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县旱地甘蔗高产高糖综合技术

2011-02-09 17:16黄治河
中国糖料 2011年2期
关键词:蔗区澜沧旱地

黄治河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中心,澜沧 665600)

甘蔗栽培的主要目的是获得高产优质的制糖原料,以增加蔗农收入和提高糖厂的经济效益。目前澜沧县甘蔗种植面积12747hm2,其中旱地蔗11600hm2,占总面积的90.6%,这些旱地耕作层浅薄、土壤瘦瘠,有机质含量低,严重地影响到甘蔗的正常生长,旱地甘蔗单产仅达52.5t/hm2,甘蔗含糖分15%左右,与吨糖目标相差甚远。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县甘蔗单产,以达到高产高糖目标,本文试图从我县的土壤、气候条件,栽培管理条件和甘蔗生长特点,就如何实现旱地甘蔗高产高糖提出个人浅见,以便抛砖引玉,从而实现甘蔗高产高糖。

1 澜沧县基本情况

澜沧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三州(市)交汇处,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全县总面积8807km2,县域面积居云南省第二位、普洱市第一位,山区、半山区占总面积的98.8%。海拔500~1400m面积为3880km2,热区资源丰富,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温差小,昼夜温差大,干湿季节分明,雨热同季,具有发展甘蔗等热带作物的优越自然条件。2009年全县辖20个乡(镇)、158个村(居)委会,总人口49.8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78万人,澜沧境内居住着汉族、拉祜族、佤族、哈尼族、彝族、傣族等20多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8.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7%,其中拉祜族20.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2.2%。2009年,地方财政收入1.05亿元、财政支出9.7亿余元,财政自给率10.8%,农民人均纯收入1421元,农民人均有粮329kg,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421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有30.35万人,是国家和省、市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也是民族“直过区”和革命老区。

2 澜沧县甘蔗生产情况

2.1 甘蔗生产现状

蔗糖产业是澜沧县传统经济支柱产业,50多年来,在国家产业发展导向和省、市各级支持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蔗糖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澜沧县县委、政府领导把蔗糖业列为全县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2004年初出台澜政发[2004]33号文件《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巩固提高蔗糖产业的规划意见》,甘蔗规划面积13333hm2,其中:“双高”甘蔗标准化栽培5333hm2,甘蔗下田2000hm2,甘蔗入榨总产80万t,产糖9万t以上,甘蔗早、中、晚熟品种比例调整为3∶4∶3,良种覆盖率90%以上,甘蔗含糖分达14.5%以上,平均出糖率达12%以上,甘蔗平均单产60t/hm2以上的发展目标。

特别是“十五”、“十一五”期间,通过对蔗糖产业的整合、巩固和提高,形成了年种植甘蔗13333多hm2,以及中云勐滨糖业有限公司和中云上允糖业有限公司两家龙头企业,日处理甘蔗6000t的生产规模。2009/2010年榨季全县甘蔗种植辐射16个乡(镇)、1个农场、63个村委会,甘蔗种植面积12747hm2,涉及种蔗人口11万人,甘蔗农业产量72万t。本榨季县内甘蔗收获面积9727hm2,工业入榨量52.14万t,生产白糖6.91万t,生产酒精4000多吨,平均出糖率为13.25%。2010年全县甘蔗种植面积13447hm2,其中新植甘蔗面积4220hm2。

