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D二聚体影响因素的研究

2011-02-07 09:11罗华张赤姜春玲张卫星
当代医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纤溶二聚体基线

罗华 张赤 姜春玲 张卫星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反映了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最常见于血栓病,近来发现手术、肿瘤、感染等其他病时均可升高;对其监测和适时干预,能避免发生严重的血栓性疾病。入住ICU的重症患者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比例高,SIRS状态下高D二聚体水平受原发和继发病多因素影响,并与预后差密切相关[1]本试验是开放和前瞻的研究,是D二聚体规律性及多重影响因素关联的定量研究,通过动态观察ICU复合病变患者SIRS状态下不同时点D二聚体变化,摸索影响D二聚体水平的的多元回归方程并评估各因素影响力大小,以便临床识别主要影响因素、采取干预措施改变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6月1日~2010年7月30日入住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综合ICU符合 SIRS的患者162例。男性62例 女100例。平均年龄(59.4±19.17)岁。凡符合下列2项或2项以上表现者可诊断SIRS:①体温〉38℃或〈36℃;②心率>90次/m in;③呼吸≥20次/m in或PaO2<4.3k Pa;④白细胞总数〉12×109/L或<4×109/L,或中性粒细胞〉0.10。入选原发病包括非栓塞性疾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COPD、肺间质病、脑炎、脓毒症(SEPSIS)、恶性肿瘤、脑出血、消化道出血、肠梗阻、胰腺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复合外伤、一般术后患者)和栓塞性疾病(脑栓塞、心梗、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其他部位血栓)两大类,按以上原发病组合程度不同,分为非栓塞病为主(20例)、栓塞病为主(23例)、全部为非栓塞病(99例)和全部为栓塞病四组复合病变;另有单纯病变20例(包括栓塞1例、非栓塞19例)。按SEPSIS划分,有感染48例,无感染114例。使用抗凝药和止血药各35例。

1.2 方法

记录所有入选者生命体征、原发病及合并症;记录止血或抗凝药使用情况。记录所有入选者基线血样数值: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电解质、血气分析、CRP、D二聚体水平、凝血四项。每6h一次复查血常规、CRP、D二聚体水平和凝血四项,连续5d。采用枸橼酸钠抗凝管收集静脉血样4m l;采用美国C1500凝血仪和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水平。

1.3 统计学处理

以SPSS13.0版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差异比较均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选择双侧检验)。把年龄、性别、基线心率、呼吸、体温、基线心肌酶(CK-M B)、基线氧合指数、白细胞平均值(W BC100)、C反应蛋白平均值(CRP100)、谷丙转氨酶平均值(ALT 100)、肌酐平均值(CR100)、SIRS状态、SEPSIS状态、原发病、用抗凝剂或止血药情况作为自变量,D二聚体平均值(D100)作为因变量,采用ENTER法引进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基线CK-MB、基线氧合指数、W BC100、CRP100、ALT100、CR 100和D100等变量通过自然对数(ln)转化引进方程。对具有分层的非连续变量(性别、SIRS状态、SEPSIS状态、原发病、用抗凝剂或止血药情况作等自变量)采取哑变量转化同时引进多元回归方程。所有自变量与因变量做Pearson相关性与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摸索影响D二聚体的多元回归方程。

2 结果

定量自变量和因变量经自然对数转换后均符合正态分布。年龄、男性、基线心率、呼吸、基线CK-M B、基线氧合指数、W BC100、CRP100、A LT 100、CR 100、SIRS状态、SEPSIS状态、原发病、用抗凝剂或止血药情况等自变量不仅和D100相关,而且和常数项全部进入回归方程。但有临床意义且相关性较密切的正向因素只有原发病、A LT 100、CR 100、W BC100、CRP100、SEPSIS状态和用药情况等7个;其中CRP100、抗凝剂或止血药的使用、ALT100及SEPSIS状态等四个相关系数兼具统计学意义。回归方程为:lnD100=0.276×lnCRP100+0.250×使用止血药+0.223×SEPSIS+0.193×年龄-0.251×基础心率-0.151×男性-0.258×使用抗凝药+4.912(R2=0.421,校正R2=0.234 P=0.008)。相关性最强和回归系数最高的定量变量均为CRP100。见表1。

