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

2011-01-30 11:50陈利君
关键词:云南建设发展

陈利君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034)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对于振兴民族地区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实现共同富裕、增强我国民族凝聚力、巩固团结平等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维护国家安全、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云南作为全国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区位条件好、资源丰富,虽然近年来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从总体上讲,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然相对滞后,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拉大。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快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十分紧迫的问题。

一、云南经济发展情况

云南是中国西南边疆的一个省份。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省有总人口4596.6万人,其中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533.7万人,占总人口的33.37%①《云南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http://www.baoshan.cn/561/2011/05/12/22@33002.htm。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242.3万人,增长8.59%;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118.4万人,增长8.37%。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不仅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获得长足发展,而且有力地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呈现出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但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落后面貌没有根本改变,与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甚至部分地区的这种差距有拉大之势,这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进入新世纪以来,云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均GDP迈上了1000美元目标,经济实力增强,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烟草、矿产、电力、旅游、生物五大支柱产业快速发展,以交通、能源、通讯、水利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对外开放取得明显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总量不断增加。2000年全省生产总值完成1955.09亿元,2010年达7220.14亿元,比上年增长12.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105.81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223.93亿元,增长15.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890.4亿元,增长11.5%。

(二)结构不断优化。2000年三次产业结构为22.3∶43.1∶36.6,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5.3∶44.7∶40.0。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的比重上升,第一产业占的比重下降。2010年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达2931.38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0.6%,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三)工农业发展迅速。2000年农业总产值完成898亿元,2010年达1805.98亿元,比上年增长4.5%。2000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697.69亿元,2010年达2606.04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46.91亿元,增长15.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037.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0%;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209.46亿元,增长15.0%。

(四)主要产品产量不断增加。2000年粮食总产量为1468万吨,2010年达1531万吨,比上年减少2.9%;烤烟产量2000年为64.61万吨,2010年达295.4万吨,增长8.4%;甘蔗产量2000年为1420.29万吨,2010年达1750.92万吨,比上年下降0.6%。另外,2010年蔬菜产量1255.03万吨,增长1.4%;茶叶产量20.73万吨,增长13.3%;鲜切花产量60.5亿枝,增长8.0%;橡胶产量33.06万吨,增长10.8%。

2000年原煤产量为2215.6万吨,2010年达9759.9万吨,比上年增长9.4%;发电量2000年为61.45亿千瓦小时,2010年达1364.85亿千瓦小时,增长16.3%;粗钢产量2000年为189.41万吨,2010年达1293.77万吨,增长23.3%;钢材产量2000年为183.71万吨,2010年达1214.99万吨,增长24.8%;十种有色金属产量2000年为74.85万吨,2010年达240.34万吨,增长11.4%;水泥产量 2000年为 1642.80万吨,2010年达5786.16万吨,增长14.7%;卷烟产量2000年为612.77万箱,2010年达714.76万箱,增长3.4%;成品糖产量2000年为 152.25万吨,2010年达179.78万吨,下降 19.7%;化肥 (折 100%) 2000年为197.22万吨,2010年达363.97万吨,增长2.0%;精制茶叶2000年为2.82万吨,2010年达12.28万吨,增长24.9%。

(五)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200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697.94亿元,2010年达5528.71亿元,比上年增长22.1%。

(六)对外贸易规模扩大。2000年外贸进出口额为18.13亿美元,2010年达133.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6.5%。其中对东盟进出口45.75亿美元,增长45.2%;对南亚进出口9.31亿美元,增长72.1%。

二、云南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绩,但应清醒地看到,当前云南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特别是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人均收入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较低、综合竞争力不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分紧迫;核心技术和高端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不强、资金短缺、资源环境等要素制约强化、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面临严峻挑战,保持经济长期又好又快发展难度增加;发展不平衡、城市化水平低、农民持续增收困难、居民收入差距大、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实现统筹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任务艰巨;区域竞争激烈、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不相适应、改善民生任务重、群众上学难看病难等民生问题依然突出,实现全面小康和走在西部前列的压力增大;社会建设相对滞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因征地拆迁、环境污染以及不同群体利益诉求等引发的矛盾和问题增多,社会管理不适应社会变化;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问题不容忽视;依法行政能力需进一步增强,一些政府部门职能转变还不到位,行政效能不高,少数干部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急功近利、以权谋私、奢侈浪费等现象,体制机制的完善需进一步加强。主要制约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总体实力不强,发展不平衡,速度慢

