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浙江佛寺与名茶

2011-02-09 10:19沈冬梅
关键词:产茶名茶佛寺

沈冬梅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北京 100732)

宋代浙江佛寺与名茶

沈冬梅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北京 100732)

编者按:2010年浙江茶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会议由日本国文部科学省特定领域研究课题组“东亚海域交流与日本传统文化的形成——以宁波为焦点的学际创生”和子课题组“宋代浙江茶文化研究——茶汤文化的起源”主办。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秘书长詹泰安对在总结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基础上中日学者合作开展茶文化学术研究给予高度评价,并且强调要把学术研究成果贡献于社会。会议由浙江树人大学茶文化专业教师关剑平博士主持。会上共有 12位中日学者进行了茶文化研究成果报告,主要涉及历代浙江名茶、佛茶、茶文化等内容的研究与探讨。会议所报告的论文研究规范、选题新颖都经过了较长时间的独立而深入的思考。本刊特刊载其中三篇文章,以飨读者。

宋代浙江是佛教的重地,仅杭州一地佛寺就达四百多座,浙江全境的寺院更是不胜枚数。宋代浙江山地众多,普遍植茶,共有 12州 60多县种茶,产茶量居全国产茶路分前列。名茶众多,其中很多由佛寺僧侣栽培,湖州、越州、杭州、台州等地,都有寺院僧侣培植的多种名茶。佛寺之茶,因藉僧侣供佛、自饮、待客、施茶诸方面的茶活动,丰富深厚了茶文化的土壤,为在宋代达到极盛的茶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宋代;名茶;佛茶;浙江茶叶

从宋道原所撰《景德传灯录》中可以看到唐代禅僧种茶采茶的记载,如卷八“则川和尚”条下记其“入茶园内摘茶次”,卷九“沩山灵佑”条下记有“普请摘茶”,卷十二“临济义玄”条下记“黄檗一日普请锄茶园”,卷十五“神山僧密”条下记神山僧密“一日与洞山锄茶园”,等等。则川和尚是马祖道一 (709-788)的弟子,活跃期在唐德宗贞元末和宪宗元和年间 (约 805-820)。沩山灵佑(771-853)是百丈怀海 (720-814)弟子,与徒弟仰山慧寂 (840-916),是沩仰宗的开山。黄檗希运 (?-855)是百丈怀海的弟子,他的弟子临济义玄 (787-866)在镇州创置临济寺,他创立了禅宗五家中影响最大时间最久的是临济宗。自从百丈怀海完成禅行与农作融而为一的农禅理论后,种茶更是禅门农禅并重的一桩事务。

唐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李咸用《谢僧寄茶》等诗描述了唐代寺院僧侣种茶制茶的情形。②五代时吴僧梵川植茶供佛的行为比较特别:

吴僧梵川,誓愿燃顶供养双林傅大士。自往蒙顶结庵种茶,凡三年,味方全美,得绝佳者圣赐花、吉祥蕊,共不逾五斤,持归供献。③

梵川供佛之心至诚,从吴地远赴当时出产名茶之地蒙顶结庵种茶,持归供献。而后世僧侣,一般都在寺院本山种茶。

宋代浙江是佛教的重地,丛林遍地。与杜牧《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④所写金陵佛寺盛况相同,宋代“杭州内外及湖山之间,唐已前为三百六十寺,及钱氏立国,宋朝南渡,增为四百八十,海内都会未有加于此者也”⑤,而浙江全境的寺院更是多得不胜枚数。宋代最有名的茶是北苑茶,同时全国各产茶区都出现了各自地方性的名茶,而其中很多名茶是由佛教僧侣栽培的。宋代浙江是全国的重要产茶地区之一,两浙山地众多,自来普遍植茶,北宋时共有12州 60县种茶,产茶量居全国产茶路分前列,名茶众多,其中多有与寺院僧侣相关者。

一、湖州佛寺名茶

唐代贡茶顾渚紫笋,一直与僧侣、佛寺渊源甚深。其贡茶之始,是由于常州义兴县“山僧有献佳茗者”,永泰元年至大历三年 (765-768)任常州刺史的御史大夫李栖筠“会客尝之。野人陆羽以为芬香甘辣,冠于他境,可荐于上。栖筠从之,始进万两,此其滥觞也。厥后因之。征献寖广,遂为任土之贡,与常赋之邦侔矣。”⑥此后因为常州之贡不敷所需,遂以所接之地湖州长兴共同贡茶,此据宋谈鑰《嘉泰吴兴志》卷十八:“旧编云:顾渚与宜兴接,唐代宗以其岁造数多,遂命长兴均贡,自大历五年始分山析造,岁有客额 (岁各有额),鬻有禁令。”

