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勤霞
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是指精神分裂症症状最典型、最突出的发作期。其特点是患者的精神活动脱离现实,与目标环境不协调以及思维、情感、意志活动之间不协调,需要在封闭式的住院环境中进行正规系统的治疗[1]。但因受疾病的影响,患者在生理和心理各个方面均表现出不同程度及不同形式的异常,并很可能由此而给护理他们的精神科工作人员带来职业上的伤害。如果采取相应的护理防护措施,可在临床工作中避免这种意外的发生,保证护士的身心健康。
1.1 职业风险意识:精神科是一个特殊的专科,从所收治的患者以及治疗和护理的方式上都有别于临床医学上的其他学科。护士尤其是年轻护士,很多在学校和实习见习时基本是以综合医院的临床为主,对精神科很陌生,对于自身所从事的职业中所隐藏的风险缺乏必要的认识。
1.2 日常生活很多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长期受疾病的影响,社会功能衰退,出现个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甚至丧失。患者在进入病区时可能在衣物和体表携带有高于正常人群数倍甚至数十倍的致病菌,极易引起封闭式环境中的交叉感染。还有的患者可能除患有精神疾病外还患有其他传染性疾病,却因为精神疾病的影响而对自身状态一无所知。护士由于工作性质,每天都要和患者接触,因此,这些都可能成为造成护士职业伤害的危险因素。
1.3 心理上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其急性发病期是没有自知力的,否认有病,拒绝治疗,认为被送入医院是其他人对自己的陷害,而视精神科工作人员为害他的帮凶,对工作人员抗拒敌视。有时受妄想幻觉内容的支配,患者还可能将护理人员视为洪水猛兽或刻骨痛恨的仇人,在这样心理基础的作用下,患者对工作人员施以冲动和暴力行为的现象时有发生。
1.4 在执行医嘱的过程中针刺伤属于利器伤的一种,可造成血液感染,也是护士工作常见的一种职业伤害,经血液传染的疾病除HIV外,还包括有HCV及HBV等[2]。精神科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由于患者本身对治疗报以的不合作甚至抗拒的态度,不仅不会配合,相反还可能会出现抢夺输液器和注射器上的针头攻击护士的行为,也使得精神科护士在执业过程中被针刺伤的危险性大大提高。
2.1 提高精神科护士对易造成职业伤害相关因素的风险意识,医院护理管理部门可通过对临床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形式,加深临床护理人员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引起其主观上的重视,使护士掌握预防职业损伤的防护措施,并能自觉将各项计划和措施落实在行动上,加强其对自身安全保障的能力。
2.2 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护理时,首先要注意保持患者个人卫生,督促或协助患者养成好的卫生习惯,定期给患者洗澡、换衣、理发、洗发、剃发、剪指甲,包括女性患者经期的卫生护理,使患者舒适,也减少致病菌的流行和传播。护士在与患者接触时还应该注意勤洗手和戴手套,减少接触的机会,加强自我的防护。
2.3 心理护理:精神科护士正确认识精神疾病及精神病患者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了解、熟悉、掌握患者病情的情况下,主动接触、关心、尊重和接纳患者,温和、冷静及坦诚地对待患者,消除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抵触情绪,才能使患者配合,便于顺利完成观察和护理工作。
2.4 在护理工作中,因护士自身不慎或患者突然行为而造成的利器伤的防护,则强调在做每一项操作时都要时刻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尽量避免针刺伤或被溅射的血液、药液污染,如发生皮肤黏膜的出血性损伤,应立即挤出局部血液,然后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再用碘伏消毒创面后予以包扎。为防止患者突然出现的冲动和攻击行为,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还要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神态、动作,一旦发觉有异常,可对患者行必要的保护性措施,防止意外发生,保障患者、病房及护士自身的安全。
通过加强精神科临床工作人员的学习和宣教,使护理人员尤其是年轻护士对其职业本身的风险防护意识得到了很大提高,也掌握了在封闭式住院环境中如何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采取适宜的护理防护方法,并能切实地运用在临床工作中,使护理质量稳步上升,同时也保障了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
[1]李凌江.精神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
[2]沈阳市疾病控制中心.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手册.2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