1.经济总量小,人均收入低。尽管近年来云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快,但综合实力有限,云南经济仍处于相对滞后的地位,与东部沿海及西部部分省份相比,差距呈拉大趋势。2010年云南人均GDP为15749元,按年末汇率折合为2378美元。而中国人均GDP达29748元。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数据,2010年中国人均GDP为4382美元,排在全球第94名。从总量看,云南GDP与四川 (16898.6亿元)、广西 (9502.39亿元)有较大差距。

2.发展不平衡。云南经济主要集中在滇中特别是昆明地区。2010年滇中GDP达4000多亿元,其中昆明达212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昆明达5000美元。

3.增长速度相对慢。近年来,云南经济经历了止跌、回升、加快发展阶段,但经济发展速度仍然较慢。2006年云南生产总值 (GDP)比上年增长11.6%,2007年增长 12.2%,2008年增长10.6%,2009年增 长 12.1%,2010 年 增 长12.3%,创近年来新高。但2010年四川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5.1%,广西比上年增长14.2%,云南比它们低。

(二)结构有待优化

1.民营经济发展水平低。2010年云南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0.6%。而四川2010年民营经济增加值达9455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占GDP的比重达5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5.7%。重庆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62%。

2.产业结构不合理。2010年云南三次产业结构为15.3∶44.7∶40.0,四川三次产业结构为14.7∶50.7∶34.6,重庆三次产业结构为8.7∶55.3∶36。云南第一产业占的比重偏高,第二产业占的比重偏低。同时,云南以传统产业为主,生产效率低,不适应市场需求。

3.工业发展差距大。云南工业经济近年来发展有所加快,2006-2010年云南省全部工业增加值从1401.57亿元增加到2606.04亿元,分别增长16.5%、17.0%、13.4%、11.2%、14.7%。但中国长期以来地区工业增长呈现“东高、中中、西低”的格局。近年来虽然中国工业经济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发展速度有所放缓,但2010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仍突破16万亿元,比2005年增加8.3万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1.7%,是同期世界平均增速的二倍多。2009年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总值中所占比例高达15.6%,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工业制造国。2010年中部、西部、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分别为18.4%、15.5%、14.9%。2010年云南工业完成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14.7%,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46.91亿元,增长15.0%。增长速度只达到西部平均水平。而四川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326.4亿元,增长22.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5%。广西全部工业增加值3860.46亿元,比上年增长20.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09.93亿元,增长23.7%。增长速度均比云南高。

从工业结构看,云南规模以上工业中,矿产业完成增加值832.51亿元,烟草制品业完成增加值797.2亿元,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增加值255.7亿元。而四川规模以上工业中,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产业、能源电力产业、油气化产业、钒钛钢铁产业等是主体,其增长速度在20%甚至30%以上。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完成312.39亿元,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完成303.30亿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完成303.15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 288.07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219.05亿元,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203.95亿元,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169.41亿元。

从工业企业组织结构看,尽管云南工业企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但企业兼并重组与沿海地区相比步伐较慢。例如装备制造业企业,2010年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只有5家,超过20亿元的只有7家企业。以沈机集团昆明机床有限公司等为主的13户大企业 (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80亿元,占整个装备制造行业销售收入的55.1%[1]。2010年云南省100强企业最大的红塔烟草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营业收入559.02亿元,第10名昆明铁路局为127.29亿元,第50名云南金鼎锌业有限公司营业收入19.46亿元,第100名云南变压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为8.22亿元。2010中国100强企业最大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营业收入达14624.39亿元,第100名上海铁路局营业收入为532.98亿元,与云南最大的红塔烟草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差不多。中国中央企业已由2006年初的169家整合到2010年的122家。目前中国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的已有220种,粗钢、煤、水泥产量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水泥产量2009年已占世界总产量的60%;2010年粗钢产量占世界钢产量的44.3%,煤炭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5%[2]。

