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现代粮食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1-02-09 09:24张月华
中州大学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河南省粮食运输

张月华

(中州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郑州 450044)

粮食物流是指粮食从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到消费领域的整个流通过程及其一切增值活动。它涵盖粮食生产布局、品种流向的确定、购销粮食的摆布、粮食实体运动所必需的装卸存运及加工增值等环节。

一、发达国家粮食物流分析

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国和贸易国对粮食物流一直给予高度重视,无论是粮食物流理论研究还是实际运作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从世界范围看,粮食物流一年约是 2.2亿吨的流动规模,主要从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等国流出,流向世界各地。

1.粮食物流实现四散化

发达国家的粮食物流已基本实现了“四散化”,即散装、散卸、散运、散存。从粮食储存方式看,无论是农场仓库、收纳库还是港口终端库的粮食储存,基本都是散存。粮仓主要采用适合散粮进出的立筒仓、浅圆仓和钢板仓等。从粮食装卸方式看,粮食接收、发送都是散装为主。从粮食运输方式看,无论是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和水路运输均采用散粮运输。

2.以跨国企业为主体的粮食物流体系

美国 5大粮商是粮食物流的实施主体,其粮食贸易量占全国的 80%以上。嘉吉公司每年承担的粮食出口量约为3000万吨。在全国 39个重点粮食港口终端库的 530万吨仓容中,嘉吉占 41%,ADM和安德森公司各占 9%。大型港口终端库每年粮食出口周转量都在 100次以上。各大粮商在粮食物流体系中,都承担着从粮食收购、集并、仓储、运输、进出口到加工的各个物流环节的组织运作,实现了物流上下游的有效衔接。

3.现代物流技术的支撑

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以信息技术、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物流技术格局。企业的物流作业中铲车、叉车、货物升降机、传送带等机械的应用程度较高;配送中心的分拣设施、拼装作业安排犹如生产流水线一样,有的已经使用数码分拣系统,大大提高了物流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4.一体化的运作过程

美国的粮食物流是基于农业供应链的一体化运作,大型粮食企业拥有全球或间接控制大量粮食物流资源设施,构成一个横跨多区域的庞大粮食物流体系,提高了整体协同的效能与物流效率。澳大利亚粮食收购站和港口中转站完全按照粮食种植区域和粮食的流向,通过铁路、公路连接乡村收购站和港口中转站形成网络,国内粮食物流从农场到收纳库,或直接由农场运到国内加工厂,按固定的包装和型号加工成面粉,直接送到需求者手中,粮食的产供销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运作。

5.行业协会的促进作用

发达国家构建了半官方性质的全国性粮食物流协调组织,监视世界市场,协调本国粮商,最大程度地获取粮食出口效益。如美国谷物协会,其主要职责是帮助美国农民和粮商开拓国际和国内市场,向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提供关于美国粮食质量和品质的培训,为美国大麦、玉米和高粱开发新的食品和工业用途,努力为美国谷物在市场上的竞争消除贸易障碍。

二、我国粮食物流的发展趋势

受粮食生产流通及交通运输和物流技术发展的影响,我国粮食物流有了较大的变化,并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1.粮食物流模式由横向递进向纵横并存转变

当前,粮食物流模式分为两种,横向递进模式和纵向直达模式。前一种模式注重物流组织在行政区内的横向发展,并按流通环节逐层传递。流通时间长、环节多,多次落地储存,层层传递加价。后一种模式注重纵向直达,由一个大粮食经销商来完成整个物流过程。纵向粮食物流模式不仅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物流成本,还有利于追根溯源,保证粮食质量。前些年我国粮食物流属于第一种模式。近几年由于推行从田间到餐桌的纵向全产业链经营模式,我国粮食物流正由横向递进模式向纵横并存模式转变。

2.粮食流通方式向四散化方向发展

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和提高物流效率的要求,对物流设施的技术改造投入将加大。国内东北区域和河南省等区域已经开始采用散粮运输,散粮运输提高粮食流通的效率,节约成本,降低损耗。《全国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国原粮运输中散粮流通比例由目前的 15%提高到55%,跨省散粮流通比例由目前的 20%提高到 80%,基本实现主要跨省粮食物流通道的四散化管理。因此,四散化是粮食物流的发展方向。

