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洪涛
(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哈尔滨 150080)
甜菜是二年生异花授粉作物,受产量、含糖双项指标约束,甜菜育种难度较大,育成一个新品种需花费8~10年时间。新品种育成后又需经3年区域化鉴定,2年生产试验,各项指标达标后方能通过审定命名。一个通过审定命名的品种与生产见面又需4年时间,2年一个生产周期的良繁程序严重制约了新品种繁殖、推广速度。优良的种子是甜菜丰产高糖的内因,甜菜品种的更新与推广应用速度快慢,选用品种对路与否,以及新品种的种性优劣都直接影响制糖工业的经济效益[1]。深入了解我国黑龙江、内蒙古和新疆三大甜菜主产区品种繁育、更新、推广情况,对发展甜菜生产,促进我国甜菜制糖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黑龙江省土壤和气候特点适合甜菜生长,但是,黑龙江省农业气候特点是十年九春旱,对甜菜产量影响较大。而且,大部分农田水利设施薄弱,田间水利设施不配套,全省甜菜可灌溉的面积不到10%,综合生产能力不强,抗灾能力弱。平均单产28~35t/hm2,与内蒙、新疆一些甜菜高产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2]。
1.1 黑龙江省甜菜品种繁育情况
20世纪70年代开始,黑龙江省着手开发露地越冬法采种新技术,解决了繁殖倍数与速度的难题。甜菜良种实行三级繁育制即由超级原种繁殖原种,再由原种繁殖生产用种。进入80年代,集中技术力量开发繁育新技术,利用我国中部地区可露地越冬采种的自然优势,建立良繁基地,将育种部门提供的超级原种用11个月时间繁殖出原种,再用11个月时间繁殖出生产用种,把4年繁殖时间缩短为2年,大大加快了甜菜新品种繁殖推广速度[3]。90年代,在国家计委和农业部扶持下,完善了良种繁育体系和高产高糖标准化示范体系,提高了农民技术素质和管理水平,促进了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甜菜单产和生产效益。经过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与科技发展,目前黑龙江省已经形成嫩江、讷河及附近国营农场的北部主产区,富锦、宝清和三江地区的东部主产区,海伦、望奎等南部主产区,依安、拜泉、北安等中部主产区。这4个甜菜主产区占全省甜菜种植总面积的85%。
1.2 黑龙江省甜菜品种更新推广情况
上世纪50年代,黑龙江省所需甜菜种子全部依赖进口,不仅花费了大量外汇,而且多数品种不适应我省自然条件,病害严重,产量及含糖均不稳定。60年代始,着手研究北方种子生产技术,在全国首先开展原种检糖,解决了多年困扰种子生产发展的难题;60年代末育种部门培育新品种已初见成效[2]。育成并推广的品种有甜研3号、双丰1号、双丰3号等。70年代我国首批多倍体类型品种和经济性状优良的双丰八号二倍体品种在黑龙江省育成,推动了甜菜生产的发展,至80年代中期,先后育成了二倍体品种甜研4号,普通多倍体杂交种双丰303、双丰304、双丰305等。80年代中期至世纪末,在大面积应用的主要品种是甜研301、甜研302、甜研303等“甜研系列”品种;其次是双丰308、双丰309、双丰310等“双丰系列”品种;遗传单粒型杂交种有甜单一号、甜单二号等。从90年代开始我国的甜菜品种类型由二倍体品种为主向多倍体品种方向逐步转化。到世纪末,多倍体品种的覆盖率已达到90%左右。这一时期育成的普通多粒二倍体品种有甜研206、中甜207、农大甜研4号;多粒二倍体雄性不育杂交种有ZD204、ZD210、工大320;普通多粒多倍体品种有中甜-工大321、甜研310。甜菜遗传单粒型品种也在与机械精点和育苗移栽等技术相配套中应运而生并逐步推广使用。育成的单粒二倍体品种有ZD202、工大甜单1号;单粒多倍体品种有甜单301、甜单302、甜单303、甜单305。1995—2000年,全省普及甜研303、甜研304、双丰305等甜菜新品种,占全省总面积的90%以上。2000—2004,甜研303、甜研307、甜研309等甜研系列品种,占全省种植面积的60%,双丰系列占30%,其他品种为10%[4]。