(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小,基础设施差,发展后劲不足

1.财政实力有限。2010年云南财政总收入完成1809.3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71.1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 %。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285.72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四川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1561.0亿元,增长 32.9%;其中税收收入1180.4亿元,增长33.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242.5亿元,增长18.2%。广西全年财政收入1228.75亿元,比上年增长27.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772.30亿元,增长24.4%。一般预算支出1994.42亿元,增长23.0%。云南得到的国家财政转移支付比四川、广西要少得多。

2.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小。云南不仅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偏小,而且存在投资结构不合理、基础产业投资不足、基础设施欠账多等问题,使得云南发展后劲不足,资源和区位优势的发挥受到极大限制。2006-2010年云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220.5亿元增长到 5528.71亿元,分别增长26.5%、26.1%、26.0%、31.7%、22.1%。但2010年四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582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工业完成投资5110.8亿元,增长14.2%。广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59.07亿元,比上年增长37.7%。云南与四川、广西相比投资规模有较大差距。

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云南作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现有的交通等设施还比较滞后,与桥头堡建设的要求差距甚大,严重影响了云南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航空、铁路、公路、航运和管道五大交通运输体系尚不完善,与国内外互连互通的水平还较低。二是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特别是城市空间优化布局滞后和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较慢,对全省城镇体系发展的引导和支撑能力较弱,影响了城市综合功能的发挥。三是电力、环保、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的水平也不高。

(四)对外开放水平低

外向度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开放程度,体现了其对外贸易的发展水平以及利用外资的能力。因此,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外部经济要素相互渗透和融合的能力。经济外向度一般用“外贸依存度”来衡量,它是指进出口总额占国内(或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外贸依存度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云南省是一个欠发达的省份,发展不足、发展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尤其是对外开放的政策体系还不完善,开放领域还不宽、开放层次比较低、开放效益不高。与全国其它省份相比,云南开展对外交往和对外经济合作的能力还不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大多集中在周边国家,与其他国家的交往很少,经济外向度依然很低,对外开放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不强。从经济外向度来看,中国达60%以上,云南只有14%左右,昆明也只达43.1%。同时,云南外贸、利用外资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不到1%。从跨国公司进驻数量看,世界500强企业入驻云南的不多,昆明仅有15家。这使得外资经济占全省经济的比重较小。此外,云南还缺乏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外向型骨干企业、龙头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较弱。

1.对外贸易规模小。近年来,云南外贸发展较快,2006-2010年云南省进出口总额从62.32亿美元增长到133.68亿美元。特别是2010年云南外贸进出口总额创历史新高,其中对东盟进出口45.75亿美元,增长45.2%;对南亚进出口9.31亿美元,增长72.1%。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当年四川进出口总额达327.8亿美元,增长35.6%。其中,出口额188.5亿美元,增长33.0%;进口额139.3亿美元,增长39.3%。在有出口实绩的2885家企业中,上百万美元出口企业有1305家,增加266家,其中上千万美元以上出口企业412家,增加 167家。广西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77.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3%。其中,货物出口96.10亿美元,增长14.8%;货物进口80.96亿美元,增长37.8%。四川和广西的外贸总额都超过云南。

2.利用外资水平低。2010年云南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63个,比上年下降14.2%,合同外资15.18亿美元,下降9.8%,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3.29亿美元,增长46.0%。但四川实际利用外资达7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9.8%。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379家,累计已批准9293家。外商投资实际到位资金6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9.6%。落户四川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达160家。年末驻川外国领事机构达到9家。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金额69.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40.2亿美元,增长19.3%;外派劳务40655人次,增长13.5%。新增境外投资企业48家,境外投资企业累计达226家。广西全年批准项目合同外资额20.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5%。虽然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 (9.12亿美元,下降11.9%)比云南低,但全年区外境内实际到位资金 (3491亿元,增长49.8%)比云南多。同时,广西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5.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3%。

3.物流成本高。云南虽然有独特的地缘优势,但由于在国内远离政治中心、经济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教育文化中心,人财物的往来要比沿海地区付出更高的成本,削弱了云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对外方面,毗邻云南的都是发展中和最不发达国家,特别是与云南相连的邻国边境地区均属该国最不发达地区之一。在通道建设方面,目前云南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尚未最终形成,已建成的为数不多的国际大通道大多也处于“通而不畅”的状态,这很难将云南的地缘优势迅速转化为开放优势。

