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雅军 严霞
28例小儿湿肺患者行骨科手术的麻醉体会
曹雅军 严霞
目的观察28例小儿湿肺患者行骨科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我院 2009至2010两年来住院的 28例小儿湿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骨科手术后双肺通气和单肺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后的血氧饱和度(SaO2)和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结果手术 1h后,观察组的 PETCO2显著低于对照组,t=11.07,P<0.001;SaO2的差异没有显著性,t=1.04,P=0.309。术中吸痰 30s后,观察组患儿的 PETCO2值显著低于对照组,t=16.03,P<0.001;SaO2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2.07,P=0.048<0.05。结论对小儿湿肺患者骨科手术行双肺通气对患儿呼吸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单肺通气。
小儿,湿肺;骨科手术;麻醉
由于小儿身体机能发育不健全,小儿支气管和气管通常较细,传统的成人湿肺的双腔支气管导管、填塞导管和单腔支气管插管等治疗方法不适用于患儿,容易造成较大的损伤,出现容易错位、对位难和导管管腔易打折的问题[1]。因此,提高小儿湿肺手术患者的麻醉成功率对于小儿湿肺患者手术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 2009~2010两年来住院的 28例小儿湿肺拟行骨科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 15例,女13例。患儿年龄在 3~12岁之间,平均(5±3.1)岁。湿肺病程在 2月 ~10年之间,平均(4.7±3.6)年。患儿在我院行锁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 9例、暴裂性脊柱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9例、肱骨骨折内固定术 5例、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5例。
1.2 研究分组 采用完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 28例小儿湿肺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14例。观察组患儿进行手术后双肺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术后单肺通气,另一侧使用喷射高频氧气。其中 5例患儿采用右侧湿肺术中左肺通气,9例患儿采用左侧湿肺术中右肺通气。
1.3 麻醉方法 对于吵闹不合作的患儿先进行基础麻醉。之后肌内注射 5mg/kg的氯胺酮进行麻醉。对于配合麻醉的患儿无需基础麻醉,可直接进行麻醉。采用 0.1mg/kg的咪达唑仑、2mg/kg的丙泊酚、4μg/kg的芬太尼、0.5mg/kg的阿曲库铵。麻醉插管后采用 F18-20bpm、100%的氧浓度和 10m l/kg VT对患儿进行 IPPV通气治疗。
1.4 麻醉监测 采用美国 Philips MP30牌多功能监测仪进行 NBP、HR、ECC、PETCO2和 SaO2的连续监测,记录患儿麻醉前、手术 1h和术中吸痰 30s后指标值。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描述,采用 t检验进行比较,以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手术 1h和吸痰 30s后的SaO2和 PETCO2的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可见,手术 1h后,观察组患儿的 PETCO2值显著低于对照组,t=11.07,P<0.001;观察组患儿的 SaO2值与对照组的差异没有显著性,t=1.04,P=0.309。吸痰 30s后,观察组患儿的 PETCO2值显著低于对照组,t=16.03,P<0.001;观察组患儿的 SaO2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2.07,P=0.048<0.05。
表1 两组患儿手术 1h和吸痰 30s后 SaO2和 PETCO2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手术 1h和吸痰 30s后 SaO2和 PETCO2的比较(±s)
分组 手术 1h后吸痰30s SaO2 PETCO2 SaO2 PETCO2观察组 97±2 5.4±0.67 98±3 5.4±0.67对照组 98±3 8.1±0.62 96±2 9.4±0.65t值 1.04 11.07 2.07 16.03P值 0.309 <0.001 0.048 <0.001
湿肺患儿手术麻醉过程中,容易出现脓性分泌物和血液反流,肺支气管阻塞,造成二氧化碳蓄积和低氧血症。因此,了解湿肺患儿手术麻醉后的通气情况,促进术中血液正常流动和呼吸正常非常重要。有学者指出,对小儿湿肺患者进行支气管麻醉有利于防止呼吸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比较了湿肺患儿麻醉后单肺通气和双肺通气的通气效果,发现双肺通气组在手术 1h后和吸痰 30s后的PETCO2显著低于单肺通气组,且吸痰 30s后观察组患儿的SaO2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与相关研究[1]结果是一致的。
对湿肺患儿麻醉过程中需要注意:首先,麻醉诱导一定要够深度和平顺,防止呛咳导致呼吸道阻塞。其次,手术中也要注意随时清理气道的脓血和其他分泌物[2]。这对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有关键作用。
[1] 魏国华.小儿单肺通气的呼吸管理.中华麻醉学杂志,1992,12(曾):27-28.
[2] 徐启民,李文硕.临床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89.
441000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襄阳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