湖州分贡之始,是在顾渚之地,建草屋三十馀间,以备制造。二十五年后,湖州刺史李词以草舍荒陋,于贞元十七年 (801),在长兴县西北三十五里水口造寺一所,正殿三进,寺额吉祥寺系自邻县武康吉祥寺移置,将其东廊三十间设为贡茶院,专司造贡:

旧于顾渚原建草舍三十间,自大历五年至贞元十六年于此造茶,急程递进,取清明到京,袁高、于頔、李吉甫各有述。至贞元十七年,刺史李词,以院宇隘陋,造寺一所,移武康吉祥寺额置焉,以东廊三十间为贡茶院,两行置茶碓,又焙百馀所,工匠千馀。引顾渚泉亘其间,烹蒸涤濯皆用之,非此水不能制也。刺史常以立春后四十五日入山,暨谷雨还。⑦

此后吉祥寺便为大唐贡茶院所在之地。唐武宗会昌五年 (845)灭佛时,吉祥寺亦被毁。大中八年 (854),刺史郑颙奉敕重建。

直至北宋初年,顾渚茶仍是草茶极品。但因不再上贡,其地已经半为私产,半为寺产,吉祥寺仍为顾渚茶的产地,由寺僧采制:

草茶极品,惟双井、顾渚,亦不过各有数亩。双井在分宁县,其地属黄氏鲁直家也。元祐间,鲁直力推赏于京师,族人交致之,然岁仅得一二斤尔。顾渚在长兴县,所谓吉祥寺也,其半为今刘侍郎希范家所有,两地所产,岁亦止五六斤。近岁寺僧之采者多不暇精择,不及刘氏远甚。⑧

虽然宋代吉祥寺僧所制茶不及士大夫之家所制,但寺产茶一直延续,维持着顾渚茶的名声不坠。到明万历年间吉祥寺所在水口所产茶,仍为顾渚之佳者。⑨

二、越州佛寺名茶

越州佛寺名茶有资寿寺日铸茶:“日铸岭在会稽县东南五十里,岭下有僧寺名资寿,其阳坡名油车,朝暮常有日,产茶绝奇,故谓之日铸。”日铸茶始出产自宋代,“日铸有名颇晚。吴越贡奉中朝,土毛毕入,亦不闻有日铸,则日铸之出,殆在吴越国除之后。”⑩

日铸茶品质殊异,时人多有品评。吴处厚在《青箱杂记》中记载:“日铸茶芽纤白而长,其绝品长至二三寸,不过十数株,馀虽未逮,亦非它产可望。味甘软而永,多啜宜人,无停滞酸噎之患。”《会稽志》卷九云:“日铸山茗,天真清烈,有类龙焙。昔欧冶子铸五剑,采金铜之精于山下,时溪涸而无云。千载之远,佳气不泄,蒸于草芽,发为英荣,淳味幽香,为人资养也。”杨延龄《杨公笔录》:“会稽日铸山茶,品冠浙江。……山有寺,其泉甘美,尤宜茶。山顶谓之油车岭,茶尤奇,所收绝少,其真者芽长寸馀,自有麝气。”欧阳修在《归田录》卷上称:“腊茶出于剑、建,草茶盛于两浙。两浙之品,日注为第一。”

苏辙明确地看到寺僧对日铸茶品质的贡献:“龙鸾仅比闽团酽,盐酪应嫌北俗麄。采愧吴僧身似腊,点须越女手如酥。舌根遗味轻浮齿,腋下清风稍袭肤。七碗未容留客试,瓶中数问有馀无。”⑪

直到明代许次纾写《茶疏》,仍将日铸茶列为全国的名茶之一:“江南之茶……惟有武夷雨前最胜……浙之产,又曰天台之雁宕、括苍之大盘、东阳之金华、绍兴之日铸,皆与武夷相为伯仲。”到明末,日铸茶仍是与当时最好的茶——武夷雨前茶不相上下的好茶。