4.对外合作交流范围窄。云南对外合作交流还处于层次低、规模小、范围窄的状态。合作交流对象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国家特别是越南、老挝、缅甸三国,占云南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总额的70%以上,而与其它东南亚国家以及南亚、西亚等国家的合作交流很少。

(五)科教文化落后

1.教育水平低。云南作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对公民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云南教育水平落后,人才缺乏,特别是与桥头堡建设相关的外经贸人才、业务骨干、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家就更为稀缺。2010年云南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43.9万人,比上年增长11.5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0.0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65.0%。同年,四川共有普通高校93所,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108.6万人,增长4.9%;普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5%。广西人口与云南差不多,但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达56.75万人,比云南多。云南未来的高级人才可能缺乏。

2.科技水平低。根据2010年11月国家统计局、科技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国防科工局联合发布的《第二次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2009年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 (R&D)经费为5800.21亿元,R&D经费与GDP之比为1.70%,云南省的R&D经费为37.23亿,R&D经费与GDP之比为0.60%,仅高于西藏与新疆,位列全国倒数第三。与世界领先国家3%左右相比差距更大。同时,在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中,科技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支出所占的比重较低,原始创新能力不足。

2010年云南R&D经费支出达42.07亿元,占GDP的比重仍然为0.6%,与上年持平。年末共有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12个。已建立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3个。专利申请5645件,获专利授权3823件;签订技术合同1050项,成交金额为11.21亿元。同年,四川的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962.3亿元。年末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26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3家。全省有两院院士达60名,62人次。全年共登记技术合同7000项,成交金额62亿元。有34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全年共申请专利40230件,专利授权32212件。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1346项,资助经费28.7亿元。其中,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25亿元;自然科学基金3200万元;自治区主席科技资金500万元。专利申请量5117件,授权专利3647件。共签订技术合同258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41361.65万元。

2009年全国各地区R&D投入情况

(六)资源、环境约束力大

云南土地面积虽然大,但“人口多、耕地少,山地多、平地少,荒地劣地多、良田好地少,宜垦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建设用地供给矛盾突出,集约利用水平低”,土地资源流失和浪费现象严重,未来土地的合理利用面临新的挑战。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制约,云南大多数企业都从事初加工和资源开发产业,不仅资源浪费严重,而且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同时,云南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环境污染形势严峻。主要湖泊河流污染严重,大气污染增加,工业固体废弃物多,综合利用水平低。水资源严重短缺,资源型缺水与水质型缺水并存。石油目前基本靠外部供给。生物多样性保护尚待加强,许多保护区缺乏资金。外来入侵物种在全省分布广泛,防控任务艰巨。大部分农村缺乏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农田土壤中重金属超标,面源污染严重,局部地区水土严重流失。

(七)人民生活水平有待提高

2010年云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65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1%。农民人均纯收入3952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3.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1.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7.2%。四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461元,恩格尔系数为39.5%;农民人均纯收入5140元。广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064元,恩格尔系数为38.1%;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543元,恩格尔系数为48.5%。

(八)外部制约因素突出

一方面云南面临周边省份的竞争压力。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跃升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云南属于欠发达地区,产业不发达,经济外向度低,使云南在与沿海发达地区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从西南来看,云南不仅经济总量与四川、重庆、广西的差距逐渐拉大,而且近年来四川、重庆、广西的战略地位提升,又加大了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合作力度。2007年6月9日四川、重庆被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之后又一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举办的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 (简称“西博会”)取得的成果居西部之首。近年来,加强了与南亚的经贸合作,2010年四川与南亚国家进出口贸易额达15.23亿美元,比云南还多。为进一步深化加强与南亚合作,四川提出了构建“三轴一环”的“南亚三角”大开放的构想①“三轴一环”是指由四川成都经孟加拉国到印度孟买,由四川成都经缅甸到斯里兰卡科伦坡,由四川成都经拉萨穿尼泊尔、印度到巴基斯坦卡拉奇的三条轴线,以及由四川成都、广西北部湾、新加坡、科伦坡 (斯里兰卡)、(途经孟买)卡拉奇或瓜达尔港 (巴基斯坦)、新疆喀什贯通的一个椭圆环构成的空间体系。。重庆不仅与四川省共同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而且正在打造“一极五基地一屏障”②“一极五基地一屏障”即国家新增长极;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国防科研产业基地、优势农产品加工基地;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广西近年来通过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 (简称“南博会”)和努力扩大与东盟国家的合作。2008年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比云南桥头堡建设早。此外,2005年广西加入了过去只有云南参加的GMS合作机制以及中越“两廊一圈”建设,这使云南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