这期间国外甜菜品种即开始渗透并逐渐扩大占领中国甜菜种子市场,仅仅几年的时间就打破了我国国产甜菜种子占主导地位的格局。目前,黑龙江省国外甜菜品种占95%以上,主要为德国KWS公司的、其次是美国、荷兰、法国、波兰、丹麦等国品种。2010/2011制糖期黑龙江省的甜菜种植面积为6.66万hm2,较上年的种植面积4.77万hm2增加了1.89万hm2[5]。2010年主要推广的国内品种有甜研309、甜研206、中甜207;国外品种主要有德国KWS公司的KWS 9419、3418、9145、0143、1409等品种,约占播种面积的65%,其次是美国BETA公司的BETA807等品种,丹麦丹尼斯克种子公司的HYB74、HYB96,荷兰安地公司的巴士森、阿西罗,以及法国、波兰、丹麦等品种[6]。黑龙江省甜菜品种数量多,类型齐全,生产力强,是黑龙江制糖行业一大优势,甜菜品种的不断更新,促进了黑龙江省甜菜生产的发展[2]。
内蒙古甜菜生产水平50—70年代一直居于全国前列。进入80年代以来,由于产区病虫害加重,光热资源劣于西北,甜菜生产水平低于中国西北产区,但仍高于东北产区。
2.1 内蒙古甜菜品种繁育情况
1936年绥远省农林部门开始引入甜菜种子在巴盟五原县试种和繁殖。1952年国家轻工部在包头市沙尔沁建立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甜菜试验站—沙尔沁甜菜试验站,从1953年开始,该试验站对国外引进的优良高糖品种“C”进行了较大面积的繁殖采种工作。1954年用自繁种子播种甜菜,1955年建立包头糖厂,从此,内蒙古甜菜生产和制糖工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7]。1956年又兴建第二座大型糖厂—呼和浩特糖厂。由于在良种繁育中采取了“代用原种”扩大繁殖的措施,从而促进了甜菜种植业的发展,到1958年采种面积扩大到305.7 hm2,收获种子490t,居国内领先地位,结束了依赖国外种子种植甜菜的历史[8]。80年代内蒙古甜菜种子良繁工作发展较快,在良种繁育技术研究方面,通过试验研究和总结实践经验,先后提出采种适宜栽植期、栽植密度、人工辅助授粉、切主薹、打顶尖、合理灌溉、提高繁殖系数、氮磷化肥配比、种子适期收获、脱粒方法、种子检验等一整套基本生产技术,还提出了夏播与复播母根采种技术;在母根窖藏技术上提出了母根假贮藏、闷窖管理技术,为促进甜菜良种繁殖工作,获得高产优质的种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8]。全区在苏北、鲁南沿黄河一线建立了自己的甜菜种子繁育基地。90年代后,又在自治区境内和西北等地相继建立了新的甜菜种子繁育基地,每年为全区甜菜生产提供3000t甜菜种子。到上世纪末,经过50多年的发展,全区已形成河套、土默川平原,西辽河平原,嫩江平原三大甜菜产区,占全区甜菜生产的90%以上[7,9]。
2.2 内蒙古甜菜品种更新推广情况
内蒙古甜菜品种更新推广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引种鉴定阶段(1952—1955):通过国外引种和搜集地方种进行鉴定,确定波兰“AB”品种为当时内蒙古甜菜生产上主要推广品种[8]。
第二阶段—推广自育新品种阶段(1956—1995):先后育成新品种有内蒙古三号、内蒙古五号、工农一号、工农二号、工农三号等。进入80年代,育成了两个块根产量和含糖率兼优的新品种即工农四号和工农五号。此后,多粒型雄不育多倍体杂交种工农302、工农303,多粒型雄不育二倍体杂交种工农201、工农202、内蒙古201、内蒙古202等相继问世。1979年内蒙古甜菜制糖工业研究所育成了自治区第一个多倍体甜菜新品种工农301,由于适合本区自然条件和特点,自育新品种在生产上很快取代了国外引进品种在区内大面积推广,受到广大糖农的欢迎。推广的品种还有双丰305、洮育一号、甜研4号、呼育一号、呼育301等。
