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冠成 (浙江余姚市人民医院 315400)
咯血是呼吸科的常见急症,随时有可能因窒息而危及生命。垂体后叶素止血起效快,疗效显著,被称为“内科止血钳”,是治疗大咯血的首选药物之一。但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血压升高、恶心、呕吐、腹痛、肌痉挛等,也会导致低钠血症的发生。本文对垂体后叶素致低钠血症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1 一般资料 2005年2月至2009年2月我院因咯血住院而使用垂体后叶素206例,其中发生低钠血症50例(24.3%)。所有病例入院后给予垂体后叶素18U+5%氯化钠注射液45ml微泵持续静脉滴注,速度4ml/h,然后根据血压及咯血情况调整速度。24~72h后复查血电解质,50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低钠血症。血清钠浓度110~132mmol/L,平均为124mmol/L。50例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18~75岁;支气管扩张12例(24.0%),肺结核38例(76.0%)。入院时肝肾功能、电解质、尿常规均正常。
1.2 低钠血症临床表现 无临床症状32例(64.0%),血清钠(125±5)mmol/L;有临床症状18例(36.0%),其中恶心呕吐10例,头晕、肌无力5例,嗜睡2例,低钠性脑病1例,血清钠平均为(110±4)mmol/L。
1.3 低钠血症与垂体后叶素用量的关系 垂体后叶素用至36U时发生低钠血症2例(4.0%),用至54U时发生低钠血症4例(8.0%),用至72U时发生低钠血症8例(16.0%),用至90U时发生低钠血症15例(30.0%),用至108U时发生低钠血症21例(42.0%)。
1.4 治疗及转归 低钠血症经治疗后一般在1~3d得到纠正。血清钠接近正常,症状消失,无死亡病例或后遗症发生。
咯血是呼吸科的常见症状之一,垂体后叶素为动物脑垂体后叶提取物,是治疗大咯血的首选药物。其主要成分为血管加压素(VP)和催产素,后者含量极微。VP在人体内存在两种受体,V1受体分布于血管平滑肌,V2受体分布于肾脏的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细胞。VP和V1受体结合后,使肺小动脉收缩,降低肺静脉压,促进血小板凝集而起到止血作用,但这种作用只有在远超出抗利尿作用剂量的情况下才能实现[1]。因此外源性较大剂量的垂体后叶素在起到止血作用的同时,其抗利尿作用更为强大。VP与肾脏的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V2受体结合后,可以产生抗利尿作用,它可以激活腺苷酸化酶,使细胞内CAMP增多,发生利尿作用,但又不影响尿钠排除。这样,一方面尿液中钠升高,大量排出体外导致体内缺钠,另一方面,水分大量重吸收后潴留于体内,进一步造成稀释性低钠血症[2]。血钠的迅速下降及严重低钠血症可出现临床症状。血钠浓度不低于120mmol/L,一般无症状,若低于该浓度,即可出现水中毒症状,早期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重者兴奋不安,共济失调,继之出现精神错乱;当低于110mmol/L以下时,出现嗜睡,间以躁动谵语,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或者出现病理反射,甚至有延髓麻痹,惊厥,昏迷等严重表现[1]。
本组患者血清钠在110~132mmol/L之间,有临床症状者占36.0%,以消化道症状多见,但少部分患者无明显消化道症状,一开始表现为表情淡漠、嗜睡等神经系统症状。本组发生低钠性脑病1例,经脑脊液检查、头颅CT等排除颅内疾病后,查血清钠为119mmol/L,经停用垂体后叶素,脱水、补充高渗盐水后约36h患者清醒。
本组资料显示,垂体后叶素应用的剂量越大,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也越高。因此,提示临床工作者,在应用垂体后叶素时,特别是应用时间较长、剂量较大时一定要注意:①严格掌握适应证和使用剂量,注意补液的合理搭配,建议加入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②注意动态检测血电解质,积极补充钠、钾,尤其是补钠;③注意补液中患者的主诉;④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垂体后叶素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如低钠血症、低钠性脑病、癫痫样发作,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1]杨钢.内分泌生理与病理生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69-190.
[2]吴莹雯,姜宏伟.脑垂体后叶素致严重低钠性脑病1例[J].临床内科杂志,2005,22(8):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