另一方面,云南面向西南开放的不确定因素多。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主要包括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等地区,这些国家或地区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给云南桥头堡建设带来了许多挑战。因为桥头堡辐射区域国家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国内环境与条件不够完善。从东南亚、南亚看,与云南接壤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柬埔寨、老挝和缅甸被联合国列入最不发达国家之列,交通运输、通讯、电力、港口等基础设施落后,科教文化落后,劳动力素质低,市场发育程度低,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低,安全形势不佳。南亚经济落后,开放程度相对较低,不少国家内部存在政局动荡,教派、种姓、种族冲突激烈,恐怖主义多,社会矛盾尖锐。同时,印巴关系紧张,影响地区和平与稳定。从西亚、东非看,由于战略地位重要、油气资源富集,一直以来安全形势不乐观,巴以冲突、伊拉克问题、伊朗核争端、索马里海盗等都影响与其开展经贸合作。另外,由于中国周边地缘环境复杂,不仅有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亟待解决(如中印边界问题、南海争议问题等),而且“中国威胁论”在周边国家也有市场,非传统安全问题也日渐突出,这将给云南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带来不利影响。

三、加快云南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区位条件好。云南拥有国界线4060公里,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与东南亚、南亚近邻,是中国唯一可以同时从陆上沟通东南亚、南亚的省份,具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优势,是国家沿边开放的前沿。

(二)国际大通道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云南提出建设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建设后,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电力、通讯等条件大大改善,综合、多元的现代交通体系正在形成。公路方面,目前云南已经形成了“七入省”、“四入境”的公路路网大通道。全省以昆明为中心,通达省内外的高等级公路交通网已基本形成。铁路方面,云南已建成成昆、贵昆、南昆、内昆等铁路,正在推进云桂、渝昆、沪昆、滇藏以及通往东南亚国家的中越、中老泰、中缅等铁路建设,以加快形成“八入省、四出境”的铁路网络。民航方面,云南已建设12个机场,正在推进昆明新机场建设,成为航空大省。水运方面,云南正打造“两出省、三出境”的水运通道,即建设长江黄金水道,开发右江-珠江水运通道,推进澜沧江-湄公河、中越红河、中缅伊洛瓦底江陆水联运通道。管道方面,2009年3月26日,中国国家能源局局长与缅甸能源部部长在缅甸首都内比都正式签署了《关于建设中缅原油和天然气管道的政府协议》。2010年6月3日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在缅甸正式开工建设。2010年9月10日,中缅油气管道工程(中国境内段)暨云南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建设奠基仪式在云南省安宁市举行。这为云南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资源优势突出。矿产资源方面,矿产种类多,品种全,分布相对集中,已发现各类矿产142种,探明储量的矿产92种,其中有25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三名,是中国的“有色金属王国”。水能资源方面,云南境内有大小河流600多条,其中重要河流有180多条,分属于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红河、珠江六大水系,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10364万千瓦,可开发的装机容量可达9000多万千瓦,其中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干流占可开发装机容量的85%,是中国的水电能源基地。另外,云南还有较丰富的煤炭、风能、地热、太阳能、生物质能等资源。生物资源方面,森林和草场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在全国首屈一指,是著名的“动植物王国”。旅游资源方面,云南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资源、名胜古迹及民族风情等。

(四)有较好的经济发展基础。近年来,云南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外向型经济不断发展,使云南发展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提升沿边开放战略的深入实施。目前,国家已启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着力培育经济基础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重点经济区,形成西部大开发战略高地,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中央将出台更加优惠、更加灵活、更加倾斜的支持政策,这将为云南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优化生产力布局提供机遇和条件。沿边开放是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继续扩大沿边开放,提升沿边开放水平,是中国实现全方位开放的需要,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随着国家提升沿边开放水平的推进,将赋予沿边开放更多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将给云南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六)桥头堡建设的提出与加快推进。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2009年12月,云南省委八届八次全会,将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作为云南的三大战略目标之一。201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现桥头堡建设已经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和行动。这为云南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机遇。