第三阶段—引种与合作育种阶段(1996至今):从1996年开始至今,先后引进德国KWS种子有限公司的KWS9490、KWS9522等10余个“KWS系列”品种[10];荷兰安地公司的BASTION、OVATIO等10余个品种;以及美国贝特赛特种子公司的Beta811、Beta580等品种[11]。本阶段内蒙古自治区以推广使用国外品种为主,同时这一时期各育种单位也加强了和国外育种单位的合作,利用国外优良的不育系和国内的授粉系育成新的甜菜品种丰富国内市场。合作育成内甜抗201、内甜抗202、内甜抗203、内甜204、内糖(ND)39、中甜-内糖(ND)37等。2009/2010制糖期,内蒙古平均单产34.65t/hm2,平均产糖率为12.7%,甜菜收购面积1.47万hm2,收购甜菜53.2万t,产糖共7.01万t。据统计,2010/2011制糖期内蒙古甜菜种植面积约为3万hm2,较上制糖期增加了1.3万hm2[5]。
新疆气候冷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又发展灌溉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十分适宜发展甜菜生产。目前,新疆甜菜平均单产可达52.5t/hm2,平均含糖率14.60%,是全国甜菜糖产区的“龙头老大”[12]。甜菜制糖业占新疆轻工业产值的1/4以上,发展甜菜生产对新疆经济有着重大影响[13]。
3.1 新疆甜菜品种繁育情况
新疆种植甜菜适宜较冷凉的山间盆地和湿润的下潮地,因此,新疆在糖业发展中,采取糖厂建设与甜菜基地建设并肩发展的思路,加快了甜菜良种繁育速度,使新疆的甜菜生产很快走在国家前列[14]。新疆甜菜良种繁育一直以多粒型品种为主,甜菜的繁育体系多采用混合收获,自然授粉的多系天然杂交,父母本随机配对。种子产量和发芽率都没有太大问题(特殊气候年份,假、劣种子除外)。但是随着国外雄性不育遗传单粒种的推广普及,同国外相比,同一等级的种子由于商品化程度低,销量、利润远低于国外包装精美的同类种子[15]。
3.2 新疆甜菜品种更新推广情况
1958年新疆开始大面积种植甜菜,1974年之前,新疆甜菜栽培都是外引的品种,主要是从前苏联引入的拉蒙系列、波兰及东北和内蒙古引进的品种,由于品种的丰产潜力所限和耕作栽培粗放,甜菜平均单产仅8688kg/hm2,70年代更换为石甜1号,由于是自育品种,生态适应性增强,产量和含糖率有较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含糖率一般可达17%~18%,高者达19%~20%。80年代相继育成了新甜2号、新甜4号、新甜5号、新甜6号等一系列优良杂交品种,甜菜平均单产上升到23880kg/hm2,超过了全国平均单产。90年代陆续育成了二倍体雄性不育杂交种新甜7号,遗传单粒种新甜8号、新甜9号、新甜10号。这些品种抗病性强、增产潜力大、含糖率高、工艺品质优良,它们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尤其是新甜7号的推广使新疆甜菜生产再上一个台阶。1998年新疆甜菜平均单产已达37.5t/hm2,居全国先进水平[16]。2000年以后,新疆陆续选育出ST9818及新甜11号等“新甜系列”品种。新疆自育的品种优点是适应性好,可在盐碱荒地种植,价格便宜。主要缺点是杂交优势不强,产量低,根型不好,植株过于繁茂。1998年开始,新疆开始引入国外品种,主要是德国 “KWS系列”品种,其次是从美国BETASEED公司、荷兰安地公司及瑞士先正达等公司的品种[14]。2009年新疆主要种植 的 甜 菜 品 种 有 KWS2409、ADV0412、BETA218、KWS9103、KWS0143、HI0135、HI1631、HI0099、RIMA、BETA580、阿西罗、新甜12号、新甜15号等品种。目前,国外品种占新疆甜菜总播种面积的95%以上,国产品种以新甜12号面积最大,约占总面积的2.7%,新甜15号占总面积0.23%[17]。新疆甜菜播种面积稳定在7万hm2左右,约占全国甜菜总面积的30%,年产糖50万t左右,占全国甜菜糖总产量的50%以上,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甜菜糖生产基地。