越州另有多所寺院,如剡县惠安寺、证道寺等皆产茶。

惠安寺在剡县西一百五十里剡山之下,剡山之阳。旧曰般若台寺,晋义熙二年 (406)建,会昌中废。咸通八年 (867)重建,改法华台寺。天佑四年(907),吴越武肃王钱镠建国之初改兴邑寺。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 (1008),改惠安寺。“寺有增胜堂,寺僧彦强所居。”彦强《山居诗》记录了他自己的山居生活:“老矣毋能役,嵓分草草缘。放渠藜六尺,销得屋三椽。雪尽收茶早,云晴拾菌鲜。有时临近涧,揎手弄潺湲。”其中一项内容是“雪尽收茶”,可见惠安寺产茶。

证道寺在剡县五龙山,五龙山在县西西白山之西,所在环境亦属绝奇:“证道寺居五龙山峭崖绝壁,上攀云霄,竹树荫蔽,前有阴涧,来自宝寿山,注于龙潭,潭有五山,中有晋高僧白道猷道场。”五龙山证道寺“山中产茶,不在日注下,取潭中水瀹茶,尤绝奇。”⑫所产之茶不在大名鼎鼎的日铸茶之下。所产茶名当即《剡录》卷十《茶品》所列的五龙茶。

剡茶在唐中期时即已闻名,皎然著名的茶诗《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便是因为饮剡茶而作: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⑬

琼蕊仙浆一般的剡茶,引发了皎然无限的诗情与哲思,得以写下这首千古传唱的“茶道”第一诗。剡茶的品质、滋味可见一斑。

入宋,越州日铸茶名大盛,需求大增,日铸山所产渐不敷用,品质类同的剡茶甚至直接被用来当作日铸茶。《剡录》作者高似孙在日铸岭日铸寺听寺僧言道:“吾左右岩坞能几何?茶入京都奉台府、供好事者,何可给?盖取诸近峰,剡居半。”原来当宋之世所用日铸茶多半是剡茶。若探究剡茶何以精美绝奇的原因,则在于水:“建溪、顾渚溪,以茶名者,水也。剡清流碧湍与山脉络,茶胡不奇?余留剡几年,山中巨井清甘深洁宜茶,方外交以茶至者皆精绝。”⑭山好,水好,才使所产剡茶精好。(剡县另一名茶“真如茶”,或即产于真如寺)

三、杭州佛寺名茶

杭州诸佛寺所产茶,最早见于陆羽《茶经》:杭州“钱塘生天竺、灵隐二寺”,五代至北宋初年更见有名。最早见诸诗文及方志所载者有:宝云庵的宝云茶,下天竺香林洞的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的白云茶,宝严院垂云亭的垂云茶,属县径山寺的雨前茶,等等。⑮直到明朝嘉靖时,宝云、香林、白云、垂云诸茶,虽已不如龙井茶那么有名,但仍然还是杭州的名茶。⑯

宝云庵在宝云山,宋乾徳二年 (964)时吴越王钱俶建,名千光王寺,雍熙二年 (985)改今额。所产宝云茶为时人所重。王令有诗《谢张和仲惠宝云茶》:“故人有意真怜我,灵荈封题寄华门。与疗文园消渴病,还招楚客独醒魂。烹来似带吴云脚,摘处应无谷雨痕。果肯同尝竹林下,寒泉犹有惠山存。”⑰记所得赠雨前宝云茶,煎烹带云脚,饮之能消渴醒魂。

下天竺寺由东晋慧理于咸和五年 (330)所创下天竺翻经院而来。隋开皇十五年 (595),僧真观法师与道安禅师建,号南天竺。唐宋两代寺额几经更改,至南宋理宗宝祐二年 (1254)改赐天竺灵山教寺为额。寺有香林洞——岩下石洞通人往来,天竺出茶号香林茶。

上天竺灵感观音寺位于白云峰下,后晋天福四年 (939),吴越钱忠懿王建天竺看经院,北宋嘉祐 (1059-1060)末,杭州太守沈文通以辩才法师元浄为其主,奏请于朝以教易禅,赐名灵感观音院。寺外有“观音泉,在大士殿北,其味甘,专以瀹茗。”白云峰常有白云笼罩,所产白云茶甚为佳品。林逋《尝茶次寄越僧灵皎》记白云茶:“白云峰下两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静试恰看湖上雪,对尝兼忆剡中人。瓶悬金粉师应有,筯点琼花我自珍。清话几时搔首后,愿和松色劝三巡。”⑱