(七)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政治关系不断改善,互信程度得到较大提高,经济合作进一步深化,为云南加快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

从东南亚来看,冷战结束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关系不断提升,东南亚成为中国塑造责任大国形象、推进“和谐周边”建设的重地和示范区。中国1991年与所有东南亚国家建交或复交,并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996年7月中国成为东盟国家“全面对话伙伴”。1997年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举行首次会晤,确定双方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并由此确定了“10+1”合作机制。2002年11月中国和东盟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3年10月中国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并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2010年1月1日全面启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此外,中国与东南亚各国还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和10+3机制下积极加强与东盟各国的合作。从南亚方面看,高层互访不断,关系日益改善。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双方签署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2005年6月温家宝总理访印,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印度共和国联合声明》,建立了中印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06年11月胡锦涛主席访印,双方发表了《联合宣言》,制定了深化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十项战略”,并签署了《投资促进和保护协定》等13份合作文件。2008年印度总理访华,两国签署了《关于二十一世纪共同展望》等文件。2010年温家宝总理再次访印,双方共同发表了《联合公报》,确定到2015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的新目标。另外,中国已成为南盟观察员,举办了包括中国—南亚商务论坛、南亚国家商品展等多项活动。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关系的改善,双边经贸合作迅速发展,2004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达到 1059亿美元,2010年达到2927.76亿美元;2004年中国与南亚的贸易额为195.84亿美元,2010年达805.71亿美元。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关系也不断改善,不仅与老挝、泰国、越南分别建立了“云南—老北”、“云南—泰北”、“中越五省市经济协商会”等合作机制,还推进了孟中印缅 (BCIM)地区经济合作机制。现在昆明已有越南、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6个国家设立了领事馆。这些都为加快双方的经贸合作提供了条件。

(八)周边国家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云南周边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多、资源丰富,与云南经济互补性强。随着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购买力不断提高,已形成一个新兴的、充满活力的巨大市场,为云南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

四、加快云南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从上可以看出,尽管近年来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社会事业不断发展,但是也面临着综合竞争力弱、基础设施落后、创新能力不足、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等问题。可以说,加快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为了更好地推进云南经济社会发展,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建议:

(一)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结构调整为主题,以科技进步为支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前进中一切问题的关键,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技术创新,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主动适应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坚持走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竞争力,努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坚持统筹兼顾,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更加注重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进一步保护好生态环境,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立节约资源和能源的体制机制,鼓励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加快开放步伐。紧紧抓住桥头堡建设机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等优势,深入推进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拓展发展空间开放,促进跨越式发展。以大通道、大基地、大平台、大窗口为重点,加强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积极引进省外资金、技术、人才,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推动对外贸易、利用外资、企业“走出去”上水平,不断提升沿边开放质量和水平,使云南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一是提升贸易合作水平,加快调整对外贸易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以“建设大通道、促进大流通、构建大通关”为突破口,加快重大交通设施、重点物流园区建设,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二是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方式,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企业来云南投资,努力实现招商引资的重大突破。三是提升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合作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按照市场导向和企业自主原则,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到境外投资合作。四是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鼓励高新技术产品、特色农副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推动出口产品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转化。五是提高参与国内外区域合作的水平,积极推进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各省区以及西南六省区市的经济联系与合作,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大力拓展国际合作,深度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和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加快昆明—成渝、昆明—贵阳、昆明—南宁、昆明—拉萨、昆明—河内、昆明—曼谷、昆明—皎漂、昆明—加尔各答等经济走廊建设,全面提升云南经济的影响力、辐射力。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交通、邮电通讯、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润滇工程”建设,建设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和“五小水利”工程。大力推进以昆明为枢纽的泛亚铁路东、中、西三线建设,搞好与国内交通通道的连接,构筑与东南亚、南亚以及印度洋沿岸国家互联互通的交通、油气、电力和信息等国际通道与枢纽。加快铁路建设,努力构建完善的铁路运输体系。提高公路等级和路网密度,建设连接各州市、通达周边的高速公路网和覆盖全省的高等级公路网。加强机场建设,加强港口、航道等航运设施建设,推进信息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支持中缅油气管道建设。加快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以“公路、铁路、航空、管道、航运”为主的互联互通的便捷、安全、高效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为云南大开发大开放创造更好的条件。

