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战争发生频率周期性的初步研究

2011-01-29 09:39周慧清乔海英
泰山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降水强度季风朝代

周 鑫,周慧清,乔海英,秦 利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极地环境研究室,安徽合肥 230026; 2.陕西师范大学奥林匹克花园学校,陕西咸阳 710012;

3.宁波市北仑区环境保护局,浙江宁波 315800;

4.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三峡古人类研究所,重庆 400015)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响应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战争是一类重要的人类活动,能够引起社会动荡、朝代更替乃至疆土变迁,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生命财产都具有重大影响,更是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一些研究认为近代全球战乱与气候事件的发生具有很大关系[1],因此,分析历史时期战争发生规律及其与气候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研究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发生过万余次战争,仅有记载的大的战争就有3000多次[2],战争与和平的交替循环已经成为历史的规律.这一循环伴随着朝代的更替,被西方学者用于解释中国社会演化和经济兴衰等历史现象[3-4].战争发生的规律性及其原因则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5-7],成为当前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

然而,战争的发生是否具有周期性?如果有,这些周期由什么因素导致?这些问题目前仍无确切的答案.本文拟使用近千年来的中国古代战争频率数据,借助周期分析方法,并通过与气候指标的对比,研究战争频率的周期性及其产生原因.

1 资料与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了前人整理的中国古代战争频率数据[6],覆盖了1000-1900 AD,年代间隔为10年,即每10年发生战争的次数,在900年内共发生战争1675次.图1a即900年中中国古代战争频率序列.

图1 中国古代战争发生频率及其周期

周期研究方法使用Arand软件中传统的Blackman-Tukey方法[8].这一方法首先将一个给定的时间序列平稳化,得到一个平稳的时间序列,然后计算序列的自相关函数,对自相关函数进行傅立叶变换即可得到功率谱函数.由于功率谱函数的大小表示了各种频率的周期振动的强弱,最后可由其极大值确定主要的周期振动.这一方法已被广泛用于古气候等指标序列的研究[9-10].滤波方法则是采用法国“ANALYSERIES”软件进行.

2 中国古代战争发生频率的周期

谱密度图(图1b)显示,中国古代战争发生的频率具有显著的263年、98年和72年的周期,并具有较为显著的57年和43年的周期.由于数据的间隔为10年,因此我们无法确定小于40年的周期是否真实,在图中没有显示.周期结果表明,在1000-1900 AD的900年内,中国战争发生的频率具有3到4个大的循环(图1a),在这几个大的循环中又包括了一些小的波动.这些周期说明中国古代战争发生的频率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对序列进行263年周期滤波的结果(图1a)显示,在几次263年的循环中,战争发生频率的高峰值在时间上基本上都对应了朝代的更替,前三个战争的峰值期对应了北宋、元朝和明朝的灭亡.南宋的灭亡虽然没有对应263年周期的峰值,但是南宋的国土已经被金占据了大半,当时的中国已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由此可见,在这900年中,朝代的更替对应了战争频率的最长周期.然而,我们并不能就此认为朝代更替具有固定的周期,因为:(1)文中使用的数据只有900年,年代跨度较短;(2)1000-1900 AD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阶段,而不同的社会阶段,朝代的更替应具有不同的影响因素和规律.

虽然不同的社会阶段,战争发生的规律也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战争发生频率在900年中具有很强的周期性.一般来说,战争的原因都被归结于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冲突[11],也有历史学家将其归因于阶级斗争或管理失败[12].然而,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战争发生频率的周期进行解释有一定困难.那么,战争的显著周期性主要是由什么因素所导致?

3 中国古代战争发生频率的驱动因素

许多科学家提出,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同样也影响了战争的发生.通过对气候变化和历史的关系进行研究,蓝勇提出导致唐代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和该时期的温度降低同步,两者有一定的内在联系[13].许靖华提出,气温变化与饥荒的发生、民族迁移以及战争的发生密切相关[14].一些研究则明确认为,近千年来中国乃至世界战争频率的变化受到气温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冷引起农作物收成的减少,通过导致饥荒等造成社会矛盾的加剧,进而表现为战争的发生[5-6].由于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受太阳活动周期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周期性[14-15],因此本文得到战争发生频率的周期可能来自气候周期性变化的影响.

上述研究都强调了气温变化对战争的诱发作用,而气候变冷对农作物收成以及人类生活的影响可能更多集中于冬季.气候的另外一个要素——降水,对农作物以及人类生活的影响具有重大的影响.对史前一些文化的研究认为,关中地区仰韶文化的衰落[18]和中国龙山文化消亡[17]的主导因素可能是干旱.季风降水强度指标记录的研究显示,历史时期的朝代更替多出现在季风降水较弱的时期[18].在史书记载中,经常可以看到因干旱而引起的“赤地千里”、“饿殍遍野”,进而引发社会动乱与战争.由于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处于季风区,因此本文以高分辨率季风降水强度变化指标和战争发生频率进行对比(图2),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

图2 中国古代战争发生频率与季风降水强度指标的对比

石笋氧同位素(δ18O)记录被认为是较好的季风降水强度记录(Zhang et al.,2008),本文使用的石笋氧同位素序列来自甘肃武威万象洞[18],数据在1000-1900 AD期间的平均分辨率约为3年.由于战争主要发生在我国北部,其整体发生频率和我国北部的发生频率类似.因此,从区域上讲,我们以我国西北地区的季风降水强度序列和战争发生频率序列对比较为合理.从整体变化趋势看,季风降水强度在1300-1700 AD较弱,对应着战争高发的阶段;1700-1800 AD的季风降水平稳期对应了战争发生频率较低的时期.从几十年尺度看,大部分战争频发的时段都对应着季风降水的减弱(图2).因此,季风降水强度和战争发生频率的负相关关系不应是一种巧合.