3 讨论

3.1 应激状态

(1)应激引起的SIRS可引起凝血-纤溶-炎症-血管内皮损伤等连锁反应,D二聚体常被视为反映体内SIRS时高凝状态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SIRS程度高者有更高的D二聚体水平和较差的预后[1]。“有SIRS”自变量的相关系数大于0再次证实SIRS和D二聚体有关。(2)SIRS反映了是应激导致心率、呼吸频率、体温和WBC异常的综合效果。本试验示体温变化相关性不强,心率、呼吸呈负相关,W BC变化呈正相关;D二聚体水平归根结底与能导致W BC升高的原发病有关。W BC数值反映了炎性水平,D二聚体水平随其升高提示非血栓病的SIRS患者通过急性炎性因子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微血栓形成。

3.2 全身脏器功能

重症患者常存在脏器功能不全。研究引进了代表心脏损伤(CK-MB)、呼吸弥散(氧合指数)、肾脏(CR)和肝脏(ALT)四大脏器功能的自变量。结果显示ALT关系最密切,CR次之,CK-MB弱相关,氧合指数则呈负相关。(1)肝功不全者由于其凝血因子合成不足,会导致出血和启动凝血-纤溶的正反馈过程,D二聚体继发升高。引起高凝的肝病如肝癌可通过分泌促凝因子,导致纤溶亢进D二聚体上升,其程度与其慢性肝功不全的严重呈正相关。肝衰时,解毒作用下降,炎性因子和病原可损伤血管内皮激活凝血;同时肝脏清除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能力下降,也导致纤溶亢进和D二聚体升高。以上情况都说明肝功不全和D二聚体变化有密切正相关。(2)对肾功不全与D二聚体的正相关的理解:肾功能正常时有活跃的纤维蛋白降解和纤溶酶的活化;但当肾衰时,纤维蛋白降解减少,循环中的D—二聚体代谢半衰期延长,水平偏高;部分伴随肾功不全的肾病综合症也有高凝倾向。另一方面SIRS患者高水平的D二聚体暗示肾血管内皮损伤严重,并发肾功不全更常见[2]。(3)发生于冠脉循环的心梗与体循环和肺循环相比,循环和血栓小,D二聚体升高一般没有后两者明显。同时,CK-MB间接反映缺血性心舒张功能不全,对体循环的血液动力学参数影响较收缩功能不全小,故CK-MB与D二聚体弱相关。(4)氧合指数和D二聚体之间呈现负相关系数,说明伴随氧合好转D二聚体水平下降。两者相关性弱,又说明低氧血症本身可能会引起D二聚体升高,但幅度不大;低氧血症者D二聚体不高或升高不明显还和原发病有关。本试验中部分低氧血症患者原发病为COPD、肺不张和胸腔积液,基础病变在于肺实质而非肺血管,血管内皮没有直接损伤,所以即使出现低氧血症,D二聚体也变化不大。

3.3 用药情况

本研究显示D二聚体与使用止血药呈强正相关,即止血药可促使新鲜血栓形成和D二聚体升高,有利于减少出血,但结合前面的SIRS研究推测,不恰当的使用止血药是否会通过升高的D二聚体强化了SIRS过程,影响预后,需要进一步关注。对于使用抗凝剂的患者,可以抑制新鲜血栓形成导致D二聚体线性下降,此为负相关作用。该关系提示:对严重脓毒症(SEPSIS),使用抗凝剂有可能降低D二聚体、缓解微循环血栓形成和减少炎症损害。2008年严重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治疗国际指南建议:对脓毒症诱导的器官功能不全伴有高死亡危险临床评估(APACHE II≥25或多器官功能不全)的成年患者,如果没有禁忌证,可以使用具有抗炎活性的抗凝因子活化蛋白C治疗脓毒血症[3]。