(四)加快平台建设。一是建立区域公共事务平台,充分发挥云南独特的区位优势,积极构建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合作的公共事务平台。加快建设东盟和南亚领馆区,大力吸引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到昆明设立领事馆、办事处。积极推进友好省邦或友好城市的建立,广泛开展各种友好交往活动。二是建立区域商务活动平台,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建设东盟和南亚商务区,吸引更多东盟和南亚国家企业入驻,鼓励他们到云南建立银行分支机构、企业生产基地、研发中心等。同时,积极争取其他国际机构、跨国公司总部或分支机构、办事处落户云南。在继续办好昆交会、南亚国家商品展、旅交会、GMS经济走廊活动周等国际性经贸活动的基础上,广泛吸引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国家的交易会、展览会、博览会以及国际性会议等在云南召开。努力把云南打造成以东南亚、南亚为重点,面向全球的商务活动平台,全面提升云南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建立区域文化交流平台,充分挖掘云南丰厚的文化资源,打造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快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不断提升云南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五)加快外向型产业基地建设。根据桥头堡建设的要求完善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构筑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依托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云南打造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外向型出口加工贸易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清洁新型载能产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构建沿边开放功能区,加快建设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推进边境城镇、边境经济合作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创新合作发展新模式,加快建设市场、原料、能源三头在外的产业集聚区,以及保税物流区和无障碍跨境旅游区。以利用境外资源、开拓境外市场为重点,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开展海外并购、劳务输出、工程承包、资源开发等项目合作,加快“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突出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推进科技合作,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消费、投资、出口的协调拉动和第一、二、三产业的协同带动。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加强国际通道、边境城市和口岸建设,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着力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加快提升传统商贸业,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积极拓展新兴产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省级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一批现代物流园区,培育一批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和大型商品集散市场、专业市场,把云南建成连接国际国内市场的重要物流枢纽。着力打造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金融业集聚区,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金融机构、金融资本、金融人才进驻云南或昆明,以推进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建设为平台,推动云南与周边国家金融体系互通融合、联动发展。着力打造区域性旅游会展中心,积极推进旅游业“二次创业”,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强资源整合、项目开发、品牌培育和市场开拓,促进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推动云南旅游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建设旅游产业聚集区、合作区,完善旅游服务体系,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使云南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多形式多渠道举办各种会展,提升昆交会、南亚国家商品展及中越、中老、中缅边交会等办会水平,进一步办好中国南亚商务论坛、东盟华商会和亚太华商论坛。积极创造条件举办中国—南亚博览会,打造会展品牌。着力打造加工制造中心,大力推进产业国际化,加速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建设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新型能源产业基地、出口加工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

(六)加快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把民族地区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优先安排与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益性项目,不断壮大民族地区经济实力,有效改善民族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在项目、用地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基础。稳步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以扶持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脱贫发展为突破口,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扶贫工作,重点解决深度贫困群众温饱问题。加快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步伐,推进青藏高原东缘地区、乌蒙山区、滇西边境山区整体脱贫。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促进和谐社会,维护边疆稳定。抓好民族地区教育问题,提高少数民族综合素质,努力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

(七)加快国际人才培养。云南要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必须有一大批专业人才,特别是懂得国际交往专业知识、熟悉现代国际标准、掌握外经贸管理以及相关法律体系和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强化人才支撑。建立健全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体制机制,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为牵引的人才引进机制,重点引进云南发展急需紧缺的专门人才和高端人才。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1]汪云生,胡强.大力发展云南装备制造 [EB/OL].http://www.yngjl.org/Info_list.asp?id=2008.

[2]苏荣城.“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7% [ EB/OL]. http://finance.qq.com/a/ 20110304/004601.htm.

猜你喜欢
云南建设发展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云南邀您来“吸氧”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