3.粮食市场体系和交易方式不断演化

近年来,我国粮食市场体系不断向纵深发展,在现货交易的基础上,粮食期货交易的品种逐渐增加,交割仓库也不断扩大覆盖空间。一些重要粮食品种的期货交易在电子商务的支持下,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粮食现货交易也以“B to B”的形式在网上开展。这些交易方式要求粮食物流提供更及时、灵活、有效的服务。

4.粮食转化加工向产区转移明显

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和粮食运输价格的不断提高,使东南沿海等销区粮食转化加工的优势减弱,出现了粮食转化加工由销区向产区转移的趋势。产地加工优势正在显现,它减少了物流环节和物流量,促进了副产品综合加工利用,也促使粮食运输形态和发运地点发生变化。原粮运输减少,成品粮流通比例增加,发运地点由原来的粮库向粮食加工厂转移,流通技术和物流设施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三、河南省粮食物流的现状

1.粮食流量

河南省粮食流通量较大,全省粮食商品量在 3000万吨以上,商品率高达 60%左右;中央储备粮在河南省储备规模占全国的 1/10,每年有 1000万吨以上的粮食调出省外。从品种看,河南省小麦为净流出,玉米、稻谷流出流入均有,主要为品种调剂。从调往省外粮食分布上看,调往周边省份的数量较大,运输距离一般在 300千米左右。其中,调往华南地区数量占省外销售总量的 50%,西部地区占 10%,华北地区占 20%,华东地区占 20%。

2.粮食物流基础设施

截至 2008年底,河南省粮食系统有各类粮食仓库 2748个,总面积 6333万平方米。按仓容规模划分,10万吨以上的粮库 34个,5-10万吨的粮库 96个,2.5-5万吨的粮库156个,其余为 2.5万吨以下的粮库。按专用设施划分,有铁路专用线的粮库 62个,专用线总长度 100300米,有效长度 51880米。全省现有各类粮库仓容 1900万吨,其中房式仓 1630万吨,立筒仓 50万吨。河南省国有粮食企业有效仓容 2530万吨,各类粮食仓储机械设备 32791台 (套),已安装微机管理系统的库点 1020个,已安装微机检控系统的库点400个。

3.粮食运输方式

河南省的粮食流通主要通过汽车和火车两种运输方式。汽车散粮运输主要用于省内短途销售,还用于省外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和西部地区,汽车运量大约占运输总量的 2/3。火车包粮运输用于省外长途销售,如西部、南部、西南部、东南部地区,火车运量大约占运输总量的 1/3。据统计全国 18个省 (市)均销售河南的粮食。目前,我国粮食从产区到销区的物流成本占粮食销售价格的 20%-30%,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左右。

四、河南省发展粮食物流的优势

1.粮食资源优势

河南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大省,1998年以来粮食面积稳定在 1.35亿亩左右,总产基本稳定在 4000万吨以上。河南 2010年粮食播种面积 14610.26万亩,粮食总产量543.7亿千克,连续 12年居全国第一。近年来,河南省粮食消费量增长幅度低于粮食产量增长幅度,粮食商品量和结余量逐年增大。2008年河南省粮食商品量 300亿千克左右,销往省外原粮 112.5亿千克。到 2015年,按河南粮食生产能力达到 600亿千克计算,预计粮食商品量将达到 400亿千克以上,商品率达 70%以上。随着粮食产销盈余不断扩大,相当部分的增产粮食可以作为商品粮调出省外。从粮食物流的客体看,无论是跨省粮食流通还是省内粮食流通,粮食物流数量巨大,并且将逐年增加,为粮食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交通区位优势

