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结石207例再次手术的临床分析

2011-02-09 17:50周春均周升坤浙江桐庐县妇幼保健院
中国乡村医药 2011年8期
关键词:吻合术胆总管胆道

周春均 周升坤 (浙江桐庐县妇幼保健院 )

随着对复发性胆道结石诊断手段的提高、治疗方法的改进、个体化治疗及疾病的演变,外科再次手术率已趋减少,但肝胆管结石病目前仍为外科中的一个难题。为此,我们通过回顾性分析胆道结石再次手术207例的病案资料,旨在与各位同仁就其手术与诊断方法进行一些有参考意义的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87-2007年我院行胆道结石再次手术207例,占同期胆道结石手术的29.3%。其中男性82例,女性125例;平均46岁;平均手术次数2.7次,最多达7次。诊断方法:所有病例术前均行B超检查,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25例(12.1%),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7例(3.4%),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1例(0.5%);术中行胆道造影19例(9.2%),纤维胆道镜检查5例(2.4%)。

1.2 手术方式 胆总管探查加引流术193例(93.2%),各类胆管空肠吻合术10例(4.8%),胆总管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4例(1.9%)。附加肝段、叶切除术11例(5.3%)。

1.3 结果 死亡2例(1.0%),切口感染4例(1.9%),拔除T管后出现胆漏3例(1.4%),经窦道用纤维胆道镜取出残留结石2例(1.0%),余病例均痊愈出院。行肝段、叶切除术11例,术后随防2年以上未见明显并发症。术后随防2~5年,行胆管空肠吻合术10例,出现胆道逆行感染1例;行胆管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4例,出现较严重逆行感染2例。

2 讨论

由于我国胆道疾病的特点,胆道结石复发率较高,加上较多基层医院行胆道结石手术常处于一种经验性手术状态,使结石残留率较高,是导致胆道结石再次手术率增高的因素。胆道结石再次手术前应尽可能明确诊断。

2.1 诊断方法

2.1.1 B超检查 此项检查由于费用低、使用方便、无创等特点,在本组病例中作为首选检查。但胆道结石再次手术患者常有胃肠粘连于胆管前方干扰成像,对于确定结石的具体位置有一定难度,同时也无法提供整体影像及具体狭窄部位,常需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

2.1.2 CT检查 它对胆道扩张、阳性结石分布、胆道周围关系判断及胆道肿瘤有较大诊断价值。但难以直接显示胆道狭窄部位,由于系密度成像,对等密度结石显示不佳影响了其使用范围。

2.1.3 MRCP检查 系无创检查,应用已十分广泛,能较清晰提示结石所在部位、数量、胆道狭窄程度及部位等信息,同时超越了PTC对远端胆管显示不清和ERCP对近端肝胆管显示不清的缺点,且诊断结果与术中诊断相符率极高[1]。在胆道结石检查方面有独到之处,但对结石影像显示效果不如B超和CT,对狭细胆管的显示不如胆管直接造影清晰。

2.1.4 PTCD检查 PTCD检查具有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作用,在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仍是较安全的检查方式。但因造影时对远端显示不清,用于引流时管腔小、引流欠畅,有一定并发症。随着B超、CT及MRCP检查的应用,其使用范围在缩小。

2.1.5 ERCP检查 近年来,随着操作技术的规范和进步,其应用范围在逐步扩大。ERCP检查具有诊断及治疗双重作用,结合其他影像检查,对于远端胆管结石、结石较少的病例往往能完成检查和治疗,但对肝胆管结石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局限性。此外,由于ERCP需要一定的经验基础,否则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影响了其使用范围。

