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华 范国娟 ( 浙江绍兴市人民医院 3000; 绍兴一中医务室)
近年来,阑尾炎术后发现右半结肠癌的病例常见报道,此类患者阑尾切除术中未发现癌肿必然存在漏诊,延误了结肠癌的诊断和手术时间,可能产生较严重后果。现将所遇的2例此类病人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探讨结肠癌合并阑尾炎漏诊病人在行阑尾切除术后如何观察、诊断结肠癌的存在。报道如下:
例1 男,28岁,因腹痛伴呕吐于2010年4月12日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当晚在腹腔镜下行阑尾切除术,切除阑尾病理报告为单纯性阑尾炎。术后患者一般情况恢复尚可,腹痛缓解,一周后出院。出院后恢复半流质饮食,排便1~2次/天,未注意有无便血,而后出现腹部隐痛,以右上腹为甚,腹痛时可缓解,考虑肠粘连未予重视。5月4日晚,病人又感腹痛加剧,伴恶心欲吐,症状与上次就诊时相似,急送本院就治。入院检查:贫血貌,腹稍胀,腹软,右中上腹部稍饱满,局部轻压痛。血红蛋白52g/L,癌胚抗原等指标正常,粪隐血试验阳性。予解痉治疗,腹痛减轻,腹部CT检查示结肠肝曲肠壁增厚,不排除占位。术前讨论后予以剖腹探查,术中发现结肠肝曲肿瘤,根治标本病理检查示结肠印戒细胞癌,肠系膜淋巴结29/34阳性。
例2 男,70岁,因腹痛、呕吐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阑尾炎并行阑尾切除术,术中发现盲肠增粗,肠壁增厚,考虑炎性肿块而未予处理。阑尾标本病理检查示化脓性阑尾炎。术后5天,肛门有少量排气,一周后给少量流质饮食,感腹胀,停止进食,继续输液。术后第11天,仍无肛门排便、排气,予以口服中药通便,服后病人有阵发性腹痛,夜间腹痛加剧,次日凌晨突然缓解,继而出现弥漫性腹膜炎急送本院。血常规检查示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紧急术前准备后予剖腹手术,术中发现盲肠肿瘤致肠梗阻,回肠末端破裂,给予回肠造瘘和腹腔冲洗引流术。
结肠癌合并阑尾炎的漏诊原因,已有报道分析[1],此处不再赘述。本文欲讨论的是在漏诊已经形成的前提下,如何尽早发现结肠癌的存在,以便采取治疗措施。笔者体会,在阑尾切除术后病人的出院指导中增加以下内容是很有必要的,即①大便出血状况:本文2例均存在,表现为排黏液血便或粪隐血试验阳性。粪隐血试验是筛检结肠癌的重要指标,一些专业机构将此项检查作为筛检早期大肠癌及腺瘤的手段。便血是大肠癌的最常见症状之一,龙辉等[2]报道持续阳性者占78.8%。②腹痛情况:由阑尾切除术引起的腹痛,一般术后1~2天即能减轻,甚至腹痛消失。而结肠癌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3],多表现为右中腹或中上腹部隐痛或胀痛,晚间加剧,腹痛情况可进行性加重。出现梗阻时,腹痛加剧,可伴有呕吐,本组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此外,还需与阑尾切除术后肠粘连引起的腹痛鉴别:一般此类腹痛较轻微,常为阵发性,少数粘连梗阻者腹痛可较剧,但常无贫血及便血等全身或局部症状。③贫血:许多结肠癌病人最初并不是以肠道症状就诊,而是以贫血就诊[2]。贫血是结肠癌,尤其是右半结肠癌常见的临床表现,贫血亦并非肿瘤晚期的表现。本组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④腹块:右半结肠癌常伴有腹痛、腹块等临床表现。本文例2在阑尾切除术中发现盲肠肿块,被视作炎性肿块而未予处理。⑤呕吐:结肠癌致肠不全梗阻时可出现腹痛加剧伴呕吐,肠完全梗阻时伴有大量呕吐及肛门排便、排气停止。本组2例即是因腹痛、呕吐分别于阑尾切除术后22天及12天再次入院。
阑尾切除术后病人多恢复良好,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外,一般病人出院后来院复诊次数不多。做好出院健康宣教,嘱其出院半年内增加复查次数,若有不适及时复诊是必要的,发现存在上述前3点情况时,应高度怀疑结肠癌的存在,予纤维结肠镜等进一步检查以确诊,若第4或第5点亦存在,则结肠癌的可能性更大。
[1] 王文慧,宋春蕾,常远,等.结肠癌合并急性阑尾炎9例漏诊分析[J].中国厂矿医学,2008,21(1):116.
[2] 龙辉,王桂芳.以贫血为主要表现的结肠癌104例临床分析[J].西部医学,2008,20(6):1196.
[3] 周敏.结肠癌入院时误诊原因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