宝严院在七宝山,后唐清泰二年 (935),吴越钱氏建,名瑞隆,北宋治平二年 (1065)改今额。寺有垂云亭、借竹轩等。垂云亭产垂云茶,苏轼有诗《僧怡然以垂云新茶见饷报以大龙团仍戏作小诗》记垂云茶:“妙供来香积,珍烹具大官。拣芽分雀舌,赐茗出龙团。晓日云庵暖,春风浴殿寒。聊将试道眼,莫作两般看。”⑲

杭州“南北两山及外七邑诸名山,大抵皆产茶”,且多产于名寺。径山寺在杭州下属七县之一的余杭县北,《图经》:径山乃天目山之东北峰也,中有径路,后通天目,故名径山。“径山寺僧,采谷雨前者,以小缶贮送。”⑳径山寺的雨前茶,是杭州下属七县名山名茶的代表。

苏轼两度在杭州任职,一为通判,一为知州。于佛于茶都有不解之缘的苏轼,在杭州经常游历诸寺,而游寺多饮茶,因而写下多首与佛与茶有关的诗。《游诸佛舍一日饮酽茶七琖戏书》为其尤者:“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㉑

四、台州佛寺名茶

台州佛寺亦多名茶。据南宋陈耆卿《嘉定赤城志》记载,台州黄岩县“崇善院,在县东南八十里,乾徳五年 (967)建,太平兴国七年 (982)赐额兴善,治平元年 (1064)改今额。并寺有巨麓,曰紫高,产异茶。”而临海县宝严院的茶更是得到宋代茶道大家蔡襄的认可:“宝严院,在县北九十二里,旧名茶山,宝元中 (1038-1039)建。相传开山初,有一白衣道者植茶本于山中,故今所产特盛。治平中 (1064-1067),僧宗辩携之入都,献蔡端明。襄谓其品在日铸上,为乞今额。”㉒寺院甚至能因其所产名茶而得到寺额,而敕赐寺额是宋代寺院合法存在的法律依据。

据学者研究,宋代寺院多有植树之举,一是有其实际的经济效用和利益,二是可以助寺山森秀,三是可以保持水土维持生态。[1]植茶其实也有以上植树的这些效益,不过文献中未见寺院僧徒大量植茶的记载。虽然如此,今人还是可以从日本入宋僧成寻的日记中窥见一斑。

成寻(1011-1081)是日本藤原时平的曾孙,岩仓大云寺主持。1060年成寻梦明神谕示他入宋,便立志要入宋求佛法。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成寻终于得以成行。五月十三日,成寻到达天台国清寺,寺主、副寺主、监寺率领寺僧数十人前来迎接,入寺即请喝茶。十八日,成寻登上天台山最高峰,看见“苦竹黤黮,茶树成林。”[2]可知在宋代两浙寺院山林,亦有大面积的茶树林。

总之,宋代浙江各地的佛教寺院普遍种茶,凭藉其所处地理与自然环境的优势,因了佛教僧徒对于茶的热情,产生出众多的名茶,为在两宋达到极盛的茶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对于佛教,对于茶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僧侣日常生活饮茶,与面向僧俗两界的施茶,更加丰富深厚了宋代茶文化发展的土壤。而两浙寺院名僧大师,与宋代文人士大夫的茶交往,对宋代禅茶文化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到中国式茶禅的性格。宋代禅寺茶礼仪规,更使宋代两浙佛教寺院的茶文化形成别样的风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径山茶宴,随入宋僧南浦绍明传到日本,㉓成为宋代浙江佛教与茶域外之花的最初萌芽。

注释:

① 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八十五。

② 分见《全唐诗》卷三五六、卷六四四。

③ 《清异录·茗荈门·圣赐花》

④ 《全唐诗》卷五二二。

⑤ 《西湖游览志馀》卷十四。

⑥ 赵明诚《金石录》卷二十九《唐义兴县重修茶舍记》。

⑦ 左文质《吴兴统记》,谈鑰《嘉泰吴兴志》卷十八引录其部分文字。

⑧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四。

⑨ 许次纾《茶疏·产茶》。

⑩ 《嘉泰会稽志》卷一七《日铸茶》。

⑪ 《栾城集》卷九《宋城宰韩秉文恵日铸茶次前韵》。

⑫ 以上所引文皆见宋高似孙《剡录》卷八。

⑬ 皎然《杼山集》卷七。

⑭ 《剡录》卷十。

⑮ 《咸淳临安志》卷五八《特产·货之品》。

⑯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卷四《南山胜迹·老龙井》。

⑰ 《全宋诗》卷七○六。

⑱ 《林和靖集》卷三。按:《咸淳临安志》卷五八《特产·货之品》白云茶条下载东坡诗云:“白云峰下两枪新”,误。后诸书文皆引此句作苏轼作者,或言诗题为东坡《和茶诗》,或言句为东坡诗残句,当皆沿此误。

⑲ 《东坡全集》卷十八。

⑳ 《咸淳临安志》卷五八《特产·货之品》。此语紧接所引苏轼诗后,有论者便将其归为东坡之语。按索苏轼诸集,皆不见。

㉑ 《东坡全集》卷五。

㉒ 分见《嘉定赤城志》卷二十八、卷二十九。

㉓ 山岡浚明《类聚名物考》第四卷。

[1] 黄敏枝.宋代佛教寺院与地方公益事业[M]//宋代佛教社会经济史论集.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9.

[2] 成寻.参天台五台山记[M].白化文,李鼎霞,校点.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8:29.

Abstract:Zhejiang is an important venue for Buddhism in Song Dynasty.There aremore than four hundredsof Buddhist temples in Hangzhou.Tea treeswere cultured popularly in Song Dynasty since the largemountain area in Zhejiangprovince.According to the record,a total of 12 statesmore than 60 counties cultured tea p lants,and tea p roduction ranked top in thewhole country.A-mong them,many teas in Zhejiangwas cultured by templemonks,such as in Huzhou,Hangzhou,Taizhou and Yuezhou.Those tea products,since came from temple,only supplied for monks and their guests,which enriched the tea activities and tea culture.It also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tea culture in Song Dynasty.

Key words:Song Dynasty;tea;Buddhist tea;Zhejiang tea

Zhejiang Buddhist Templesand Tea in Song Dynasty

SHEN Dongmei

(History 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100732,China)

G112

A

1671-2714(2011)01-0066-05

2010-10-22

沈冬梅 (1966-),女,江苏仪征人,副研究员,历史学博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

(责任编辑 关剑平)

DO I:10.3969/j.issn.1671-2714.2011.01.013

茶植于山,中国的寺庙多在山中,佛教与茶在地理上便有了一种自然的亲近。而且传说中茶与禅宗还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印度僧人菩提达摩于公元 475年来到中国,在嵩山面壁 9年,成为中国禅宗的开山祖。日本茶道界曾传说达摩亦是茶的始祖。这种传说几乎没有一丝靠得住的成份,但禅僧们对于茶的热情却是不争的事实。

茶在佛教中有四类应用:一是供佛,二是僧徒自饮,三是待客,四是布施。寺院用茶,或由官府赐给,或由信徒施舍,或由僧徒自种,其中以僧徒自种为主。僧侣种茶的最早记录,相传是西汉吴姓僧人理真法号甘露大师者在四川蒙顶所种蒙顶茶:“昔普惠大师,生于西汉,姓吴氏,挂锡蒙顶之上清峰,中凿井一口,植茶数株。此旧碑、图经所载为蒙山茶之始矣……号甘露大师……宋淳熈十三年……孝宗累加封普惠妙济大师。”①唐代茶神陆羽《茶经·八之出》记湖州凤亭山伏翼阁飞云、曲水二寺,常州圈岭善权寺,杭州钱塘天竺、灵隐二寺,剑南彭州九陇县马鞍山至德寺皆产茶。

猜你喜欢
产茶名茶佛寺
2022年1月世界主要产茶国家和地区茶叶产量
2021年12月世界主要产茶国家和地区茶叶产量
2021年7月世界主要产茶国家和地区产量
2021年2月世界主要产茶国家和地区茶叶产量
巴渝古文化·千佛寺摩崖造像
古交千佛寺戏曲碑刻浅论
意静不随流水转,心闲还笑白云飞——佛寺山水楹联
永顺園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永顺园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永顺园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