河南省区位优势十分明显,郑州是全国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交通枢纽,拥有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相结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尤其是全国公路交通枢纽中心:2009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 4860千米。京珠和连霍高速公路、107和 310国道在此交汇,省会郑州与 18个省辖市已实现了高速公路的贯通。京广、陇海铁路在此交汇,全国铁路主通道有“三纵三横”贯穿河南,铁路通车里程4038千米。郑州拥有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郑州北站和全国最大的铁路零担货物中转站——郑州东站。郑州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货物集散地,为大宗粮食交易和发展粮食现代物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3.粮食信息优势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是经国务院批准的我国第一家国家级粮食批发市场,该市场开辟了场内交易与网上交易相结合的粮食交易新渠道,已经成为国家储备粮、最低收购价粮食等政策性粮食的重要交易平台。河南省粮食交易物流市场通过完善连接省市粮食部门的信息网络,推动了区域粮食散运物流信息化,发展成为电子商务、仓储物流、融资结算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复合型粮食批发市场。郑州商品交易所形成的“郑州价格”被誉为全国粮食价格变动的晴雨表。中华粮网是国内粮食行业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电子商务门户网站之一,在探索和研究应用信息化手段促使物流与电子商务的结合方面取得初步成果。这些都为粮食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粮食产业化优势

河南省粮食市场主体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部分食品领域大型工商企业的粮食物流部门逐步剥离成为独立的粮食物流企业,中粮集团等中央大型粮食物流企业进驻河南。河南省食品生产和加工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河南省食品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 14.7%,经济总量连续 4年位居全国第二位。2010年上半年,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已经发展到 30763家,实现销售收入 3547亿元,实现利税 749亿元。涌现出了天冠、三全、思念、金苑、海嘉、金粒、白象、莲花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粮食购销加工企业集团。小麦加工转化企业个数及年加工转化能力、年产量均居全国同行业首位。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对发展粮食物流提出了更高需求,也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5.政策优势

2010年国家出台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中,建设以郑州、武汉等全国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成为《实施意见》的重点任务。河南省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的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该规划的总目标是到 2020年,粮食生产核心区用地稳定在 7500万亩,粮食生产能力达到 650亿千克。《河南省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和《河南省粮食物流发展规划》为河南省粮食物流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及《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明确了市场准入、土地、税收、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现代粮食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

三、河南省粮食物流存在的问题分析

1.运输方面

一是铁路运力紧张。据统计,河南省粮食部门平均每年向铁路部门申请 7.2万个的车皮计划,实际发出量只有 6.4万个。河南地处中原,既是全国产粮大省,又是产煤大省,受季节影响,在国家煤电紧张的情况下,国家铁路运输政策基本上是保煤不保粮。二是汽车运力不够。汽车运输只能保证本省内运输和河南邻近的华北地区,解决近距离供应问题,不能保证省外用粮企业的正常供应。河南省粮食现货贸易进场交易较少,各个贸易单位缺乏网络化的组织,不利于散粮汽车的调度,使散装专用车辆空返率高。三是运输方式落后。目前河南省散粮汽车运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散粮火车和内河散粮船舶运输尚未起步。并且河南省散粮运输只占原粮运输的 10%,大多采用包粮运输,粮食物流成本高、损耗大。

2.仓储方面

一是粮食物流设施建设缺乏前瞻性。大多数粮食物流设施建设时,对粮食发展和粮食加工转化发展研究不够,对体制和政策因素考虑不足,导致许多项目建成后由于粮情变化而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些粮食仓储设施、运输工具和中转设施之间由于分属不同企业不能有效衔接。全省国有粮食企业的有效仓容中,有 100亿千克左右的仓容为 1980年以前建设,超期服役。随着河南省粮食产量的增加,预计将有更多的粮食仓容缺口需要弥补。河南省现有完好仓容中以平房仓为主,能够适应粮食散装散运的浅圆仓、立筒仓比重很低。二是粮食储备库布点不尽合理。小型库点多,仓储保管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不高。收纳库、中转库、储备库之间没有形成仓储流通网络。

3.服务方面

一是粮食物流企业规模小。目前河南省粮食物流企业包括运输、储运等流通企业和新型的专业化粮食物流企业,现有粮食物流企业虽然经过几次资源整合,但同国际粮食物流企业相比,规模小、竞争力弱。二是粮食物流企业服务方式和手段单一。多数粮食物流企业只能提供运输和仓储,大多数粮食批发市场不能为客户提供运输服务等连带业务。三是专业人才匮乏。河南省粮食物流行业普遍缺乏高素质的现代物流专业人才。造成流通加工、信息服务、粮食物流成本控制及全程粮食物流方案设计等高层次的粮食物流服务水平不高。

