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凤香
河南尉氏县人民医院 尉氏 475500
我们将2007-01~2008-12不同原因所引发的护理纠纷进行数据分析,提出相应对策,与2009-01~2010-12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2007-01~2008-12我科共发生护理纠纷16例,其中护患双方缺乏沟通9例;因护士责任心不强,防范意识差4例;因专业知识不扎实,业务技能水平不高3例。
1.2 方法 从2009-01~2010-12,针对护理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行整理、分析,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并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
2.1 护理工作繁杂、护患双方缺乏沟通 儿科病房收治的对象为心理、语言、行为发育不够成熟的小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而护士人员少、病人多、压力大,护士在处理医嘱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与患儿家长缺乏交流现象,从而导致治疗护理不明确,极易引发护理纠纷[1]。如1例重症肺炎,2例秋季腹泻患儿家属认为病情未见好转,是护士少加药、漏加药所致,询问时护士不耐烦,解释不到位而引起。
2.2 个别护士缺乏责任心,防范纠纷意识差 护理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例如:看似简单的查对工作,其实很繁琐,这就要求护士在面对各种护理问题时要表现出极大的耐心与细心,时刻认真负责地应对日常护理工作[2]。但在实际工作中少数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和防范纠纷意识不强,工作中存在侥幸和麻痹大意思想,导致“三查七对”不严,巡视病房不认真、不及时、走马观花、敷衍了事,或不遵守操作规程。如:加过药物的液体内有瓶塞微粒,输液时针头脱出,液体外渗未及时发现处理,口服药发错等。
2.3 专业知识不扎实,技能操作水平不高 患儿年龄小,往往不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感觉,不能准确表达身体不适症状及变化,不能及时反馈给医护人员。这就对儿科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对于资历浅的护理人员其专业技能水平参差不齐,造成患儿抽血化验、输液时多次穿刺,不能一针见血。洗胃时反复插入不顺利。临床工作经验不足,观察病情能力欠佳等,对急、危病人的抢救、应急能力差。
3.1 加强护患沟通培训 教育护理人员认识到有效的护患沟通在预防护理纠纷的重要性,并组织全科护士进行沟通技巧培训,学会缓解矛盾,搞好护患关系。
3.1.1 与患儿的沟通:要做到用心去沟通。要有父母般的关心、爱心、细心、责任心、同情心,使患儿从内心认可你、接受你,愿意与你真心沟通,去共同战胜疾病。对其称呼上可使用“宝宝”、“美女”、“小帅哥”,有空时为患儿讲故事、做游戏。在各项护理操作时多给予肯定、鼓励、夸奖、赞赏的语言。
3.1.2 与患儿家属的沟通:现在患儿多为独生子女,一旦患病家属十分紧张焦虑,通过换位思考从家长的心里去感受,首先应注意仪表,衣着整洁、佩戴胸卡,态度和蔼、真诚,增强家属的信任感,对于家属提出的问题无论护士多么繁忙也要应答,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训斥指责,回答时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细致,不要用深奥的专业术语,沟通时认真倾听,全身心投入,不要无故打断。其次在使用非语言沟通时应把握好肢体语言的分寸,自然而不失庄重,严谨而又充满温情,愉悦而不夸张,恰到好处地传达护士交流信息和丰富的人文精神,使护患沟通富有成效。
3.2 增强护士责任心,提高对护理纠纷的防范意识 教育护理人员一定要提高法律意识和护理安全防范意识,强化责任心。认真学习医疗法律法规,护理核心制度,要求不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喊在口头上,要实实在在落实到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如在每一项操作前必须经过“一叫、二反问、三核对”的核对程序,即:先叫接受操作者的姓名、床号,患儿的家属应答后再反问应答者的姓名、床号,双方一致无误后操作方能进行。工作中护士必须认真负责、全力以赴、聚精会神,决不能有半点马虎和心不在焉,对发生差错者将实行责任追究制。
3.3 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3.3.1 专业知识培训:针对我科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除鼓励护理人员外出进修培训,除接受护理专业学历教育外,每月2次进行科室内小讲课,以本科新版《儿科护理学》为教材,由高年职护士授课,重点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的护理评估,病情观察、治疗要点,护理及抢救措施,在临床工作中开展护理查房,组织疑难或死亡病例讨论,随医生查房等形式。
3.3.2 岗位技能操作训练:组织本科各级护理人员依照《河南省护士岗位技能操作评价标准》选取小儿头皮静脉输液、静脉留置针技术、洗胃、微量泵的使用等12项进行演练,由护士长把关,不熟练、成绩不达标不能通过。
2009-01~2010-12我科共发生医疗护理纠纷3例,其中因护患双方缺乏沟通引起2例,因专科知识不扎实,操作技能水平不高引起1例。实施对策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其中发生护理纠纷的总数减少了81.3%。由于护患双方缺乏沟通引起的纠纷数减少了77.8%,由于护士责任心不强引起的纠纷数减少了100%,由专科知识不扎实,操作技能水平不高引起的例数减少了66.7%。
临床结果显示:加强护患双方沟通能有效防止和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通过有效的沟通使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护理经验,以及如何让孩子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从而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通过增强护士责任心,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了护理人员业务技能和防范纠纷的意识,为病人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优质服务,消除了护理纠纷发生的隐患。
[1]张春梅,吴育萍,郭建青.儿科病房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06,20(4):121.
[2]董晓燕,王博.儿科潜在的护理纠纷与预防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