4.1 种子繁育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善:现有的科学研究部门中既没有良种繁育的研究机构,也没有良种繁育的专门科研人员,甜菜种子生产的技术装备也很落后,远远适应不了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甜菜种子质量的需要。有些品种乱调、乱引,混杂退化,种子质量不高;还有的地区存在农民自繁、自种的混乱局面,采种地和原料地间隔太近,对产量品质都有影响。甚至有的未经多点生产试验就大面积推广使用,给甜菜生产造成不良影响,并会导致检疫性病虫草害传入我国。
4.2 品种更新换代越来越快,甜菜品种推广体系不完善:我国甜菜品种处在由多粒种向单粒种过渡的转轨时期,品种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国外品种占甜菜总播种面积的90%以上,自育和引进的品种良莠不齐。主要表现在:一是抗病能力差;二是含糖率低;三是纯度低;四是抗逆性差;五是品种类型单一;六是一些品种没有进行试种、示范,没有按生态、生产及土壤条件合理引入即大面积推广[18]。
4.3 耕作制度不完善:随着种植时间延长,轮作周期变短,甜菜重茬、连作不仅土壤养分过度消耗和土壤营养比例失调,导致后茬作物减产,更主要的是前茬作物的病菌虫卵通过土壤传播途径,使虫害越冬基数和病情指数增大,加上国内外引种、调种日趋频繁,病虫危害加剧。由于防治体系不健全,防治措施不力,许多病虫害得不到及时预报及有效防治,致使多种病害导致甜菜的块根含糖率大幅度下降。
4.4 栽培管理粗放:与国外先进的甜菜种植水平相比,我国甜菜栽培模式及栽培密度不合理,偏施氮肥,施肥过晚,磷钾肥及微肥使用很少,有的地区打叶等造成产量、含糖下降。
近年来,我国甜菜糖业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一批企业规模小、甜菜原料少、技术设备落后、资产负债率高的糖厂已经退出甜菜制糖行业的舞台。要充分利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抓住甜菜糖业调整的机遇,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增加甜菜种植面积,提高甜菜产量,争取在“十二五”期间使甜菜糖产量占到全国食糖总产量的10%左右。建议今后:
5.1 加大甜菜新品种选育和推广的力度,合理选种国外与国内品种:世界上甜菜生产发达的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普及使用了甜菜单粒种,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少数几个在大量使用普通多粒种的国家[19]。建议在“十二五”期间,加大对国产甜菜育种,特别是单粒种的选育、繁殖和推广的力度,并且重点在提高甜菜产量上下工夫,培育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甜菜新品种。可在高产区,高产田块选择国外高糖型且抗根腐病与褐斑病、耐丛根病的品种;在广大中低产区选择国产品种,从而实现既增产又增糖的目标。
5.2 加强甜菜生产基地建设,完善甜菜品种推广体系: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加强甜菜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灌溉、机械化生产条件,提高专业人员和农民的科技水平,进一步完善农机服务体系、良种繁育体系和高产高糖标准化示范体系,促进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5.3 加强甜菜种子市场管理,保证用种质量:建立及完善国家和行业对甜菜种子的管理,严格控制甜菜种子进口,对国外好的品种资源,要严格试验、示范、推广程序,实行有计划引进。甜菜种子应进行磨光、包衣,提高单粒种的单粒率和发芽率,提高种子的商品化率。
5.4 政府、糖厂应加大对甜农的支持力度,促进甜菜新品种的推广:建议国家制定有利于甜菜生产发展的经济政策,合理调控粮食和甜菜的价格。甜菜生产省区也可以考虑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邀请国家和甜菜生产省区的经济、财政和农业、制糖行业专家、管理人员、甜菜生产者等研究对甜菜生产实行补贴和补贴的标准。在化肥、农药的价格上糖厂也可给农民一定的优惠等,保证农民的收益,提高农民种植甜菜的积极性。