2.2 治疗方法 目前,尚无一种能彻底解决胆道结石,又可防止复发的治疗方法,应结合个体情况作出相应治疗方案。

2.2.1 胆总管探查术加引流术 主要用于单纯胆总管结石、1级肝管以下结石,或与其他手术合用。由于胆总管下段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加之胆总管下段结石嵌顿导致胆总管狭窄,取石时易发生胆总管下端或十二指肠后壁损伤。我们对胆总管下端探查的策略体会如下:①显露切开胆总管,进腹时应选择粘连较少的边缘进入,采用沿肝脏面锐性分离法,尽可能恢复胃、十二指肠及肝十二指肠韧带三者间的关系,并争取显露文氏孔。仔细观察是否有肠管损伤,以防遗漏。切开胆总管前应进行穿刺证实。②胆总管下端探查:取出结石时,尽量避免夹碎。结石下端有压迹,常提示下方仍有结石,要尽可能向上推挤至胆管切口取出结石。胆总管下端如能通过F10号导尿管,表明胆总管下端无明显狭窄。如能游离十二指肠侧腹膜和十二指肠后壁,沿导尿管则更易扪及残留小结石。对胆总管下端疑有狭窄或阻塞者,可用胆道探子以证实。胆总管下段有较大结石时,其在下端的推挤常使胆总管局部呈盲袋状,使下端开口偏位,探查时动作要轻柔,以防穿孔。如经上述方法未能进入肠道或考虑下端有梗阻和结石残留时,应结合术中胆道造影和(或)纤维胆道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治疗。经导尿管注入生理盐水,最好使十二指肠膨隆,十二指肠外侧后腹膜如有水肿、渗液,应考虑胆总管下端损伤。③胆总管切口引流:置入的T管应粗细适宜,缝合后用生理盐水以25~30cm压力灌注胆总管,注意切口渗液的同时,还应注意十二肠外侧后腹膜有无水肿、渗液。引出T管以短、直为宜,利于术后通过窦道用纤维胆道镜取石。

2.2.2 肝段、叶切除术 目前,对肝胆管结石病已从对症治疗向根治性治疗转变,即要求对病灶进行彻底清除。肝组织切除应以精准肝切除为原则,即狭窄肝管以上1cm左右,彻底切除病肝,敞开肝的主要胆管[2]。

2.2.3 胆肠吻合术 胆肠吻合改变了胆道、肠道的解剖和生理功能,使胆汁排出减慢,由于肠道的逆蠕动可能导致逆行感染,现已证实各种防止返流措施不能发挥实际作用,反流性胆管炎可发展为慢性增生性胆管炎,最终可能导致癌变[3]。目前,该术式主要用于胆道下端狭窄和肝胆管狭窄病例。行胆肠吻合术我们体会如下:①从严掌握适应证和选择病例;②取尽结石、去除病灶、通畅引流是关键,应切除相关病变肝组织,以防术后加重逆行感染;③肠袢长度要适宜,一般在40~60cm,空肠间吻合后夹角呈Y型,胆总管切口忌作横切面,操作要轻柔,对合要良好。从本组情况来看,胆管空肠吻合术只要适应证掌握得当,病例选择合适及操作规范,虽有一定并发症,但仍为胆道结石手术方式的一种有效补充。鉴于胆总管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存在返流和盲端综合征情况,我们认为如非必须,不宜行此术式。

随着B超、CT、MRCP检查技术的不断完善,术前检查以综合应用三者为主,侵入性检查已非必需。规范手术操作,手术应遵循“去除病灶、取尽结石、矫正狭窄、通畅引流、防止复发”二十字方针[3]。另外,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应用和进步,提供了解决胆道结石的微创途径。现已有较多单位开展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胆道结石再次手术[4]。对于广泛性肝内结石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肝功能失代偿病例,现尚无简便治疗方法,肝移植是唯一的治疗手段。

[1]詹银楚,余耀生.肝内胆管结石84例外科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5,25(9):565.

[2]郑树森.肝切除技术现况和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5,25(2):65-67.

[3]董家鸿,郑树国,陈平,等.肝胆管结石病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07,5(2):156-160.

[4]龚连生,张阳德,刘恕,等.胆道术后腹腔镜再次手术[J].中国内镜杂志,2004,10(1):1-3.

猜你喜欢
吻合术胆总管胆道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胎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估
尿道海绵体非离断尿道吻合术在骨盆骨折引起后尿道狭窄中的初步应用
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致胆漏的防治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