季风降水的减少可导致大范围干旱的发生,引起农作物的欠收甚至颗粒无收,进而引起饥荒的发生.如此一来,社会开始动乱,最终引起战争的爆发.因此我们认为,季风降水减弱引起的干旱是造成战争数量增加的重要引发因素.

当然,我们还应该看到,也有一些时期,季风降水强度的减弱并没有导致战争发生次数的增加,如1300-1700 AD期间季风降水强度整体较弱,对应着战争高发的阶段,但在1600AD左右(即明万历早中期)战争发生频率却较低,这应和当时政府管理得当有很大的关系.

万历皇帝即位之后的十年间(1572-1582 AD),大学士张居正辅助神宗处理政事,在政治、经济、教育、军事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治方面,采用“考成法”整顿吏治,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经济方面为解决财政危机,裁减冗官冗费、节省皇室费用等以“节流”,“开源”方面,在全国进行了清查丈量土地的基础性工作,清查被皇亲国戚、勋臣豪强及各地官员隐瞒吞并的土地,之后在赋税方面实行将徭役摊入田亩中征收丁银的“一条鞭法”.在军事方面,张居正大力整顿边防.万历时,“俺答款塞,久不为害”,“居正用李成梁镇辽,戚继光镇蓟门……边境晏然”.经过这一系列的改革,明代出现了政令统一、国库充盈、边境晏然的和平新气象.1582 AD至1620 AD,张居正虽去世,但神宗尚勤于政务,社会稳定,战争发生次数较少.因此,我们在强调气候是战争发生频率的重要引发因素的同时,不能忽略管理政策等社会因素的重要性.

此外,北宋末年战争频率大幅度增加,季风降水在这一时期却较强,可能是由于这一时期气候较冷所致[5].

4 结论

(1)1000-1900 AD期间中国战争发生频率具有很显著的周期特征,其中最为显著的周期有263年、98年和72年,此外还有较为显著的57年和43年的周期.其中,朝代的更替对应着战争发生频率的最大周期——263年周期.战争发生频率具有显著周期的原因和气候变化的周期性有关.

(2)季风降水强度变化是战争爆发的重要引发因素,季风降水的减少导致大范围干旱的发生,引起饥荒的发生,进而社会开始动乱,最终引起战争的爆发.

(3)气候变化对战争具有引发机制,而管理政策如果能够对气候变化进行正确的响应,对于避免战争的发生则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在强调自然因素对战争的影响时,不能忽略社会因素的重要性.

[1]Hsiang SM,Meng K C,Cane M A.Civil conflict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global climate[J].Nature,2011,(476):438-441.

[2]竺可桢.竺可桢文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3]RWGCRST.Cyclical rhythms and secular trends of capitalistworld-economy:some premises,hypothesis,and questions[A].Review,1979,(2):483-500.

[4]Skinner GW.Presidential address:the structure of Chinese history[J].Journal of Asian Studies,1983,44(2):271-292.

[5]章典,詹志勇,林初升,等.气候变化与中国的战争、社会动乱和朝代变迁[J].科学通报,2004,49(23):2468-2474.

[6]Zhang D D,Brecke P,Lee H F,etal.Global climate change,war,and population decline in recenthuman history[J].PNAS,2007, 104(49):19214-19219.

[7]王俊荆,叶玮,朱丽东,等.气候变迁与中国战争史之间的关系综述[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1(1):91-96.

[8]Blackman R B,Tukey JW.Themeasurementof power spectra from the pointof the view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M].New York: Dover,Mineola,1958.

[9]孟庆勇,李安春,李铁刚,等.西菲律宾海沉积物200 ka以来的地球磁场相对强度记录及其年代学意义[J].中国科学(D辑),2009,39(1):24-34.

[10]鹿化煜,胡挺,王先彦.1100万年以来中国北方风尘堆积与古气候变化的周期及其驱动因素分析[J].高校地质学报,2009,15 (2):149-158.

[11]Evera SV.Causes ofWar:Power and Roots of Conflict[M].Ithaca and London: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99.

[12]周谷城.中国通史(简本)[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

[13]蓝勇.唐代气候变化与唐代历史兴衰[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16(1):4-15.

[14]许靖华.太阳、气候、饥荒与民族大迁移[J].中国科学(D辑),1998,28(4):366-384.

[15]葛全胜,郑景云,刘健.过去2000 a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变幅与周期[J].气候变化进展,2006,2(3):108-112.

[16]Huang C C,Zhou J,Pang JL,et al.A regional aridity phase and its possible cultural impact during the Holocene Megathermal in the Guanzhong Basin,China[J].The Holocene,2000,10(1):135-142.

[17]Wu W X,Liu T S.Possible role of the“Holocene Event3”on the collapse of the Neolithic Cultures around the Central Plain of China[J].Quaternary International,2004,(117):153-166.

[18]Zhang P Z,Cheng H,Edwards R L,et al.A test of climate,sun,and culture relationships from an 1810-year Chinese cave record[J].Science,2008,(322),940-942.

猜你喜欢
降水强度季风朝代
近59年江汉平原降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不同降水强度下风廓线雷达谱矩特征与测风准确性分析
绿水青山图——海洋季风的赞歌
猜朝代
2007—2017年大连市降水及降水日数变化特征分析
朝代谁也不服谁
朝代谁也不服谁
户撒刀
不懂就百度
石羊河流域人工增雨雪的效果评估分析