本发展,但并不总是如此,也可能会降低东道国人力资本水平[10]。
此外,也有学者实证研究了FDI对不同类型人力资本的影响。Gittens利用亚非拉与加勒比海地区1970~2000年的动态面板数据,运用GMM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FDI显著地提升了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程度的人力资本水平水平,也提升了高等教育程度的人力资本水平,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13]。Checchi、Simone和Faini建立计量模型,分别用中等教育(初中和高中)和高等教育的学生注册率作为被解释变量人力资本的替代变量,解释变量为FDI存量、技能型工人的移民趋势和其他一些控制变量(单位资本的GDP、死亡率、私人部门的信用可得性以及人口密度),基于1985~2000年147个发展中国家的面板数据,利用工具变量方法进行估计,结果表明,FDI存量每增长10%,中等教育程度的学生注册率下降0.24%,高等教育程度的学生注册率增长0.17%,因此FDI存量降低了中等教育程度的人力资本水平,提升了高等教育程度的人力资本水平[18]。Hong Zhuang则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GMM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20世纪80年代主要流入到出口加工部门的FDI对中等教育程度的人力资本积累具有正面影响;20世纪90年代流入到资本技术密集型部门的FDI对高等教育程度的人力资本积累也具有正面影响,对职业技术教育水平的人力资本积累也具有正面影响,并且流入到沿海开放城市的省份的FDI能以更快的速度提升人力资本[19]。
对外贸易和FDI是东道国提升人力资本水平的两条重要渠道,这得到了一定的认可。但东道国通过对外贸易和FDI提升人力资本水平还是受到一定的限制,主要由于东道国的比较优势集中在人力资本含量低的非熟练劳动力从事的传统生产部门,东道国可能因为自由贸易而专门从事传统产品生产,产生锁定效应。且大量FDI的投资动机可能仅仅是利用东道国廉价的劳动力要素来进行低技术特性的生产以及占领其广阔的市场,也可能仅仅是寻求低工资,利用东道国已有的人力资本,这也可能使得东道国陷入低人力资本禀赋的均衡,产生锁定效应,对外贸易和FDI有可能不利于东道国人力资本的提升。也正因为如此,关于对外贸易和FDI对人力资本影响的理论分析结论不一致,甚至完全相反。此外,由于人力资本的衡量不具有统一性,学者用不同的指标来衡量人力资本,又以不同的国家作为经验实证对象,且学者使用的数据年份和经验实证的方法不同以及大多数的实证研究没有进行相应的计量检验,没有考虑到内生性问题,导致了对外贸易和FDI对人力资本影响的经验实证分析结论不一致。
目前,对外贸易对人力资本影响的理论分析和经验实证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而FDI对人力资本影响的理论分析颇多,经验实证较少,不同类型的FDI对人力资本影响的理论分析和经验实证较少,对外贸易和FDI对东道国各个区域人力资本影响以及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影响的理论分析和经验实证也较少。且对外贸易和FDI通过模仿、学习培训、示范以及竞争等机制影响人力资本没有在实证研究中反映出来,主要原因可能在于这些机制难以量化,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数据,给考察这些机制对人力资本的影响是否具有显著性带来了困难,这是目前研究的局限性所在。并且经验实证研究中没有考虑对外贸易和FDI对人力资本的影响程度可能受到东道国国内因素(如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存量、市场化改革、经济增长等)的制约,这些控制因素关系到对外贸易和FDI对人力资本影响的程度以及影响是否具有显著性,这些都是今后的研究方向。如何在借鉴和吸收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对外贸易、FDI与人力资本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是目前摆在中国学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这对于我国提升人力资本,变人口劣势为人力资本优势,走一条人力资本密集型的经济增长道路显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Balasubramanyam,Salisu,Sapsford.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s an Engine of Growth[J].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1999,74(8):27—40.
[2]Acemoglu,D.Patterns of Skill Premia[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03,70(4):231—251.
[3]Saarenheimo,T.Trade,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Growth in an Underdeveloped Economy[J].The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1993,95(2):535—557.
[4]Long,N.V.,Riezman,R.,Soubeyran,A.Trade,Wage Gaps and Specific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J].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7,15(6):75—92.
[5]Findlay Ronald,Henryk Kierzkowski.International Trade and Human Capital:Simp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8,91(4):957—978.
[6]Hanson,G.,Ann Harrison.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Wage Inequality in Mexico[J].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1999,52(2):271—288.
[7]Edmonds Eric,Nina Pavcnik.International Trade and Child Labor:Cross Coutry Evidenc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6,68(5):115—140.
[8]Edmonds Eric,Nina Pavcnik,Petia Topalova.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the Allocation of Labor between Households and Markets in a Poor Country[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6,69(7):257—295.
[9]Chunwei Lai.Essays o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Human Capital[D].A Dissertation for the Degree of Doctor of Philosophy,University of Virginia,2008.
[10]Jonathan,M.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Human Capital Enhance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Competition & Change,2002,(4):363—372.
[11]Slaughter,M.J.Does In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Contribute to Skill Upgrading in Developing Countries[R].Prepared for New School University’s CEPA Conference,2002.
[12]Harvey,Myers,Novicevic.The Role of MNCS in Balancing the Human Capital Books Between African and Developed Countries[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2002,(11):1060—1076.
[13]Dexter Gittens.The Effect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n the Accumulation of Human Capital in Developing Countries[D].A Dissertation for the Degree of Doctor of Philosophy,University of the West Indies,2006.
[14]Cortes,Jean,Fouquin.Impact of Regionalisation on Employment:ASEAN[R].Employment PapersNo.9,1999.
[15]Ritchie,B.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Intellectual Capital Formation in Asia[R].Paper Presented to the OECD Development Centre Technical Meeting on FDI,Human Captial and Educ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Paris,2001.
[16]Kolasa Marcin.How Does FDI Inflow Affect Productivity of Domestic Firms[J].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 Economic Development,2008,45(3):155—173.
[17]Borensztein,DeGregorio,Lee.How Do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ffect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8,45(12):115—135.
[18]Checchi,D.,Simone,G.D.,Faini,R.Skilled Migration,FDI and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R].CEPR and IZA Discussion Paper,2007.
[19]Hong Zhuang.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in China[J].Intern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2008,19(6):205—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