2.2 甘蔗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的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都十分有利于甘蔗生产,但是,由于我县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科技服务体系设施不完善,蔗农种蔗水平低,生产管理粗放。目前,在蔗糖产业发展中存在着的主要问题是:(1)运距远,山地、陡坡地种蔗比例较大,水浇地、田蔗比例小,严重制约产量的提高。我县90%以上属旱地甘蔗,充分发展旱地、山坡地资源种蔗,造成蔗区运距远,且在海拔超过1300m以上,坡度15°以上种植较多,这些蔗区管理种植十分不便,造成我县甘蔗单产低、糖分低,工农业生产效益差。(2)甘蔗良种推广速度慢,种植品种多、混杂,病、虫、杂草为害严重,严重延缓了高糖、高效、高产的生产目标。(3)蔗糖产业生产水平较低,成本高,竞争力不强。由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蔗糖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与先进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糖业生产水平比较低,成本高,缺乏与进口糖竞争的能力,近年来,我县糖价虽然有所上升,但经济效益仍然很低。(4)全县蔗区社会基础比较落后。由于地域限制,种蔗群众的综合素质相对不高,利用科学技术还很滞后;在农药、农机、农技利用上比较落后,致使甘蔗产量及甘蔗含糖分得不到提高,土地利用率还很低,普遍存在拼资源,拼劳力现象。在甘蔗砍、运组织上还出现乱砍、乱放现象。很大程度制约入榨蔗新鲜度,给制糖工艺带来极大影响。(5)全县蔗区硬件基础比较落后。全县蔗区硬件环境不理想,主要表现为:一是蔗区道路不能满足甘蔗发展需要,数量不足,质量较差,雨天很多蔗区道路不能畅通,严重制约农用物资供应,很大程度上影响甘蔗生长,从而制约产量提高;二是水利设施少,全县十分之九以上蔗地无灌溉条件,靠雨水养蔗现象较突出。(6)目前澜沧县甘蔗平均每吨价格为250元,全县甘蔗农业平均单产52.5t/hm2,公顷产值13125元,新植甘蔗公顷投资成本种苗和化肥农药两项就达7500元,蔗农不算土地费,投工费每年每公顷蔗地收入仅5625元,从而降低广大蔗农种蔗积极性。我县是甘蔗优势产区,新兴农村种植产业不断发展,蚕桑、蔬菜、冬农开发等显示了较强的竞争优势。加之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不断加强各种种粮、种油的惠农政策、措施,优质水稻、杂交玉米等大宗农作物年均公顷经济效益已达15000元以上。其他经济作物产值更达30000元以上,种蔗经济效益比价明显降低。(7)是随着国家化肥等重要生产资料的放开,化肥、农药、地膜等物料成本价格高位运行,近年来甘蔗收砍工费不断上涨,全县甘蔗砍工高达60元/t,农民经营甘蔗生产的成本进一步增加,种植甘蔗纯收益所剩无几,较大程度影响了农民种蔗的积极性。(8)劳力资源紧张。澜沧县外出打工人员逐年增加,其它行业项目不断增多,从而造成劳力资源紧张。

3 主要栽培技术

结合我县的土地资源、气候条件,栽培管理条件和甘蔗生长特点,笔者认为,我县旱地甘蔗要实现高产高糖的目标,具体应抓好以下栽培措施:

3.1 选地、整地

(1)选地。甘蔗地选择在交通方便,海拔1400m以下,坡度25°以下地块。(2)整地。要求深耕细耙、深度为35cm左右,精细整地,使土壤达到深、松、细、平、肥的目的,从而为旱地甘蔗种苗的萌发、根系的伸长发育创造一个良好的保水保肥土壤环境。

3.2 开挖植蔗沟

根据地形沿等高线开挖植沟,植沟深35cm,沟底宽30cm,行距90~100cm,蔗沟两端封闭形成“槽”状,以便截流保蓄降水,减少地面径流和水土流失。

3.3 甘蔗品种选择与种苗处理

(1)品种选择。良种是甘蔗高产高糖的基础。在同一耕作管理水平条件下,不同的甘蔗品种,其产量相差很大。要实现甘蔗高产高糖目标,就必须选用与当地土壤、自然环境条件相适应的高产稳产、高糖、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前期生长快,有效茎数多、宿根性好的优良品种,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如我县目前推广的甘蔗良种新台糖20号、22号,云引42号、58号,粤糖93/159等品种,做种蔗园选择无混杂、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新植蔗或一年宿根蔗园。(2)种苗处理。甘蔗全茎做种,砍种2~3芽一段,上短下长,切口要齐,蔗种采用5%~10%的生石灰水蘸种或用50%多菌灵浸种3~5min,以减少病虫害和提高甘蔗发芽率。