表1 各自变量与因变量lnD100的相关和回归系数

3.4 原发病

(1)本试验涉及的原发病病种近20种,但按复合病变性质大致可分四组。试验结果显示原发病也是导致D二聚体异常的原因之一,非血栓病变同样引起D二聚体上升。(2)本课题对SEPSIS的定性研究发现,存在SEPSIS者D二聚体升高更明显,与国外肺部感染的类似试验结果接近[4]。暗示了非血栓病患者D二聚体升高的病因和机理有别于血栓病。感染的患者由于体内炎性因子过度激活,会损伤血管内皮,引起微循环血流缓慢、微血栓形成及脏器衰竭[5],故有可能引起D二聚体升高,其形成和发展是“炎症损害”的结果,是凝血因子和免疫细胞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3)非血栓性疾病D二聚体升高的原因是多样的,肿瘤患者与肿瘤细胞因子促凝有关,感染患者与细胞因子炎性损伤有关,外伤术后患者与血管损伤修复有关,肝病患者可能与纤溶增高有关[6]。在众多的病因中,炎性损害与D二聚体变化关系最密切,可以通过本模型中CRP高相关系数体现出来。(4)血栓病患者的D二聚体规律性曲线呈骤升缓降型,高峰持续时间短,低水平的下降支持续时间长;而非血栓病SIRS患者的曲线呈骤升骤降型,有多个高峰且持续长。所以,血栓病患者在观察期内D二聚体平均水平有可能较非血栓病患者低;同时由于下降支持续时间长,随时间发展,D二聚体越降越低,因而呈现负相关。

3.5 炎症状态

CRP是炎症和组织损伤的非特异性标志物。其敏感性高,在各种急性炎症、组织损伤、心肌梗塞、手术创伤等疾病发作后数小时迅速升高,病变好转后又迅速降至正常,其升高幅度与炎症和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本研究中,CRP不仅比WBC相关性好,而且其水平变化与D二聚体变化是本模型相关性中最强的。把变量W BC、SEPSIS状态和CRP结合起来,足以证明在非血栓病患者中,炎性因素是导致D二聚体升高的最主要因素。

3.6 其他因素

本研究发现性别和年龄变化与D二聚体轻度相关,年纪大者D二聚体轻度升高;其相关系数接近0,其临床病理意义不明。

3.7 回归研究

由回归系数大小排序提示 D-二聚体水平依次受原发疾病(血栓病或感染)、伴随状态(应激、炎症)、用药情况(止血药、抗凝药)和脏器功能状态(肝功能)等因素影响,炎性反应可能是导致高水平D二聚体的主因,与相关性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多元回归方程决定系数R2=0.421,提示该模型不足以全面揭示D二聚体的变异,尚存在其他影响因素。

4 小结

D二聚体对多种疾病的诊断和预后有指示意义[7]。本研究以非栓塞的复合病变为主,总结了SIRS时D二聚体主要受伴随炎症状态、用药情况、脏器功能状态和原发疾病等多因素影响,明确了炎症因素影响最大。上述结论为今后避免D二聚体升高改善预后的治疗奠定了思路:治疗原发病、保护脏器功能、减少应激和炎症反应、避免不合理用药以降低异常升高的纤溶。本试验在样本量、自变量和回归模型的选择上仍存在不足,结论适用人群有限,需要深入研究。

[1]Iba T,Gando S,Murata A.Predicting the severity of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associated coagulopathy with hemostatic molecular markers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injury markers[J].J Trauma,2007,63(5):1093-1098.

[2]García-Fernández N,Montes R,Purroy A.Hemostatic disturbances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and associated acute renal failure(ARF)[J].Thromb Res,2000,100(1):19-25.

[3]姚咏明,黄立锋,林洪远.《2008国际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概要[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8,20(3):17-21.

[4]Querol-Ribelles JM,Tenias JM,Grau E.Plasma d-dimer levels correlate with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J].Chest,2004,126(4):1087-1092.

[5]IbaT,Kidokoro A,Fukunaga M.Association between the severity of sepsis and the changes in hemostatic molecular markers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damage markers[J].Shock,2005,23(1):25-29.

[6]何爱芹,陈秀海.D-二聚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7(11):8.

[7]Kuo JR,Lin KC,Lu CL.Correlation of a high D-dimer level with poor outcome in trau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J].Eur J Neurol.2007 Oct;14(10):1073-1078.

猜你喜欢
纤溶二聚体基线
过敏性紫癜儿童凝血纤溶系统异常与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美国FDA批准Ryplazim用于成人和儿童治疗1型纤溶酶原缺陷症
航天技术与甚长基线阵的结合探索
一种SINS/超短基线组合定位系统安装误差标定算法
一种改进的干涉仪测向基线设计方法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在妊娠高血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