4.资源整合方面

一是目前河南省大部分粮食企业独立完成从原粮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一系列粮食物流活动,制约了专业化、社会化粮食物流的发展。二是行业垄断和地区分割现象严重,粮食物流被人为分割,缺乏联系。粮食物流资源缺乏整合,各类粮食物流企业的运输、仓储等设施,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合理交流和流动,部分粮食物流资源闲置,使用效率较低。三是河南省与全国各粮食主销区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没有真正建立,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尚未形成。

四、发展河南粮食物流的对策

1.加强粮食物流设施建设

加大资金投入,是促进粮食物流发展的关键。一是建设和改造散粮中转仓和储备库。在跨省粮食物流节点和省内重要粮食集散地,建设和改造一批适应散装散卸的粮食立筒仓、浅圆仓和粮食集装箱中转站等散粮中转设施。二是建设散粮接收发放设施。依托大型粮库、粮食批发市场以及大型粮食加工企业等主要粮食物流节点,完善和建设与散粮运输车辆配套的卸粮坑、提升输送系统,提高散粮接卸能力。三是配置散粮运输工具。以实现散粮运输为目的,鼓励粮食物流企业和粮食加工企业增添散粮运输工具。四是在粮食设施中运用高科技。采用多种现代化物流技术,如运输、库存、装卸、包装、集装箱化、物流信息等;运用 ED I、条形码、GPS等完成盘点或备货工作。五是发展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整合中华粮网、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和省粮食交易物流市场的信息平台资源,扩大覆盖范围。

2.整合资源,培育大型粮食物流企业

中国粮食企业的出路就是要整合提升现有的资源,着重质量的提高和规模化,取得资源的最佳组合和利用,从而产生聚合效应。2011年 3月河南省组建了豫粮集团,其总资产 36.8亿元,净资产 9.6亿元,在全国粮食企业中位居前列。以豫粮集团为首,推进粮食企业重组整合,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河南省粮食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产业布局,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3.积极发展粮食流通加工

一是鼓励和支持河南省粮食物流企业适应粮食企业多样化需求,开展粮食除尘除杂、拆包灌包、为加工企业进行培粮、捣固脱壳等增值服务。二是鼓励粮食物流企业进货后将粮食按品质分类储存,根据粮食加工企业的需求,按品种、品牌和品质进行搭配。三是鼓励河南省粮食企业拓展服务领域,发展粮食制成品物流。针对城乡居民食品优质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创新服务模式,调整产品供应结构,生产小包装精装粮食产品、绿色粮食产品等。四是实施粮食的品牌战略。粮食品牌是现代粮食物流重要的条件之一,是流向市场的准入证,能给粮食企业丰厚的回报。

4.形成粮食物流产业链

产业链是现代粮食物流发展的主要模式,在今后的粮食物流发展中,要建立粮食供应链管理中的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形成“农户→粮食收储企业→粮食加工企业→食品加工企业”的产业链,由合作伙伴关系中的核心企业将粮食的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河南省粮食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引导大型粮食产业化经营企业,以满足城乡居民对食品优质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为目标,创新技术、经营、管理和服务,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

5.发挥粮食行业协会的作用

发达国家的粮食行业协会在协调政府、经营者、消费者之间关系和为企业服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国粮食行业协会的活动目前还仅限于包括物流在内的流通领域,随着粮食生产的发展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推进,其服务功能还将向生产和消费延伸。政府要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功能提供必要的条件,通过行业管理授权,发挥行业协会在企业经营、市场监管、行业自律、行业标准制定、学术研究与交流等方面的组织协调作用。

总之,通过构建河南省现代粮食物流体系,以降低粮食流通成本,提高粮食流通效率,以及时应对粮食市场波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1]吴志华.中国粮食物流研究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2]高铁生.粮食安全视角下我省粮食物流发展对策 [J].中国流通经济,2009(6).

[3]孙宏岭,张大利.中国粮食物流 60年 [J].中国粮食加工,2010(2).

[4]刘笑然.当前我国粮食物流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粮食经济,2010(6).

[5]郭相春.河南粮食物流中心社会经济效益之评价 [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10).

[6]柳赵郑.河南省现代农业物流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9.

猜你喜欢
河南省粮食运输
珍惜粮食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我的粮食梦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