3.4下种栽培

(1)适时下种、合理密植。一般根据我县气候特点,以秋冬植为主,冬植甘蔗必须用地膜覆盖,将备好的种苗采用“品”字形排种方式平植于蔗沟板土上,芽朝两侧,两行种苗保持5~10cm距离,每公顷下芽量为12~15万个芽。(2)施足基肥(底肥)。公顷用腐熟有机肥22500kg+尿素150kg+钙镁磷肥750kg+甘蔗专用复合肥600kg或甘蔗专用配方肥30包1200kg(配方N、P、K比例为11∶14∶8)+防治地下害虫药剂混匀,撒施于种苗两侧。(3)盖土。将下一沟挖起的潮湿细土盖在上一沟种苗上,厚度为4~6cm,并将土层压实或用锄、铲拍紧,盖膜的墒面整成板瓦形。(4)膜前除草。一般选择早晚或土壤潮湿情况下,每公顷使用40%莠去津胶悬剂3000~3750mL,80%阿灭净可湿性粉剂1500~2250g,20%蔗草灭可湿性粉剂3000~7500g等除草剂对水900kg,对沟内表土进行喷施。(5)盖膜。地膜用厚度0.008~0.012mm,宽40cm,盖膜时紧贴墒面,拉紧铺平,再用细土沿地膜四周边缘压紧、压实,不通风漏气,透光面不少于20cm。

3.5 甘蔗田间管理

要使旱地甘蔗获得较高的产量,必须根据旱地甘蔗的生长特点,及早管理,及时追肥,促进甘蔗早生快发,使之较早地进入拔节伸长期。(1)查膜护膜。甘蔗出苗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地膜,发现裂口要及时用细土封口压实,部分出土不能自行破膜的幼苗,要人工破膜辅助出苗,以免造成烧苗。(2)揭膜、追肥、除草、培土。一般下种两个月后就达到齐苗,在雨季到来时5—6月份揭膜,结合追肥、除草、培土工作,公顷使用尿素150kg+硫酸钾150kg+甘蔗专用复合肥300kg或甘蔗专用配方肥追肥15包600kg(配方N、P、K比例为20∶10∶7)+防地下害虫农药混匀,撒施于植沟内,然后进行覆土,避免肥料挥发。(3)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影响甘蔗产量和蔗糖分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要确保甘蔗获得高产稳产,必须加强对甘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甘蔗生长过程中随时要注意病虫害的发生,准确判断病虫害发生的类型,对症下药。如甘蔗中后期的绵蚜虫采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80%马拉硫磷乳油等药剂800~1000倍液进行防治。

3.6 甘蔗适时收获

甘蔗收获根据不同品种,不同植期,不同地段,不同桩数,坚持先熟先砍的原则,提倡快锄低砍,入土3~5cm斩蔗,使蔗桩不外露于土。

4 小结

旱地“双高”甘蔗栽培综合配套技术是在云南省甘蔗研究所专家的引导下,结合我县实际,近几年来实践、总结推广应用的一项新技术,技术包括:选用良种、深耕深松、改变植期、地膜覆盖、合理密植、科学配方施肥、早种早管、化学除草、病虫防治等,它们各自都有增产增糖的作用,但要达到高产高糖目标,并非某个单项技术所能解决,也不是各个技术环节作用结果的简单相加,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任何一个技术环节都会影响到高产高糖的实际效果,只有各环节先进技术的综合配套,才能充分协调,共同运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优势,从而实现甘蔗高产高糖目标。目前此项技术在我县蔗区得到了广泛应用,对提高原料甘蔗单产、增加蔗农收入、制糖企业增效、财税增收起到促进作用。

[1]张跃彬,吴正焜,刘少春.云南双高甘蔗标准化综合技术[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57-66.

[2]李奇伟,陈子云,梁洪.现代甘蔗改良技术[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133.

[3]覃蔚谦.甘蔗高产栽培技术[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蔗区澜沧旱地
旱地麦田夏闲期复种绿肥 保持土壤的可持续生产力
旱地冰球运动开展价值的研究
旱地冰球运动推广及发展策略
广西蔗区农药废包装回收处理的现状、成效及展望
澜沧县蔗糖产业发展的思考
甘蔗新品种桂糖31号在河池蔗区种植密度试验
2016年崇左、百色蔗区糖料蔗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云南省澜沧县拉祜族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研究
2013年崇左、百色蔗区糖料蔗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前震源区应力状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