5.5 扩大经营规模,注重规模效益:目前,我国甜菜平均单产低于国外,而生产成本较高。主要原因之一是各家各户的分散种植,不能实现甜菜的规模种植、集约化经营、机械化作业,农民抵御甜菜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也很弱。建议今后,大量引进大型甜菜专用机械,改进经营管理方法,依托资源优势,尝试以“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的经营模式,实现甜菜集约化种植,以利于甜菜纸筒育苗移栽、地膜覆盖栽培、大垄双行覆膜栽培等先进栽培技术的推广。
5.6 建立“甜菜种子、甜菜生产、甜菜科研”联合体:在全国建立 “甜菜种子、甜菜生产、甜菜科研”联合体,该联合体的科研课题来源于生产,直接为甜菜生产服务,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将种子培育、繁殖生产与销售三大任务融为一体,实行企业管理,使“科研、示范、推广”配套成龙。
[1]薛文莲,王喜平.品种是提高甜菜品质的可控因素[J].中国甜菜糖业,1997(5):47-50.
[2]于虹.简述黑龙江省“十五”甜菜产业成绩及“十一五”发展展望[J].中国糖料,2006(3):50-52.
[3]刘树林.黑龙江省甜菜品种的推广应用[J].中国甜菜糖业,1995(3):36-37.
[4]侯显奇.黑龙江甜菜品种与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09(3):35.
[5]佚名.2010/11年制糖期甜菜种植主产区种植情况[EB/OL].http://futures.cnfol.com/zzzx/100823/403,1928,8271327,00.shtml,2010-8-23.
[6]黄妍,张欣.黑龙江省甜菜2009年生产情况及2010年生产形势分析[J].中国糖料,2010(2):81-82.
[7]白晨,云和义.内蒙古甜菜生产概况[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7(3):13-15.
[8]孙嘉安,汪真年,刘世华.国内外甜菜种子生产概况及发展内蒙古地区甜菜种子工作的意见[J].中国甜菜糖业,1985(2):1-8.
[9]曹蒙丽.内蒙古制糖工业“八五”发展状况回顾和展望[J].中国甜菜糖业,1998(1):20-23.
[10]任增明.国外品种在内蒙古甜菜品种区域试验中的表现[J].中国甜菜糖业,2006(3):52-53.
[11]任增明.德国KWS甜菜品种在内蒙古的表现及评价[J].中国甜菜糖业,2007(3):52-54.
[12]刘焕霞,彭司金,张润琴,等.浅谈新疆制糖原料甜菜生产的现状及实现“十一五”目标的措施[J].中国糖料,2007(4):55-58.
[13]孙军利,赵宝龙,樊新民.新疆甜菜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J].中国种业,2008(5):37-38.
[14]李安平.新疆甜菜丰产经验[J].农村科技,2006(4):16.
[15]李满红.新时期我国甜菜育种及良种繁育发展策略[J].中国甜菜糖业,2007(2):14-18.
[16]乔建民,王维成,陈惠瑜.新疆甜菜新品种推广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甜菜糖业,1998(4):50-52.
[17]王荣华,王维成.新疆甜菜品种的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糖料,2010(3):63-65.
[18]魏良民.新疆甜菜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糖料,2002(1):40-41.
[19]王华忠.建立高效实用育种技术促进甜菜单胚品种推广[J].中国甜菜糖业,2004(3):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